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師休閒行為之意涵、理論與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教師休閒行為之意涵、理論與相關研究

休閒對教師而言具有重大的意義,其可透過休閒活動的參與,紓解教學上所承 受的壓力,進而提升教學成效(鄧建中,2002)。本節共分成三個部份,先介紹休 閒的意涵,再探討休閒行為的理論及教師休閒行為之相關研究。

壹、休閒的意涵

一、休閒的定義

有關休閒的定義,綜合各學者的看法,大致可從字源意義、時間、活動、心理、

整體性等觀點加以探討,茲說明如下:

(一)字源意義的觀點

1.「休閒」一詞的英文是leisure,係源自拉丁文的licere,意指「被允許」(to be permitted)或「自由」(to be free)(Kraus,1990)。因此,從字源上來

看,休閒可說是被允許自由選擇從事自己所喜歡的活動。

2.從中文的字義來看,說文解字對休閒二字的解釋為:休者,息止也,從人 依木;閒者,隙也,乃指工作之餘的空閒時間。所以休閒包括了「閒暇的自 由時間」,同時也指從事足以「令人恢復精神或體力的休息活動」 (林東泰,

1997) 。

從上述字源的觀點來看,可知休閒是指自由運用非工作的閒暇時間,從事工作 及生活瑣事以外可以放鬆身心的活動,而這些活動可能是具有學習意義或是能獲 得某些體驗與樂趣的。

(二)時間的觀點

Richard, Kathryn, Craig 與 Lynn (1997) 指出,休閒是除了個體謀生與維持個 人基本的生命之外的一段可以自由選擇所從事活動的自由時間。簡順勇(2008)

認為,以時間的觀點來探討,休閒即維持生存所必須工作之外的剩餘時間或自由 時間,或可稱為空閒時間或閒暇時間。張禕芸(2008)認為,從時間層面而言,

休閒指的是可自由支配的時間,在這期間,人們不受制於任何外界加諸自身的義 務。

綜合以上國內外專家學者以時間觀點對休閒的定義可知,休閒是一種扣除工作 和維持基本生活所需時間之後,所剩餘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劉泳倫(2003)

稱之為「剩餘時間的休閒觀」。

(三)活動的觀點

Stokowski(1994)認為,休閒是活動的主張,其重要的優點為客觀,因為休 閒活動可被計算、可量化且可作比較,但他也指出這種定義的主要缺點是它不能 涵蓋所有可能的休閒活動,因為這些活動會隨人、地方和時間而不同。社會學辭 典(Dictionary of Sociology)指出:休閒活動為在餘暇時間所從事的任何活動,方 式可為個人的或集體的;這種活動是自由且令人愉快,它是可供個人發展生理、

心理或應用創造能力的活動(黃立賢,1997)。簡順勇(2008)認為,休閒活動 是在拋棄義務與應負的責任之外所從事的自我選擇且較自由的活動。張禕芸(2008)

認為,從活動層面來看,休閒指的是『完全不是因為外在壓力迫使,但樂於全心 全意從事的嚴謹活動』。

綜合以上國內外專家學者以活動觀點對休閒的定義可知,休閒是一種與工作、

義務無關,可以依個人自由意識選擇滿足需求與喜愛的活動。

(四)心理的觀點

Bammel 與 Burrus-Bammel(1992)認為,休閒是一種態度、一種狀態,與一 種 心 理 狀 況 , 無 關 乎 空 間 與 時 間 , 完 全 決 定 於 個 人 內 在 的 心 理 狀 態 。 Csikszentmihalyi(1997) 指出,當個人在從事休閒時,內心皆充滿相容、和諧的 感受,感覺、希望與想法於此時協調一致,稱為「心流經驗」(flowexperience),

也就是運動家所謂「處於巔峰」。朱明謙(2001)認為,休閒是個人所覺知到的 自由(perceived freedom)與尋求內在自由舒暢、愉悅滿足的心境。詹皓宇(2001)

認為,休閒是個體在工作辛勞之後,在身體與精神兩方面都獲得充分的休息與鬆 弛,亦即從日常例行性事務中暫時脫離,使身體與精神兩者皆有完全的修養、恢 復和重整。簡順勇(2008)認為,休閒的意義即透過休閒的參與從中體驗娛悅與 樂趣進而使心靈獲得自我實現與滿足。張禕芸(2008)認為,休閒的意思是一種 閒適安逸,不急躁的、很愉悅、澄靜的心理狀態。

綜合以上國內外專家學者以心理觀點對休閒的定義可知,休閒是一種主觀的態 度、一種自由無拘束、使個人真正獲得愉悅與滿足的心理狀態。

(五)整體性的觀點

由上述眾多研究者從不同的觀點來定義休閒,可以了解休閒是多向性的,無法 用單一的觀點完整的詮釋。Kelly(1996)認為休閒是一種多元且複雜的概念,而 休閒的定義更是複雜且具綜合性,無法用單一概念或單一層面加以清楚說明。

近 年 來 許 多 學 者 對 於 休 閒 均 抱 持 多 元 、 整 體 的 概 念 , 如 Bammel 與 Burrus-Bammel(1992)認為休閒包含三種途徑: 1. 休閒是最後剩餘之事(residual); 2.休閒是一種心靈狀況或態度(mental or attitude);3.休閒是:只要人們認為是休 閒,就是休閒。Siedentop(2001)認為休閒包括三個意涵:1.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 一種自由或放鬆的態度。2.是一種活動,有別於工作,是可以自由選擇與非義務性 的。3.以時間觀點而言,是工作、家庭、個人的俗務以外的時間。高俊雄(2002)認 為,休閒以三種概念來解釋與定義:1.運用剩餘時間或自由時間選擇從事休閒相關 的的活動。2.從參與活動過程中去追求優質的休閒體驗。3.從參與活動過程中去實

