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高雄地區中小學教師工作倦怠與 健康促進關係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高雄地區中小學教師工作倦怠與 健康促進關係之研究"

Copied!
9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體育教學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溫卓謀 博士

高雄地區中小學教師工作倦怠與 健康促進關係之研究

研 究 生:蘇育瑩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 ○ 年 八 月

(2)
(3)

體育教學碩士論文

高雄地區中小學教師工作倦怠與 健康促進關係之研究

研 究 生:蘇育瑩 撰

指導教授:溫卓謀 博士

中 華 民 國 一 ○ ○ 年 八 月

(4)
(5)
(6)

三年在台東研究所的生活總算即將告一段落,感謝指導教授溫老 師三年來如沐春風的教導以及最後一年對我即時的協助與建議,讓我 能在三年內準時畢業,還要感謝口試委員如瀚老師、耀豐老師在論文 指導期間適時提醒與指正,讓研究論文更臻完美,還有感謝全班同學 在三年內台東生活的照料與協助,特別在最後一年無法準時參與課程 時,大家對我的幫忙,所有事件都謹記在心,三年來的點滴,真的感 謝我有最好的同學,總能在需要的時候對我伸出援手,另外就是感謝 學校同事在研究期間的大力協助,還有中心方面主任的工作分擔,讓 我能順利完成研究,且無後顧之憂;感謝所有研究期間接受問卷調查 的受試者,讓研究能順利完成,最後就是感謝親愛的家人在唸書三年 內幫助所需的任何事情,及最後一年在準備口試期間幫忙照顧新生的 女兒,還有親愛的老公在最後期間的陪伴及大力協助,沒有大家的幫 忙不會有今天的論文,其他還有間接幫忙及相關的人員,也在此致上 我的謝意。

2011.08.18 育瑩 謹誌

(7)

健康促進之調查研究

作 者 : 蘇 育 瑩

國 立 臺 東 大 學 體 育 學 系 體 育 教 學 碩 士 班

摘 要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高雄地區不同背景變項的中小學教師在工作倦怠及健康促 進的差異情形,分析工作倦怠與健康促進之關係。採問卷調查法,以九十九學年 度高雄地區之高中、國中及國小正式合格教師為對象,研究工具採用尤逸歆(2004) 所翻譯的「國小教師工作倦怠量表」及魏米秀與呂昌明(2005)所發展的「健康促進 生活型態」中文簡式量表,採用分層叢集抽樣,預試問卷發放181份,正式問卷發 出240份,有效問卷216份。回收資料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

t

考驗、獨立樣本單 因子變異數分析及典型相關,進行分析處理,統計考驗之顯著水準(α)設為.05,

研究結果如下: 一、教師工作倦怠情形為中度到低度倦怠,婚姻狀況與年齡對工 作倦怠有顯著的影響;不同教育階段、性別、教育程度在教師工作倦怠上則未具 差異。未婚教師在工作倦怠之「缺乏人性」構面比已婚教師嚴重。30歲以下及31-40 歲之教師組在工作倦怠之「情緒耗竭」與「缺乏人性」等構面比41-50歲組情形較 為嚴重。二、教師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屬中偏上的程度,性別、婚姻狀況與年齡對 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上具有顯著影響;不同教育階段、教育程度在健康促進生活型 態上則沒有明顯的差異。男性教師在「情緒」、「健康責任」、「運動」與「營養」

等構面的表現優於女性教師。已婚教師「自我實現」構面優於未婚教師。30歲以 下教師組在「情緒」構面的表現最好。51歲以上教師在「運動」及「營養」構面 的表現最佳。三、教師工作倦怠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間具有典型關係,工作倦 怠中「情緒耗竭」、「缺乏人性」情形越低、「個人成就感」愈大,其健康促進的「情 緒」與「自我實現」表現行為越佳。

關 鍵 詞 : 工 作 倦 怠 、 健 康 促 進

(8)

Kaohsiung Area

Yu-Ying Su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s in burnout and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s, correlations between teacher’s burnout and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s on elementary and high school. Participants were 216 teachers sampled from elementary and high schools in Kaohsiung Area. Participants were asked to complete questionnaires which assessed their burnout and health promoting-lifestyles. The collected data was processed by descriptive analysis, t-test, one-way ANOVA, canonical correlation. The level of significance for all the statistic tests was fixed at .05. The major findings were as follows:(1)The situation on burnout toward aggregative of elementary and high school teachers were below the average.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statistics variables on job burnout were marriage and age. While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education stage, sex, levels of education. (2)The health promoting-lifestyles toward aggregative of elementary and high school teachers were over the average.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statistics variables on health- promoting lifestyles were sex, marriage, age. While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education stage and levels of education. (3) A positive correlation existed between teacher’s burnout and health- -promoting lifestyles. Teachers with lower emotional exhausted, depersonalization and higher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in burnout felt high emotion and self-fulfillment in health promoting- lifestyles.

Keywords: burnout, health promotion

(9)

中文摘要 ... i

 

英文摘要 ... ii

 

目 次 ... iii

 

表 次 ... v

 

圖 次 ... vii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前言 ... 1

 

第二節

 

研究背景與重要性 ... 2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 4

 

第四節

 

研究假設 ... 6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6

 

第六節

 

名詞操作性定義 ...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8

 

第一節

 

基礎理論 ... 8

 

第二節

 

教師工作倦怠之相關研究 ... 12

 

第三節

 

健康促進之相關研究 ... 21

 

第四節

 

文獻總結 ... 2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28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28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29

 

第三節

 

研究工具 ... 29

 

第四節

 

研究步驟 ... 38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統計 ... 40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 41

 

第一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教師工作倦怠的差異情形 ... 41

 

(1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58

 

第一節

 

結論 ... 58

 

第二節

 

建議 ... 59

 

附錄 ... 71

 

附錄一 「國小教師工作倦怠量表」使用同意書 ... 71

 

附錄二 「健康促進生活型態量表」使用同意書 ... 72

 

附錄三 預試問卷 ... 73

 

附錄四 問卷填寫同意書 ... 77

 

附錄五 正式問卷 ... 78

 

附錄六 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各分量表得分情形 ... 82

 

附錄七 工作倦怠各分量表得分情形 ... 83

 

(11)

表 2- 1 教師工作倦怠研究對象與工具一覽表 ... 16

表 2- 2 各變項與工作倦怠之關係 ... 17

表 2- 3 國外研究背景變項與工作倦怠之關係結果 ... 19

表 2- 4 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實證研究摘要表 ... 22

表 3- 1 教師工作倦怠量表得分說明 ... 31

表 3- 2 教師工作倦怠量表預試之項目分析摘要表 ... 31

表 3- 3 教師工作倦怠量表之因素分析摘要表 ... 33

表 3- 4 教師工作倦怠量表之信度分析結果摘要表 ... 34

表 3- 5 教師健康促進生活型態量表預試之項目分析摘要表 ... 35

表 3- 6 健康促進生活型態量表之因素分析摘要表 ... 36

表 3-7 健康促進生活型態量表之信度分析結果摘要表 ... 38

表 4 -1 不同教育階段的教師工作倦怠情形之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 析摘要表 ... ..42

表 4 - 2 不同性別的教師工作倦怠情形之獨立樣本 t 檢定摘要表 ... .43

表 4 -3 不同婚姻狀況的教師工作倦怠情形之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 析摘要表 ... 44

表 4-4 不同教育程度的教師工作倦怠情形之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

(12)

表 4-5 不同年齡教師工作倦怠情形之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 表 ... 47

表 4-6 不同教育階段的教師健康促進情形之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

析摘要表 ... 49

表 4-7 不同性別的教師健康促進情形之獨立樣本 t 檢定摘要表 ... 51

表 4-8 不同婚姻狀況的教師健康促進情形之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

析摘要表 ... 52

表 4-9 不同教育程度的教師健康促進情形之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

析摘要表 ... 53

表 4-10 不同年齡的教師健康促進情形之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摘要表 ... ………54

表 4-11 工作倦怠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典型相關分析摘要表 ... 57

(13)

圖 2 - 1 健康促進模式 ... 11

圖 2 - 2 工作倦怠的一般模式 ... 8

圖 2 - 3 惡性循環模式... 10

圖 3 - 1 研究架構 ... 28

圖 4 - 1 工作倦怠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典型相關分析圖 ... 58

(14)

