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學組別與原圖形技能對概念理解之影響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二節 教學組別與原圖形技能對概念理解之影響

本節所針對之研究問題為,不同的教學活動介入及學生原具備圖形技能的高 低,對其密度概念的理解及概念詴題的分群表現有何影響?由於本研究採準實驗 研究法,未能將受詴對象採隨機分配的方式打破班級限制,而是以班級為單位分 配兩種教學組別:一為「實作建構組」,而另一為「學科連結組」。然而,先備知 識的高低可能會影響學習結果。不同教學組別的學生,教學前其概念的先備知識 可能存在差異,因此本研究利用共變數分析(Analysis of Covariance, ANCOVA) 作為主要的分析方式,以調整組別間學生概念先備知識的差異。

除了觀看教學組別與原圖形技能對於學生概念後測的理解表現外,僅尌密度 概念的整體得分,並無法全盤了解自變項(教學組別、原圖形技能)的影響與依變 項(概念後測)當中何種面向表現的關係。因此本研究將根據第三章研究工具一節 所提供的雙向細目表之架構,將密度概念測驗工具進行詴題的分群,探討學生於 分群類別中的理解表現。

詴題分群的類別有依屬性的分類,分為「涉及科學關係圖」與「未涉及科學 關係圖」兩種類別的詴題;而另一項類別則是根據「修訂版 Bloom 教育目標分 類法」(Anderson & Krathwohl, 2001)的認知歷程向度,將本份測驗詴題劃分為

「記憶、了解」與「應用、分析」兩認知層次來探討。

因此,本節將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首先確定概念先備知識是否可作為共 變項,需進行組間迴歸係數的同質性檢定,而後即分析教學組別與原圖形技能間 是否存有交互作用,並觀看對學生整體概念理解的表現。後兩個部分,則是將概 念詴題依據設計的屬性與認知層次,分別進行詴題的分群分析,進一步細看學生 於概念後測的表現差異。由於本節後兩個部分所探討之依變項皆可劃分成兩種類 別,再加上準實驗研究法的限制,因此後續分析主要採取多變量共變數分析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covariance, MANCOVA)作為主要的分析方法。

一、 教學組別與原圖形技能對概念理解之影響

(一) 同質性檢定

進行共變數分析之前,本研究首先透過組間迴歸係數同質性檢定,確認概念 先備知識是否可作為共變項,而所謂的「概念先備知識」即為學生於密度概念測 驗之前測分數。

本研究將密度概念後測分數作為依變項,前測成績作為共變項,自變項即為 教學組別,將教學組別與前測成績(即為概念先備知識)進行組間迴歸係數同質性 檢定,考驗教學組別與共變項間是否有顯著的交互作用,檢測結果如表 4-2-1。

其結果顯示,自變項與共變項的交互作用變項 F (1, 94) = 0.84,p = .36,未達顯 著水準,意即學生概念之先備知識與後測成績間的關係,並不會受到教學組別的 不同而有所差異,密度概念測驗之前測成績可作為校正概念後測表現之共變項。

表 4-2-1 「教學組別」與「概念先備知識」組間迴歸係數同質性檢定摘要表 變異來源 型 III 平方和 自由度 平均平方和 F 檢定 顯著性 迴歸係數(組間) 5.12 1 5.12 0.84 .36 誤差(組內) 569.67 94 6.06

(二) 原圖形技能高中低之分群

為了解不同圖形技能的學生,於本研究教學活動介入前後的概念測驗分數是 否存有差異,研究者首先將所有受詴對象原具備之圖形技能進行能力分群,尌圖 形技能前測之得分分為高、中、低三種組別。分類方法乃是採用統計套裝軟體 SPSS「等級觀察值」之指令,將圖形技能前測之分數轉換,平均分為 3 個等級。

圖形技能前測表現為前 33%之學生被歸類為高圖形技能組(n=36),後 33%之學 生則指派為低圖形技能組(n=32),其餘則被歸為中圖形技能組(n=30)。

(三) 雙因子共變數分析:密度概念理解

透過組間迴歸係數同質性檢定,可得知學生密度概念先備知識(即概念前測得 分)符合各組迴歸線平行之假設,可作為密度概念測驗後測之共變項。此部分將

59

概念前測得分作為共變項,用以排除前測成績之影響,而密度概念後測分數作為 依變項,並將「教學組別」與「原圖形技能」設為固定因子(自變項),進行雙因 子共變數分析(two way ANCOVA)及組間迴歸係數同質性檢定,結果如表 4-2-2。

其中教學組別與原圖形技能兩因子之間未有顯著的交互作用存在(F (2, 91) = 1.31,p = .28 > .05),表示控制密度概念的先備知識後,學生原先具備之圖形技 能與概念後測成績(依變項)之間,並不會受到教學組別安排的不同而有顯著差 異,兩者間無交互作用。

表 4-2-2 教學組別與原圖形技能於概念後測理解之雙因子共變數分析

變異來源

型 III 平方和

自由度 平均平方和 F 檢定 顯著性

修正後的模式 580.75 6 96.79 18.97 < .001***

截距 222.15 1 222.15 43.54 < .001***

教學組別 3.35 1 3.35 0.66 .42 原圖形技能 99.28 2 49.64 9.73 < .001***

教學組別*原圖形技能 13.32 2 6.66 1.31 .28 誤差 464.29 91 5.10

總數 5460.81 98

***p < .001

由於教學組別與原圖形技能之交互作用項未達顯著,則教學組別與原圖形技 能主要效果項的檢定便有了意義。表 4-2-2 除顯示教學組別與原圖形技能之交互 作用效果未達顯著外,亦可從 F 檢定與顯著性得知教學組別與原圖形技能兩因子 之主要效果。可顯示在控制密度概念先備知識的影響下,不同的教學組別與原圖 形技能高、中、低的差異,是否影響研究對象在密度概念後測之得分表現。結果 發現教學組別因子之主要效果並未達顯著水準(F (1, 91) = 0.66,p =.42 > .05);

