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教師工作倦怠之相關研究

目前國內調查教師工作壓力的研究很多,且各地區幾乎都有相關的研究,研 究對象也包含各級教師,且不論普通教師或是特殊教育教師。

一、教師工作倦怠的相關研究 (一)工作倦怠相關研究

1.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

吳宗達(2004)調查中部國小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的現 況與相關情形,結果顯示教師的工作壓力如以上研究為中等,而且以規

模49班以上及市區所在的學校,教師工作壓力較大,且工作壓力與工作 倦怠之間具有相關,此研究結果與洪于仁(2005)研究資賦優異班教師 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的結果具一致性,顯示不論是身心障礙類的教師或 是任教於資優班的教師工作壓力皆為中等,且工作倦怠與工作壓力之 間,的確是存在著相關,亦就是壓力導致或影響倦怠的因果及預測關係,

只是此兩者研究都礙於取樣人數較為侷限,故研究推論所及較為小,此 外,馬文華(2006)將研究觸及學前,探討學前私立學校教師的壓力與 倦怠情形,結果為壓力偏高,主要壓力源為工作負擔與薪資福利、政策 壓力等,研究者推論因公私立學校的待遇有所相差,因此私立學校教師 壓力自然比較重,目前私立學校數最多就為學前,若能再將公私立加以 比較,會更加清晰。

除國內研究外,國外對於工作倦怠的程度亦有特別研究,像是Anil 與 Tripta(2008)研究印度教師市區工作倦怠情形,結果顯示工作倦怠 程度為低度,其中以缺乏個人成就感為最嚴重,研究中特別比較男性與 女性教師以及教導不同科目的教師作為比較,但倦怠程度並沒有顯著差 別,顯示部分背景變項(性別及任教科目)並不會改變研究結果,其他 類似研究尚有Julie, Stacey, & Sherion(2009)亦有針對學校校長進行工作 倦怠的調查,發現校長的工作倦怠上是屬於比較高的層次; Antonia, Maria, & Michael(2009)研究希臘國小教師的工作壓力,結果顯示希臘 教師的工作壓力為中低程度。

以上所研究工作壓力及工作倦怠情況中,部分將教師壓力指向中 等,部分顯示教師處在高度、中度或是中低壓力下,其中高度者大多為 教師的特定對象,像是私立學校教師或是校長,且部分指出市區及學校 規模在49班以上的學校教師壓力較大,根據這些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的 研究,顯示教師工作倦怠似乎還未有一個統一的定論,不過隨著近幾年

來社會上工作壓力與倦怠的普遍化,研究者發現研究的主題也開始轉 向,轉成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研究的盛行,且又鑒於健康的意識抬頭,

關於休閒的研究也浮出以期被了解。

2.工作壓力、工作倦怠與因應策略

(1)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

以目前國內教師工作壓力的研究來說,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為研 究主流,早於2004年之前即有相關研究,近幾年的研究更為興盛,早 先廖翌妙(2002)即有研究教師的壓力事件與因應方式,但卻未對教 師壓力做一調查,只是針對教師所經歷的特殊壓力事件來做研究,結 果表示教師面對壓力事件較常採取理性處理的方式,此研究較針對心 理及輔導的角度看待教師所面臨的壓力事件,未將其視為一個普遍性 的問題,然後在2004年,李榮妹研究中部國小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及 因應策略,發現國小資源班教師所感受的整體壓力為中等,壓力最深 為準備評鑑資料,感受最大為工作負荷,因應策略為尋求嗜好來放鬆 心情,並以理性思考的因應頻率最高。此研究以整體的工作壓力所歸 納的結論條列清晰,包含整體壓力、壓力感知、壓力來源、因應策略 及使用頻率等等,唯一可惜抽樣樣本只有120位,若能再增加樣本數會 更好。

(2)工作倦怠與因應策略

劉秀鳳(2009)研究特殊教育學校教師的工作壓力、職業倦怠與 因應策略的關係,發現特殊教育教師的壓力以教學問題為最大,工作 壓力為中等,職業倦怠為中低程度,且以低成就感為最嚴重,因應策 略以理性分析為最多,且研究顯示工作壓力越高,職業倦怠情形也越 高,與吳宗達(2004)研究中部八縣市國小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工 作倦怠情形結果雷同,整體來說以工作上的負擔令特教老師感覺壓力

最大,且因應策略為理性思考或分析最多。

3.休閒運動參與與工作倦怠

尤逸歆(2004)探討休閒運動參與、工作倦怠與生活滿意的關係,

結果表示高高屏的國小教師工作倦怠屬於中度偏低,生活滿意度為中偏 高,且休閒運動參與的部份項目與工作倦怠的情緒耗竭(emotional exhaustion)及人格解體(depersonalization)的構面呈現負相關,與個人 成就感(personal accomplishment)呈現正相關,可以了解到運動的參與 會影響到教師的工作倦怠情形,此研究對於運動參與的選項相當完整,

可以完整了解教師休閒運動參與現況以及參與頻率較高的運動為何。

綜合以上四個與工作倦怠或是工作壓力相關的研究,經由研究結果可以 發現目前教師工作倦怠情形如下:

1.教師的工作壓力或是倦怠情形大部分屬於中等到中低程度不等。

2.教師在市區或是學校規模在49班以上的環境中,壓力較大。

3.教師在壓力處理的因應策略方面,大多採用理性的分析或處理。

4.教師休閒參與的部分大多為中度。

5.與教師工作倦怠較常搭配之研究變項為工作壓力及因應策略。

(二)目前研究對象與工具

目前國內外針對教師整體工作倦怠情形的研究對象與工具整理如表 2-1。由表2-1可知,在相關研究中,研究對象以國小特殊教育老師為多,區 域以中部八縣市為最多,研究工具以馬氏工作倦怠量表(MBI)較為普遍,

其次為自編量表,取樣方式因為許多研究對象具有特殊性,故以叢集和立意 取樣居多。

表 2- 1 Lucknow高中教師

隨機取樣 馬氏工作倦怠量表(MBI)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續下頁)

研究者

Antonia et al.

(2009)

研究者

包含國小、國中、高中教師,並且加以分析比較。 的情形,唯一較有差別的變項只有任教年級,在Kim et al.(2009)的研究中與 工作倦怠中缺乏人性的構面達到顯著差異。

表 2- 3

國外研究背景變項與工作倦怠之關係結果 研究者

(年代) 研究對象 研究工具 研究結果 Chenevey, Ewing,

Whitting(2008)

Song(2008) 400位河南省商 丘市國中教師

M.Y. Kim, Lee, J.

Kim(2009)

202位韓國國小 Nuran(2009)

255位土耳其與

第三節 健康促進之相關研究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