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影視教材在國中歷史教學的運用—以影片《阿罩霧風雲II:落子》為中心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影視教材在國中歷史教學的運用—以影片《阿罩霧風雲II:落子》為中心"

Copied!
10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陳登武 教授. 影視教材在國中歷史教學的運用 —以影片《阿罩霧風雲 II:落子》為中心. 研究生:吳惠瑀 中華民國 108 年 9 月.

(2) 摘. 要. 本研究藉《阿罩霧風雲Ⅱ:落子》做為影視文本,融入歷史教學活動,教學 目標是使學生認識台灣的人物典範,深入探索其心理和感情世界,並且看到異於 教科書視角的歷史人物,讓歷史教育更有溫度。 《阿罩霧風雲Ⅱ:落子》的拍攝手法是採用「定格式」表演,加上旁白大量 地口述,與我們習慣的敘事手法大不相同,因此需要教師適時引導。研究結果顯 示,部分學生表示不易專注看影片,亦有學生表示「定格式」的拍攝手法反而可 以聚焦在人物上。學生利用學習單的書寫和討論、發表,釐清自己想法,普遍回 饋是認為更貼近人物,以及了解原來我們現在生活的環境、享有的權益,其實是 前人努力地追求,甚至是犧牲才得來的。從實作結果來看,透過影視教材結合歷 史教學是可以提升效能和應用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影視史學、霧峰林家、林獻堂、林祖密、林正亨.

(3)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二章 電影的歷史背景與歷史意識 .....................................................................17 第一節 電影的歷史背景 .................................................................................17 第二節 影片的歷史意識 .................................................................................24 第三章 敘事架構與人物分析 .................................................................................31 第一節 敘事架構與導演的策略分析 .............................................................31 第二節 歷史人物與角色分析 .........................................................................50 第四章 教學設計與應用 ......................................................................................... 54 第一節 教科書分析 .........................................................................................54 第二節 教學活動設計與實施 .........................................................................65 第三節 教學結果分析 .....................................................................................73 第五章 結論 .............................................................................................................89 參考書目 ..................................................................................................................... 91.

(4) 表. 次. 表 1-1 霧峰林家為主題的影視作品整理 ..................................................................12 表 3-1《阿罩霧風雲Ⅱ:落子》段落大綱 ................................................................ 33 表 4-1 國中社會第二冊(97 課綱)「日治時期中等以上教育」課文整理 ...........54 表 4-2 國中社會第二冊(97 課綱)「日治時期政治社會運動」課文整理 ...........57 表 4-3 影視教材《阿罩霧風雲Ⅱ:落子》融入國中台灣史教學活動教案 ...........66.

(5) 第一章. 緒論. 一、研究動機與目的 2013 年開始的「反課綱微調」 ,1到了 2015 年 5 月,台中一中學生社團「蘋 果樹公社」自主發起「反黑箱課綱」抗爭,使得課綱問題延燒全台、抗議行動逐 漸擴大;2學生和教育部的衝突到了 7 月愈發激烈。「7 月 23 日晚間,反課綱微 調的學生衝進教育部;7 月 30 日,反課綱北區高校聯盟發言人林冠華自殺身亡; 7 月 31 日凌晨,反對課綱微調的學生和民眾,占領教育部廣場……」3學生的抗 爭行動最終在 8 月 6 日落幕。4全台關注的反課綱爭議期間,一部即將上映的電 影也引發了話題—李崗監製、許明淳導演耗時 8 年製作的《阿罩霧風雲Ⅱ:落子》 在 8 月 4 日舉行了記者會。5 《阿罩霧風雲》是以霧峰林家為題材的電影,分為 2 集。 《阿罩霧風雲 I:抉 擇》於 2013 年上映,描述自乾隆年間林家自漳州移民至阿罩霧(今霧峰) ,霧峰. 1. 2. 3 4. 5. 「課綱微調」的全稱是「普通高級中學語文及社會領域課程綱要微調」 (又稱 104 課綱) 。2013 年,教育部組織「課綱檢核小組」啟動課綱微調,直接進行課綱的修訂和審查,並於 2014 年 1 月公布調整後的內容。因課綱審議的過程和調整內容的差異受到質疑,其中以歷史科課綱最 受爭議,特別在台灣史的調整更受到強力抨擊,被認為違背學術專業和抹煞歷史學界多年的研 究成果。同年 3 月,上百位歷史學者連署抗議,要求撤回新課綱。參見玉山社編輯部, 〈這場 二○一五年的夏日戰鬥〉 ,《我們為什麼反對課綱微調》 (臺北市:玉山社,2015 年) ,頁 2-4。 2015 年 5 月 1 日,台中一中學生社團「蘋果樹公社」在創校百年校慶中呼口號、靜坐方式表 達「反對洗腦課綱」 ,視為開出高中生反黑箱課綱第一槍。蘇孟娟, 〈抗議黑箱課綱洗腦 中一 中開第一槍〉, 《自由時報》 (2015 年 5 月 2 日) (https://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876757,最後瀏覽日:2019 年 8 月 23 日) 。 玉山社編輯部,〈這場二○一五年的夏日戰鬥〉, 《我們為什麼反對課綱微調》 ,頁 2。 蔡穎, 〈淚水伴雨水 反黑箱課綱學生宣布退場深耕校園〉 ,《自由時報》 (2015 年 8 月 6 日)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1403651,最後瀏覽日:2019 年 8 月 23 日) 。 陳芷若,〈李崗無畏課綱爭議 從霧峰林家看臺灣歷史〉,《風傳媒》(2015 年 8 月 4 日) ( https://www.storm.mg/article/59978?srcid=7777772e73746f726d2e6d675f613130613764393464 66633861636135_1563344239,最後瀏覽日:2019 年 8 月 23 日)。 1.

(6) 林家透過協助平定太平天國、戴潮春事件和參與中法戰爭,逐漸成為近代台灣史 上最具影響力的家族之一。 《阿罩霧風雲Ⅱ:落子》的時間段落自 1895 年馬關條 約生效開始,至 1956 年林獻堂在日本終老結束,敘述三個霧峰林家人各自的命 運。林獻堂(1881-1956)設法在日本殖民之下推動台灣自治;林祖密(林季商, 1878-1925)則支持中華民國政府、加入孫中山的護法事業;林正亨(1915-1950) 則是對國民黨失望後,投入共產黨活動。6 在《落子》的記者會上,李崗表示,「沒有誰是好人,誰是壞人,要回到那 個時空去看當年的事情。」同時也希望「能提供下一代更多的知識、更高的高度、 更多元的角度,讓人們去做出屬於自己更有智慧的抉擇。」導演許明淳亦表達 「『阿罩霧風雲』期盼提供台灣一部權威的教育參考書,而非權威的教科書,來 補充台灣近代史的遺落片段,也讓上課的形式更多元豐富。能藉此片讓觀眾用更 多元的角度了解歷史。」7 《阿罩霧風雲Ⅱ:落子》上映後,文化部包場邀請馬英九總統、台師大歷史 系學生共同觀賞,李崗在會場上表示,「這部電影所講述的歷史時間點,正好是 反課綱的學生應該看的,……,但一個地方如果連自己的故事都說不出來,是最 悲哀的事。」李崗選擇用影像留下這些記憶,留下自己的話語權。8 關於霧峰林家的記憶,現行國中教科書僅寫到林獻堂是「台灣議會之父」, 在「台中中學校」 、 「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 「台灣文化協會」等篇幅中提及其 名。但到了戰後,霧峰林家從教科書消失了,學生也不會知道霧峰林家後續曲折 的故事,包括林獻堂在 1949 年赴日,最後在日本終老;以及林祖密、林正亨的. 6. 7 8. 《阿罩霧風雲Ⅱ:落子》影片介紹(https://www.jointmovies.com/movie/285,最後瀏覽日: 2019 年 8 月 23 日) 。 陳芷若,〈李崗無畏課綱爭議 從霧峰林家看臺灣歷史〉 。 仇佩芬,〈馬英九看《阿罩霧風雲》落淚 李岡吐真言:委屈求全才是真愛〉 ,《風傳媒》(2015 年 9 月 23 日) (https://www.storm.mg/article/66221?srcid=7777772e73746f726d2e6d675f613130613764393464 66633861636135_1563352659,最後瀏覽日:2019 年 8 月 23 日)。 2.

(7) 事蹟。 「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林獻堂被認為是台灣的代表人物之一, 9作 家巫永福形容他是「有良心的員外」,10公視製作的《百年人物誌》將他定義為 「夾縫中的民族運動者」,11何以如此?這些並不會寫在教科書裡。但歷史課堂 上不應只有歷史人物的事功,台灣史學者張炎憲認為若上一代的歷史感情無法 傳遞,當我們無法領受前人的歷史情境,失去了相互的瞭解和信賴,也造成了歷 史的切割,將是歷史文化重建的危機,因此「有感情的歷史教育,才能建立綿延 不斷的歷史傳承,撼動人心,並以具體行動,轉化成創作的動力,刻劃出時代的 脈動。」12 筆者身為國中歷史教師,不僅希望能讓學生認識台灣的人物典範,更希望能 深入探索其心理和感情世界,看他們如何堅持、實踐,進而理解我們現在享有的 環境得之不易。是故需要尋找其他適合的材料以彌補教科書文字書寫的不足,而 影像、聲音、圖片不僅能吸引學生注意,亦能建構歷史場景和情節,能提供異於 教科書的角度來看待過去。 因此筆者選擇《阿罩霧風雲Ⅱ:落子》這部影片,以台灣人為主體的視角來 看台灣的歷史,並透過林獻堂等林家人的生命歷程和家族命運的轉變,啟發學生 的自我省思。進一步討論因不同的立場所產生的闡述,學習判斷、思辨其中的意 涵及目的。. 公共電視台在 2003 年製作了《台灣百年人物誌》 ,為台灣歷史人物立傳,共有兩季。第一季 人物:林獻堂、蔣渭水、馬偕、後藤新平、伊能嘉矩、杜聰明、黃土水、施乾與清水照子、 賴和、八田與一、莫那.魯道、鄧雨賢、陳澄波、吳濁流、高一生、林摶秋。第二季人物: 雷震、殷海光、尹仲容、林茂生、傅斯年、謝雪紅、楊逵、吳三連、林朝棨、許世賢、廖文 毅、王育德。 10 許雪姬編著, 《中縣口述歷史第五輯—霧峰林家相關人物訪談紀錄(頂厝篇) 》(中縣:中縣 文化,1998 年) ,頁 123。 11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策劃,《台灣百年人物誌》 (台北市:玉山社,2005 年) , 頁 6。 12 張炎憲,〈歷史感情與歷史教育〉, 《人本教育札記》 ,136(台北市,2000.10) ,頁 16-18。 9. 3.

