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情境

一、 研究區域

本研究之研究區域-龍龍國小地理位置在新北市,屬於都會區型態的大型小 學。成立於民國75 年,已有 32 年歷史,全校面積 24930 平方公尺,校舍成呈狹 長V 字型,學校教師約 150 人,約 90 個普通班,全校目前學生約 2160 人。附近 有多所小學,因少子化問題影響各校皆有減班的情形,105 學年度小一新生因受到 虎年及少子化問題從原本穩定16 班銳減至 13 班,學生短少將近 75 人。預期未來 短少會日趨嚴重,教師也有危機意識,期待藉由各種策略解決此問題。其中學校 的特色、教師專業能力的成長,即是龍龍國小值得發展的項目,因此創立蝴蝶園 教師專業社群。

龍龍國小的蝴蝶園設立於民國 97 年,至今已有 10 年歷史,起先由行政、教 師、校工、志工一同管理蝴蝶園。但於103 至 104 學年間,龍龍國小退休 30 餘位 教師,其中多有蝴蝶園的創建元老教師。管理蝴蝶園的工作在教師的退休後便沒 有受到教師們的關注,僅剩行政、校工及志工在維持園內植物生長,行政人員因 公務繁忙,僅能在管理上提供建議,而實際管理便交給校工及志工全權處理,先 前蝴蝶園的教學資料便沒有傳承下來。

目前龍龍國小蝴蝶園在校工及志工的維持下,形成以「網室蝴蝶園」為主,

而種植蜜源、食草植物的「戶外蝴蝶園」為輔的狀態(地理位置如圖3-3),可以 透過這些植物來吸引蝴蝶前來覓食、交配、繁殖。在網室蝴蝶園內種植了柚子樹、

馬利筋、華他卡藤、馬兜鈴等蝴蝶幼蟲之食草,種植長穗木、繁星花等蜜源植物;

戶外蝴蝶園的部分則種植柚子樹、馬利筋、翅果鐵刀木等食草植物,種植冇骨消、

長穗木、澤蘭等蜜源植物。

圖3-4 研究範圍

圖片來源:新北市龍龍國小官網,2018 年。

在幼蟲與食草間、蝴蝶與蜜源之間需要取得平衡,才能確保蝴蝶來源不會斷 絕(蕭斯文,2006)。因此若要在網室蝴蝶園能夠時時看到蝴蝶,成為生態課程的 教具,必須持續有充分的食草、蜜源植物,還要有足夠多的幼蟲以及管理人員的 照顧。但受限於經費以及教師的課務繁忙,較難維持上述永續之辦法,因此讓蝴 蝶園能夠維持教材化是具有挑戰性的,因此成立蝴蝶園教師專業社群,由教師群 來共同面對這樣的問題是有必要且值得研究的。

圖3-5 龍龍國小蝴蝶園及網室 圖片來源:研究者自攝,2019 年。

學校校工會定期修剪校園植株,卻會選在蜜源植物開花時將其修剪掉(如圖 3-5),蜜源植物是蝴蝶成蟲的營養來源,甚至影響到其繁殖能力,沒有蜜源植物 蝴蝶就不會過來,對學校的蝴蝶園傷害極大。

圖3-6 研究者於校園拍攝修剪前後對照告知社群教師此事件

此外,學校於過年後(2018 年 3 月)進行例行性消毒,導致本校蝴蝶數量驟 減,蝴蝶園僅剩沖繩小灰蝶及紋白蝶,使教師在社群聚會時蝴蝶數量稀少,更嚴 重的是四年級自然課昆蟲單元在校園卻看不到蝴蝶。

以上研究情境確實會影響蝴蝶園的蝴蝶數量,但本研究目標在於促進教師生 態專業社群之策略,故本研究暫不討論。

二、 研究對象

在研究期間,參與社群的教師人數因學校或個人的人事異動因素(退休)而 有所增減。參與社群之總人數為自然老師11 名、藝術與人文老師 1 名、導師 1 名、

資訊老師1 名、社會老師 1 名、主任 1 名、行政組長 1 名,合計 17 名教師(含研 究者、期中退休老師、新加入老師),如表3-1 所示。

社群教師於 107 年 1 月上學期結束時有兩位自然老師(H師、J師)退休離 開社群,並且於107 年 2 月下學期初加入兩位自然老師(P 師、S師)及一位導師

(Y師)。

研究者原先預計由自然科任老師參加此教師專業社群,在跟教師們說明研究 者希望創辦蝴蝶園的教師專業社群之後,不同領域的教師如藝術與人文、資訊、

社會、級任、行政等老師表示有興趣參與。基於參與的老師越多且專業不同,對

社群的運作及提供建議的方向應會有幫助,且本研究目的就是要讓老師能夠使用 蝴蝶園進行課程教學,因此若能夠有越多老師參加,則越能夠得到學校更多老師 認同並效法。

表3-1 教師專業社群成員名單及專長

社群成員姓名 教學 年資

主要任教科目 學科專長

研究者* 2 年 自然 生物、環境教育 B 師 25 年 自然 生態觀察、植物種植 L師 28 年 自然 植物種植、解說 L主任 26 年 教務主任 生態觀察、科學實驗

W師 2 年 自然 歷史、社會 T師 19 年 自然 生態觀察、物理 C師 26 年 自然 藝術造型、攝影 H師 27 年 自然 科學遊戲、實驗 U師 27 年 自然 化學

