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五節 資料處理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五節 資料處理

依據本研究目的、待答問題與文獻探討之結果,本研究於正式問卷回收後,以 SPSS for Windows 12.0 中文版進行統計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分析(discripitive statistics)

針對待答問題二,以平均數、標準差分析正式問卷填答情形與結果,以瞭解校長分享式 領導、教師專業社群及組織信任之現況。

二、t 考驗(T-test)

針對待答問題三,以受試者的「性別」為自變項,以 t 考驗進行分析不同性別的教師對 其校長分享式領導、教師專業社群及組織信任知覺的差異情形。

三、單因子變異數分析(ANOVA)

針對待答問題三,以受試者的「年資」、「在校服務年資」、「最高學歷」及「職務」為自 變項,並分別以校長分享式領導、教師專業社群及組織信任作為依變項,進行單因子變異數 分析,考驗不同背景變項之教師所知覺校長分享式領導、教師專業社群及組織信任之差異情 形。若 F 值達顯著水準,再以薛費法(Scheff’s Method)進行事後比較(post hoc),以瞭解 差異原因。

針對待答問題四,以受試者所處「學校類別」及「學校規模」為自變項,並分別以校長 分享式領導、教師專業社群及組織信任作為依變項,進行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考驗不同學校 背景變項之教師所知覺校長分享式領導、教師專業社群及組織信任之差異情形。若 F 值達顯 著水準,再以薛費法(Scheff’s Method)進行事後比較(post hoc),以瞭解差異原因。

四、皮爾遜積差相關(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針對待答問題五,分別探討校長分享式領導(包含:開放溝通、教師領導、內部合作)、 教師專業社群(包含:反省對話、共享責任、公開教學、分享常規)及組織信任(包含:學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校信任、校長信任、同儕信任)三個變項之間的相關情形。

五、多元逐步迴歸分析(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針對待答問題六,以校長分享式領導(包含:開放溝通、教師領導、內部合作)及教師 專業社群(包含:反省對話、共享責任、公開教學、分享常規)為預測變項,並以組織信任

(包含:學校信任、校長信任、同儕信任)為效標變項,進行多元逐步迴歸分析,分析校長 分享式領導、教師專業社群對於組織信任及其各向度的預測力分析。

六、階層迴歸分析(hierarchical regression analysis)

針對待答問題七,以教師背景變項(性別、年資、在校服務年資、職務、最高學歷)為 控制變項,校長分享式領導(包含:開放溝通、教師領導、內部合作)為預測變項,教師專 業社群(包含:反省對話、共享責任、公開教學、分享常規)為中介變項,以組織信任(包 含:學校信任、校長信任、同儕信任)為效標變項,進行階層迴歸分析。

在階層迴歸分析中,先投入模型之區組較不易受到預測變項的影響干擾效標變項;因此,

本研究先以教師背景變項為投入模型的第一個區組;其次,依據本研究文獻探討進行理論組 合(theoretical sets),以校長分享式領導為投入模型的第二個區組,再以教師專業社群作為中 介變項,瞭解該變項對於校長分享式領導的干擾或調節而投入模型的第三個區組。

然而,以階層迴歸分析驗證中介變項的效果時,其成立的要件應包括:

(一)預測變項與中介變項應分別與效標變項間存在顯著相關性;

(二)預測變項與中介變項間存在顯著關係;

(三)當中介變項投入階層迴歸的模型後,預測變項與效標變項間之關係應較未加入中介 變項時為弱或無關。

因此,本研究將透過階層迴歸分析進一步探究教師專業社群作為中介變項時,對於校長 分享式領導在組織信任的預測力上的調節情形。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本章依據問卷調查所得之資料進行統計分析,以瞭解臺北縣縣立高中職、國中及國小教 師知覺校長分享式領導、教師專業社群對組織信任之影響情形。

第一節 校長分享式領導、教師專業社群及組織信任的現況分析

一、 校長分享式領導現況分析

本研究係以「校長分享式領導、教師專業社群與組織信任調查問卷」作為測量臺北縣縣 立高中職、國中及國小教師知覺校長分享式領導的研究工具,經由受試者的填答反應每一題 項從「非常不符合」至「非常符合」分別給予 1 至 5 分的計分方式,可測量校長分享式領導 三個向度:開放溝通、教師領導及內部合作之得分情形。同時,為瞭解教師知覺校長分享式 領導現況,此部分依據校長分享式領導各層面及整體表現之平均數與標準差,視為量表之集 中趨勢及離散情形。

由表 4-1 可知:校長分享式領導整體表現的平均得分為 4.1008 分,屬中上程度;各向度 的得分介於 4.0239~4.1437 之間,以「開放溝通」層面得分最高,其次是「內部合作」,「教 師領導」最低,但仍屬中上程度;若以填答者的知覺差異情形而言,以「開放溝通」的差異 是最小的,「教師領導」的差異最大。

由此可知:臺北縣立所屬學校教師知覺校長分享式領導的程度屬中上程度,已符「有些 符合」之標準,可推測其整體表現已達一定之水準。

表 4-1 校長分享式領導現況分析

向度 題數 總分 平均數 標準差 排序 開放溝通 8 22575 4.1437 0.8574 1 教師領導 7 19182 4.0239 0.8717 3 內部合作 11 30851 4.1184 0.8651 2 整體表現 26 72608 4.1008 0.706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二、 教師專業社群現況分析