(8) 二、文獻回顧 文獻回顧分為三部份;第一部份為影視史學和教學應用的相關發展,第二 部份整理林獻堂、林祖密和林正亨等霧峰林家人物的相關研究,第三部份以表 格方式整理以霧峰林家為主題的影視作品。. (一)影視史學與教學應用 1988 年,美國歷史學者海登‧懷特(Hayden White, 1928-2018)在《美國歷史評 論 》(America Historical Review) 中創 造了 “historiophoty” 一詞 ,並 解釋為 “the representation of history and our thought out in visual images and filmic discourse.”. 13. 周樑楷教授將“historiophoty”翻譯為「影視史學」 ,強調“historiophoty”為一門學問, 也有(或應有)屬於自身的知識理論基礎,希望能受學術界肯定;並將「影視」 的範疇擴大為「影像視覺」,因此無論靜態或是動態、任何圖像符號都符合此一 範圍。14 在海登‧懷特提出“historiophoty”之前,二戰後的歷史學家已經注意到影視媒 體和歷史產生了交集,也參與歷史影片的製作,例如法國年鑑學派(Annales School)學者馬克‧費侯(Marc Ferro, 1924- )。馬克‧費侯認為影像可以擺脫官方檔案 文獻的束縛,因此電影是一個與官方歷史對立的歷史使者,在其經典著作《電影 與歷史》(Cinéma et Histore, Paris)中用歷史的觀點來解析電影和其時代背景,15 建構影視和歷史之間的方法論和知識論。1970 年代,美國歷史學者羅伯特‧羅森 史東(Robert A. Rosenstone)亦參與劇情片和紀錄片的製作,並提出電影是另類書. 13. 14. 15. Hayden White, “Historiography and Historiophoty,” 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93:5 (December, 1988), p.1193. 周樑楷所指的「影視史學」有二: (一) 「以靜態或動態的圖像、符號,傳達人們對於過去事實 的認知」 ; (二) 「探討分析影視歷史文本的思維方式或知識理論。」周樑楷, 〈影視史學:理論 基礎及課程主旨的反思〉 ,《臺大歷史學報》 ,23(臺北市,1999.6) ,頁 447。 Marc Ferro(馬克.費侯)著、張淑娃譯,《電影與歷史》 ,臺北市:麥田出版,1998 年。 4.

(9) 寫歷史的方式,但不可以評論文字史書的標準看待電影。161980 年代,美國歷史 學會(American Historical Association)辦理了電影和歷史相關的學術研討會,並其 刊物《美國歷史評論》刊載文章。171988 年 12 月, 《美國歷史評論》即以電影和 歷史為專題,海登‧懷特的“Historiography and Historiophoty”即刊登於此。 自周樑楷教授將「影視史學」引進台灣學術界,許多學者也投入於建立影視 史學的知識論和方法論。周樑楷〈書寫歷史與影視史學〉 、18〈影視史學與歷史思 維—以「青少年次文化中的歷史圖象」為教學實例〉 、19〈影視史學:理論基礎及 課程主旨的反思〉、20〈大眾史學:人人都是史家〉,21石弘毅〈影視史學與書寫 史學的啟示〉,22徐叡美〈電影與歷史:評介史家費侯、戴維斯與羅森史東〉、23 林玲玲〈影視史學相關問題之討論〉等研究,24助於釐清影視史學的理論架構。 運用影視史學的理論分析電影和影視文本,在周樑楷〈銀幕中的歷史因果關 係—以「誰殺了甘迺迪」和「返鄉第二春」為討論對象〉 、25〈辛德勒選民:評史 匹柏的影視敘述和歷史觀點〉 、26〈歷史劇情片的「實」與「用」—以「羅馬帝國 淪亡錄」和「神鬼戰士」為例〉 、27〈影像中的人物與歷史:以《白宮風暴》為討.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徐叡美,〈電影與歷史:評介史家費侯、戴維斯與羅森史東〉,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 刊》 ,45(臺北市,2004.9) ,頁 210-211。 吳紫陽,〈影視史學的思考〉,《史學史研究》 ,2001 年第 4 期(北京,2001.12) ,頁 50。 周樑楷,〈書寫歷史與影視史學〉, 《當代》 ,88(臺北市,1993.8) ,頁 10-17。 周樑楷,〈影視史學與歷史思維—以「青少年次文化中的歷史圖象」為教學實例〉,《當代》, 118(臺北市,1996.2),頁 8-21。 周樑楷,〈影視史學:理論基礎及課程主旨的反思〉 ,頁 445-470。 周樑楷,〈大眾史學:人人都是史家〉 ,《當代》,206(臺北市,2004.10) ,頁 72-85。 石弘毅,〈影視史學與書寫史學的啟示〉, 《空大學訊》 ,261(臺北縣,2000.11),頁 56-60。 徐叡美,〈電影與歷史:評介史家費侯、戴維斯與羅森史東〉,頁 199-216。 林玲玲,〈影視史學相關問題之討論〉 ,《黃埔學報》 ,40(高雄縣,2007.10) ,頁 131-141。 周樑楷,〈銀幕中的歷史因果關係—以「誰殺了甘迺迪」和「返鄉第二春」為討論對象〉, 《當代》 ,74(台北市,1992.6) ,頁 48-61。 周樑楷,〈辛德勒選民:評史匹柏的影視敘述和歷史觀點〉,《當代》,96(臺北市,1993.4), 頁 44-53。 周樑楷,〈歷史劇情片的「實」與「用」—以「羅馬帝國淪亡錄」和「神鬼戰士」為例〉, 《當代》 ,156(臺北市,2000.8) ,頁 48-61。 5.

(10) 論對象〉 ,28徐叡美〈影視歷史《十月》與《赤色份子》之歷史敘述與歷史思維的 探討〉,29陳登武〈一場大屠殺與人民的記憶—以 Atom Egoyan 的電影〈A 級控 訴〉為中心〉等論文中,30探討因表現媒體的不同,傳遞出作者的歷史解釋和敘 事觀點,並分析劇情、人物之間的虛與實。 如何以影視媒體輔助歷史教學,進而培養思辨能力,各教育階段都有學者和 教師投入研究和實驗。劉怡芳〈影視史學與歷史學科能力—簡介「文華高中影視 史學課程〉 、31許全義〈歷史教學與公民意識—簡介臺中一中影視史學專題課程〉 、 32. 陳登武〈影視教材在高中歷史教學的應用—以隋唐史教學為中心〉 、33吳珊妃〈影. 視教材在歷史教學的運用─以電影《一八九五》為例〉 、34陳淑銖〈影視材料在教 學應用的省思—以希特勒影片為例〉 、35林于菁〈電影教學於歷史課程中的應用〉 等期刊論文中,36探討如何使用和操作影視教材,以及引導學生問題討論和影像 詮釋,都可做為研究參考。 許多教師也希望運用影視史學的理論,讓歷史教學更活化,進而增進學生對 歷史的理解和思維能力,近來關於影視史學和影視教材結合歷史教學的學位論 文越來越豐富。運用於台灣史教學方面,李育如〈影視史學在國中歷史教學的實.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周樑楷,〈影像中的人物與歷史:以《白宮風暴》為討論對象〉 ,《興大人文學報》 ,32(臺中 市,2002.6) ,頁 1101-1116。 徐叡美,〈影視歷史《十月》與《赤色份子》之歷史敘述與歷史思維的探討〉 ,《中興史學》 , 6(臺中市,2000.4),頁 113-126。 陳登武,〈一場大屠殺與人民的記憶—以 Atom Egoyan 的電影〈A 級控訴〉為中心〉,《興大 歷史學報》 ,17(台中市,2006.6),頁 641-675。 劉怡芳,〈影視史學與歷史學科能力—簡介「文華高中影視史學課程〉 ,《清華歷史教學》,18 (新竹市,2007.5) ,頁 107-134。 許全義,〈歷史教學與公民意識—簡介臺中一中影視史學專題課程〉, 《清華歷史教學》 ,19 (新竹市,2008.10),頁 21-48。 陳登武,〈影視教材在高中歷史教學的應用—以隋唐史教學為中心〉, 《歷史教育》 ,14(台北 市,2009.6) ,頁 233-264。 吳珊妃,〈影視教材在歷史教學的運用─以電影《一八九五》為例〉, 《歷史教育》 ,14(台北 市,2009.6) ,頁 295-314。 陳淑銖,〈影視材料在教學應用的省思—以希特勒影片為例〉, 《人文社會學報.國立臺灣科技 大學》,4(臺北市,2008.3) ,頁 87-107。 林于菁,〈電影教學於歷史課程中的應用〉 ,《北縣教育》,72(臺北縣,2010.9) ,頁 80-84。 6.

