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教學設計與應用

第三節 教學結果分析

本次教學活動設計以桃園市楊梅區某市立國中 106 學年度 102、103 班學 生為教學實施對象,以下就學生觀影後討論並填寫之學習單逐題進行分析,以 利了解學生的學習成效。

題目一、請問片名「阿罩霧」是指現今台灣的哪裡?

問題一是確認學生知道影片敘述的是霧峰林家的故事。此題目大多數學生 寫「台中霧峰」,少數學生寫「霧峰」。

題目二、關於本片三位主人翁,請寫出他們的名字:

( ) 1881-1956

人稱「霧峰林家三少爺」,霧峰林家頂厝宗長。乙未割台時,

僅 15 歲,奉祖母命帶著 40 多名族人遠渡中國避難,翌年返 台。20 歲喪父,成為一家之長。1907 年在日本巧遇梁啟超,

梁啟超勸他勿作無謂犧牲,應效仿愛爾蘭人對付英國之手 段,厚結日本中央政界顯要,以牽制台灣總督府之施政,使 其不敢過份壓迫台人。此言影響甚大。日治時期,領導台灣 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台灣文化協會、霧峰一新會等活動,曾 擔任霧峰區長、貴族院敕選議員。戰後,聲望雖高,但過去 貴族院議員、皇民奉公會的背景,受到陳儀排斥。1949 年以 治頭眩疾病為由赴日,1956 年病逝於日本東京。

74

( ) 1878-1925

霧峰林家下厝宗長,輩份為林獻堂侄輩。乙未割台時,舉家 遷往廈門,開始在福建發展,亦曾暗中資助台灣的抗日行動。

1912 年中華民國成立後,他向日本提出退籍申請,1915 年 成為第一個恢復國籍(中華民國)的台灣人。隨後加入中華 革命黨,響應孫中山的護法運動,變賣田產挹注革命。雖被 任命為閩南軍司令,卻處處受到粵軍司令陳炯明壓迫,被架 空無兵可用,轉而從事地方實業建設工作。1925 年,遭軍閥 張毅捉拿殺害。

( ) 1915-1950

林祖密之子,林獻堂侄孫輩。生於廈門鼓浪嶼。青少年時期 回台依親,曾參與林獻堂的讀書會、霧峰一新會的戲劇。之 後返回中國就讀南京陸軍軍官學校,畢業後加入中國遠征 軍,遠赴緬甸對日抗戰,身負重傷。他曾是國民黨軍官,戰 後卻逐漸轉向共產黨,最終成為共產黨地下黨員。二二八事 件發生後,密謀行動未果。1949 年被捕,1950 年初於馬場 町槍決,是白色恐怖時期第一個刑死馬場町的台灣人。

問題二是確認學生知道影片是在說林獻堂、林祖密和林正亨的故事。因為影 片的歷史背景牽涉到台灣和中國大陸政權的變化,對尚未學習中國史的國一生 而言不易理解,是故提供學生相關歷史和人物背景。此題目所有學生皆能正確回 答。

題目三、關於林獻堂

1. 有人形容林獻堂是「有良心的員外」,他不選擇舒舒服服在家享受,抱政 府大腿、安穩過日子,反而投入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台灣文化協會、

霧峰一新會、辦學校等,你認為這位阿罩霧三少爺追求的是什麼?

75

2. 日本是林獻堂對抗一輩子的「殖民母國」,他從不認為自己是日本人,為 什麼在 1949 年選擇赴日,即使很多人勸他返台仍不為所動,最終病逝於 日本東京?

因本片的主要人物是林獻堂,而教科書中僅敘述林獻堂、蔣渭水等人的貢獻,

因此問題三的設計是希望讓學生能設身處地思考「為什麼他會怎麼做?」,進一 步從前人的經驗中思索「我會怎麼做」。多數學生回答第 1 子題為林獻堂追求台 灣的自治與民主,部分答案如下:

他想讓台灣的人民也有自治的權力。(10301)

增加知識,不要讓日本人改變台灣的觀念,讓大家一起響應。(10328) 他覺得台灣民眾知識水準低落,而受到民族自決思潮的影響,所以投入這 麼多的社會運動,甚至還辦學校,不希望台灣人遺忘自己的文化,被日本 洗腦,他追求的就是台灣人的自我意識及民主自治的權利。(10325) 追求民主化,能讓台灣人有能夠自治的能力。(10215)

想要用和平的方式去幫台灣爭取權利,讓台灣人可以學習東西。(10216) 我覺得是追求自由和解放,更是結束台灣的黑暗時代。(10221)

影片中旁白有提到「要擺脫臺灣總督的專政,成立議會是臺灣人最可行的途徑。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最大的出資者,就是阿罩霧林家的林獻堂。也許是受到中 國思想家梁啟超的影響,獻堂一直懷抱台灣自治的期待。」17以及「加上先前興 辦臺中一中,持續資助文化運動,每年都捐出近三分之一的收入。日本以同化政 策統治臺灣,要使臺灣人成為日本臣民,這顯然不是獻堂心中期待的未來。他將 家族的力量投注到也許是臺灣人對抗殖民最有力的武器,那就是文化。」18顯示

17 參見《阿罩霧風雲Ⅱ:落子》影片 27 分 29 秒至 28 分 0 秒。

18 參見《阿罩霧風雲Ⅱ:落子》影片 34 分 51 秒至 35 分 26 秒。

76

學生能掌握林獻堂從事政治社會運動的目的和期待。

大多數學生回答第 2 子題林獻堂滯日不歸的原因皆提及對國民政府的不滿,

包括不認同其治理政策和霧峰林家因土地改革遭受的損失,以及對台灣現狀的 不安。部分回答如下:

因為他所認為的『祖國』不會讓台灣動盪不安。(10306) 因為覺得國民政府跟他當時想的不太一樣。(10307)

一直希望能點燃台灣自治的火苗,但他的夢想卻被國民政府扼殺,林家產 業也被政府鯨吞蠶食,新的政府最終沒有帶給他希望。(10331)

目睹二二八事件,朋友遭到逮捕遇害,對祖國『中國』感到失望,台灣當 局的土地政策對其家業的打擊,故遠走他鄉,至死不回台灣。(10333) 他原本很愛台的,但後來國民政府來台時的許多政策,讓林獻堂覺得那不 是他當初愛的祖國了。(10225)

既然回去台灣有可能會死,而且已對政府沒希望了,那麼為何還要留在那。

(10232)

我個人的觀點是他不是不想返台,而是當時的政治實在太混亂了,他想等 到臺灣政治穩定再返台,可惜身體已無法撐到那時了。(10230)

可能他已經不相信台灣了,在好不容易經過了日治時期,期望已久的中華 民國政府終於能來台,沒想到卻被當成漢奸,林獻堂可能已經不信任台灣。

(10215)

學生能感受到經歷了日治時期的台灣人在戰後的難處,尤其林獻堂在戰時參與 皇民奉公會等經歷,因而被國府視為「漢奸」,這部份讓學生印象深刻且表示不 能認同。

77

問題四、林正亨,選擇就讀南京陸軍軍官學校,投入對日抗戰。原本效忠國 民黨,轉而投向共產黨,他的心境是怎麼轉折的?

教科書中第 4 課「戰後臺灣的政治變遷」有說明受國共內戰影響而制定動員 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以及台灣實施戒嚴是為了防止共產黨的滲透和其思想的傳 播,19但教科書裡不會說共產思想為何被人民接受、傳布,學生亦不會知道台灣 也有共產黨,而影片中林正亨的轉變代表了部分不同立場的人。讓同學去思索林 獻堂、林祖密、林正亨三人的「理想國家」不盡相同,每個人的選擇和立場不同。

多數學生回答林正亨轉向共產黨是因為對國民黨的失望。部分學生回答如下:

感受到了政府對人民的無視。(10309) 對國民黨的支持轉變成失望。(10310)

當初痛恨日本,所以加入對抗日本,但當中華民國統治時,政治過當,加 入中共對抗政府。(10213)

他看到了國民黨對民眾的行為,開始轉向共產黨。(10215)

他為了對抗日本加入國民黨,一人奮力殺死數名日本兵,還成為殘廢、身 負重傷。可是他親眼目睹國民黨官員們的種種腐敗,對國民黨政府失望透 頂,轉而效忠共產黨。(10325)

應該是那時候林正亨覺得跟著共產黨可以幫助台灣吧。(10216)

102 班 16 號提到更積極的層面—林正亨加入共產黨活動是為了讓台灣更好,

是兩個班中唯一一位提出這樣的看法。

19 吳進喜等,《國民中學社會第二冊》,頁 102。

78

問題五、本片的標題是「落子」,導演的靈感來自於圍棋,「落子」意思為「著 棋下子」。影片最後即是林獻堂在日本終老,畫面停在林獻堂下著圍 棋,鏡頭帶到棋盤旁有個杯子,杯子上面刻著「國家興亡 匹夫有責 一九五五年八月九日輕井澤紀念 灌園」(註)。影片的最終畫面與片 名相呼應。你覺得導演為什麼以「下棋」來定義這部影片?

(註:林獻堂,名朝琛,字獻堂,號灌園。)

監製李崗曾解釋「落子」代表整個局勢和思考如何布局;導演許明淳亦表示

「落子也跟『起手無悔』的意思相同,呼應最後林獻堂滯留東京,他最後是不下 了?還是放棄?留給觀眾自行解讀。棋盤旁邊放著一個杯子,杯子上寫「國家興 亡,匹夫有責」。他還是有信念的,但年紀已高,歷經三個政權,家族的財力、

精力也耗盡,但情感還是在的。」20

每一部電影有導演想傳達的觀點,觀眾也有自己的解讀。這一題屬於開放式 的問題,學生的觀點不一;有學生回答「因為林獻堂喜歡下棋」,也有人解讀為

「做每一個決定要小心謹慎」。部分學生回答如下:

人生步步為營,就跟下棋一樣。(10301)

人生就像下棋一樣,每一步都要謹慎。(10324)

部分學生認為人民就像被擺布的棋子,被政府支配、不由自主:

可能是因為林獻堂經過了這麼多個國家統治,就好像是一個被國家使用 的棋子一般,到最後卻被背叛,其他兩位也是,等到利用價值沒有了,就 被人殺死,就如同棋子一樣。(10215)

20 曾芷筠,〈還原歷史的艱難——專訪《阿罩霧風雲Ⅱ:落子》監製李崗、導演許明淳〉,《放映 週報》電影特寫 248 期(2015 年 9 月 11 日)

(http://www.funscreen.com.tw/feature.asp?FE_No=1496,最後瀏覽日:2019 年 8 月 23 日)。

79

有可能是暗示在那個時代下,無論是多有錢、有多權威的人,終究只是政 府底下的一枚棋子而已,沒有自由可言。林獻堂寧願赴日,還在日本過世;

林正亨從原來支持國民黨轉變成共產黨,最終被國民黨殺害,這些事情都

林正亨從原來支持國民黨轉變成共產黨,最終被國民黨殺害,這些事情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