第一章 緒論

本章內容分為以下六小節,第一節前言、第二節研究背景與重要性、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第四節研究假設、第五節研究範圍與限制、第六節名詞操作性 定義。

第一節 前言

自從台灣經濟起飛之後,人民生活開始走向充足富庶的階段,各大工業科技 不停的往前啟動之餘,卻也造就壓力型的社會,也因此很多的文明病及社會問題 誕生,2009 年董氏基金會即針對台北市及高雄市民眾調查運動習慣與憂鬱的情緒 之相關調查,結果發現有明顯憂鬱情緒的民眾高達17.3%,顯示社會的轉變也連帶 的影響人民的健康。

根據2007 年蘇郁婷的研究指出國小教師憂鬱的比率約為 19.1%,顯示約五個 教師中就有一人具有憂鬱傾向,另外,連台南市政府都針對教師的憂鬱情形進行 調查,並且於2008 年 12 月 25 日發出新聞稿推展教師自我健康的研習,不僅如此,

早於2006 年金車文教基金會進行無私真愛的調查時,就發現有高達 54%的老師感 到憂鬱,至於為何會憂鬱?很多調查研究指向工作上的壓力及倦怠,在 2009 年蕭 百慧對工作倦怠的調查研究中,結果顯示在工作倦怠上得分最高者為金融業、軍 公教及學生,顯現目前社會在金融及教育工作上所產生的壓力之大之後研究者馮 美珠在2008 年進行國小教師生活壓力的調查,亦發現教師的生活壓力以工作壓力 為最大;國外研究者Chaplain (2008)研究英格蘭高中教師的壓力問題,他以 12 個健康項目來做調查,結果亦顯示,包含學生的行為管理、工作量、缺乏支持等 三因素被認為是教師憂鬱的來源,這些的研究結果一再顯示出教師對於行政、教 學及親師教育等工作內容備感壓力,且目前的教育環境大多以家長、學生為主,

所有訴求皆以滿足家長為要項,教師在此環境中漸漸趨向弱勢,也使得教學這項

(15)

工作變得艱難,工作壓力也越來越大,造成工作倦怠情形越來越普遍。

行政院衛生署(2009)公布民國 98 年施政計畫,主要以促進全民健康為大方 向,配合中程的施政計畫,其中有一項年度計畫為讓民眾全面的參與並且推展全 民運動習慣,顯示台灣對於健康運動情形的有待加強,並且點出健康促進對全民 的重要性;在學校方面,教育部亦於民國99 年到 102 年的中程施政計畫,繼續執 行由97 學年度起推展的健康促進學校計畫,旨在促進學生的身體健康,但是卻忽 略了學校中最重要的教師身心健康,成為當前教育的一個問題;目前老師的工作 壓力已累積成為工作倦怠,工作倦怠會直接影響到教師的生理及心理健康,也會 間接影響到學生及學校的改變(Skaalvik, & Skaalvik, 2009)。

綜合以上論述,目前教育環境的轉變致使教師承受許多壓力,導致教師憂鬱 的身心靈,也造成職業工作上的倦怠,而教師的工作倦怠會影響其身心健康,教 師的身心健康與否又會同時影響著學校的環境氛圍以及學生的身心健康及行為,

是教育環境中很重要的部分,所以此時健康促進就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但一方 面政府推動較少,因此關於工作倦怠及健康促進的推行現況,有其需要被更加深 入了解並且檢視。

第二節 研究背景與重要性

目前因社會環境的轉變所造成教師的工作壓力與日俱增,而工作壓力與工作 倦怠之間的關係,依據吳宗達(2004)、洪于仁(2005)與馬文華(2006)的研 究顯示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之間是存有相關的,且壓力愈大,倦怠感也越大,所 以依上所述,其實教師工作倦怠情況是越來越嚴重的,且不僅僅於國內教育環境 的變化接連影響到教師的工作情形及感受,國外情形也是非常類似,相關的教師 研究在近幾年因為相同的問題,而使得研究量大增,像是 Bert, Andre, 與 Welko

(2009)研究教師的工作倦怠問題,就直接指出教師倦怠是目前一個很嚴重的問

(16)

題,Noushad(2008)也在研究中提到工作倦怠是一種長期壓力累積的結果,尤其 是發生在特定的專業對象,像是護士、老師或是社會工作者的身上等等,類似的 研究對象包含美國、荷蘭、西班牙、印度、韓國,甚至是中國大陸及約旦等等,

顯示出教師的工作倦怠問題已經成為一個全球廣泛性的嚴重問題。

近幾年台灣各地區開始陸陸續續舉辦尊師活動,像是高雄市舉辦尊師盃書法 比賽、宜蘭縣舉辦孝親尊師節等,表示政府也開始體認到學子行為態度對教師影 響的問題,在國外,還有研究以改善學生不禮貌的行為為出發點來降低老師焦慮 主題式探討,且研究結果顯示推行尊師的活動可以減少教師的工作倦怠(Covell, McNeil, & Howe, 2009),但是這些活動大多屬地方區域性,且很多只流於形式,

並未將此觀念落實到社會教育上,也使得教師工作倦怠的情形無法獲得紓緩,再 者,教師的行為在學生的發展初期有很重要的模範地位,透過學生與老師的密切 接觸,學生很容易受到教師耳濡目染的影響,所以教師的健康狀況會直接影響到 學生的身心健康(高淑芬,2001; 凌文輇、曾慶彬,2003); Jonathan, McCable, Michelli, & Pickeral(2009)研究學校氣候(school climate)也提出教師在教育階 段中會支持學生的健康發展,顯示出教師健康對學校及學生的重要性,而且教師 的健康促進應該更為積極進行。

這幾年來政府大力推動健康促進的活動,將健康促進推展到各個校園,雖美 其名為促進教師與學生的能讓每位學童發展健康的身心,而運動又是促進健康的 最佳方法,不僅能降低焦慮也能減輕壓力(張妙瑛等編著,2001),美國家庭安 全部門(2006)也特地出版手冊指出遭遇事故、挫折時最好能參與運動或社團,

但是在尤逸歆(2008)的調查研究中卻顯示出教師運動的頻率偏低、實際參與運 動的次數不足等現象,甚至以近年教育部所推行的體適能 333 指標來說,有高達 75.9%的老師未達到每週三次的目標水準(蔡嘉仁,2008),顯示教師在健康促進 的部分尚未有足夠意識了解到缺乏運動對於生心理壓力所產生的影響與改變,實 在令人感到憂心。

(17)

其實休閒活動與運動的參與度與身心健康一直有著密切的關係,鄭志成

(2008)研究結果顯示休閒活動參與與身心健康呈現正相關,且有顯著預測力,

但是教師的運動情形一直未被提升且改變,部分研究顯示教師的休閒運動以靜態 居多(郭慧珍,2008; 馮璽璁,2008),缺乏動態的休閒活動,在吳明吉(2007)

研究國小教師健身運動參與的結果中,顯示教師在行動及維持期的人數只有佔全 部的42.8%,其他研究大多結果亦為參與運動頻率不足或實際參與情形過低,顯示 教師的休閒運動參與情形應該被改變,且有組織的進行健康促進的方案。

目前國內外對於健康促進的研究大多偏向於了解學校實施健康促進策略對於 學童的影響,以及了解健康促進對日夜顛倒的資訊人員、缺乏活動力的老人、忙 碌的醫護人員和緊張的學生的影響或是方案的實施等等,鮮少有人察覺教師工作 倦怠與健康促進的關係,對於教師的健康促進目前也尚無明確的研究,雖有高淑 芬(2001)著的「健康促進的情境與應用」中有提到教師之健康促進方案,但自 2001 年到目前為止,未有實際推行以及結合與工作倦怠上的研究,實發人省思,

顯示社會的支持仍有須加強之處。

綜合以上所述,教師的工作倦怠情況在現今社會處於一個被忽略的狀況,雖 有部分地區開始意識到,但卻未實際扎根在教育環境及體系中,且台灣非為單一 個案,此情況已成為世界上廣泛的嚴重問題,再者教師的運動頻率及次數又未能 達到正確、健康的理想程度,導致無法適度減輕工作上的壓力,因此而成為惡性 循環,加以目前的研究及社會支持不足,故本研究擬以教師的工作倦怠及健康促 進為主軸,探討其關係,以提出對於教師健康促進的相關建議,作為學校及教育 行政機關之參考。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一、研究目的

根據研究背景可知,教師的工作壓力正處於有增無減的情況,且教師的運動

(18)

量又顯然不足,造成身心的健康出現問題,故本研究以教師做為研究對象,包括 高中、國中、國小教師,目的在於了解教師的工作倦怠與健康促進之間的關係,

並且探討不同背景變項教師的工作倦怠與健康促進之間的差異情形。茲將研究目 的陳述如下:

(一)探討教師工作倦怠的情形。

(二)探討教師健康促進的情形。

(三)探討教師的工作倦怠與健康促進之關係。

二.研究問題

根據研究目的本研究提出待答的問題:

(一)教師工作倦怠的情形如何?