(11) 踐—以影片《稻草人》為例〉以影視史學的概念出發,利用影片《稻草人》以探 究國中生在影視歷史圖像的理解、歷史意識的建構和發展。37黃靖涵〈影視教材 在高中台灣史「白色恐怖」教學的運用:以電影《超級大國民》 、 《天公金》為中 心〉,透過兩部「虛中實」的歷史劇情片,帶領學生討論、理解其「中之實」的 影視史學之概念。38黃致遠〈國中歷史教育的影視輔助教學分析—以王童《香蕉 天堂》為中心〉,透過影片的主題—外省人的流亡經驗、自我認同議題和白色恐 怖,以補足國中歷史教科書的不足。39黃美芳〈歷史影片融入國中臺灣史教學的 理論與實踐—以教材教法的設計為中心〉,探討合適的歷史影片能提升教學的成 效,培養學生觀察和釐清史實的能力,也能進一步達成更高層次的情意目標。40 洪筱婷〈影視教材在臺灣史教學的運用:以紀錄片《牽阮的手》為中心〉,應用 影視史學和大眾史學的概念,以個人生命史的實例引導學生多元思考,讓生活經 驗與歷史課產生連結。41李志忠〈影視媒體中的金門意象在歷史教學的運用—以 電影《夏天協奏曲》為例〉,不僅利用影視媒體來推廣鄉土文化,並透過帶領學 生解構電影,進一步認識金門和思考金門面臨的困境。42 以上論文的研究方式、論述的視角和研究成果,對於探討本文所需的分析角 度和教學研究設計,有相當的幫助。. 37. 38. 39. 40. 41. 42. 李育如,〈影視史學在國中歷史教學的實踐—以影片《稻草人》為例〉 ,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 系所碩士論文,2009 年。 黃靖涵, 〈影視教材在高中台灣史「白色恐怖」教學的運用:以電影《超級大國民》 、 《天公金》 為中心〉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11 年 黃致遠,〈國中歷史教育的影視輔助教學分析—以王童《香蕉天堂》為中心〉 ,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13 年。 黃美芳,〈歷史影片融入國中臺灣史教學的理論與實踐—以教材教法的設計為中心〉,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15 年。 洪筱婷,〈影視教材在臺灣史教學的運用:以紀錄片《牽阮的手》為中心〉,國立臺灣師範大 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16 年。 李志忠,〈影視媒體中的金門意象在歷史教學的運用—以電影《夏天協奏曲》為例〉,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18 年。 7.

(12) (二)林獻堂、林祖密、林正亨等霧峰林家人物相關研究 霧峰林家是台灣大家族之一,家族成員遺留的資料繁多、相關研究成果十分 豐富,因此文獻回顧以電影《阿罩霧風雲Ⅱ:落子》相關背景為主要探討範圍。 關於霧峰林家的學術性歷史著作以麥斯基爾(Johanna M. Meskill)的《霧峯林家: 臺灣拓荒之家 1729 - 1895》最具代表性。43麥斯基爾以霧峰林家的發展作為研究 台灣史的架構,自開台祖林石開始書寫,至 1895 年為止,探討來自中國大陸的 移民身處台灣—清帝國政治和文化的邊陲地帶,霧峰林家從拓荒者躋身士紳家 族的歷程。林家後人亦委託黃富三教授進行家族史的整理、研究,完成《霧峯林 家的興起》 、 《霧峯林家的中挫》等專書,其中大量運用林家族人提供的文書資料 和官方檔案;再加上田野調查,訪談林家後人和當地耆老,研究嚴謹,為研究霧 峰林家重要學術著作。44《中縣口述歷史第五輯—霧峰林家相關人物訪談紀錄》 為家族史訪談紀錄,分為「頂厝篇」和「下厝篇」,由林家後代、親戚,以及與 林家有往來的人士談論林家成員的事蹟、事業、活動等,提供不同於文獻資料的 角度來認識林家。45 黃富三在《林獻堂傳》中以林獻堂一生遭遇清帝國、日本、中華民國三次政 權的變化,將其經歷分別以政治、經濟、文化各面向的活動來探討一代領袖的行 誼。46此外,林獻堂先生有寫日記的習慣,由許雪姬主編的《灌園先生日記》共. 43. 44. 45. 46. J. M. Meskill(麥斯基爾)著、王淑琤譯,《霧峯林家:臺灣拓荒之家 1729-1895》 ,臺北市: 文鏡,1986 年。 黃富三,《霧峯林家的興起—從渡海拓荒到封疆大吏(一七二九~一八六四年》 ,臺北市:自 立晚報,1987 年。黃富三, 《霧峯林家的中挫(一八六一~一八八五)》 ,臺北市:自立晚報, 1992 年。 許雪姬編著;許雪姬、王美雪記錄, 《中縣口述歷史第五輯:霧峰林家相關人物訪談紀錄 (頂厝篇、下厝篇)》 ,中縣:中縣文化,1998 年。 黃富三,《林獻堂傳》 ,南投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4 年。 8.

(13) 有 27 冊,時間涵括 1927 至 1955 年,47是研究林獻堂參與民族運動和面對政權 變動其心路歷程,以及林家家族生活和經濟、政治、文化活動等第一手資料,極 具史料價值。李毓嵐《世變與時變—日治時期臺灣傳統文人的肆應》關於林獻堂 如何因應新政府的施政和帶來的新文明、對於中國的情感和中國時事的關切,以 及霧峰一新會的活動等,有詳細的討論。48台中市新聞局委託李崗團隊完成《穿 越霧風到林家:一個橫跨百年的家族素描》的專書和紀錄片,描述林家前人—林 文察、林朝棟、林獻堂、林祖密的故事、後代的現況,以及文化組織如櫟社、一 新會等活動,通俗易懂。49廖振富著有《追尋時代:領航者林獻堂》則以生命史 的角度,透過其交友互動、書信往來、詩作和日記來探索林獻堂的內心世界和其 人格特質,亦呈現其生活化的一面。50 關於林祖密和林正亨父子的研究雖不如林獻堂等研究成果豐富,但因林祖 密投入孫中山革命行動;林正亨在戰後加入中共外圍組織而遭槍決,且其部分後 代在中國,51故近來兩岸有關林祖密、林正亨父子研究漸多。許雪姬著作《林正 亨的生與死》中,52運用大量的人物訪談紀錄和文獻史料,整理林祖密父子的生 平,以及探討林正亨在二二八事件期間扮演的角色、被捕和死亡的遭遇。許雪姬 以日治時期台灣士紳分為「祖國派」和「待機派」 , 「祖國派」認為若中國強盛必 收復台灣,不失其民族性;「待機派」則以台人利益為重,隨現況而待機,而林. 47. 48 49. 50 51. 52. 林獻堂著;許雪姬等註解, 《灌園先生日記》 ,臺北市:中研院臺史所,中研院近史所,2000 – 2013 年。《灌園世先生日記》全套 27 冊,始於 1927 年,止於 1955 年,其中缺 1928 及 1936 年。 李毓嵐,《世變與時變—日治時期臺灣傳統文人的肆應》,台北市:師大歷史系,2010 年。 萬蓓琪等,《穿越霧風到林家:一個橫跨百年的家族素描》 ,臺中市:臺中市新聞局,2012 年。 廖振富,《追尋時代:領航者林獻堂》 ,臺中市:臺中市政府文化局,2016 年。 林正亨的妹妹林雙盼(林岡,1918 – 2010)是中國共產黨黨員,林正亨長子林為民(1942 – )在 父親被槍決後和母親、妹妹來到北京,曾在北京日報任職。1983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頒發《革命烈士證明書》追認林正亨為革命烈士。參考 http://www.hxvos.com/special/201507/02/cms860022article.shtml (最後瀏覽日期:2019 年 8 月 23 日)。 許雪姬,《林正亨的生與死》,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2001 年。本書為賴澤涵教授主持 「臺灣地區戒嚴時期政治案件—五○~七○年代文獻專輯」研究計畫出版系列叢書之一。 9.

(14) 祖密、林獻堂為霧峰林家下厝和頂厝的家長分屬「祖國派」和「待機派」 。53而林 正亨離開台灣遠赴中國投入對日作戰,到戰後走向左傾的轉變和活動,最後在白 色恐怖時期被捕、判刑處死,有詳細的整理和討論。 期刊論文部份,黃富三在〈林獻堂與三次戰爭的衝擊:乙未之役、第二次世 界大戰、國共戰爭〉一文中,討論林獻堂歷經三次戰爭帶來政權的轉移,加上背 負霧峰林家家族長的身份面臨的衝擊和責任,其心境的變化和選擇。54〈覺醒與 絕望:林獻堂的自治夢〉中,黃富三以日治時期和戰後兩個時期討論林獻堂一生 堅持自治的理想和作為,卻因應時局變化,最後自治之夢破碎。55關於林獻堂和 霧峰一新會的活動,許雪姬〈霧峰一新會的成立及其意義〉 、56周婉窈〈「進步由 教育 幸福公家造」—林獻堂與霧峰一新會〉文中有詳細整理,57探討林獻堂支持 新文化運動兼教育家的作為。隨著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的展開、中日戰爭的爆 發,身為社會領導階層的林獻堂如何面對總督府的壟絡和打壓?在許雪姬〈反抗 與屈從—林獻堂府評議員的任命與辭任〉、58〈皇民奉公會的研究—以林獻堂的 參與為例〉文中,59看出林獻堂的台灣人意識、堅持爭取台灣人的平等待遇,以 及擺盪在對日本的國家認同和中國的文化認同之間的掙扎。此外,許雪姬在〈二 二八事件中的林獻堂〉一文中,整理親身參與二二八事件的相關人物著作以補足 林獻堂 1947 年日記中缺少 3 月 1 日到 3 月 5 日的記載,並討論林獻堂戰後面對. 53 54. 55. 56. 57. 58. 59. 許雪姬,《林正亨的生與死》,頁 13-14。 黃富三, 〈林獻堂與三次戰爭的衝擊:乙未之役、第二次世界大戰、國共戰爭〉 , 《臺灣文獻》 , 57:1(南投市,2006.3) ,頁 1-42。 黃富三,〈覺醒與絕望:林獻堂的自治夢〉 ,收錄於徐天福主編, 《什麼人物 為何重要:臺灣 史上重要人物系列 1》 (台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2010 年) ,頁 158-175。 許雪姬, 〈霧峰一新會的成立及其意義〉 ,收錄於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辦, 《中臺灣鄉土文 化學術研討會》 (臺中市:臺中市政府文化局,2000 年),頁 9-16。 周婉窈,〈 「進步由教育 幸福公家造」—林獻堂與霧峰一新會〉 ,《臺灣風物》 ,56:4(臺北 縣,2006.12),頁 39-89。 許雪姬,〈反抗與屈從—林獻堂府評議員的任命與辭任〉,《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19(臺 北市,2002.5) ,頁 259-296。 許雪姬,〈皇民奉公會的研究—以林獻堂的參與為例〉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31 (臺北市,1999.6) ,頁 167-211。 10.

