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師專業社群的增能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二節 教師專業社群的增能

本節研究者說明行動研究 12 次的社群聚會活動教師增能實施的歷程。教師生 態教育的能力是蝴蝶園教學中教師必須擁有的,研究者為使教師能夠使用蝴蝶園 教學,在行動研究歷程中欲達成以下目標1. 根據蝴蝶知識來為教師增能;2. 讓老 師認識在蝴蝶園教學的教學法;3. 促進教師間的夥伴關係進而達到共同備課。此 節描述聚會活動所發生的情形及研究者之反省思考與修正。

一、教師增能的歷程

研究者將行動研究的歷程根據日期、事件(目的)與結論,再加入研究者對

於該事件的心得想法,製作成下表4-5。

蝶的演化史及蝴蝶特殊的行

讓老師實際到戶外賞蝶,並試

我是誰、蝶蝶Running Man 甚至是外出賞蝶,教師都可較快速順暢的過關,並且 有辦法說出學校有的蝴蝶種類;期末蝴蝶園學年闖關活動,老師覺得研究者想的 活動不適合,馬上就可以提出替代的活動。由此可見社群聚會是有效的,教師蝴 蝶生態教育能力的變化記錄及分析,詳見如下。

二、根據蝴蝶知識來為教師增能

研究者設計遊戲、活動、解說等課程,來增加教師的蝴蝶知識增能,蝴蝶知 識包含蝴蝶的構造及種類、食草植物、蜜源植物等。研究者設計的聚會活動其中 包含摺紙學蝴蝶、蝴蝶躲貓貓、石老師講座、校園的植物。

(一)摺紙學蝴蝶

此次聚會活動目標為希望老師皆能夠願意參加本專業社群,研究者運用一次 的聚會活動,讓老師知道本社群是有趣且能夠學習到知識的。研究者聚會活動內 容僅需要透過簡易的步驟及器材,隨手就可以製作一隻紙蝴蝶,既可當作教具又 可以當作禮物送給學生(詳見附錄三)。此外還運用「五指辨蝶法」(詳見附錄 四),讓老師用五支手指頭記得蝴蝶分類五大科別。

圖4-8 摺紙學蝴蝶活動內容

根據回收的教師回饋單,教師反應有優點也有建議,研究者根據建議給之後 的聚會活動做些微調整:

1. 摺紙蝴蝶可以結合多種科目的課程

L師:原來剪個幾刀就能變出一隻美麗蝴蝶,而且還能學到對稱的概念。(回L120171011)

M師:原來自然課中認識蝴蝶可以結合藝文課程,讓學生學習既輕鬆又容易,透過做中學,

認識蝴蝶的基本構造。(回M120171011)

從以上可以觀察到,本校老師們喜歡這種「做中學」的上課模式。不僅是這 次聚會,學校舉辦的「創客」主題的手做研習就是一位難求。

注意大部分老師喜歡的上課方式,並且實施,可以讓整個社群更加熱絡。但 太常用相同模式,又會失去新鮮感,所以在每次聚會的設計,就可能要偶爾轉換 一下。(誌20171012)

T師:在動物和植物的課程,都能給學生更好的校本特色課程。(回T220171011)

J師:認識昆蟲的身體構造,可以讓學生瞭解昆蟲有兩對翅膀、六隻腳,藉由操作更瞭解。

(回J220171011)

M師:可以運用到數學課,透過「對稱」,除了學會數學概念,也順便認識蝴蝶的構造。

(回M220171011)

老師們對於本次聚會的「蝴蝶摺紙」課程,可以融合至「自然」、「數學」、「美 勞」等科目上,覺得非常實用。而研究者發現,參與老師的學科背景不同,關注 蝴蝶的部分也會不同。自然老師關注蝴蝶的身體構造、生長環境;導師比較注意 線對稱;美勞老師會從顏色、外型來觀察,所以大家從聚會中學習到的知識也會 不同,因此往後在設計課程的時候要多以科際的方式來進行。

2. 五指辨蝶法可以讓老師迅速掌握蝴蝶的類型

H師:五指辨蝶法非常實用,讓我更快掌握各類型蝴蝶的特色,方便好記,現學現用!

(回H120171011)

D師:校園中常見的蝴蝶有許多種,原來分類的方法可以這麼有趣。(回D120171011)

五指辨蝶法是研究者於聚會活動前一個月去參與「臺灣蝴蝶保育學會假日賞 蝶活動」學來的技巧。要當一個蝴蝶園的社群領導人,還不是專家,就必須要時 時留意跟蝴蝶相關而有趣的資訊,或是去學習更多蝴蝶相關的知識,帶回到社群

中分享,才能讓所有老師一起成長。

(二)蝴蝶躲貓貓

研究者設計「蝴蝶躲貓貓」的遊戲,在蝴蝶園中擺放許多捏成蝴蝶幼蟲的黏 土(如圖4-7)。讓老師尋找黏土,培養對環境的敏感度,在找尋中也會發現蝴蝶 園中真正的蝴蝶,讓參與教師能夠認識校園的蝴蝶及植物,知識層面從蝴蝶的構 造推展至校園的蝴蝶種類及植物。

圖4-9 在蝴蝶園中擺放許多捏成蝴蝶幼蟲的黏土

圖4-10 蝴蝶躲貓貓活動照片 1. 在遊戲中認識校園植物、蝴蝶

L師:認識許多蝴蝶幼蟲食草及蜜源植物,發現「冇骨消」這種植物竟然在花朵旁邊有獨立的 蜜杯,非常特殊。(回L120171025)

