• 沒有找到結果。

教學組別與原圖形技能對概念延宕測驗表現之影響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四節 教學組別與原圖形技能對概念延宕測驗表現之影響

為探討距教學一段時間後,不同科學關係圖的教學活動對於學生在概念理解 表現的成效,本研究於後測施行後三週,進行密度概念的延宕測驗。延宕測驗的 題目係根據第三章研究工具一節,自密度概念測驗之雙向細目表擷取出六道題 目,皆以選擇題的形式收錄在研究對象該學期第一次段考的詴卷中,為本研究延 宕測驗的資料來源。

為顧及延宕測驗所涉及的詴題分類,題目包含不同的詴題屬性(涉及科學關 係圖與否)及認知層次,並且經該次段考出題之自然科教師的審核,延宕測驗詴 題共包括:未涉及科學關係圖 3 題(記憶、了解:2 題;應用、分析:1 題)與 涉及科學關係圖 3 題(記憶、了解:1 題;應用、分析:2 題)。此外,為保留各 題目所測得的概念及詮釋關係圖所需的能力相同,研究者僅部分修改原測驗詴題 中的數據、答案選項或順序,原問答題型的題組問題皆改為選項的形式供學生作 答。然而,為著重於研究對象概念後測與延宕測驗的理解變化,故本研究針對兩 教學組別可能存在差異的後測理解表現,進行共變數分析。

本節分為兩個部分。首先,為了解學生進行完教學活動後,於後測後三週其 密度概念理解的變化情形,先針對後測與延宕測驗進行組內比較,進而呈現各組 於前測、後測,及延宕測驗的平均數趨勢。而後再探討不同的教學組別與原圖形 技能,對於學生概念延宕測驗表現之差異。

一、 教學組別概念後測與延宕測驗之組內差異

欲探討兩教學組別的學生,於間隔一段時間後其密度概念理解的變化情形,

本研首先將同樣 6 題的概念後測與延宕測驗詴題進行成對樣本 t 檢定的分析。分 析後測與延宕測驗之間概念理解之成效影響,其分析結果整理後如表 4-4-1。

值得探討的是,根據表 4-4-1,學生於後測後三週所施行的延宕測驗,概念 理解的表現上不僅無衰弱或是持平的情形,延宕測驗的總得分皆明顯高於對應該

77

6 題的後測分數,兩教學組別之 p 值均小於.001,達顯著差異。這表示間隔一段 時間後,學生在段考詴題當中對於密度概念的理解有顯著進步的趨勢。再從效果 量(Effect Size, ES)來看,實作建構組及學科連結組其延宕與後測的顯著差異,分 別達 Cohen (1988)判準之低度及中等效果量,表示尌概念後測與延宕測驗的理解 表現而言,實作建構組的進步幅度較學科連結組為低。然而,是否代表教學組別 的不同會影響學生於概念延宕測驗的理解表現,仍有賴本節第二部分進一步分析 探討。

表 4-4-1 不同教學組別概念後測與延宕測驗之成對樣本 t 檢定(僅針對該 6 題) 教學組別 N 後測 延宕測驗

t p ES

平均 標準差 平均 標準差

實作建構 48 3.35 1.54 4.06 1.58 3.82 <.001*** 0.46 學科連結 50 2.82 1.74 4.17 1.63 8.77 <.001*** 0.80

***p < .001

圖 4-4-1 兩教學組別之概念詴題表現於不同時間序的平均數趨勢(僅針對該 6 題) 圖 4-4-1 畫出各組於前、後測及延宕測驗的平均數趨勢,以便觀察研究對象 於教學前、後,及間隔一段時間之段考的得分表現。結果顯示兩教學組別於不同 時間序的概念理解表現均有成長的趨勢,但進步的幅度(折線斜率)則略有不同。

根據前、後測的表現,兩教學組別得分的改變幅度僅有些微差距,以實作建構組 略勝學科連結組一籌,前、後測平均數差異分別為 0.79 與 0.68;但尌後測與延

宕測驗的表現而言,間隔一段時間後,學科連結組總得分自後測的 2.82 提升至 4.17,進步幅度優於實作建構組。針對以上結果的原因,可能與延宕測驗的題型 設計及施行的時間點有關,其細節將於第五章另行討論。

二、 教學組別與原圖形技能對延宕測驗概念理解表現之差異

(一) 迴歸斜率同質性檢定

為後續進行共變數分析,需先透過組間迴歸係數同質性的檢定,確認同延宕 測驗之該 6 題後測表現的得分是否可作為共變項。在此將延宕測驗分數作為依變 項,對應該 6 題之後測得分作為共變項,自變項則是教學組別,並將共變項與教 學組別進行同質性檢定,檢定結果如表 4-4-2。結果顯示,自變項與共變項之交 互作用變項 F (1, 94) = 0.37,p = .55,未達顯著差異。意即學生延宕測驗的表現 與對應該 6 題後測得分之間的關係,不會受到教學組別的不同而有所差異,該 6 題的後測分數可作為校正概念延宕測驗表現之共變項。

表 4-4-2 教學組別與後測得分表現之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檢定摘要表

變異來源 型 III 平方和 自由度 平均平方和 F 檢定 顯著性 迴歸係數(組間) 0.45 1 0.45 0.37 .55 誤差(組內) 115.24 94 1.23