(15) 號稱「祖國」的新政府之困境,以及二二八事件中的肆應和作為。60 學位論文方面,林德政〈日治時期臺灣人在中國的政治活動(1895-1945)〉整 理了林祖密參與護法運動的情形。61陳信行〈日治時期臺灣知識分子國族認同之 轉折—以林獻堂、葉榮鐘、陳逢源三人為例〉,以「台灣地方自治聯盟」林獻堂 等三人,探討殖民體制下的台灣人面對時局,其認同的心境變化,不能以二元的 「抵抗」或「服從」評斷之。62黃冠彰〈戰後臺籍菁英對政府施政之肆應—以林 獻堂與吳新榮為探討中心(1945-1955)〉 ,討論戰後台灣社會領導階層如林獻堂、 吳新榮的政治理念變化、在各事件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他們對政府施政之回應。 63. 楊淑珺〈時代創傷與世局觀照—林獻堂晚年旅日詩作及日記探微〉,探討林獻. 堂晚年滯日不歸的原因,並從其日記、創作中窺探其心境。64 以上研究讓筆者對林獻堂、林祖密、林正亨的事蹟和生命歷程,以及在台灣 的政治發展和社會運動扮演的角色,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和瞭解。. 60. 61. 62. 63. 64. 許雪姬,〈二二八事件中的林獻堂〉 ,收錄於《第六屆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20 世紀台灣 歷史與人物》(臺北縣:國史館,2002 年) ,頁 989-1061。 林德政,〈日治時期臺灣人在中國的政治活動(1895-1945)〉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 文,2009 年。 陳信行,〈日治時期臺灣知識分子國族認同之轉折—以林獻堂、葉榮鐘、陳逢源三人為例〉 , 國立臺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論文,2014 年。 黃冠彰,〈戰後臺籍菁英對政府施政之肆應—以林獻堂與吳新榮為探討中心(1945-1955)〉 , 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所碩士論文,2016 年。 楊淑珺,〈時代創傷與世局觀照—林獻堂晚年旅日詩作及日記探微〉,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 與跨國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 年。 11.

(16) (三)霧峰林家為主題的影視作品 表 1-1 霧峰林家為主題的影視作品整理 項目. 作品名稱. 作者. 出版者 出版年. 內容概述. 片長. 紀錄片的形式,訪問學者. 1. 臺灣百年人. 台北市:. 物誌(1),夾. 公共電. 縫中的民族 主義者:林. 公共 電視. 獻堂. 和現今霧峰林家成員、搭 配老照片、部分戲劇重演,. 視 文 化 2002. 講述林獻堂在日治時期追 求自治運動和其人格特. 事業基. 30 分 鐘. 質,以及國民政府來台後. 金會. 的政局變化,最終林獻堂 選擇赴日終老。. 2. 滄海百年. 陳家林 導演. 北京:中. 描述霧峰林家自 1787 林爽. 國 中 央 2004 文事件至 1885 年台灣建省 電視台. 近百年之家族命運史。. 36 集 ︵ 1 集 約 40 分 鐘 ︶. 紀錄片的形式,有動畫模 穿越霧風到 崗 華 影 林家:一個 視 傳 播 3. 橫跨百年的 有 限 公 家族素描. 司. 擬,訪問學者和現今林家. 臺中市: 臺 中 市 2012. 人成員、舊照片、部分戲劇 重演,訴說霧峰林家 200 多. 新聞局. 年的歷史、前人的故事,和 林家的現況。. 12. 68 分 鐘.

(17) 以「戲劇重建」手法,結合. 阿罩霧風雲 4. Ⅰ:抉擇. 許明淳 導演. 3D 動畫,描述霧峰林家的. 台北市: 安可電 影. 2013 崛起,林文察、林朝棟父子 上映 藉太平天國、中法戰爭立. 90 分 鐘. 功,林家的興衰也見證了 台灣近代史的歷史更迭。 採取戲劇重建結合 3D 動 畫型式,敘述 1895 年後的 台灣,霧峰林家的林獻堂. 阿罩霧風雲 5. Ⅱ:落子. 許明淳 導演. 在日本統治下爭取台灣自. 台北市: 安可電 影. 2015 治;林祖密選擇中華民國 上映 這一新政權,加入孫文的. 108 分 鐘. 護法運動;林正亨在對國 民黨失望後,轉而投效共 產黨,他們是一家人,但呈 現出不同的國家想像。. 台北市:. 6. 疑霧公堂. 李運傑 導演. 改編自真實歷史事件「林. 公共電 視 文 化 2019 事業基. 文明壽至公堂」 ,以不同人 物之視角講述故事,賦與 歷史懸案一個新的解釋。. 金會. 13. 94 分 鐘.

(18) 資料來源: 1. 公共電視,《臺灣百年人物誌(1),夾縫中的民族主義者:林獻堂》,台北市: 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2002 年。 2. 中央電視台, 〈關於《滄海百年》創作、製作方面的幾點說明〉 , 《海峽評論》 , 167(台北市,2004.11),頁 24-25。 3. 崗華影視傳播有限公司,《穿越霧風到林家:一個橫跨百年的家族素描》,臺 中市:臺中市新聞局,2012 年。 4. 參見林亮妏、蕭淑如、游千慧、黃祺徐整理,〈2013 年度台灣電影〉,收錄於 林文淇總編輯,《2014 年臺灣電影年鑑》(台北市:財團法人國家電影中心, 2014 年),頁 218-219。 5. 江秉憲、周暉展、姚立強、陳雨柔、陳俞廷、陳威儒、賴柔蒨整理,〈2015 年台灣電影介紹〉,收錄於陳斌全總編輯,《2016 臺灣電影年鑑》(台北市: 財團法人國家電影中心,2016 年),頁 243-245。 6. 江佩凌,〈改編霧峰林家史實 電影疑霧公堂重探歷史懸案〈疑霧公堂〉〉, 《中央社》(2019 年 1 月 3 日) (https://www.cna.com.tw/news/amov/201901030343.aspx,最後瀏覽日:2019 年 8 月 23 日)。. 關於霧峰林家的電視電影作品,中國製作的《滄海百年》以電視劇的方式拍 攝,並且以「突出台灣墾民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台灣與祖國大陸同文同根的主題」 為觀點取捨標準,65因此部分人物表現和劇情仍與史實有所出入。66《夾縫中的 民族主義者:林獻堂》和《穿越霧風到林家》則是訪談為主的紀錄片,而《疑霧 公堂》是公視新創電影系列之一,以「林文明壽至公堂」發展出故事情節的歷史 懸疑劇。 《阿罩霧風雲》上、下集是以戲劇手法再現霧峰林家百年來的歷史,讓 觀影者隨故事情節進入歷史人物心境,其中《阿罩霧風雲Ⅱ:落子》呈現出大時 代裡同一家人不同的選擇和迥異的命運。是故筆者選擇《落子》運用於歷史教學, 不僅希望讓學生更認識林獻堂,進一步引導學生嘗試設身處地理解歷史人物之 立場和感情。. 65 66. 中央電視台, 〈關於《滄海百年》創作、製作方面的幾點說明〉 ,頁 24。 王怡仁,〈由《滄海百年》看霧峰林家的史與戲〉 ,《歷史月刊》 ,204(台北市,2005.1) ,頁 147。 14.

(19) 三、研究方法與步驟 本論文擬運用「文獻分析法」和「教學實作法」進行研究。文獻分析方面, 蒐集與影視史學、霧峰林家—林獻堂、林祖密、林正亨相關的專書論文,進行整 理,再以影片《阿罩霧風雲Ⅱ:落子》的敘事架構和脈落進行文本分析。教學實 作方面,首先分析現行教科書內容,並配合影片設計教案和學習單,最後統整學 生學習單的回饋以檢視教學成效。. 四、本文架構 本論文共有五章。第一章為「緒論」,說明研究動機和目的、文獻回顧, 以及研究方法與步驟。 第二章為「電影的歷史背景與歷史意識」。電影《阿罩霧風雲Ⅱ:落子》的 時間段落在 1895 年台灣割日至 1956 年林獻堂在日本逝世,此時期的台灣經歷 三個政權,面臨兩次政權轉移,是故第一節先討論電影相關的歷史背景。第二 節討論製作團隊如監製李崗、導演許明淳等人拍攝本片的動機和欲傳達的歷史 意識。 第三章為「敘事架構與人物分析」。第一節先分析電影文本的內容架構和導 演的敘事策略。第二節探究影片中的三位人物—林獻堂、林祖密、林正亨的角色 塑造和形象。 第四章為「教學設計與應用」。第一節針對國中歷史教科書中關於林獻堂的 書寫進行分析,將集中在日治時期教育和政治社會運動的作為。67第二節進行教. 67. 現行國中社會領域教科書有三家版本,分別為翰林、康軒、南一。筆者引用三家版本的社會 課本第二冊均依據「97 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社會學習領域」(97 課綱)編寫。 108 課綱已在 108 年 8 月 1 日正式上路,但依據新課綱編寫的國一下學期(第二冊)教科書仍 尚未通過審查。參見王韻齡,〈108 課綱新課本進度大延宕,高一 3 用書仍審查中〉,《親子天 下》 (2019 年 6 月 11 日) (https://flipedu.parenting.com.tw/article/5435,最後瀏覽時間:2019 年 8 月 23 日) 。 15.