現一個人在休閒生活中想要實現的夢想。張清源 (2004)認為休閒是一種自由狀 態,一種追求個人興趣的自由,而非僅是餘暇時間的活動,能滿足心理與生理及 提振精神與恢復體力的活動。簡順勇(2008)認為,休閒是一種自發性與自由選 擇的行為,並跳脫外在環境的約束與限制,並能從休閒參與的過程中獲得愉快的 經驗,達到心理與生理上的滿足及自我肯定的價值。

綜合以上國內外專家學者以不同的觀點對休閒的定義,可知如果只以某個觀點 來定義休閒並不完整,而應整合各觀點,才能詮釋休閒的全貌。所以本研究將休 閒定義為在非工作的自由閒暇時間中,個體自主支配時間,選擇所欲從事的活動,

並從活動中獲得身心的放鬆、愉悅、自信、滿足等體驗。

二、休閒行為的類型與功能

(一)休閒行為的類型

Ragheb 與 Beard 將休閒行為定義為:參與某種活動的頻率或象徵個體所參與 之普遍的休閒活動類型 (引自顏智淵,2002) ,本研究所指的休閒行為操作型定義 為:在過去一年內,個體對於自己喜好的休閒活動參與的程度,包括參與頻率、

休閒活動類型等。相關學者在進行研究時,會依據研究目的與對象的不同,而採 用不同的分類標準對休閒活動的內容進行分類,在實證研究中最常使用的三種方 式為主觀分類法、因素分析法、多元尺度評定法,分述如下:

1.主觀分類法(Subjectivity Analysis)

研究者依其研究的方向、領域、對象、內容、功能的需求,以其主觀的 判斷或依休閒活動的目的、特性及功能,將具有共同性質的休閒活動加以分 類,並對各分類加以命名的方式。優點是可以兼顧周延又互斥的原則,可依 所有活動的性質、目的及個人意願做歸納,缺點為在填答上較因素分析為困 難(黃瓊妙,2000)。

2.因素分析法(Factor Analysis)

研究者透過文獻探討、實地訪問、參觀等方式,將研究對象所可能從事 的休閒活動項目製成量表,以訪問或測驗的方式詢問受訪者蒐集資料,再配 合因素分析的統計方法來加以分類,選出具有顯著代表性的因素,並對每一 因素所包含的活動項目,以其呈現出的特徵來命名。此方法雖較其他方式客

觀,但缺點是不同類型活動項目可能因此聚集成同一類,要命名尤其困難(梁 玉芳,2004)。

3.多元尺度評定法(Multidimension Scaling,簡稱MDS)

MDS法是將所列出之休閒活動兩兩配對,並由受測者依照自己對此兩種 活動相似性之感覺加以評定,並可由受測者說明其相似處。此法所分類的結 果較簡單,一般只分為二、三個類型,可以很清楚的瞭解每一類型休閒活動 的特性,且各類型之間的關係亦很清楚。由於採用兩兩配對,使問卷變得較 複雜,也較難填答,所以比較少人採用。

茲將相關文獻中,國內外學者對於休閒活動之分類方法彙整如下表2-6所 示:

表 2- 6 休閒活動分類彙整表

學者 年代 分類方法 休閒活動類型

李文題 2001 .因素分析法 家庭型、消遣型、休憩型、進修型、社交型、遊 逛型、運動型。

呂佩珊 2006 主觀分類法 運動型、戶外遊憩型、娛樂型、家庭活動型、社 交服務型、嗜好閒逸型、知識型、休憩型。

吳筱雯 2005 主觀分類法 運動型、戶外型、娛樂型、社交型、知識型、休 憩型、家庭活動型、嗜好閒逸型。

林清崎 2002 主觀分類法 戶外遊憩性、體育性、知識性、技藝/嗜好性、娛 樂性、社交性。

洪惟泉 2001 因素分析法

運動性球類、閒逸性、旅遊性、技擊性、水上暨 水中活動、娛樂性、藝文性、健康體適能、刺激 性。

梁玉芳 2004 主觀分類法 運動健身型、嗜好休憩型、家庭社交型、戶外遊 憩型、進修友誼型、視聽娛樂型、消遣閒逸型。

梁坤茂 2000 因素分析法 運動型、技藝作業型、娛樂休憩型、知識型、社 交型。

張禕芸 2008 主觀分類法 遊憩型、運動型、知識型、家庭活動型、社交服 務型、技藝/嗜好型。

聶夢玲 2004 主觀分類法 服務型、運動型、文藝型、公關型、思考型、舒 壓型。

Brent 1975 多元尺度評

定法 主動/被動、個人/團體、心智/非心智、戶內/戶外。

表 2-6(續)

學者 年代 分類方法 休閒活動類型 Mannell

與 Kleiber

1999 主觀分類法 大眾媒體、體能活動、社會活動、文化活動、戶 外活動、嗜好活動。

Tinsey與

Ellredge 1995 因素分析法

動作類、新奇類、歸屬類、服務類、感官喜好類、

認知刺激類、自我表現類、創造類、競爭類、替 代性競爭類、放鬆類、其他類。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綜合上述可知,休閒活動的三種分類方法各有優缺點,研究者視其需要而擇定 分類方法。為便於研究,本研究將休閒活動類型以主觀分類法區分為遊憩型、運 動型、知識型、家庭活動型、社交服務型、技藝/嗜好型等六種類型。

綜合上述可知,休閒活動的三種分類方法各有優缺點,研究者視其需要而擇定 分類方法。為便於研究,本研究將休閒活動類型以主觀分類法區分為遊憩型、運 動型、知識型、家庭活動型、社交服務型、技藝/嗜好型等六種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