1-1 不同教育階段的教師工作倦怠情形是否不同?

1-2 不同性別的教師工作倦怠情形是否不同?

1-3 不同婚姻狀況的教師工作倦怠情形是否不同?

1-4 不同教育程度的教師工作倦怠情形是否不同?

1-5不同年齡的教師工作倦怠情形是否不同?

(二)教師健康促進的情形如何?

2-1 不同教育階段的教師健康促進情形是否不同?

2-2 不同性別的教師健康促進情形是否不同?

2-3 不同婚姻狀況的教師健康促進情形是否不同?

2-4 不同教育程度的教師健康促進情形是否不同?

2-5 不同年齡的教師健康促進情形是否不同?

(三)教師的工作倦怠與健康促進之關係為何?

3-1 教師的工作倦怠與健康促進之間是否具有顯著的典型相關?

(19)

第四節 研究假設

根據研究問題,本研究的研究假設為:

假設一:不同背景之教師工作倦怠情形有差異。

1-1 不同教育階段的教師工作倦怠情形有差異。

1-2 不同性別的教師工作倦怠情形有差異。

1-3 不同婚姻狀況的教師工作倦怠情形有差異。

1-4 不同教育程度的教師工作倦怠情形有差異。

1-5 不同年齡的教師工作倦怠情形有差異。

假設二:不同背景之教師健康促進情形有差異。

2-1 不同教育階段的教師健康促進情形有差異。

2-2 不同性別的教師健康促進情形有差異。

2-3 不同婚姻狀況的教師健康促進情形有差異。

2-4 不同教育程度的教師健康促進情形有差異。

2-5 不同年齡的教師健康促進情形有差異。

假設三:教師的工作倦怠與健康促進行為之間有顯著相關。

3-1 教師的工作倦怠與健康促進之間具有顯著的典型相關。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研究範圍

本研究以高雄縣市九十九學年度編制內之高級中學、國民中學與國民小學的 合格教師為研究對象,包括一般教師、特殊教育教師、科任教師及兼任行政人員 之教師。

二、研究限制

(一)本研究對象僅限於九十九學年度任教於高雄縣市內之高級中學、國民中學

(20)

與國民小學的合格教師為研究對象,研究結果推論其他縣市及其他工作職業 項目予以保留。

(二)研究對象的工作倦怠情形由其自我陳述,其為九十九學年度學期中的情形,

不能推論到其他研究時程。

第六節 名詞操作性定義

一、中小學教師

本研究係指高雄縣市政府於九十九學年度編制內之高級中學、國民中學與國 民小學的合格教師,包括一般教師、特殊教育教師、科任教師及兼任行政人員之 教師,本研究欲探討之變項包含教育階段、性別、婚姻狀況、教育程度及年齡。

二、工作倦怠(job burnout)

本研究係指教師因工作而耗損精神、情感與體力,使得身體感到疲累,對於 教學失去熱誠與信心的情形(Maslach, & Goldberg, 1998)),採用尤逸歆(2004)翻 譯 馬 氏 工 作 倦 怠 量 表 教 育 人 員 版 (The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 Educators Survey,簡稱 MBI-ES)的「國小教師工作倦怠量表」,預試之後量表共計有 17 個題項,包含情緒耗竭、缺乏人性、個人成就感三個分量表,在情緒耗竭與缺乏 人性分量表上所得的分數越高,表示其工作倦怠的情形越嚴重,反之則倦怠感越 輕; 在個人成就感分量表所得的分數越高則表示工作倦怠情況越低,反之則越高。

三、健康促進(health promotion)

本研究所指健康促進為教師能採行增加身體健康之行為或策略(魏米秀、呂昌 明,2005),採用魏米秀與呂昌明(2005)所發展研究的「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中 文簡式量表,預試之後量表共計有23 個題項,包含五個分量表-運動、營養、自我 實現、健康責任、情緒,其中健康促進量表上所得的分數越高,表示該名教師越 會進行健康促進的行為活動,反之則越不會進行健康促進的行為活動。

(2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內容主要目的在於探討教師工作倦怠與健康促進的相關文獻研究。本章 共分成四節,第一節基礎理論;第二節健康促進之相關研究;第三節教師工作倦 怠之相關研究;第四節文獻總結。

第一節 基礎理論

一、工作倦怠理論基礎

以下僅就較常見之兩項工作倦怠理論進行介紹。

(一) Maslach的倦怠理論

需求 資源的缺乏

工作倦怠

付出代價 圖 2 -1 工作倦怠的一般模式

資料來源: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 manua l(p.65), by C. Maslach, S. E. Jackson,

& M. P. Leiter, 1996, Palo Alto, Calif: 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Press.

1. 控制策略 2. 社會支持 3. 技能的使用 4. 自主性 5. 涉入的決定

工作的過度、個人衝突

耗竭 譏諷言語 缺乏人性

成就感與效能減少

1.減少組織承諾 2.人事變動與曠工 3.生理上的疾病

(22)

Maslach認為工作倦怠是一種生心理及社會上的問題,而且與個人強烈 的情感與個人的壓力有關(Maslach, & Pines, 1977), Maslach(1996)所提 出的一般倦怠模式能清楚表達資源上的缺乏與工作上的需求為工作倦怠的主 因,且會導致工作倦怠的出現,之後所需面臨的代價為減少組織承諾、人事 變動與曠工、生理上的疾病等等,如圖2-1。

Maslach 與 Goldberg(1998)更將工作倦怠明確從一個概念模式中分成 三個面向,分述如下。

1. 情緒耗竭(emotional exhausted):指情緒上的過度使用且情感來源處 於被刪除的狀態;主要來源為工作過度以及個人在工作上所產生的衝 突。

2. 缺乏人性(depersonalization):人變成負面且消極的,對於他人的互 動缺少反應,此也包含了理想的減少與缺乏,這常是一種自我的最先 保護,也造成人性的分離。

3. 個人成就感的減少(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這是一種對於 自我效能減少的感覺,而且會使自己感到沮喪,對於工作上的需求無 法做出該有的處理,可能導因於社會支持與機會上的缺乏。

(二)Potter倦怠循環論

由圖2-2可以發現,當理想遇到衝突障礙時,會產生挫折,於是情緒出 現波動,像是喜怒無常、低度容忍,於是人際關係也會出現衝擊,導致情緒 退縮與沮喪,接著生理上也會出現問題,再差一點則出現藥物的濫用,藥物 濫用情形出現之後也會導致工作情形不佳、效率差等負面情況,往往此時人 又對於自己的行為感到懊悔及罪惡感,於是挫折感加重,導致工作倦怠的惡 性循環反覆出現。

(23)

圖 2 - 2 惡性循環模式

資料來源: Beating job burnout: how to transform work pressure into productivity (p.78), by B. A. Potter, 1985, Berkely, CA: Ronin.

根據Maslach及Potter的理論可知,造成工作倦怠的原因可能來自於個人衝突或 是資源的缺乏等個人因素,另外還有環境因素,像是社會支持、學校環境等也會

產生影響,在產生工作倦怠之後,教師生心理的情況皆會受到影響。

二、健康促進理論基礎

(一)健康促進生活型態模式

世界衛生組織(WTO)在1986年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定義為能讓人們增 加控制及改善健康的過程, Pender(1996)的健康促進模式中,有三個主要 概念,包含個人的特質與經驗(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 and experience)、行 為特性的認知與影響(behavior-specific cognitions and affect)及行為結果

(behavior outcome),期間的關係如圖2-3,並且指出一個人所做的決定與行 喜怒無常

低容忍度 衝突障礙 挫折

理想

人際衝突

情緒退縮

情緒沮喪 心智耗竭 生理抱怨

藥物濫用 低工作效率

罪惡感 自責

(24)

為會受到他預防疾病的觀念而產生影響,上述三個概念也會對個人的健康促 進生活型態產生影響,除此之外,個人人際關係與週遭環境也會對於健康促 進產生影響。

行為特性的認知與影響

個人的特質與經驗 行為結果

圖 2 - 3 健康促進模式

資料來源: Health promotion in nursing practice(p.496), by N. Pender, P. M. Ann, & C.