(20) 學活動設計。第三節統整學生課後的回饋,進行教學結果和成效的分析。 第五章為「結論」,總結各章節的要點,並針對教學運用的成果提出建議。. 16.

(21) 第二章. 電影的歷史背景與歷史意識. 電影《阿罩霧風雲Ⅱ:落子》的時間段落在 1895 年台灣割日至 1956 年林 獻堂在日本逝世,此時期的台灣經歷三個政權,面臨兩次政權轉移,是故第一 節先討論電影的歷史背景。第二節討論製作團隊如監製李崗、導演許明淳拍攝 本片的動機和傳達的歷史意識。. 第一節. 電影的歷史背景. 林獻堂一生追求台灣自治和文化啟蒙,領導「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14 年, 故有「台灣議會之父」之稱;但隨著日本對外擴張,「皇民化運動」使台灣的政 治社會運動沒有發展的空間。同時期的中國,在中華民國成立後,林祖密選擇至 中國發展,也因捲入軍閥鬥爭,1925 年逝世。林祖密之子林正亨在中日戰爭期 間亦赴中對日作戰,戰後因投入共黨活動而被槍決。因此以下分為三個時期討論 電影的歷史背景:1920 年代至 1937 年台灣政治社會運動發揚時期、1937 年至 1945 年進入戰時體制、1945 年終戰至 1956 年林獻堂於東京逝世。. 一、1920 – 1937 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國際間興起民族自決思潮,以及日本「大正民主」 思潮的影響下,1台灣的政治社會運動亦隨之興起。林獻堂參與政治活動、抵抗 殖民政權,走的是追求台灣自治的溫和穩健路線,畢竟林獻堂身為家族長,需確. 1. 日本學者松尾尊兊和太田雅夫將「大正民主」時期界定在 1905 至 1925 年之間。前者認為此 時期的日本在政治、社會、文化各方面都有民主主義傾向,此時期的的民眾活動以政治自 由、公民自由為目標;後者認為「大正民主」是這 20 年間各階層民主爭取民主的思想和運 動的總稱。見陳翠蓮,《台灣人的抵抗與認同:一九二〇~一九五〇》(台北市:遠流,曹永 和文教基金會,2008 年) ,頁 40-41。 17.

(22) 保林家家族安危,以及與林獻堂本身溫和穩健的性格有關,再加上林獻堂與梁啟 超接觸的經驗。1909 年林獻堂在日本奈良巧遇梁啟超,林獻堂對於台灣當時的 處境—異族統治、愚民教育等問題求教梁啟超。梁啟超認為宜效仿愛爾蘭之抗英 路線,與英國朝野人士交好,讓英國放鬆壓力,進而獲得參政權。2種種因素形 成了林獻堂採柔性抗日路線,而此期間是最具代表性的台灣人抗爭行動,首推 「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一)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1921 年至 1934 年間,請願人士每年向日本帝國議會遞交請願書,要求設置 台灣議會,共有 15 次行動。台灣議會是在承認「六三法」的狀況下提出。六三 法為台灣特別立法統治的法源,視台灣為非日本憲法效力所及的地域,表示台灣 的特殊性,意味能保有台灣的文化、傳統、歷史、思想而不被日本同化。在承認 台灣在日本帝國憲法的特殊性之下,追求殖民地的自治,成立殖民地的議會,由 殖民地住民選出議員,行代議政治。以日本帝國憲法賦予人民的請願權下,進行 議會設置請願運動。3 請願運動領導者林獻堂在發起行動前,還去拜會當時的總督田健治郎,田總 督反對的態度強硬,甚至進行分化行動,意圖使請願運動中止,即 1922 年的「八 駿事件」4。此外第三次請願運動前,蔣渭水欲成立「臺灣議會期成同盟會」 ,於 1923 年向北警察署提出結社報備,但遭到取締。請願團到了東京,以林呈祿為 首向早稻田警察署提出同一名稱的政治結社組織,臺灣議會期成同盟會在東京. 2 3 4. 黃富三,《林獻堂傳》 (南投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4 年) ,頁 21-24。 周婉窈,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再探討〉 , 《臺灣史料研究》 ,37(台北市,2011.6) ,頁 8-12。 當時受台中知事常吉德壽主導「向陽會」 ,即對日本歌功頌德的團體,並拉攏中部人士參與。 林獻堂等八人被安排與田總督見面,卻被有心人士造謠傳出林獻堂受總督賞賜,並向總督府 保證停止請願運動,此事被諷為「八駿事件」 。林獻堂名譽受損,打擊甚深,因此退出下一 次的請願運動。見葉榮鐘, 《日據下臺灣政治社會運動史(上) 》(臺中市:晨星,2000 年) , 頁 190-192。 18.

(23) 再建,舉行成立典禮。此舉導致 1923 年 12 月總督府警務局展開全島請願人士大 逮捕。台北地方法院檢察官長三好一八以違反治安警察法為由,起訴蔣渭水等 18 人,即是「治警事件」。5 1924 年治警事件開庭,不但開放旁聽,法庭上檢察官和辯護律師、當事人 精彩地論辯內容刊登在《臺灣民報》上,成了請願運動的最佳宣傳和台灣民眾的 政治教育。1925 年三審宣判蔣渭水、蔡培火判刑 4 個月;林幼春、陳逢源、林 呈祿、蔡惠如、石煥長判刑 3 個月,另有 6 人罰金百圓和 5 人無罪。由於處罰不 重,被判刑者被視為「志士」 ,受到熱烈的歡迎。6治警事件後,議會請願運動亦 受到空前的支持,林獻堂代入獄同志領導請願行動,聲望達到極點。 但隨著 1927 年台灣文化協會左右分裂,退出文協的人士成立「台灣民眾黨」 , 雖然有台灣民眾黨繼續支持,但左派分子會擾亂請願運動,請願運動聲勢大不如 前。再加上蔡培火等人離開台灣民眾黨,成立「台灣地方自治聯盟」 ,以及 1931 年蔣渭水逝世,議會請願運動失去了政治團體的支持而逐漸沒落。15 回的請願 運動,帝國議會常以「不採擇」或「未納入議程」作收。至 1934 年,領導者林 獻堂等 29 人經過會議決定中止請願運動。持續 14 年的全島性政治運動至此畫 上句點。7 (二)台灣文化協會 除了政治上的抗爭,林獻堂對社會文化運動的支持亦不遺餘力,無論是保 存漢文化,例如櫟社的參與;或是爭取新式教育,如台中中學校的設立;林獻 堂亦投入心力,支持整體社會提升的文化啟蒙運動,例如台灣文化協會。唯有. 5. 6 7. 周婉窈,〈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再探討〉 ,頁 16-18。葉榮鐘,《日據下臺灣政治社會運動史 (上)》 ,頁 232-238。 周婉窈,〈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再探討〉 ,頁 18。 周婉窈,〈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再探討〉 ,頁 18-23。 19.

(24) 如此,才能有更多人認同、加入抵抗殖民政權的行動。8 台灣文化協會於 1921 年創立,公推林獻堂為總理,成立的目的為「助長台 灣文化之發達」。辦理活動有各地設立讀報社、舉行各種講習會、於霧峰林家萊 園開辦夏季學校、巡迴全島的「文化講演會」、「美台團」電影巡映等。 9台灣文 化協會為文化啟蒙的團體,與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相輔相成。但受到世界性社 會主義思潮的影響,1927 年台灣文化協會走向分裂,由左派勢力取得領導權, 林獻堂退出文協。10 (三)霧峰一新會 霧峰一新會於 1932 年成立,由林獻堂長子林攀龍擔任委員長,其創立目的 為: 「促進霧峰庄內之文化而廣布清新之氣於外,使漸即自治之精神,以期新台 灣文化之建設。」文化啟蒙從霧峰當地開始做起,以農村啟蒙和保存漢文為宗旨, 再推展到台灣。霧峰地區文化活動存在已久,1902 年櫟社成立;1924 年起,連 續三年辦理夏季學校;還有其他當地的文化組織等,如此的淵源下成立「霧峰一 新會」。11 霧峰一新會辦理的活動多元多樣,包括文化、社會、體育、休閒娛樂各層面, 參與對象男女不拘,甚至鼓勵女性參與,擔任委員、演講者,雖未提出「男女平 等」的口號,但卻真正地落實讓女性參與公共事務。12 除了倡導新思潮,也有傳承漢文化的「一新義塾」。九一八事件後,日方禁 止新設台灣書房,對漢文嚴格控制。日方緊盯一新會和一新義塾的活動,一新會. 黃富三,《林獻堂傳》 ,頁 69。 葉榮鐘,《日據下臺灣政治社會運動史(下)》 (臺中市:晨星,2000 年) ,頁 340-362。 10 張炎憲,〈日治時代臺灣會運動—分期和路線的探討〉 ,《臺灣風物》 ,40:2(臺北縣, 1990.6) ,頁 8。滿 11 李毓嵐,《世變與時變—日治時期臺灣傳統文人的肆應》(台北市:師大歷史系,2010 年) , 頁 313-317。 12 許雪姬,〈霧峰一新會的成立及其意義〉,頁 11-16。 8 9. 20.