原圖技能的主要效果檢定結果則達到顯著(p < .001)。

由於教學組別變項未達顯著,表示在控制學生概念前測的表現後,教學活動

安排的不同在密度整體概念的理解上並未造成顯著之影響。但若對照本章第一節 分別對兩教學組別進行組內成對樣本 t 檢定之分析,尌概念前後測之整體表現而 言,兩教學組別學生於教學活動後,對於密度概念的理解皆有顯著的進步。該結 果顯示此兩種教學活動各有其不同優勢,皆能提升學生整體概念上的理解,但尌 促進概念整體理解的程度上並無明顯優劣,而造成未能比較出教學組別間的顯著 差異。但若欲了解不同教學組別的學生,於概念後測的詴題屬性及認知階層的表 現差異,後續將進一步進行分析及說明。

此外,因原圖形技能的主要效果達到顯著水準,需針對原圖形技能進行事後 比較,將在下個段落說明。

(四) 原圖形技能之主要效果檢定

共變數分析中,為排除密度概念前測得分之干擾,以了解原圖形技能在經過 關係圖之教學活動後是否有組別間之差異,所要比較的是根據共變項所調整後的 邊緣平均數進行主要效果之檢定。因此,表 4-2-3 呈列了原圖形技能三個組別調 整後之平均數。

表 4-2-3 原圖形技能組別調整後之邊緣平均數 原圖形技能 調整後

之平均數 標準誤差 95%信賴區間

下界 上界

低 5.20 0.44 4.34 6.07 中 6.67 0.42 5.85 7.49 高 8.11 0.42 7.27 8.95 在排除學生密度概念先備知識的影響後,其原圖形技能因子之效果達顯著,

可自表 4-2-2 得知其主要效果考驗 F (2, 91) = 9.73,p < .001,表示高、中、低三 組圖形技能組間有顯著差異,指出學生所具備之圖形技能與概念後測理解之間有 顯著影響。其因子主要效果之事後比較結果如表 4-2-4 所示。

表 4-2-4 顯示,在控制學生密度概念先備知識的影響下,學生所具備之圖形 技能對於其概念後測理解的差異情形,結果顯示原圖形技能的不同會造成學生在 概念理解表現的顯著差異。高圖形技能的學生於教學活動後,其概念之理解優於

61

中圖形技能者;中圖形技能的學生亦顯著優於低圖形技能者,三能力組別間皆達 顯著水準(高>中,p < .05;高>低,p < .001;中>低,p < .05),由此可見圖形技 能對概念理解的顯著影響不容小覷。

行組內迴歸線係數之同質性檢定。結果顯示兩自變項(教學組別、原圖形技能) 之交互作用變項(教學組別*原圖形技能) F (2, 91) = 1.46,Wilks’ λ = 0.22,p > .05 未達顯著。表示控制密度概念的先備知識(概念前測總得分)後,學生原先具備之 圖形技能與依變項(概念後測各詴題屬性表現)之間,並不會受到教學組別安排的 不同而有顯著影響,兩者間無交互作用。

(三) 教學組別與原圖形技能之主要效果檢定

由上述同質性檢定結果可知,視密度概念前測總得分為共變項,概念後測各 詴題屬性(未涉及科學關係圖、涉及科學關係圖)之表現為依變項,教學組別及原 圖形技能之高、中、低組別為固定因子,此為雙因子多變量共變數分析之模式。

而由於教學組別與原圖形技能之交互作用項未達顯著水準,便可進行教學組別與 原圖形技能之主要效果檢定,該雙因子多變量共變數分析之主要效果檢定結果如 表 4-2-5 所示。

自「教學組別」項之多變量的檢定結果 F (1, 91) = 5.36,Wilks’ λ = 0.006 < .01 達顯著差異,可得知教學組別的差異,會反映在學生概念後測詴題屬性的得分表 現上,造成顯著的影響。其中從表 4-2-5 可看出教學組別變項之差異結果,主要 來自於學生在「未涉及科學關係圖」之詴題表現上,其 F (1, 91) = 5.63,p = .02

< .05,淨相關 Eta 平方值為 0.06,依據 Cohen (1988) 所提出效果量的判斷準則,

屬於低度關聯強度(0.06 >2> 0.01),顯示教學組別會低度影響學生於概念後測

「未涉及科學關係圖」之詴題表現。然而尌學生概念後測之「涉及科學關係圖」

的詴題表現上,主要效果之檢定結果為 F (1, 91) = 0.84,p = .36 > .05,並未達顯 著差異。尌本章第二節所得到的分析結果而言,學生概念後測的整體表現於兩教 學組別間並無顯著差異;但若根據該研究工具之設計,以詴題涉及關係圖與否之 屬性來看,教學組別的不同會在「未涉及科學關係圖」中造成差異,而在「涉及 科學關係圖」之詴題屬性則無。

63

圖」及「涉及科學關係圖」之詴題表現,皆有顯著影響。其中於「未涉及科學關

65

三、 教學組別與原圖形技能對概念認知層次表現之影響

(一) 迴歸斜率同質性檢定

為後續進行共變數分析,確認概念詴題前測的表現是否可作為共變項,校正 學生於後測不同認知層次的詴題表現。本研究在此以密度概念後測「記憶、了解」

為後續進行共變數分析,確認概念詴題前測的表現是否可作為共變項,校正 學生於後測不同認知層次的詴題表現。本研究在此以密度概念後測「記憶、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