Murdaugh, 2005, Stamford, CT: Appleton & Lange.

(二) 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的內涵

黃毓華與邱啟潤(1996)利用Walker等人針對大專生所發展出的「健康 促進生活型態」量表為藍圖,進行健康促進生活型態量表在台灣的編制,結 果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分為六大項-運動、營養、自我實現、人際支持、健康 責任、壓力管理,後魏米秀與呂昌明(2005)又將其發展出簡式量表,一樣 分為此六大項,分述如下。

過去行為

個人因素

1. 行為利益的認知 2. 行為障礙的認知 3. 自我效能

4. 情緒反應

1.人際關係之影響 2.週遭環境之影響

健康促進行為 需求與喜好

承諾與計畫

(25)

1.運動:從事運動、休閒活動的情形。

2.營養:包含平時飲食習慣及食物選擇。

3.自我實現:對生命的正向及目標感,對生活的感到樂觀。

4.人際支持:包含與親密的人相處、與朋友討論問題等。

5.健康責任:關心自己的健康狀況、定期與專業人員討論自己的健康、量血 壓等等,都是健康責任所包含的內容。

6.壓力處理:會放鬆自己、懂得減輕壓力的方法等皆屬此內涵。

從工作倦怠及健康促進的基本理論中,我們可以得知教師工作倦怠與健康促 進之影響因素可能包含著個人與外在環境的因素,在工作倦怠部分,個人所產生 的衝突與需求、個人與環境的資源缺乏導致工作倦怠;健康促進部分,個人的特 質與經驗配搭上環境的影響與型塑會造成個人健康促進行為的不同;我們可以由 此發現,在個人的工作倦怠與健康促進上,「自我」與「環境」扮演著一個很重 要的角色,導引著不同背景變項的個人出現不同的差異。

第二節 教師工作倦怠之相關研究

目前國內調查教師工作壓力的研究很多,且各地區幾乎都有相關的研究,研 究對象也包含各級教師,且不論普通教師或是特殊教育教師。

一、教師工作倦怠的相關研究 (一)工作倦怠相關研究

1.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

吳宗達(2004)調查中部國小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的現 況與相關情形,結果顯示教師的工作壓力如以上研究為中等,而且以規

(26)

模49班以上及市區所在的學校,教師工作壓力較大,且工作壓力與工作 倦怠之間具有相關,此研究結果與洪于仁(2005)研究資賦優異班教師 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的結果具一致性,顯示不論是身心障礙類的教師或 是任教於資優班的教師工作壓力皆為中等,且工作倦怠與工作壓力之 間,的確是存在著相關,亦就是壓力導致或影響倦怠的因果及預測關係,

只是此兩者研究都礙於取樣人數較為侷限,故研究推論所及較為小,此 外,馬文華(2006)將研究觸及學前,探討學前私立學校教師的壓力與 倦怠情形,結果為壓力偏高,主要壓力源為工作負擔與薪資福利、政策 壓力等,研究者推論因公私立學校的待遇有所相差,因此私立學校教師 壓力自然比較重,目前私立學校數最多就為學前,若能再將公私立加以 比較,會更加清晰。

除國內研究外,國外對於工作倦怠的程度亦有特別研究,像是Anil 與 Tripta(2008)研究印度教師市區工作倦怠情形,結果顯示工作倦怠 程度為低度,其中以缺乏個人成就感為最嚴重,研究中特別比較男性與 女性教師以及教導不同科目的教師作為比較,但倦怠程度並沒有顯著差 別,顯示部分背景變項(性別及任教科目)並不會改變研究結果,其他 類似研究尚有Julie, Stacey, & Sherion(2009)亦有針對學校校長進行工作 倦怠的調查,發現校長的工作倦怠上是屬於比較高的層次; Antonia, Maria, & Michael(2009)研究希臘國小教師的工作壓力,結果顯示希臘 教師的工作壓力為中低程度。

以上所研究工作壓力及工作倦怠情況中,部分將教師壓力指向中 等,部分顯示教師處在高度、中度或是中低壓力下,其中高度者大多為 教師的特定對象,像是私立學校教師或是校長,且部分指出市區及學校 規模在49班以上的學校教師壓力較大,根據這些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的 研究,顯示教師工作倦怠似乎還未有一個統一的定論,不過隨著近幾年

(27)

來社會上工作壓力與倦怠的普遍化,研究者發現研究的主題也開始轉 向,轉成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研究的盛行,且又鑒於健康的意識抬頭,

關於休閒的研究也浮出以期被了解。

2.工作壓力、工作倦怠與因應策略

(1)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

以目前國內教師工作壓力的研究來說,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為研 究主流,早於2004年之前即有相關研究,近幾年的研究更為興盛,早 先廖翌妙(2002)即有研究教師的壓力事件與因應方式,但卻未對教 師壓力做一調查,只是針對教師所經歷的特殊壓力事件來做研究,結 果表示教師面對壓力事件較常採取理性處理的方式,此研究較針對心 理及輔導的角度看待教師所面臨的壓力事件,未將其視為一個普遍性 的問題,然後在2004年,李榮妹研究中部國小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及 因應策略,發現國小資源班教師所感受的整體壓力為中等,壓力最深 為準備評鑑資料,感受最大為工作負荷,因應策略為尋求嗜好來放鬆 心情,並以理性思考的因應頻率最高。此研究以整體的工作壓力所歸 納的結論條列清晰,包含整體壓力、壓力感知、壓力來源、因應策略 及使用頻率等等,唯一可惜抽樣樣本只有120位,若能再增加樣本數會 更好。

(2)工作倦怠與因應策略

劉秀鳳(2009)研究特殊教育學校教師的工作壓力、職業倦怠與 因應策略的關係,發現特殊教育教師的壓力以教學問題為最大,工作 壓力為中等,職業倦怠為中低程度,且以低成就感為最嚴重,因應策 略以理性分析為最多,且研究顯示工作壓力越高,職業倦怠情形也越 高,與吳宗達(2004)研究中部八縣市國小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工 作倦怠情形結果雷同,整體來說以工作上的負擔令特教老師感覺壓力

(28)

最大,且因應策略為理性思考或分析最多。

3.休閒運動參與與工作倦怠

尤逸歆(2004)探討休閒運動參與、工作倦怠與生活滿意的關係,

結果表示高高屏的國小教師工作倦怠屬於中度偏低,生活滿意度為中偏 高,且休閒運動參與的部份項目與工作倦怠的情緒耗竭(emotional exhaustion)及人格解體(depersonalization)的構面呈現負相關,與個人 成就感(personal accomplishment)呈現正相關,可以了解到運動的參與 會影響到教師的工作倦怠情形,此研究對於運動參與的選項相當完整,

可以完整了解教師休閒運動參與現況以及參與頻率較高的運動為何。

綜合以上四個與工作倦怠或是工作壓力相關的研究,經由研究結果可以 發現目前教師工作倦怠情形如下:

1.教師的工作壓力或是倦怠情形大部分屬於中等到中低程度不等。

2.教師在市區或是學校規模在49班以上的環境中,壓力較大。

3.教師在壓力處理的因應策略方面,大多採用理性的分析或處理。

4.教師休閒參與的部分大多為中度。

5.與教師工作倦怠較常搭配之研究變項為工作壓力及因應策略。

(二)目前研究對象與工具

目前國內外針對教師整體工作倦怠情形的研究對象與工具整理如表 2-1。由表2-1可知,在相關研究中,研究對象以國小特殊教育老師為多,區 域以中部八縣市為最多,研究工具以馬氏工作倦怠量表(MBI)較為普遍,

其次為自編量表,取樣方式因為許多研究對象具有特殊性,故以叢集和立意 取樣居多。

(29)

表 2- 1

教師工作倦怠研究對象與工具一覽表 研究者

(年代) 研究對象 取樣方式 研究工具 尤逸歆

(2004)

862位高高屏國小 教師

分 層 叢 集 抽 樣

翻 譯 馬 氏 工 作 倦 怠 量 表

(MBI)之「國小教師工作 倦怠量表」

吳宗達

(2004)

190位中部八縣市 國小不分類資源班 的正式教師

叢集抽樣 自編之「國民小學身心障 礙資源班教師工作狀況與 工作感受調查問卷」

王智民

(2005)

245位中部八縣市 國中的特教老師

分 層 立 意 取 樣

自編之「情緒智慧量表」

與「職業倦怠量表」

洪于仁

(2005)

240位中部八縣市 國小資優班正式教 師

立意取樣 自編之「國民小學資賦優 異班教師工作狀況與工作 感受調查問卷」

劉秀鳳

(2009)

440位公立特殊教 育學校教師

立意取樣 自編之「特殊教育學校教 師工作壓力、因應策略與 職業倦怠量表」

蕭百慧

(2009)

300位一般民眾 未交代 自編之「工作倦怠量表」

與「健康促進量表」

Anil et al.