(25) 為求能持續辦理,一新義塾除了教漢文,兼辦中日文教學;最後也不得不接受日 方對課程的干涉。 霧峰一新會活動豐富,幾乎每日都有活動,但隨著時局日益嚴峻,限制愈 愈多。1936 年祖國事件發生後,許多活動停辦,唯一保留的一新義塾至 1938 年 9 月中止,象徵霧峰一新會正式結束。1932 年至 1938 年,可以說這段期間 霧峰一新會參與了霧峰地方人民的生活。13 (四)中國的發展 同時期的中國則是軍閥割據的局面,1914 年至 1925 年期間,林祖密加入孫 中山的革命事業。1917 年孫中山南下廣州進行護法運動,翌年孫中山正式任命 林祖密為「閩南軍司令」,隨後林祖密收復閩南七縣。但護法軍內部爭權,林祖 密受陳炯明刁難,最終閩南軍於 1919 年被解散。1922 年陳炯明叛變,孫中山避 難永豐艦,林祖密被拘禁於廣州。1922 年,許崇智軍隊入閩,林森任福建省長, 任林祖密為福建省水利局長;但 1923 年北洋軍閥孫傳芳佔領福建省,林祖密請 辭歸隱廈門鼓浪嶼,轉而開發閩南水利交通建設。1925 年,林祖密遭北洋軍閥 李厚基駐漳洲師長張毅誘捕槍決。14. 二、1937 – 1945 年 1937 年中日戰爭爆發,台灣進入戰時體制。但自九一八事件以來,日本走 上軍國主義,日方對殖民地控制愈來愈嚴,1920 年代以來的政治抗爭運動空間 愈來愈小,1936 年的「祖國事件」即是證明。. 13 14. 李毓嵐,《世變與時變—日治時期臺灣傳統文人的肆應》,頁 360-362。 吳瑞松,〈參加中國革命事業的林家子弟—林祖密〉 ,收錄於張炎憲、李筱峰、莊永明編, 《臺灣近代名人誌 第三冊》 (臺北市:自立晚報,1987 年) ,頁 54-59。 21.

(26) (一)祖國事件 由於 1936 年 2 至 4 月,林獻堂曾參加「華南考察團」 ,他在上海接受華僑團 體歡迎時,在致辭時說了「歸回祖國」的話,傳回台灣,日方不滿。在 6 月 17 日「台灣始政紀念日」,台中公園裡,日本浪人賣間善兵衛在台灣軍參謀長荻洲 立兵授意之下,要求林獻堂為「歸回祖國」公開道歉,最後還毆打其右臉。15林 獻堂受此屈辱,1937 年至 1940 年間遠避日本。 (二)台灣的戰時體制 1937 年總督府推動皇民化運動,對台灣人進行文化改造;1941 年更進一步 成立「皇民奉公會」,網羅民間各階層的領導者,動員社會協助戰爭。在戰時體 制下,林獻堂自知無法避免,並擔任多個職位。其主要工作如參加會議、巡迴演 講和電台演講、捐助皇民奉公會開支費用。16雖然是皇民奉公會的成員,面臨總 督府同化政策的壓力,林獻堂堅持不改姓,盡力維持漢文化,與日人有所區隔。 (三)加入對日作戰 日本在台灣推動皇民化運動,並動員台灣人投入戰爭。但亦有台人赴中國 大陸對日作戰。林正亨於 1937 年考取南京陸軍軍官學校,兩年後畢業,1940 年隨軍赴廣西作戰。1944 年加入遠征軍赴緬甸抗日,在 1945 年緬中一役受重 傷,先後在緬、印治療。待療養後回到重慶投靠妹妹林雙盼,已是戰爭結束、 國共談判之時。17. 15 16. 17. 黃富三,《林獻堂傳》 ,頁 58-60。 許雪姬,〈皇民奉公會的研究—以林獻堂的參與為例〉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31 (臺北市,1999.6) ,頁 177-190。 許雪姬,《林正亨的生與死》(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2001 年),頁 14-21。 22.

(27) 三、1945 – 1956 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投降,台灣脫離殖民地身分,視為台灣新生的開始。 另一方面,國共內戰的局勢亦影響台灣。 林正亨在重慶投靠妹妹雙盼,並逐漸左傾,1946 年再回到台灣已有任務在 身。而戰後的林獻堂依然懷抱著自治的夢想,「台灣自治、效忠新中國」是他的 目標,因此主張「聯省自治」,由台人治台。但隨著陳儀的統治,台灣的時局愈 來愈差。陳儀視台灣人被「奴化」 ,排斥台灣士紳,1946 年的「漢奸總檢舉」顯 示國府接收台灣後的肅殺之氣。 1946 年,林獻堂當選台灣省參議會議員,在陳儀的猜忌下,不屬意林獻堂 擔任議長而被勸退,林獻堂最終辭去議員之職,退出議會。1947 年二二八事件 期間,林獻堂因保護嚴家淦有功,但其他友人如陳炘等均被犧牲。種種的打擊, 再加上政府的土地改革政策意在剷除地主,使林獻堂對國民政府徹底失望,最終 在 1949 年赴東京避難。18 林正亨在二二八事件期間勸蔣渭川出來領導民眾推翻政府未果。隨著國共 內戰白熱化,1949 年 5 月,台灣省主席陳誠宣告戒嚴,同年發生楊逵因「和平 宣言」被捕、台大和師大的「四六事件」等,但均未有判死刑。林正亨於同年 8 月以「意圖顛覆政府並著手實行」被捕,一審定讞被判死刑,1950 年執行槍決。 19. 霧峰林家因林獻堂遠避日本,再加上經濟狀況也因政府的土地改革被削落。 此時的霧峰林家無論是政治、經濟等層面,在台灣的影響力逐漸沒落。1956 年, 林獻堂逝世於日本東京。. 18. 19. 黃富三,〈覺醒與絕望:林獻堂的自治夢〉 ,收錄於徐天福主編, 《什麼人物 為何重要:臺灣 史上重要人物系列 1》 (台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2010 年) ,頁 165-167。 許雪姬,《林正亨的生與死》,頁 47-53。 23.

(28) 第二節. 影片的歷史意識. 《阿罩霧風雲》製片—李崗先生,曾在節目訪談裡說道: 台灣社會現在的狀況經常只有特寫鏡頭,缺少全景的建構,所以每個人都 情緒高漲、躁鬱,但不知身在何處。在《阿罩霧風雲》裡,我們要不時拉 開世界的全景,當時兩岸的中景,與林家本身的觀點,才不會糾結在令人 窒息的自我世界和忠孝節義的迷思裡。台灣三、四百年像是一整本書,是 個大歷史,可是前面的大歷史大家完全空白,我想說林家的故事,你只有 知道自己的過去,才能面對自己的未來。20 李崗想要藉《阿罩霧風雲》說台灣過去的歷史,而且要用宏觀的角度了解台灣的 過去,才能知道未來何去何從。 《阿罩霧風雲》是講述霧峰林家的歷史紀錄片,由李崗監製、許明淳導演, 2013 年推出上集「抉擇」,隔 2 年再完成「落子」,李崗和許明淳前後花了 8 年 的時間來說霧峰林家的故事。 李崗,1957 年生於台灣,擁有導演、製片、編劇、獨立片商等多重身份。為 了培育台灣電影的新生代人才,2007 年和哥哥李安共同發起「推手計畫」 ,整合 資源、協助新銳導演拍攝影片,作品有《星光傳奇》、《陽陽》及《茱麗葉》。因 關注新移民議題,2011 年與移民署和緯來電視台合作,完成了新移民系列電視 電影《內人/外人》。21李崗現為安可電影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和財團法人影想文. 20. 21. 〈【似水華年】導讀—阿罩霧風雲:抉擇〉 ,《大愛電視》(2017 年 4 月 15 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gRAPHYJT2M,最後瀏覽日:2019 年 8 月 23 日) 。 參見「台灣電影網」 ,「找影人」李崗 (http://www.taiwancinema.com/Staff/StaffContent/?ContentUrl=12482,最後瀏覽日:2019 年 8 月 23 日)。 24.

(29) 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22 許明淳,淡江大眾傳播學系畢業,曾擔任過廣告製作公司製片、電視節目企 劃編劇等工作。1996 年加入多面向藝術工作室,開始拍攝紀錄片。其作品曾多 受獎項入圍和肯定,如《水—地沉下去了》 (與曾文珍共同導演) ,獲東京地球環 境映像祭優秀賞、 《台灣攤販眾生相—販夫走族》獲文建會地方文化錄影帶佳作、 《台灣棒球百年風雲》入圍金鐘獎非戲劇類節目導播(演)獎、《我愛台北》入 圍台北電影獎紀錄片類等。23 從李崗和許明淳兩位導演的作品來看,兩人對台灣的社會文化和環境都具 有關懷的情感和責任感。2008 年紀錄片《星光傳奇》開啟了李崗和許明淳合作 的契機,而《阿罩霧風雲》則是兩位導演第一部以歷史為主題的作品。 「你們閩南人不帶種,客家人才帶種!」2008 年,因為李崗跟霧峰林家後 代林光輝說的一句玩笑話,林光輝跟李崗說起林家的種種事蹟,從此讓李崗決心 紀錄霧峰林家的故事,投入《阿罩霧風雲》的影片拍攝。24台中市政府委託李崗 團隊紀錄霧峰林家的故事,在 2012 年分別出版了紀錄片和書籍—《穿越霧風到 林家:一個橫跨百年的家族素描》。25李崗在序文中寫道:. 22. 23. 24. 25. 安可電影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為專門發行「非好萊塢類型電影」的「雷公電影有限公司」和 拍攝製作國片的「崗華影視傳播股份有限公司」。李崗成立安可電影希望能落實電影電視的 拍攝製作和行銷,以商業元素為主,藝術成就為輔,企圖為台灣的影視環境注入新活力。參 見「台北市電影委員會」 ,「影視公司名錄」 (https://www.filmcommission.taipei/tw/TalentSearch/CompanyDet/432,最後瀏覽日:2019 年 8 月 23 日)。 參見「台灣電影網」 ,「找影人」許明淳 (http://www.taiwancinema.com/Staff/StaffContent/?ContentUrl=56055,最後瀏覽日:2019 年 8 月 23 日)。 楊宗興,〈 【人物】李崗 說霧峰林家的故事〉 ,《新新聞》(2013 年 9 月 17 日) (https://www.new7.com.tw/NewsView.aspx?i=TXT201309111407438MO,最後瀏覽日:2019 年 8 月 23 日) 。 萬蓓琪等,《穿越霧風到林家:一個橫跨百年的家族素描》 ,臺中市:臺中市新聞局,2012 年。崗華影視傳播有限公司製片,《穿越霧風到林家:一個橫跨百年的家族素描》 ,臺中市: 臺中市新聞局,2012 25.