「冇骨消」是 D 師介紹給大家認識的,研究者本來對這植物也一無所知。很 多老師對於這個植物很感興趣,因為他有「獨特」的名字及蜜杯構造,R 師還將花 帶回去作畫。人在記憶時會傾向將有趣的事物記得,若只是將資料照本宣科分享 給所有老師,當下可能得到不錯的反應,但老師們學到的資料是死的,下課就忘 記了。故下次在分享資料時,可以找這個資料哪些部分有與大家生活經驗相關連 的,又或者是新奇的資訓可幫助老師們學習。(誌20171027)

D師:認識許多植物,苧麻與青苧麻的不同,看到植物與昆蟲間的關係。(回D120171025)

D 師是熱愛蝴蝶的教師,她也是之前在經營蝴蝶園的資深行政人員,她答應 來參加本社群真的幫了研究者相當多,不管是在植物、蝴蝶、設施方面的問題都 能替大家解惑。但研究者思考如果每次聚會沒有讓D 師也學習到東西或許會讓她 的參與意願降低,因此在跟專家學習時,也可以打聽可以幫助她的地方,將知識 互相分享。(誌20171027)

R師:認識蝴蝶的名稱,美麗的斑紋,發現校園越來越多蝴蝶了。(回R120171025)

R 師發現校園越來越多蝴蝶,其實學校蝴蝶沒有比較多,反而今年因為施工的 關係還比較少。但為什麼老師會這麼覺得呢?可能是平常比較沒有特別注意,而 這次因為蝴蝶園專業社群才開始關注蝴蝶,才發現本校的蝴蝶有如此的多。應該 還有不少老師沒有發現到本校的蝴蝶,期望這個社群能夠讓所有人看見美麗的蝴 蝶。(誌20171027)

2. 試著將本次活動融入自己教學

M師:如果有機會上自然課,一定帶學生親自到校園內認識各種蝴蝶不同的食草。

(回M220171025)

H師:應用「蝴蝶躲貓貓」的想法,可以在教室內佈置一些與課程相關的元素,讓小朋友增 加印象,也增加樂趣。(回H220171025)

R師:可以帶學生觀察蝴蝶,並做彩蝶花紋設計。(回R220171025)

不同科目的老師,都將這次聚會所學習的內容,試著放進自己的教學中,雖

然只是初步的思考還沒有實施,但這些課程再深入設計都是可行的,故蝴蝶園真 的可以成為本校的特色,只要老師們將這些想法付諸實行。(誌20171027)

M師:看到許多昆蟲,如螳螂、樺斑蝶等,也認識有蜜杯的「冇骨消」植物,太有趣了。

(回M320171025)

D師:在生態區中看到螳螂、樺斑蝶,以及難得一見的黑脈樺斑蝶,超讚的!(回D320171025)

本校的生態真的相當豐富,光是一次校園勘查就看到這麼多種類。因此未來 在生態課程的設計可以非常多樣化,除了以蝴蝶為主題,還可以從其他的種類來 著手。(誌20171027)

3. 蝴蝶躲貓貓活動受教師的肯定

H師:講師故佈疑陣,讓我們搜尋他巧心安排的山寨版蝴蝶、蛹,大家都覺得很有趣,張大 眼睛拼了命找、一找到就歡呼。(回H320171025)

W師:蝴蝶園,有看到三、四種蝴蝶,在裡面也看到很多講師藏的假蟲和假的蛹,覺得非常 有趣。同樣都是蝴蝶,不同種類生活習性卻不同。(回W320171025)

很多老師讚揚「蝴蝶躲貓貓」,可見本次的遊戲活動很成功。這遊戲運用老師 的好勝心態讓老師們專心於本次活動,想要發現比別人更多的蟲蟲,又可以藉此 提升對於周遭環境的敏感度,進而找到真正的蝴蝶幼蟲、蛹。事後研究者與D 師 討論,我們可以固定放假的蟲蟲在蝴蝶園內,這樣每次帶外人解說蝴蝶園時都可 以使用,但這樣就必須克服黏土下雨融化、天敵誤食黏土等問題。

4. 對於本活動的建議

(1) 可記錄下上課的內容在下次上課中稍作複習,然後再延續。

研究者認為這是很好的點子,每次複習前次所學,可以加深印象。研究者試 著下次在聚會開始前先分享上一次所拍攝的照片,順便複習前次的內容。

(2) 內容可以再聚焦些,可以就蝴蝶的蜜源植物和食草做介紹。

研究者本次以校園勘查為主題,有看到什麼才介紹什麼,所以焦點會比較雜 亂,就造成老師們接收到的知識是片段沒有整理的。這部分是研究者沒有注意到

的,若是能夠先在教室內先有章法的介紹過校園植物,在外出觀察就可以對照在 教室所學,有點太急於帶大家到校園走走了。決定之後找植物專家來給大家做植 物的介紹。

5. 修正

這次是第一次讓老師到戶外蝴蝶園地方進行活動,研究者整理出以下要點:

(1) 教師喜歡戶外的課程,但在蝴蝶知識上的學習較無法聚焦。

研究者認為可以室內室外活動穿插實施,在蝴蝶知識及戶外活動方面皆可以 學習到。

(2) 焦點都在研究者以及 D 師上

參與活動的教師都是聽眾也就是這場聚會的學生,老師們必須還要會帶孩子 到戶外的技巧。因此研究者決定下一次的聚會除了學習蝴蝶知識之外,還要讓老 師看看研究者是如何帶學生的。

(三)石老師講座

古士宏(2006)研究中提到:「要以蝴蝶生態園教學,必須對蝴蝶的相關知

識,如身體構造,生活史等有清楚透徹,對園區內所擁有的蝶種作深入的瞭解。」

因此研究者邀請新北市自然與生活科技輔導團石老師來分享蝴蝶知識,他從蝴蝶

因此研究者邀請新北市自然與生活科技輔導團石老師來分享蝴蝶知識,他從蝴蝶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