(2008)

323 位 印 度 Lucknow高中教師

隨機取樣 馬氏工作倦怠量表(MBI)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續下頁)

(30)

研究者

(年代) 研究對象 取樣方式 研究工具 Julie et al.

(2009)

228位國小校長 使 用email 普 發 美 國 西 南 州國小

馬氏工作倦怠量表(MBI)

Antonia et al.

(2009)

562位希臘小學教 師

叢集取樣 馬氏工作倦怠量表(MBI)

二、各背景變項與工作倦怠的關係

(一)國內相關研究

茲將各研究中,不同背景變項與工作倦怠之關係,整理成表2-2。

表 2- 2

各變項與工作倦怠之關係

研究者

(年代)

研究對象 研究工具

研究結果 教

育 階 段

性 別

婚 姻 狀 況

教 育 程 度

年 齡

尤逸歆

(2004)

862位高高屏 國小教師

翻譯馬氏工作倦 怠量表(MBI)之

「國小教師工作 倦怠量表」

◎ X X ◎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表示該變項與工作倦怠達顯著差異。

X:表示該變項與工作倦怠未達顯著差異。

(續下頁)

(31)

研究者

(年代)

研究對象 研究工具

研究結果 教

育 階 段

性 別

婚 姻 狀 況

教 育 程 度

年 齡

吳宗達

(2004)

190位中部八 縣市國小不 分類資源班 的正式教師

自編之「國民小學 身心障礙資源班 教師工作狀況與 工作感受調查問

卷」

X ◎ X X

王智民

(2005)

245位中部八 縣市國中的

特教老師

自編之「情緒智慧 量表」與「職業倦

怠量表」

◎ ◎ X ◎

洪于仁

(2005)

240位中部八 縣市國小資 優班正式教

自編之「國民小學 資賦優異班教師 工作狀況與工作 感受調查問卷」

X X X X

劉秀鳳

(2009)

440位公立特 殊教育學校

教師

自編之「特殊教育 學校教師工作壓 力、因應策略與職

業倦怠量表」

X X ◎ X

蕭百慧

(2009)

300位一般民眾 自編之「工作倦 怠量表」與「健 康促進量表」

◎ X ◎ ◎ ◎

由表2-2可以發現,至目前為止,國內研究對象以國小及國中教師為主,

特別是特殊教育教師為多,研究工具大多採問卷調查,尤其是自編的問卷為最 多,研究結果並未有特別共同的發現,各背景變項在不同的調查對象中,皆有 不同的研究結果,另外在於教育階段部份,我們可以看出目前跨教育階段的研 究仍然缺乏,尚有賴更進一步的研究,因此本研究對於研究對象選取跨階段,

(32)

包含國小、國中、高中教師,並且加以分析比較。

(二)國外相關研究

茲將國外研究各變項與工作倦怠之研究結果,整理成表2-3。根據表2-3 可以發現,目前的研究對象以各國不同的教師為對象,其中以國小及高中教師 較多,各國家以亞洲的國家研究較多,採問卷調查,研究工具以馬氏工作倦怠 量表(MBI)為最多,研究結果的各研究背景變項大多與工作倦怠未達顯著差 異,顯示各國教師並未因性別、年齡、婚姻狀況、年資等變項而影響工作倦怠 的情形,唯一較有差別的變項只有任教年級,在Kim et al.(2009)的研究中與 工作倦怠中缺乏人性的構面達到顯著差異。

表 2- 3

國外研究背景變項與工作倦怠之關係結果 研究者

(年代) 研究對象 研究工具 研究結果 Chenevey, Ewing,

Whitting(2008)

388位俄亥俄州 農業教育教師

馬氏工作倦怠 量表(MBI)

年齡、性別、婚姻狀況、

學生數及職務與工作倦怠 情形皆未達顯著。

Anil et al.(2008) 323 位 印 度 Lucknow的高中 教師

馬氏工作倦怠 量表(MBI)

性別與任教科別、教導的語 言對於工作倦怠皆無顯著 差異。

Song(2008) 400位河南省商 丘市國中教師

工作倦怠與社 會支持量表

性別未達顯著差異。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續下頁)

(33)

M.Y. Kim, Lee, J.

Kim(2009)

202位韓國國小 教師

馬氏工作倦怠 量表(MBI)

與社會支持量 表

性別未達顯著差異;任教年 級與工作倦怠分量表(缺乏 人性)達顯著差異。

Bataineh(2009) 83 位 約 旦 國 小 三 至 五 年 級 的 特殊教育教師

「社會支持來 源量表」與「倦 怠量表」

婚姻狀況、年齡、任教年資 皆無顯著差異。

Ismail, Atilla, Nuran(2009)

255位土耳其與 的高中教師

Shirom-Melam ed工作倦怠量 表

背景變項(性別、年齡、工 作年資、在目前學校的年 資)與工作倦怠皆無顯著差 異。

由上述可以發現,目前研究對象遍及各教育階段之教師,且許多皆以特殊教 育教師為對象,研究工具皆採問卷調查,以馬氏工作倦怠量表(MBI)為較多,研 究結果方面,整體的工作倦怠以中低程度為最多,且以「情緒耗竭」及「低個人 成就感」的層面得分為最高,也顯示出此兩個層面為教師最容易出現工作倦怠的 部分,各變項與工作倦怠間的關係結果不是很一致,在國內因研究對象的不同,

所以研究結果也不盡相同,但在國外大多偏向未達顯著差異;由以上這些不一致 的研究結果顯示,工作倦怠在每個地區似乎都會有不一樣的情況出現,推測可能 是國內外及每一地區及不同領域、不同學校的教師皆有不同的工作倦怠情形,所 以導致發展出這樣因地而異的研究結果,不過整體工作倦怠程度中低,與蕭百慧

(2009)所指出教師之工作倦怠程度以及其他相關研究中教師工作壓力大的情形 有所出入,此外,工作倦怠與其他變項之間的探討,以因應策略為最多,而針對 教師健康促進方面之研究較為缺乏,故本研究試圖釐清目前教師工作倦怠情形以 及了解其與健康方面的關係。

(34)

第三節 健康促進之相關研究

一、目前教師健康促進情形

目前國內外針對教師健康促進情形作為研究的並不多,以國內的研究而言大 多還是針對資訊業、護理、醫生或是病人、學生為主。

教師的健康促進於2006年,由賴貞嬌對400位台北市國小教師進行調查,研究 工具採用陳美燕(1997)根據Walker(1987)所發展之「健康促進生活型態量表」,

結果表示在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中,教師以「自我實現」部分得分為最高,其餘依 次為「社會支持」、「營養」、「壓力處理」、「運動」,最低為「健康責任」,

此研究是研究教師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幸福感,雖然有兩個變項,但論文還是以 教師幸福感為主軸,結果表示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幸福感有顯著相關,顯示良好 的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也會影響教師的情緒感受,若教師注重健康的生活型態,

幸福感也隨之而高;林思嫻與陳政友(2006)亦對宜蘭縣公私立高中職教師進行 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研究,研究工具採用自編「健康促進生活型態量表」,研究 結果顯示得分最高者為「靈性成長」,再次為「營養」、「人際關係」、「壓力 處理」,至於最低分者為「身體活動」、「健康責任」,而且年齡、婚姻狀況、