J師 29 年 自然 生態觀察 S師 1 年 自然 化學 Y師 10 年 導師 國語 M師 22 年 社會 地理 P師 3 年 自然 體育

R 師 25 年 藝術 水彩畫、油畫 A 師 26 年 資訊 電腦網路 D 師 22 年 資料組長 昆蟲學

第四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一、 資料收集

本研究在聚會活動等研究過程中收集以下資料作為分析修正的依據,詳細分 類如下:

(一)教師回饋單

研究者在每次聚會結束,皆會發回饋單給老師填寫 1. 心得,2. 本次所學可運 用在教學的地方,3. 今日最精彩的地方,4. 建議及需要改進的部分,5. 下次想學 習的方向,6. 勉勵社群的話。(如附錄二)

(二)研究日誌

研究者於每次活動中進行記錄及觀察,記錄內容有:1. 觀察社群教師進行活 動的特殊反應;2. 聚會活動中精彩之對話或問題;3. 記錄研究者在進行活動時的 想法。

(三)訪談逐字稿

在聚會活動前後皆有對教師進行訪談,可由訪談逐字稿獲得教師最真實的回 饋。其內容有:1. 對於社群教師的認識;2. 教師在運用蝴蝶園上可能發生之問題;

3. 對於聚會活動的建議及改進。

二、 資料分析

(一)教師回饋單

研究者收回後進行編碼並整理,可根據教師的回饋瞭解教師在這次課程學習 到哪些知識、策略,如何將這些策略知識應用到自己的課堂上;可以瞭解教師對 於這次聚會活動有哪些部分感興趣及還想要學習的部分,研究者能選擇較多有趣 的因素繼續放入下一次的活動中;也讓教師提出建議,關於聚會內容有哪些可以 改進的部分,如此便可避免社群教師不滿意的事件再度發生。最重要的是可以藉 由教師回饋瞭解本次研究的子目標是否達成,判斷可否進行至下一子目標,或是

修正下一次的聚會活動。

(二)研究日誌

研究者將每次聚會活動後的日誌進行整理並編碼。根據社群教師進行聚會活 動時所做的特殊反應與發生的特殊事件,研究者得以更瞭解每一位社群教師的狀 況,能夠從事件中反思並修正做法,重新設計改善後續活動的策略,讓社群教師 能夠參與更優質的聚會活動。此外,研究者也會記下事發當下將自己對於社群教 師的回饋及活動過程的反思。

(三)訪談逐字稿

將訪談整理並打成逐字稿後編碼。研究者在社群初創時進行的訪談,可 作為之後教師對於蝴蝶知識及教學法變化的參考依據;研究中的訪談逐字稿可以 針對每次聚會內容提出看法及下次修改的建議,並且能夠評量子目標是否達成,

能否進到下一個子目標;在研究後的訪談逐字稿除了能夠作為目標達成依據之外,

亦能夠提出社群未來持續進步的建議。

表3-2 資料出處表

來源 出處代號 說明

教師回饋單 回 XTYYYYMMDD 聚會活動後,研究者給教師填寫的回饋單。

X 為教師代號,T 表示題號,YYYYMMDD 為年、月、日。

研究日誌 誌YYYYMMDD 聚會活動後,研究者記錄教師特殊反應與發 生的特殊事件,並寫下對於教師回饋及活動 過程的反思。YYYYMMDD 為年、月、日。

訪談逐字稿 逐 XYYYYMMDD 研究者訪談教師的內容逐字稿。

X 為教師代號。YYYYMMDD 為年、月、日。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本研究為教師專業社群之行動研究,研究者規劃 12 次的聚會內容,時間自 106.9 -107.9 歷時一年。本章對研究的歷程以及研究的結果做陳述及討論,將分作 教師專業社群的運作、教師專業社群運作歷程、教師蝴蝶生態教育能力、教師使 用蝴蝶園教學狀況四節說明。

第一節 教師專業社群的運作

本節敘述本教師專業社群的運作過程中,社群所產生的問題、研究者選擇執 行的方法以及社群教師及專家意見的回饋。包含教師專業社群的成立、聚會活動 的流程、社群聚會的主題、凝聚教師專業社群的情境、教師專業社群的阻礙運作 因素,做為運作教師專業社群的過程方法。

一、界定問題及發想策略

105 學年度(2016),研究者初到龍龍國小報到,校長便交代研究者管理蝴蝶 園及設計蝴蝶園課程供學校老師使用。但在研究者到任第一年的觀察後,研究者 發現學校教師不管是自然老師或是其他科目的老師,都鮮少運用到學校的蝴蝶園。

雖然行政老師會給建議並關心,但因為工作繁忙則沒有時間處理蝴蝶園內的環境;

而專任教師則是因為課務繁忙,也沒有協助管理蝴蝶園,最後蝴蝶園僅剩志工及 校工在管理。雖然蝴蝶園內植物生長得很好,但因為缺少老師蝴蝶昆蟲等專業知 識的建議,蝴蝶園網室內的蝴蝶一直都不多,僅剩下少數的無尾鳳蝶及沖繩小灰 蝶,而且幾乎皆是行政老師及研究者自己飼養野放的。

研究者發現教師比較習慣在教室使用電子書上課,或是在教室做實驗及觀察 影片等資訊,學生較沒有機會走出教室透過接觸大自然來進行學習,學校有蝴蝶 園這個設施環境及許多動植物的資源而沒有使用是相當可惜的。究竟為什麼教師 不使用蝴蝶園來上課呢?研究者開始思考如何可讓教師運用蝴蝶園進行教學課 程。

學期間,研究者加入自然科任教師創辦的「龍龍綠園圃」教師學習社群。研

學期間,研究者加入自然科任教師創辦的「龍龍綠園圃」教師學習社群。研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