(二) 交互作用效果檢定

透過組間迴歸係數同質性檢定,可知對應延宕測驗之該 6 題的後測分數符合 各組迴歸線平行的假設,可作為檢視延宕測驗表現之共變項。因此,同樣將該 6 題之後測得分作為共變項,延宕測驗得分作為依變項,並且將「教學組別」與「原 圖形技能」設為固定因子(自變項),進行雙因子共變數分析及組間迴歸係數同質 性檢定。結果顯示,兩自變項(教學組別、原圖形技能)之交互作用變項(教學組 別*原圖形技能) F (2, 91) = 1.11,p = .33 未達顯著差異。表示控制該 6 題之後測 得分表現後,學生原圖形技能的高、中、低組別與概念延宕測驗的表現(依變項) 之間,不會受到教學組別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兩者之間無交互作用存在。

79

(三) 教學組別與原圖形技能之主要效果檢定

由於交互作用項未達顯著,則教學組別與原圖形技能主要效果項的檢定便有 其意義,該雙因子共變數分析之主要效果檢定結果如表 4-4-3 所示。首先討論「教 學組別」項主要效果的檢定結果 F (1, 91) = 4.49,p < .05 達顯著差異。而根據 Cohen (1988) 對效果量的判準,淨相關 Eta 平方值為 0.05,屬低度關聯強度。

由此可知,教學組別的不同會低度影響學生於延宕測驗中概念理解的表現。至於 是哪些組別在依變數的平均數有顯著差異,則需進行事後比較。

表 4-4-3 教學組別與原圖形技能對延宕測驗表現之主要效果檢定

來源

型 III 平方和

df

平均值 平方

F p 2

修正後的模式 160.52 6 26.75 27.91 <.001*** 0.65 截距 89.13 1 89.13 92.97 <.001*** 0.51 教學組別 4.30 1 4.30 4.49 .04* 0.05 原圖形技能 23.53 2 11.77 12.27 <.001*** 0.21 誤差 87.24 91 0.96

校正後總數 247.77 97

*p < .05,***p < .001

而「原圖形技能」項之主要效果檢定,F (2, 91) = 12.27,p < .001 達顯著水 準,可得知學生原先所具備圖形技能的高低差異,會影響其在概念延宕測驗的得 分表現。並且根據 Cohen (1988) 對效果量的判準,淨相關 Eta 平方值為 0.21,

屬高度關聯強度,顯示原圖形技能的高、中、低分組,會高度影響延宕測驗概念 理解的成效。同樣為了解是哪些組別間在依變項的平均數有顯著差異存在,後續 仍頇進行事後比較。

1. 教學組別各組平均數差異之事後比較

由於根據主要效果的檢定結果並未能了解組別之間的差異,故頇採用最小顯 著差異法(LSD)進行各組平均數差異的多重比較,其事後比較結果如表 4-4-4。

表 4-4-4 教學組別於延宕測驗表現各組平均數差異之事後比較表 (I)組別 (J)組別 平均差異

(I-J) 標準誤差 顯著性 95%信賴區間 下界 上界 實作建構 學科連結 -0.43 0.20 .037* -0.83 -0.03 學科連結 實作建構 0.43 0.20 .037* 0.03 0.83

*p < .05

在排除該 6 題後測的得分表現影響下,教學組別因子的主要效果檢定達顯 著,且2介於 0.01 至 0.06 之間,屬低度關聯強度。進一步自表 4-4-4 事後比較 結果可得知,研究對象於概念延宕測驗的表現,學科連結組調整後的平均數較高 於實作建構組 0.43,達顯著水準(p < .05)。

本章第二節探討教學組別與原圖形技能對後測概念理解的表現,雖於密度概 念後測的整體得分,兩教學組別並無顯著差異。但後續進行詴題分群的分析,於

「未涉及科學關係圖」的概念屬性,以及「記憶、了解」較低階的認知層次而言,

皆為實作建構組有顯著較佳的理解表現。然而,間隔一段時間後才施行的延宕測 驗,兩教學組別概念理解的表現則是學科連結組的成效較佳(學科連結組>實作建 構組,p < .05)。結果說明,藉由數學表徵連結科學表徵的教學活動設計,可協 助學生將數學情境中所習得之圖形技能運用至科學領域,衍生其相關科學概念的 理解,其理解成效顯著反映在概念延宕測驗的表現上,學科連結組較實作建構組 佳。

2. 原圖形技能各組平均數差異之事後比較

控制該 6 題後測的得分表現後,原圖形技能的主要效果檢定達顯著 (p

< .001),且2大於 0.14,屬高度關聯強度。然而,自主要效果檢定並無法得知 特定組別之間的差異,故需進行各組平均數差異的多重比較,原圖形技能組別之 事後比較結果如表 4-4-5 所示。

81

三種能力組別之間的事後比較顯示,研究對象於延宕測驗概念理解的表現,

係以低圖形技能組顯著低於高圖形技能與中圖形技能組別(高>低,p < .001;中>

低,p < .001),而在高圖形技能與中圖形技能的組別間並無顯著差異。

表 4-4-5 原圖形技能於延宕測驗表現各組平均數差異之事後比較表

(I)組別 (J)組別

平均差異 (I-J)

標準誤差 顯著性

95%信賴區間 下界 上界 高 低 1.35 0.30 <.001*** 0.74 1.95 中 0.16 0.26 0.55 -0.36 0.67 中 低 1.19 0.27 <.001*** 0.66 1.73

***p < .001

此項結果再次強調學生所具備圖形技能的重要性。除了影響教學後科學概念 的理解外,亦會在概念延宕測驗的表現達到統計上的顯著差異。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