教學年資、健康促進課程參與情形及參與課程時數等變項,皆與健康促進生活型 態有顯著的差異。同樣研究教師健康促進情況者尚有林子淳與郭富舜(2006)採 用陳美燕(1997)根據Walker(1987)所發展之「健康促進生活型態量表」進行 問卷調查,探討400位花蓮縣國小教師健康促進情形,結果得分最高者為「營養行 為」,次為「自我實現」,最低為「健康責任」,且不同的性別、學歷、婚姻狀況、

兼任行政職務等變項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有顯著的差異。

以上研究中,以單純研究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為較多,只有賴貞嬌是以健康促 進生活型態與幸福感為研究主題,研究對象以國小教師為較多,研究工具以陳美 燕(1997)之「健康促進生活型態量表」為較多,在這些研究結果中,得分較高

(35)

者,一樣的有「營養」,其他部分雷同者為「壓力處理」,得分最低者同樣皆為

「健康責任」,顯示在「營養」及「健康責任」此項目中,得分較具有一致性,

而且兩個研究皆指出不同的年齡、婚姻狀況皆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有顯著的差 異,其他尚有不同的教學年資、學歷、兼任行政職務、健康促進課程參與情形及 參與課程時數皆在其中一項研究中達到顯著。

二、其他的健康促進生活型態

目前國內對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的研究頗多,茲將這些研究依據研究年代整理 如下表2-4。

表 2- 4

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實證研究摘要表 研究者

(年代) 研究主題 研究工具與對象 研究結果 湯慧娟

(2003)

高 雄 市 老 年 人 健 康 促進生活型態、休閒 知 覺 自 由 與 心 理 幸 福滿足感相關研究

1.工具:問卷調查,

採 陳 美 燕 所 編 譯 之

「 健 康 促 進 生 活 型 態量表」。

2.對象: 333位高雄 市65歲以上老年人。

1.以「營養」、「人際 支持」、「運動」得分 較高;「健康責任」得 分最低。

2.性別、教育程度、經 濟 來 源 與 整 體 層 面 達 顯著,居住狀況、婚姻 與部分分量表達顯著。

鄭小玉

(2005)

花 東 地 區 學 校 護 理 人 員 健 康 促 進 生 活 型態之研究

1.工具:問卷調查,

自編之「健康促進生 活型態量表」。

2.對象: 公私立中小 學237位護理人員。

1.在「自我實現」、「人 際 支 持 」 方 面 得 分 較 高; 「健康責任」與

「運動」得分最低。

2.年齡、婚姻、工作年 資 與 健 康 促 進 呈 現 正 相關。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續下頁)

(36)

研究者

(年代)

研究主題 研究工具與對象 研究結果

林美聲與 黃松元

(2006)

中 小 學 學 校 護 理 人 員 健 康 促 進 生 活 型 態之研究-以宜蘭縣 中 小 學 學 校 護 理 人 員為例

1.工具:問卷調查,

採 黃 毓 華 與 邱 啟 潤

(1996)之「健康促 進生活型態量表」。

2.對象: 113位公私 立高中職、國中、國 小學校護理人員。

1.以「營養行為」得分 最高,依序為「壓力處 理」、「自我實現」、

「人際支持」、「健康 責 任 」 ; 最 低 為 「 運 動」。

2.年齡與工作年資與健 康促進呈現正相關。

黃慧菁

(2007)

國 中 小 學 生 健 康 行 為 自 我 效 能 和 健 康 促 進 生 活 型 態 之 相 關研究

1.工具:改編自羅沁 芳(2003)之「國中 生 健 康 促 進 生 活 型 態量表」。

2.對象: 台南縣市國 中小學生880人

1.以「人際支持」得分 最高;「壓力調適」得 分最低。

2.不同教育階段與健康 促 進 生 活 型 態 呈 顯 著 相關。

陳治平

(2007)

大 專 甲 組 柔 道 選 手 健 康 促 進 生 活 型 態 之研究

1.工具:魏米秀與呂 昌明(2005)之「健 康 促 進 生 活 型 態 量 表」

2.對象: 179位大專 運動會柔道選手。

1.以「自我實現」、「人 際支持」得分最高;「健 康責任」得分最低。

2.年級會影響「壓力管 理」。

陳品希

(2007)

花 東 地 區 國 中 生 的 體 育 態 度 與 健 康 促 進生活型態之研究

1.工具:問卷調查,

「 青 少 年 健 康 促 進 生活型態量表」

2.對象:1102位花東 地區國中生。

1. 以「生命欣賞」、「人 際支持」得分最高;「運 動行為」得分最低。

2.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 體 育 態 度 有 相 關 性 存 在。

(續下頁)

(37)

研究者

(年代)

研究主題 研究工具與對象 研究結果

吳昇忠

(2008)

臺 東 縣 警 察 人 員 自 覺健康狀況、健康促 進生活型態、工作壓 力 之 研 究 生 活 型 態、工作壓力之研究

1.工具:問卷調查,

採 黃 毓 華 與 邱 啟 潤

(1996)根據Walker 所發展之「健康促進 生活型態量表」

2.對象:766名台東縣 警察人員。

1.以「自我實現」、「人 際支持」得分最高;「健 康責任」得分最低。

2.年齡、年資與健康促 進呈現正相關。

3.不同背景變項、工作 壓 力 狀 況 為 健 康 促 進 生活型態之預測因子。

黃偉智

(2008)

臺 東 縣 退 休 公 教 人 員 健 康 促 進 生 活 型 態 與 功 能 性 體 適 能 之研究

1.工具:問卷調查,

採黃毓華與邱啟潤

(1996)之「健康促 進生活型態量表」

2.對象: 600位退休 公教人員協會會員

1.以營養、人際支持得 分最高;健康責任得分 最低。

2.不同教育程度與健康 促進生活型態達顯著。

毛繼萱

(2009)

人格特質、工作壓力 與 職 場 健 康 促 進 關 聯性之研究-以光電 產業為例

1.工具:問卷調查,

採自編量表。

2.對象: 100位光電 產業工程師。

1.以「保持心情愉快」

及「保持運動」、「重 視工作安全」為多數採 行健康促進生活型態。

Mo, Winnie

(2010)

The influence of health promoting practices on the quality of community adults in Hong Kong.

1.工具:問卷調查。

2.對象: 941位社區 成人。

1. 以「選擇健康食物」

及「積極管理」、「克 制菸、酒等不良行為」

為 多 數 人 採 行 之 健 康 促進行為。

2. 「選擇健康食物」及

「克制菸、酒等不良行 為」、「攝取維他命」

女性比例高於男性;但

「運動」的項目男性比 例高於女性。

(續下頁)

(38)

研究者

(年代)

研究主題 研究工具與對象 研究結果

Wang, Ou, Chen, Duan

(2009)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mainland China

1. 工 具 : 採 Chen, Wang, Yang, Liou之

「 青 少 年 健 康 促 進 量表」。

2.對象:421位廣州南 方醫藥大學學生

1.以「生命欣賞」、「社 會支持」、「壓力管理」

的得分最高; 「健康 責任」、「運動」得分 最低。

2.不同性別、年級、專 長、家庭居住情形與健 康 促 進 至 少 一 分 量 表 達顯著。

由表2-4也可以發現,國內在這些相關的研究中,研究對象以學生及護理人員 較多,研究工具以黃毓華與邱啟潤(1996)根據Walker所發展之「健康促進生活 型態量表」為較多,研究結果自各分量表得分較高者為「營養」、「自我實現」、

「人際支持」,其他少部分為「生命欣賞」、「保持心情愉快」,在得分最低的 項目中,大部分為「健康責任」,部分為「運動」,更少部分為「壓力調適」;

在相關的方面, 大部分在不同的年齡、工作年資、教育階段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 會有差異,少部分指出婚姻、居住狀況、經濟來源也會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呈現 正相關,此部分的變項因配合各個研究主題,所以產生很多不同的背景變項,也 使得結果的呈現較為不一致。

綜合其他職業的研究結果與教師的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研究,我們可以發現研 究對象固然不盡相同,研究工具也因此有些不同,在結果部分,得分高者一樣為

(39)