本研究係以「校長分享式領導、教師專業社群與組織信任調查問卷」作為測量臺北縣縣 立高中職、國中及國小教師知覺教師專業社群的研究工具,經由受試者的填答反應每一題項 從「非常不符合」至「非常符合」分別給予 1 至 5 分的計分方式,可測量教師專業社群四個 向度:分享常規、共享責任、公開教學及反省對話之得分情形。同時,為瞭解教師知覺教師 專業社群現況,此部分依據教師專業社群各層面及整體表現之平均數與標準差,視為量表之 集中趨勢及離散情形。

由表 4-2 可知:教師專業社群整體表現的平均得分為 4.0295 分,屬中上程度;各向度的 得分介於 3.9906~4.0717 之間,以「反省對話」層面得分最高,其次是「分享常規」及「共 享責任」,「公開教學」最低,但仍屬中等偏上之程度;若以填答者的知覺差異情形而言,以

「分享常規」的差異是最小的,「公開教學」的差異最大。

由此可知:臺北縣立所屬學校教師知覺校長分享式領導的程度屬中上程度,已符「有些 符合」之標準,可推測其整體表現已達一定之水準,惟「公開教學」之表現情形尚仍有進步 空間。

表 4-2 教師專業社群現況分析

向度 題數 總分 平均數 標準差 排序 分享常規 4 10999 4.0378 0.7503 2 共享責任 8 21998 4.0378 0.7814 2 公開教學 8 21741 3.9906 0.8149 4 反省對話 5 13864 4.0717 0.7563 1 整體表現 25 68602 4.0295 0.6973

三、 組織信任現況分析

本研究係以「校長分享式領導、教師專業社群與組織信任調查問卷」作為測量臺北縣縣 立高中職、國中及國小教師知覺組織信任的研究工具,經由受試者的填答反應每一題項從「非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常不符合」至「非常符合」分別給予 1 至 5 分的計分方式,可測量組織信任三個向度:組織 信任、校長信任及同儕信任之得分情形。同時,為瞭解教師知覺組織信日現況,此部分依據 組織信任各層面及整體表現之平均數與標準差,視為量表之集中趨勢及離散情形。

由表 4-3 可知:組織信任整體表現的平均得分為 4.0480 分,屬中上程度;各向度的得分 介於 3.9403~4.0894 之間,以「同儕信任」層面得分最高,其次是「校長信任」,「組織信任」

最低,但仍屬中上程度;若以填答者的知覺差異情形而言,以「同儕信任」的差異是最小的,

「校長信任」的差異最大。

由此可知:臺北縣立所屬學校教師知覺組織信任的程度屬中上程度,已符「有些符合」

之標準,可推測其整體表現已達一定之水準,惟「學校信任」之表現情形尚仍有進步空間。

表 4-3 組織信任現況分析

向度 題數 總分 平均數 標準差 排序 學校信任 6 16100 3.9403 0.8893 3 校長信任 9 24996 4.0783 0.9824 2 同儕信任 9 25064 4.0894 0.7945 1 整體表現 24 66160 4.0480 0.7712

四、 綜合討論

本節係以描述性統計進行分析,以瞭解目前臺北縣立所屬學校教師對校長分享式領導、

教師專業社群及組織信任之知覺情形,茲分析論述如下:

(一) 校長分享式領導層面

臺北縣立所屬學校教師對校長分享式領導的知覺程度屬於中上程度,已符「有些符合」

之標準,可推測其整體表現已達一定之水準。

若以分向度來探討,教師對「開放溝通」有較高的知覺程度,其後依序為「內部合作」、

「教師領導」;由此可推得,在民主開放的學校環境裡,教師普遍能夠透過各項溝通管道與學 校討論各項學校事務,也能夠感受到校長在處理校務、親師溝通及教師專業方面給予足夠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尊重及願意聆聽家長及教師意見,進而透過各項資源協助教師改善教學,透過團隊學習及合 作式教學來引導教師專業成長;然教師領導的知能仍需要學校付出更多的努力,提供教師參 與決策的機會,並使其成為發展校務的生命共同體,才能發揮分享式領導的真正功能。

綜觀目前政府針對校務運作多次修訂許多教育法規,立下法源依據作為行政作為明確性 的規範;惟現行法令賦予教師、甚至家長及學生參與校務的權利義務,校長的確不再是「唯 一」的領導者,而是「分享權力」的領導者;但如何使教師、家長及學生正確及有效地參與 校務,進而凝聚教師團隊意識,在權責之間取得更高度視野,將是未來學校行政必須正視的 課題。

(二) 教師專業社群層面

臺北縣立所屬學校教師對教師專業社群的知覺程度屬於中上程度,已符「有些符合」之 標準,可推測其整體表現已達一定之水準,惟「公開教學」之表現情形尚仍有進步空間。

若以分向度來探討,教師對「反省對話」有較高的知覺程度,其次是「分享常規」及「共

若以分向度來探討,教師對「反省對話」有較高的知覺程度,其次是「分享常規」及「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