(30) 在近兩百多年來,影響臺灣最重要的幾次政治變動中,包括林爽文事件、 太平天國之亂、戴潮春事件、中法戰爭、中日割讓、國共內戰、二二八……, 都可看見「霧峰林家」對臺灣發展的影響力,「霧峰林家」可以說是臺灣 最主流且最具代表性的家族之一。26 在台灣這個移民社會中,霧峰林家不僅是邊區拓墾類型代表;自 18 世紀以來, 林家在台灣扮演重要角色,其獨特的歷史經驗使其家族發展如同台灣近代史的 縮影。27李崗認為「他家的歷史,你不當成主體把它拼湊出來的話,台灣的歷史 是不完整的。」28 身為「外省第二代」的李崗,想要了解自小生長的這塊土地;不僅想知道台 灣的過去,還要用自己電影人的身份,將台灣的歷史說出來,自覺是屬於他這一 代人應該要承擔的使命。尤其當中國用「熱愛祖國」 、 「忠孝節義」的出發點將霧 峰林家的故事拍成了 36 集的連續劇《滄海百年》 ,讓他更堅定要為台灣的歷史留 下話語權。「你不在這個時空用你的能力留下一點東西,那就過去了、沒有 了。……,如果現在不說,以後也不會有人說了。」說出自己的故事,留下台灣 人的觀點,這也是即使資金不足、前後花了 8 年的時間,李崗還是堅持拍完《阿 罩霧風雲》上下集的原因。29 要怎麼說霧峰林家的故事?李崗認為「霧峰林家跟每個家庭一樣,它就是一 個生存史,它要發跡、它生存。」30因此李崗企圖跳脫政黨的觀點和傳統忠孝節 義的意識型態,也不是滿足林家後代的立場。李崗說:「面對林家,我們沒有感 慨也沒有傷心,眼睛要冷,心要熱。我們提供的不是真相,而是當時的時空,給. 李崗, 〈以真誠的心面對歷史〉 ,收錄在萬蓓琪等,《穿越霧風到林家:一個橫跨百年的家族 素描》,頁 8。 27 黃富三,〈試論霧峰林家之族性與族運〉, 《國史研究通訊》 ,2(臺北市,2012.6) ,頁 17。 28 參見〈公視藝文大道第 54 集—穿越霧風到林家:阿罩霧風雲〉 ,《PTS 公共電視》 (2016 年 6 月 12 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XXH6yI7T2I,最後瀏覽日:2019 年 8 月 23 日) 。 29 楊宗興,〈 【人物】李崗 說霧峰林家的故事〉 。 30 參見〈公視藝文大道第 54 集—穿越霧風到林家:阿罩霧風雲〉 。 26. 26.

(31) 你去思考,也不告訴你結論。我們當然還是有台灣意識,不是國民黨或日本人的 觀點。」31因為製作團隊希望能還原當時的時空狀態,因此捨棄傳統的紀錄片型 式,例如學者、後人的訪問等,避免以現在的觀點去詮釋過去的人事物,李崗認 為最好的表現方式是像日本的「大河劇」 (指長篇歷史電視連續劇) ,但台灣現階 段的拍攝資源和技術、資金沒辦法做到,於是不得不選擇以「戲劇重現紀錄片」 (drama documentary)的方式呈現。32透過戲劇重現回到過去的狀態、包括當時的 人的環境、個性、他做的決定,過程、結果等,讓觀影者去思考。33 由於霧峰林家家族歷經的時代背景十分複雜、故事太過龐雜,在拍攝上集 《抉擇》前,李崗集結了學界、電影、紀錄片三個領域合作,包括台大歷史學博 士陳思宇等 5 位歷史學者、葉乃菁等 3 位編劇、3 個紀錄片製片,花了 2 年的時 間進行歷史研究;下集《落子》亦有台大歷史所碩士黃昱翰等 2 位研究員參與。 34. 過程中也發生大家觀點不同、意見分歧,再找證據、討論,逐漸凝聚出共識。. 李崗明白在一部以歷史為主題的紀錄片中,符合史實是必須的。他說: 我們既然決定做紀錄片,你又講個歷史東西,它最大的困難就是『你一個 字都不能錯』,這是它最大的挑戰。所以你要怎麼樣去說它,他家一個兩. 31. 32. 33. 34. 曾芷筠,〈還原歷史的艱難——專訪《阿罩霧風雲Ⅱ:落子》監製李崗、導演許明淳〉 ,《放映 週報》電影特寫 248 期(2015 年 9 月 11 日) (http://www.funscreen.com.tw/feature.asp?FE_No=1496,最後瀏覽日:2019 年 8 月 23 日) 。 「戲劇紀錄片」的原文有 dramadoc、docudrama、drama documentary、documentary drama 等 至今無約定俗成的統一說法,中譯方式亦無法統一。意指在實景或攝影棚內搭景重建場景, 再找專業或業餘的演員按照劇本重演。雖然是重演,但其素材是在電影製作過程之外曾經真 實發生,被紀錄片工作者在研究階段見證過;且影片的目的是「告知」為主,而非娛樂。參 見李道明, 〈從紀錄片的定義思索紀錄片與劇情片的混血形式〉 ,《戲劇學刋》 ,10(臺北市, 2009),頁 93。 參見〈 【似水華年】導讀—阿罩霧風雲:抉擇〉, 《大愛電視》(2017 年 4 月 15 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gRAPHYJT2M,最後瀏覽日:2019 年 8 月 23 日) 。 參見林亮妏、蕭淑如、游千慧、黃祺徐整理,〈2013 年度台灣電影〉 ,收錄於林文淇總編輯, 《2014 年臺灣電影年鑑》 (台北市:財團法人國家電影中心,2014 年),頁 219。江秉憲、周 暉展、姚立強、陳雨柔、陳俞廷、陳威儒、賴柔蒨整理,〈2015 年台灣電影介紹〉 ,收錄於陳 斌全總編輯,《2016 臺灣電影年鑑》 (台北市:財團法人國家電影中心,2016 年) ,頁 245。 27.

(32) 百年的大歷史,你要找出故事、你要找出觀點,然後你要不失真地去把它 做出來,它是非常大非常大的挑戰。35 製作團隊決定以霧峰林家具有貫穿時代意義的重要人物為主軸,讓影片回 到當時的情境,透過他們的眼睛來看、體會他們的感受。導演許明淳說:「霧峰 林家感動我的是信念。」因為林祖密、林獻堂心中的信念,一個去革命,一個去 資助台灣文化協會、議會請願運動,否則以霧峰林家的財力和生活條件,大可安 逸享受,或是與當權者合作。從他們身上看到的「理想性」同樣也出現在林正亨 身上。在許明淳看來,這樣的精神不僅可貴,也值得學習。但這樣的體悟是要放 下心中的成見才看的到,許明淳認為以他這一輩所受的教育,被灌輸投共是多恐 怖的事,但唯有放下這些成見,才能理解當時是有大批青年選擇投共的。36這也 是製作團隊堅持看歷史要具備的「高度」。 《阿罩霧風雲》上下集的副標題為「抉擇」和「落子」。監製李崗表示因為 林家不似其他的商人世家,只需服從新政權;因林家捲入權力核心鬥爭,每一次 的政治變動、政權轉換,他們都得做抉擇,而且選錯邊的代價是賠上整個家族, 因此林家的發展和台灣近代史息息相關。37至於下集「落子」則是取自於圍棋術 語,下棋等同佈局,落子的同時也是「起手無回」,如同劇中林獻堂、林祖密都 在佈局,但最終也不是他們所能控制的。許明淳導演引用圍棋大師吳清源(19142014)的理念,以「終極和諧」取代廝殺和勢力消長,最終的和諧不僅是林獻堂 的理念,也是電影製作團隊對台灣局勢的期望。38 李崗希望在《阿罩霧風雲》中盡力重現當時的時空背景,並呈現出當事人的 眼光, 「提供一個接近真相的輪廓,去理解過去、思考與面對未來」 。李崗明白即. 35 36 37 38. 參見〈 【似水華年】導讀—阿罩霧風雲:抉擇〉。 曾芷筠,〈還原歷史的艱難——專訪《阿罩霧風雲Ⅱ:落子》監製李崗、導演許明淳〉 曾芷筠,〈還原歷史的艱難——專訪《阿罩霧風雲Ⅱ:落子》監製李崗、導演許明淳〉 。 曾芷筠,〈還原歷史的艱難——專訪《阿罩霧風雲Ⅱ:落子》監製李崗、導演許明淳〉 。 28.

(33) 使是紀錄片也不代表絕對的真相,「我們只能『真誠』的拼湊一個接近『真相』 的輪廓,提供給別人去想像、感受與思考。」39透過這部影片,李崗希望傳達的 對待歷史的包容心,他說:「看完片子就知道,台灣的特殊地理環境,你就真的 只能做別人的棋子。當棋子也沒什麼不好,但我們應該給下一代一個寬闊的視野 去做抉擇,而不是用政黨的、意識型態的方式看待歷史,唯有全面、不帶偏見地 認識台灣的過去,我們才有辦法面對台灣的未來。」40 導演許明淳則是從這個家族身上看到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祖先們,展現信 念的價值,即使信念不同,但都竭盡所能地去實現它,不惜犧牲生命。導演希望 觀眾看完影片能去思索:「當我們在為自己的信念所努力的時候,我們會做些什 麼,然後這背後的代價又會是什麼。」41當我們觀察現在台灣的政治環境,可能 有迷惘的時候,如果我們知道前人是這樣過來的,順著脈落來看現在,也許會有 幫助,同時也希望影片成為認識台灣歷史的輔助教材。42 《阿罩霧風雲》上、下集拍完後,李崗和許明淳仍持續地紀錄屬於台灣的故 事。李崗曾在報紙上談及拍攝《阿罩霧風雲》的理念和心得,他寫道: 能夠這樣自由的詮釋《阿罩霧風雲》,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這也是台灣 目前的高度,而這份幸福是所有生活在這裡的每一代人辛苦「掙」來的, 現在的台灣意識和台灣觀點,也是代代不同意識形態和信念的人們一起 碰撞和累積出來,其實是滿「脆弱」的高度與幸福。……,讓我們珍惜這 一份得來不易脆弱的高度、自由和幸福,如果將來不是由我們客觀與有高 度的來解釋自己的歷史,那就不再會有台灣意識和台灣觀點了。……,也. 39. 40 41. 42. 李崗, 〈阿罩霧風雲 各自追尋的烏托邦〉 ,《聯合報》 (新北市) ,2015 年 10 月 5 日,D3 聯合 副刊。 楊宗興,〈 【人物】李崗 說霧峰林家的故事〉 。 〈《阿罩霧風雲 II-落子》幕後紀實—林家人篇〉, 《安可電影》(2015 年 8 月 18 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5MbRa7lcD4,最後瀏覽日:2019 年 8 月 23 日) 。 參見〈 【似水華年】導讀—阿罩霧風雲:抉擇〉。 29.