「營養」,得分低者較一致為「健康責任」,顯示不同的職業與年齡層所做出來 的結果,在某些部分是具有一致性的。另外,不同的年齡皆在大部份的研究中與 健康促進生活型態達到顯著,其次雷同的變項就是婚姻、工作年資及教育階段等 等,顯示不同的年齡層,在健康促進生活型態方面會有不同的表現。

第四節 文獻總結

由上述第一、二、三節中,可以了解目前教師工作倦怠與健康促進的研究情 況如下。

一、研究對象

各相關研究中,研究對象片及各層面及年齡層,但以教師來說,對象以中部 八縣市國小教師為最多,研究結果因區域性而有所不同,大致整體的工作倦怠情 形為中度偏低,另外在健康促進的研究情況中,研究對象包含各職業,各量表因 素的得分情況也不盡相同,未具有一致性,只有部分研究得分較高為「營養」,

較低者為「健康責任」,部分研究與其他教師工作壓力的研究與工作倦怠相關研 究中工作倦怠程度不相符合,故希望透過本研究再加以檢視。

本研究擬以高雄縣市作為研究探討,因高雄市在這幾年的評鑑中,皆獲得很 高的評價,像是97學年度教育部對地方政府特殊教育行政績效評鑑為優等(教育 部,2009d)、97及98年度地方教育事務統合視導優等(教育部,2010)等等,在 此背後是否也間接造成教師的工作倦怠而不自知,另外,99學年度高雄縣市合併 後又將主力推行運動休閒及推動「健康.活力.高雄人」的計畫(高雄市政府,2010),

故希望與本研究做為一結合,能深入了解高雄地區教師的工作倦怠及健康促進情 形。

二、背景變項

工作倦怠研究中,各變項對於工作倦怠之間的差異情形不盡相同,只有國外研 究在此部分皆趨向於無顯著差異,另外,健康促進的相關研究中,研究背景變項

(40)

與健康促進之間的相關性不夠明確,背景變項以性別、婚姻、教育程度、年齡為 幾項基本最常見,但結論不一致,再加上較為缺少相關文獻的教育階段,故本研 究背景變項共有教育階段、性別、婚姻、教育程度、年齡等五項。

三、研究工具

(一)健康促進生活型態量表

健康促進生活型態量表根據文獻的探討可得知,以黃毓華與邱啟潤(1996)

根據Walker所發展之「健康促進生活型態量表」為較多,但本研究考慮其題數 較多,恐降低受試者填答意願,故改選取魏米秀與呂昌明(2005)根據黃毓華 與邱啟潤(1996)的健康促進生活型態量表所發展出的「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中 文簡式量表」,其總量表的總量表內部一致性係數為0.90,各分量表介於 0.63 至 0.79 之間,且其構念效度亦有良好結果,顯示其信效度皆屬良好的狀態,

故擬採取使用。

(二)工作倦怠量表

由文獻的探討中,參考國內外教師工作倦怠研究所使用最多為Maslach

(1996)所發展出之「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 MBI」,之後國內研究者尤 逸歆(2004)有針對其教育人員版本(MBI-ES)進行翻譯並加以編撰,進行台 灣地區國小教師的施測,其總量表內部一致性係數為0.80,各分量表介於 0.79 至 0.88 之間,且經構念效度,此量表共可解釋變異量57.78%,顯示其信效度 皆屬良好的狀態,故擬採取使用。

四、工作倦怠與健康促進

在工作倦怠與其他相關項目的研究中,以工作壓力、因應策略為最多,其他 各變項之研究皆有不等的研究數量,只有工作倦怠與健康促進之關係鮮少為人所 關注,蕭百慧(2009)針對其關係做研究,結果發現工作倦怠與健康促進並無相 關,不過工作倦怠量表中的情緒耗竭分量表與健康促進部分分量表(菸酒傾向、

暴力行為)呈現負相關,且與人際關係呈正相關;個人成就感的降低與健康促進

(41)

總量表以及部分分量表(營養、性行為狀況、人際支持、壓力處理狀況)呈現負 相關;缺乏人性與運動呈現正相關,與暴力行為呈現負相關,表示在工作倦怠與健 康促進之間仍有相關存在,另外健康促進的議題為目前政府所大力推行,且據研 究背景所述,教師目前憂鬱情形嚴重,此憂鬱情形又連結到教師的工作倦怠與健 康促進的狀況,故本研究試圖來分析這兩者之間的關係。

(4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研究共分為五節,主旨在說明研究的方法,第一節說明研究架構;第二節 說明研究對象;第三節說明研究工具;第四節說明研究步驟;第五節說明資料處 理與統計。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根據前述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透過問卷調查法探討不同背景之高中、國 中、國小教師工作倦怠與健康促進的現況與兩者之間的關係。因此,依據本研究 的自變項與依變項,本研究架構如圖3-1。

圖 3 - 1 研究架構 個人背景變項 1. 任教之教育

階段 2. 性別 3. 婚姻狀況 4. 教育程度 5. 年齡

工作倦怠 1. 情緒耗竭

2. 個人成就降低 3. 缺乏人性

健康促進 1. 運動

2. 營養 3. 自我實現 4. 健康責任 5. 情緒

(43)

第二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高雄縣市地區之公立國民小學、國民中學、高級中學現職教師為研 究對象,採用問卷調查法收集資料,以了解目前各教育階段教師工作倦怠與健康 促進的情況。以下就預試及正式施測的對象加以說明。

一、預試對象

本研究於九十九年四月中發放預試問卷,以九十八學年度原高雄縣市之高 中、國中、國小正式合格教師為對象,包含所有級任及科任教師。取樣自高雄地 區241 所小學、79 所國中、34 所高中(教育部,2009b) ,共 20252 人,取得所 有學校名冊之後,採取分層叢集抽樣,按照原高雄縣市比例分配,根據學校規模 大小發放問卷,大型發放9 份,中型發放 5 份,小型發放 3 份,取得學校名冊之 後,編碼進行亂數選取,最後共發出181 份問卷,計有 33 所學校,回收 166 份,

回收率為91.71%,其中有效問卷為 156 份,達 93.98%。

二、正式施測對象

本研究調查的對象為九十九學年度高雄地區(包括原高雄市、高雄縣)之高 中、國中、國小正式合格教師為對象,包含所有級科任教師。取樣自高雄地區242 所小學、80 所國中、33 所高中(高雄市教育局,2010a; 高雄縣政府,2010),

共19812 人(高雄市教育局,2010b),除預試對象外,採取分層叢集抽樣,按照 原高雄縣市比例,再依國小、國中、高中比例分配,抽取20 所學校,每校發放 12 份問卷,預計問卷的發放為240 份,最後總計發出 240 份問卷,回收 235 份,回 收率為97.92%,其中有效問卷為 216 份,達 91.91%。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來了解高雄地區教師工作倦怠及健康促進的情形,並且

(44)

探討兩者之間的關係。採用的研究工具包含魏米秀與呂昌明(2005)所發展研究 的「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中文簡式量表及尤逸歆(2004)所翻譯的「國小教師工 作倦怠量表」兩份量表,加上第一部分基本資料,問卷主要分為三大部分,分述 如下。

一、基本資料

此部份為研究主要自變項,包含主要背景變項:

(一)目前任教學校之教育階段:分為國小、國中、高中。

(二)性別:分為男生、女生。

(三)婚姻狀況:分為已婚、未婚、其他。

(四)教育程度:分為師專與大學、研究所以上。

(五)年齡:30 歲以下、31-40 歲、41-50 歲、51 歲以上。

二、教師工作倦怠量表:

(一)量表來源

採用尤逸歆(2004)翻譯馬氏工作倦怠量表教育人員版(The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 Educators Survey,簡稱 MBI-ES)的「國小教師工作倦怠量 表」,量表共計有22 個題項,包含三個分量表,每個分量表題目為 5~9 題不 等。

(二)計分方式

題目選項採用MBI-ES 量表的原始計分方式,答案及計分依實際感受分 為7 個程度,包括「從來沒有」為 0 分、「一年有若干次」為 1 分、「一個 月有一次」為2 分、「一個月有若干次」為 3 分、「一週有一次」為 4 分、

「一週有若干次」為5 分、「每天都有」為 6 分。其中較需注意的部份為此 量表分數不採累加,而是分開計算,詳細說明如表3-1。

(45)

