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二節 生態教材園

2006 甘育萍 國民小學校長營造教師社群行為與教師專業社群表現關係之 研究。

2011 陳淑珍 國民小學低年級教師學習社群長期發展之研究。

2011 黃鈺婷 國民小學推動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個案研究。

2014 張育慧 國中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發展之研究-以快樂國中生命教育工 作坊為例。

2014 黃孟玉 三個國中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運作。

綜上所述,教師專業社群的研究多為與一群有共同志向的老師建立教師社群 的願景,並且朝著目標進行,進而應用到教學現場,讓教學的品質提升。領導者 的領導方式應為倡導式的較為被教師們接受。可透過夥伴關係、賦予使命感、專 業成長需求被滿足來增進教師社群的凝聚力。根據探討以上文獻,研究者更瞭解 如何推動一個教師專業社群,讓社群的進行更為順利。

第二節 生態教材園

一、生態教材園的緣起及定義

(一)生態教材園的緣起

由於工業革命,改變了近代人類的歷史,機械化取代了人力,讓人類可以不 斷的深入叢林荒野,也因此破壞了環境以及生物的棲息地,以致於造成許多物種 消失滅絕。近年來人類的生態保育意識被喚醒,開始關注生活周遭的自然環境,

不但不再隨意捕捉野生動物、濫砍濫伐,反而希望能串連都市原本的破碎生態體 系,提供都市居民接觸自然、瞭解自然的途徑,生態教材園以及營造棲地的議題

也因此發展。(李蕙宇,2001)。

楊平世(1997)《與自然為伍-淺談生態園》一書中,提到它的設置源自國 外昆蟲園、蝴蝶園、生物公園的概念,指以人為方式營造生物棲息環境,供人欣 賞以達到自然教育的目的,在英國已有六十餘座的蝴蝶園,而日本也有二十餘座 生態園及昆蟲園(引自蕭斯文,2006)。而 1987 年,臺大楊平世教授於昆蟲系所 設置的昆蟲館為臺灣第一座有系統規模的生態教材園,可說是臺灣生態教材園之 始祖(李蕙宇,2001)。

楊平世(1993)有提到早期為了提供教學便利,協助教師準備教材,學校中 常有設計「生物教材園」,後來在配合九年一貫的學校本位精神下,為了結合課 本知識以及鄉土資源,改變以往的經營管理方式,期使生態教育能在生活中落實,

因此逐漸演變成未「生態教材園」,以發揮更大的教學功能(引自黃紫屏,2006)

生態教材園是大自然教室的縮影,還可以美化校園及綠化校園,可以提供學 生在戶外環境教育學習上具體而實際的學習材料、提高學生對於生態的學習興趣、

增進學習動機、讓學生透過實物觀察以瞭解動植物的生長特性;可以增加教師的 教學資源、協助教師準備教材,又提供教師方便且安全的戶外教學環境(董志峰,

2001);另外也避免師生浪費時間長途跋涉去校外觀察,既花金錢且安全的疑慮 也是問題(陳忠照,1995),因此學校中的生態教材園是可以進行環境教育、生 態教育的重要資源,不只是校園的一隅。

在校園中規劃生態教材園,主要是透過營造一個自然環境,讓學生在校園中 即可獲得1.接近自然,2.觀察自然,3.瞭解自然的經驗,才能 1.喜愛自然,2.探索 自然,3.愛護自然環境(楊平世,1997)。

因此,生態教材園不僅可以提供教材來源,兼具校園美化、綠化的功能,更 是提供戶外教學的場所,再者可以成為永續生態校園的場域,更可以提供學生有 一個觀察、探索、實驗的空間(蕭志峰,2001)。

(二)生態教材園的定義

根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在《悠遊自然-生態教材園操作手冊》一書中提到

「生態教材園」是指人為方式,在學校、公園或是動、植物園內,仿造自然棲地,

營造適合本土生物生長棲息之生活空間,提供學校教師及學生、社會大眾觀察自 然、欣賞自然、體驗自然及從事自然或生態教育的場所(楊平世、李蕙宇,1996)。

方偉達(1998)指出,小學生態教材園應為一個為了配合教師的教學需要,

經由專業人士及校方與老師考量校園整體性發展後,共同設計規劃而成的學習場 所。把小學課程中提及的動、植物及生活中的鄉土自然資源結合,使學生能夠在 生態教材園內上有關生態或生物方面的課程,讓自然保育及生態保育的觀念能夠 在校園中落實。英國在1986 年開始推動的「從地景中學習」(Learning through Landscape),結合了建築師、景觀設計師、學校校長和政府官員的力量共同建立 環境營造和學習組織,他們就是將學校看做是一個大教室來規劃學習場地,各種 不同的科目都採戶外教學的方式來進行。

根據上述可得,生態教材園是人為或自然方式所創造動物與植物的生態環境,

目的是希望提供動物與植物的生長環境,並能夠提供教師、學生、社區民眾觀察、

欣賞、實驗及瞭解自然生態。

二、生態教材園與生態教育

為落實自然教育與生態保育教育,自民國八十七年一月起,至八十九年十二 月,行政院環保署、教育部及農委會共同舉辦了「校園環保生態教材園設置計畫」,

明定校園生態教材園規劃方向,期望藉由讓師生在共同參與學校環境事務下,培 養保護環境所需之態度、行動及方法。計畫除推動設立生態教材園之外,亦希望 由校園環境及整體校舍營繕的規劃,以環保及生態保育為核心理念,推動校園環 境實務課程演練,結合其他領域並廣泛延伸其功能,並集合學校與社區的資源,