(34) 讓我們用目前走在華人世界前端的腳步,多留下一些優質多元的作品和 想法,進而影響到其他的地區,或許才會是對華人和世界最好的禮物。43 2015 年,李崗和許明淳成立了「財團法人影想文化藝術基金會」 ,希望能「用 影像說故事、拓展想的邊界」,將文獻用影像的方式保留下來。今年,他們推出 了紀錄片《尋找 1920》 ,以台灣首位飛行員—謝文達(1901-1983)和「韓國航空 第一人」安昌男(1901-1930)為主角。雖然《尋找 1920》沒有上院線,但透過 群眾募資的方式進行教育推廣,在各縣市舉行公眾播映和專題座談,並與各縣市 教育局合作辦理教師研習。如同紀錄片監製李崗在首映會上說:「我們不應該只 從台灣看世界,也要從世界看台灣,台灣人對日治時代的台灣歷史並不熟悉,是 時候該補上這一段的時候,希望台灣的明天會更好。」44他們堅持的不僅跳脫官 方、政黨的觀點來說屬於台灣的故事,還要提供更全面完整的思考內容,透過討 論相互理解,進一步提升公共社會。45. 43 44. 45. 李崗, 〈阿罩霧風雲 各自追尋的烏托邦〉 。 溫雅雯,〈 《尋找 1920》認識台灣的過去 第一位飛行員謝文達〉 ,《鏡週刊》 (2019 年 5 月 4 日)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190504ent011/,最後瀏覽日:2019 年 8 月 23 日)。 李崗, 〈阿罩霧風雲 各自追尋的烏托邦〉 。 30.

(35) 第三章. 敘事架構與人物分析. 《阿罩霧風雲Ⅱ:落子》是講霧峰林家家族中三個成員的生命故事,以林獻 堂為主軸,再加入林祖密、林正亨父子的發展,時間以 1895 年台灣成為日本殖 民地開始,至 1956 年林獻堂於東京病逝為止。 本片全劇採用戲劇重建手法,且完全由演員演出,運用了當時的人物照片、 報紙、新聞畫面、影像,並結合 3D 動畫和特效。劇情並非由劇中人物你一言我 一語的對白中開展,而是由旁白主述,劇中主角甚少開口講話,且人物採「定格 式」的表演手法,如同劇照一般。以上特點都讓《阿罩霧風雲》和一般印象中的 紀錄片「不太一樣」。無論是影片本身講述的這段台灣歷史,或是影片拍攝的手 法,再加上 2015 年秋天上映時,反高中課綱微調的紛紛擾擾,都讓這部影片有 了話題性。 本章節首先分析《阿罩霧風雲Ⅱ:落子》電影的內容架構和導演的敘事策略。 接著探究影片中的三位人物—林獻堂、林祖密、林正亨的角色塑造和形象。. 第一節. 敘事架構與導演的策略分析. 「紀錄片可以通過重建未來或是過去的情境,或通過創造出『可能會出現』 的狀況來進行想像。但要這麼做,理由必須充足,否則你的觀眾會看出哪些是不 真實的。」1在歷史、傳記為主題的紀錄片中,啟用演員重演是可以被容許的, 特別是當研究的對象沒有文獻影像留存的時候。但是當多個場景重建,甚至全盤 重構時,導演需要標識出所用的資源,例如是檔案文件、手稿、照片、回憶錄、. 1. Michael Rabiger(雷畢格)著;王亞維、喻溟譯,《製作紀錄片[全新增訂第五版]》 (台北市: 遠流,2016),頁 305。 31.

(36) 口述等,才能讓觀眾接受。2「當你無法呈現真實情況時,可以接受的是你體現 了真實的精神。確保你的觀眾知道你這樣做的依據在哪裡。」3 監製李崗和導演許明淳秉持著「真誠比真相重要」的心,花了 8 年的時間完 成《阿罩霧風雲》上下集。為了在歷史、故事背景、服裝道具、場景等方面力求 精準,邀請歷史學者擔任諮詢顧問,並組成歷史研究小組,影片最後的「參考書 目」列出的史料、專書、論文和期刊等就超過二百項。4為了說出霧峰林家的歷 史,李崗直言是懷著榮幸和「戒慎恐懼」在做這件事。5經過歷史學者、編劇、紀 錄片製片三個領域的人互相討論、合作,最後以三個霧峰林家人—林獻堂、林祖 密、林正亨,來呈現這段歷史。 關於《阿罩霧風雲Ⅱ:落子》 ,在安可電影發行的 DVD 影片簡介是這樣寫著: 臺灣島上人民的命運,從一紙馬關條約生效後,開始改變。林獻堂在日本 殖民統治下,設法推動臺灣自治;林祖密將事業移往中國,出資扶持中華 民國這一新政權,投入孫文的護法運動;林正亨卻在對國民黨失望後,毅 然投身共產黨革命。他們是一家人,出自各列「臺灣五大家族」的霧峰林 家,面對波瀾起伏的時代,卻有不同的國家想像。他們的故事並不美好, 誰會說經歷過殖民統治、北伐、滇緬戰爭、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時期的 人生美好呢?但,他們願為心中的那一份願景去拼命,這正是臺灣近代歷 史的縮影。. 2. 3 4. 5. Michael Rabiger(雷畢格)著;王亞維、喻溟譯,《製作紀錄片[全新增訂第五版]》 ,頁 307308。 Michael Rabiger(雷畢格)著;王亞維、喻溟譯,《製作紀錄片[全新增訂第五版]》 ,頁 308。 林惟鈴,〈李崗 就算賠錢也要說出台灣人的故事〉 ,《今周刊》 ,978 期(2015 年 9 月 17 日) 。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54685/post/201509170025/%E6%9D%8E% E5%B4%97%20%E5%B0%B1%E7%AE%97%E8%B3%A0%E9%8C%A2%E4%B9%9F%E8%A 6%81%E8%AA%AA%E5%87%BA%E5%8F%B0%E7%81%A3%E4%BA%BA%E7%9A%84%E 6%95%85%E4%BA%8B,最後瀏覽日:2019 年 8 月 23 日) 。 參見〈公視藝文大道第 54 集—穿越霧風到林家:阿罩霧風雲〉 , 《PTS 公共電視》 (2016 年 6 月 12 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XXH6yI7T2I,最後瀏覽日:2019 年 8 月 23 日) 。 32.

(37) 「烽火綿延的大時代,各自追尋的烏托邦。」是 DVD 上的標題,正說明了 時局變化下,三個人懷抱不同的理想。. 一、敘事架構 筆者以下就影片內容,將《阿罩霧風雲Ⅱ:落子》整理為 11 個段落,段落大 綱如下: 表 3-1《阿罩霧風雲Ⅱ:落子》段落大綱 時間. 段落大綱. 呈現手法. 【開頭】 1.. 林獻堂詩「或憫其愚蒙,或視為叛逆,成敗一任天, 犧牲何足惜。」(出自於 1940 年所作《述懷》). 00:00:00. 2.. |. 日本接收台灣:日本迅速掌控台灣,建立總督專制 體制。為徹底接收台灣,日本須掌控地方勢力……. 00:06:21 3.. 旁白 動畫 戲劇重現. 開頭動畫. 4.. 宮保第裡,林家將武器獻納給日軍。. 5.. 阿罩霧林家一分為二:部分留在台灣守護百年家園; 部分內渡中國,尋求重振旗鼓的時機。. 【林獻堂回台】 00:06:21. 1.. 內渡中國的台灣人開始返鄉。. 2.. 1896 年,15 歲的林獻堂回台。帶領族人赴泉州的那. |. 一年,讓他具備領導者的條件和對家族的使命感。. 00:09:50 3.. 日本拉攏林家。1905 年,總督府頒發「紳章」給林 獻堂。. 4.. 1905 年,日本戰勝戰俄國。. 33. 旁白 戲劇重現 照片.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掃描 QR code 下載教材電子檔

本校之創始,當遠溯至民國紀元前 14 年(西元 1898)日治時期。本 校初為國語學校第四附屬學校增設尋常等科,僅有日籍學生 10 名,為臺 灣中等學校之嚆矢。民國前

Therefore, this article tries to analyze Men-Lin Chen’s and Ding-Yuan Lan’s itineraries, to explore the specific local characteristics and implications of Taiwan natural landscapes

而幽精使人喪命。七魄是指尸狗、伏矢、雀 陰、吞賊、非毒、除穢與臭肺。三魂與七魄在

常生活的課題,增加學生對中國歷史、中 華民族和文化,以及國家發展的興趣;整

 另外,教師可考慮以「活動二」作為課 堂預習,讓學生先對粵港澳大灣區具備 初步的認識,然後於課堂上利用電子應 用程式(如 Socrative 或

為配合中學中國語 文課程的實施,教育局課 程發展處邀請教師、學者 推薦適合中學生學習的材

看現代中國歷史》為題舉行中五級電影欣賞會,選擇合適的時段播放張 藝謀導演的電影《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