表 3- 1

教師工作倦怠量表得分說明 得分代表程度

各分量表 低度 中度 高度

情緒耗竭分量表 14 分以下 15-23 分 24 分以上 缺乏人性分量表 10 分以下 11-15 分 16 分以上 個人成就感分量表 14 分以上 11-13 分 10 分以下 資料來源:修改自尤逸歆(2004)。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工作倦怠與生活滿 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三) 項目分析

預試量表採用SPSS13.0版的統計套裝軟體進行項目分析,採極端組檢核 及同質性考驗法進行項目分析,將極端值未達顯著或是題項刪除後α係數增加 之題項刪除,結果如表3-2,預計刪除之題項為原題號第9、12、17、19、21 題,故正式量表題數減少為17題。

表 3- 2

教師工作倦怠量表預試之項目分析摘要表 極端組

比較 同質性檢驗

題 號

極端值 檢定

題 目 與 總 分 相關

校正題目與總 分相關

題項刪除後α係數 題項 決定 1 10.931* .642* .575 .799 2 10.493* .651* .586 .798 3 9.329* .637* .567 .799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p<.05 (續下頁)

(46)

題 號

極端值 檢定

題 目 與 總 分 相關

校正題目與總 分相關

題項刪除後α係數 題項 決定 4 4.677* .384* .296 .813 5 6.153* .478* .393 .808 6 7.915* .629* .575 .801 7 3.118** .339* .247 .815 8 10.925* .689* .629 .796 9 1.807 .237* .129 .822 刪除 10 10.851* .666* .600 .797

11 7.913* .552* .473 .804

12 1.718 .216* .116 .821 刪除 13 10.628* .674* .618 .798

14 4.836* .475* .383 .809 15 6.308* .429* .340 .811 16 4.808* .391* .310 .812

17 2.802* .272* .166 .820 刪除 18 2.260* .303* .213 .816

19 2.240* .242* .144 .820 刪除 20 6.994* .523* .455 .806

21 2.008* .228* .137 .820 刪除 22 4.677* .364* .280 .813

*p<.05 總量表的 α 係數=.816

(四)預試信效度分析:

1.效度分析

本量表進行構念效度,以因素分析來建構效度,採用主成分分析及最大變

(47)

異法,經項目分析刪除題項9、12、17、19、21 之後,進行第一次因素分析,

結果未有需刪除之題項,共萃取出三個因素,如表 3-3,可解釋總變異量的 61.476%。

表 3- 3

教師工作倦怠量表之因素分析摘要表

原題號 因素一:缺乏人性 因素二:情緒耗竭 因素三:個人成就感 15 .826

5 .727 16 .722

3 .669 6 .618 13 .600

8 .757

14 .723

1 .647

11 .632

10 .613

20 .543

2 .527

22 .460

7 .772

4 .757

18 .737

特徵值 4.316 3.969 2.165

解釋變異量% 25.391 23.347 12.738

累積的解釋變異量% 25.391 48.738 61.476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2.信度分析

本研究預試採用重測信度,以 30 位教師於一週後進行再測,所得到的 信度如表3-4,各分量表的信度為.712~.935 不等,總量表信度為.886,顯示有

(48)

高度相關。

表 3- 4

教師工作倦怠量表之信度分析結果摘要表

因素層面 題項 題數 重測信度係數

情緒耗竭 13、5、14、3、6、11 6 .782*

缺乏人性 8、12、1、10、9、16、2、17 8 .935*

個人成就感 7、4、15 3 .712*

總量表 17 .886*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p<.05

(五)正式量表

「教師工作倦怠」量表之正式量表題數為17 題,分為三個構面,分別為

「缺乏人性」共6 題(新題號 13、5、14、3、6、11)、「情緒耗竭」共 8 題

(新題號8、12、1、10、9、16、2、17)、「個人成就感」共 3 題(新題號 7、

4、15)。

三、健康促進生活型態量表

(一)量表來源

採用魏米秀與呂昌明(2005)所發展研究的「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中文 簡式量表,量表共計有24 個題項,包含六個分量表-運動、營養、自我實現、

人際支持、健康責任、壓力管理,每個分量表題目為4 題。

(二)計分方式

其中題目選項採用4 點量表計分,答案分為「總是如此」4 分、「時常 如此」3 分、「偶爾如此」2 分、「從未如此」1 分,分數越高表示其健康促 進行為表現越佳。

(三)項目分析

預試量表採用SPSS13.0版的統計套裝軟體進行項目分析,採極端組檢

(49)

核及同質性考驗法進行項目分析,總量表α係數為.874,將極端值未達顯著或 是題項刪除後α係數增加之題項刪除,結果如表3-5,預計刪除之題項為原題 號第3題,故量表題數減少為23題。

表 3- 5

教師健康促進生活型態量表預試之項目分析摘要表 極端組

比較 同質性檢驗

題 號

極端值 檢定

題目與總分 相關

校正題目與總 分相關

題項刪除後 α係數

題項 決定 1 6.373* .506* .431 .869

2 5.006* .451* .389 .870

3 2.527* .366* .206 .891 刪除 4 9.483* .655* .604 .864

5 9.020* .600* .546 .866 6 5.001* .433* .358 .871 7 5.762* .507* .452 .869 8 9.083* .567* .516 .867 9 6.936* .570* .514 .867 10 3.927* .374* .308 .872 11 4.259* .368* .300 .873 12 4.267* .400* .342 .871 13 11.501* .697* .656 .863 14 6.623* .520* .469 .868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p<.05 (續下頁)

(50)

題 號

極端值 檢定

題目與總分 相關

校正題目與總 分相關

題項刪除後 α係數

題項 決定 15 7.109* .532* .475 .868

16 5.994* .494* .428 .869 17 9.328* .658* .617 .865 18 9.333* .636* .588 .865 19 6.489* .505* .455 .869 20 6.989* .534* .516 .898

*p<.05 總量表α係數=.874 (四)預試信效度分析

1.效度分析

本量表效度採用因素分析來建構效度,採用主成分分析及最大變異 法,刪除題項 3 之後,進行第一次因素分析,未有需刪除之題項,共萃 取出五個因素如表3-6,可解釋總變異量的 59.587%。

表3- 6

健康促進生活型態量表之因素分析摘要表 原

題 號

因素一:

情緒

因素二:

自我實現

因素三:

健康責任

因素四:

運動

因素五:

營養

11 .723

17 .718

22 .676

18 .550

23 .495

(續下頁)

數據

表 4-5  不同年齡教師工作倦怠情形之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 表 ....................................................................................................
圖 2 - 2  惡性循環模式
表 2- 1  教師工作倦怠研究對象與工具一覽表  研究者  (年代)  研究對象  取樣方式  研究工具  尤逸歆  (2004)  862位高高屏國小教師  分 層 叢 集 抽樣  翻 譯 馬 氏 工 作 倦 怠 量 表(MBI)之「國小教師工作 倦怠量表」  吳宗達  (2004)  190位中部八縣市國小不分類資源班 的正式教師  叢集抽樣  自編之「國民小學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工作狀況與工作感受調查問卷」  王智民  (2005)  245位中部八縣市國中的特教老師  分 層 立 意 取樣  自編之
表 3- 1  教師工作倦怠量表得分說明  得分代表程度  各分量表  低度  中度  高度  情緒耗竭分量表 14 分以下 15-23 分 24 分以上  缺乏人性分量表 10 分以下 11-15 分 16 分以上  個人成就感分量表 14 分以上 11-13 分 10 分以下  資料來源:修改自尤逸歆(2004)。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工作倦怠與生活滿 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三)  項目分析  預試量表採用SPSS13.0版的統計套裝軟體進行項目分析,採極端組檢核
+6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Based on the above concep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local residents’ perceptions and attitudes towards tourism development, whom have little or no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hospitality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 based on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and also determine the moderating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researcher’s 19 years learning process and understanding of martial arts as a form of Serious Leisure and then to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 culture on teachers’ study and teaching potency in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The research tool of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investigate the major factors for choose Vocational College from Taiwanese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to identify any differences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understand the latest situation between perception of principal‘s leading role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and

This study is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tatus and correlative between job characteristics and job satisfaction for employees in the Irrigation Associations, by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safety disposition tendency on the safety and health attitude for the workers of a government-owned enterpr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