達到環境保護以及落實校園生態保育及教學的目的,以符合學校永續發展之潮流

(蕭斯文,2006)。

生態教育理念需從小紮根,關鍵時期便是在小學階段。王珮蓮(1999)對我

國國小生態教學現況做了探討,提到近年來人為的環境破壞,導致校園中常找不 到教材所需的昆蟲或植物,而需向外購買,因此生態園的設置是有必要的;教學 的空間漸漸由室內到室外,為了學生的安全及交通問題,老師應充份應用學校的 一草一木進行教學,培養學生愛校的情操。由學校教學資源目前運作情形調查資 料中,顯示生態園的運作在國小普遍受到重視,其中以偶爾運用的比例為最高,

為52.7%;而對生態教學資源最迫切需要協助的是提供相關資訊佔 28%,其次是經 營管理佔18.7%(引自鄭傳榮,2003)。

蝴蝶生態教育,是指以蝴蝶這種昆蟲做為教育的題材,讓學生暸解蝴蝶在自 然界中的生態地位和角色,昆蟲和環境以及和人類之間的關係,進而培養學生關 愛環境的情操。他是環境教育、自然教育的一部分,而且與戶外教育有密切關係

(楊平世,1998)。

生態教材園依照其設計理念及目標,在生態教育上可以產生許多不同的功能。

根據各個學者之研究(羅清吉,1987;楊平世、李蕙宇,1998;董志峰,2001;

林水源,2002;鄭傅榮,2003;方偉達,2005;黃紫屏,2006)可以歸為以下幾 點:

(一)以學校師生觀點而言

1. 提供學生具體的學習材料,以實際觀察瞭解生物及生態園地,作為學生實習、

實驗、操作的場所。

2. 可提高學生學習動機與興趣、增進學生與大自然的接觸機會,使學生願意自動 的關心大自然。

3. 提升學生觀察自然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對環境之態度。

4. 能培養學生瞭解如何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處。

5. 增進自然科學教學資源、提供教師課程的教學資源、協助準備材料。

6. 能補足校內自然生態及校園之所需。

7. 提供學生校園中參觀,營造方便、安全、經濟的戶外教學環境。

(二)以民眾、環境保護的觀點而言 1. 美化及綠化校園環境。

2. 提供動、植物種原保存、研究教學及遊憩休閒場所。

3. 為了讓人們在都市生活能認識自然生態,進而瞭解各種生物在生態系統中所扮 演的角色。

4. 使人能與環境互動,思考如何保護自然、愛護周遭環境。

5. 增進國際交流,拓展大眾環境保護的視野。

根據以上看法,無論是生態教材園作為生態學習概念的基礎,或是當作一般 傳統的教學用途,主要都是希望藉由生態教材園的設置,使教學豐富、多元,但 是光有設備是不夠的,必須有教師適當的引導並配合適當的活動(董志峰,2001),

才能讓人們在生活中能實際的體驗,珍惜、尊重與愛護大自然,使永續發展經營 的環境教育概念得以推廣、傳遞。

三、生態教材園相關研究

表2-2 生態教材園相關研究論文整理

年份 論文名稱

2006 以5E 學習環發展學校本位課程之行動研究—以蝴蝶生態園為例 2010 國小學童社團利用學校蝴蝶園實施環境教育之行動研究

2012

生態園與簡報教學對提升國小六年級學生之蝴蝶生態概念與態度之 效益研究-以成功國小為例

2010 運用國小生態教材園於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的教學案例研究 1. 以 5E 學習環發展學校本位課程之行動研究—以蝴蝶生態園為例

古士宏(2006)

要以蝴蝶生態園教學,必須對蝴蝶的相關知識,如身體構造,生活史等有清楚 透徹,對園區內所擁有的蝶種作深入的瞭解。以利教學中可以相互比較,加深學 生印象。具體方法可自願參加蝴蝶培育工作,親身飼養各種蝴蝶等。

此外,要充分掌握教學資源。如觀察時,有多少數位相機;要讓學生學習投影 片製作,學校有多少電腦可供應使用;實地觀察時,是否有足夠的蝴蝶可以觀察,

這些都會影響教學。

2. 國小學童社團利用學校蝴蝶園實施環境教育之行動研究 江素娟(2010)

利用學童社團進行環境教育是可行的。從學生學習表現中可發現,學生間的互 動良好、樂於分享、觀察與實作,並從中獲得肯定與自信,由此可知利用社團進 行環境教育除了可達到環境教育目標外,也可同時達成綜合活動領域之目標。

利用學童社團進行環境教育是可行的。從學生學習表現中可發現,學生間的互 動良好、樂於分享、觀察與實作,並從中獲得肯定與自信,由此可知利用社團進 行環境教育除了可達到環境教育目標外,也可同時達成綜合活動領域之目標。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