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教師工作壓力之探討

(三)行為(behavioral)部分:指個體對過去、現在及未來休閒運動的行為傾 向,包括 1.描述休閒運動的傾向;2.陳述過去及現在的休閒運動參與狀態。

第二節 教師工作壓力之探討

本節內容如下:一、壓力的定義;二、工作壓力的定義;三、教師工作壓力 的定義;四、教師工作壓力構面內容;五、教師工作壓力模式。

一、壓力的定義

壓力(stress)一詞源於物理學與工程學,Selye(1956)是最早把壓力的概念 引用到社會科學的研究領域上,他認為壓力是個體面對外在或威脅時為求重新恢 復正常狀況的抗拒反應。此後『壓力』一詞遂成為生物學、醫學、心理學、社會 學、人類學等學術領域的重要概念,廣泛的被使用(潘淑珍,2009)。

心理學將壓力分為三個層面加以解釋,一是將壓力視為刺激,一是將壓力視 為反應,張春興(1992)認為壓力是指個體生理與心理上感受到威脅時的一種緊張 狀態,此緊張狀態會使人在情緒上產生不愉快甚至痛苦的感受。另一則將壓力視 為歷程,其認為雖然同樣的情境、事件對某些人而言視為壓力,但對某些人來說 卻否,綜合以上三個層面,姜得勝(2003)提出壓力是個體對於加諸於其上的任何 要求,預期將來可能發生的不愉快主觀感受,壓力內含有三個成分,包括有內外

19

在環境、對環境的詮釋以及情緒與生理等身心靈對內外在刺激所產生的不愉快反 應。

二、工作壓力的定義

工作壓力是由壓力一詞所衍生而來的,通常指工作者在工作環境中因受到影 響而產生情緒上及生理上的負面反應。在日常生活情境中壓力的來源很多,其中 一個很重要的壓力來源是「工作」,並由此衍生出「工作壓力(job stress)」的 概念,而凡因工作關聯因素而引起的壓力,都可稱為工作壓力(黃義良,

2000)French、Rodgers 與 Cobb(1974)認為工作壓力是個人能力與需求與工作要 求及環境之間不能相互配合,所產生的一種狀態。

藍采風(1988)認為工作壓力係指工作環境的特性,對個體造成脅迫,使個體 感覺到必須付出額外的精力以保持身心平衡的一種現象。

單小琳(1989)認為工作壓力可視為工作環境的特性,提供一種對個體的脅迫 而產生的現象。

朱敬先(1992)將各學者提出的工作壓力定義,根據不同的理論模式,歸納工 作壓力的定義為三類:

(一)工作壓力是由於工作需要與個人資源不能相配合而造成。也就是說,個 人具有的能力、精力、工作技術以及時間等,無法因應外在環境需求與自我 需求。

(二)工作壓力是足以干擾個人的工作環境特性,例如:工作環境的溫度濕度 過高、噪音過大、空氣不流通、主管過於嚴苛,同事間關係不融洽等。

(三)工作壓力是個人在紊亂環境中產生的反應。也就是說,工作壓力是個人 在工作環境中所產生的某些(含生理及心理)反應。

葉龍源(1998)將工作壓力定義為個體與環境交互作用下,致使生理和心理產 生不平衡的狀態。

陳聖芳(1999)認為工作壓力係指在工作環境中,超過個人負荷量的要求,進

而造成威脅感,產生緊張、焦慮、挫折、壓迫、急迫或苦惱的反應,這些反應改 變個人正常身心狀況,引發了消極無助感,造成工作壓力。

葉兆祺(1999)認為工作壓力是個體面對工作環境時,為因應工作環境要求與 自我期望,在生理、心理產生失衡的現象。

王伯頊(2000)認為工作壓力是個人能力及其可運用的資源, 與其工作環境 需求之間無法言語配合所導致的現象。

莊淑灣、呂錘卿(2005)則定義工作壓力為「個人主觀知覺到工作要求或是實 際工作負荷量超過他的能力,導致個人身心失衡,因而產生威脅、挫折或無力的 感受。

陳明誌(2005)認為工作壓力是面對工作負荷時, 因主觀的評估、反應而產 生緊張、焦慮的現象。

鐘進益(2007)認為工作壓力是個人能力無法面對自我需求與情境變化等壓 力源時, 引起身心疾病或壓迫的反應。

陳怡如(2010)把工作壓力視為個體於工作情境中,與外在環境交互作用下,

致使個體身心不平衡,引發生理不適或心理不安、焦慮、緊張與壓迫的反應。

綜合上述國內外有關工作壓力的定義,雖然每個研究學者對工作壓力的見解 不同,但經過歸納後,研究者發現大多數學者認為工作壓力是個體主觀上受到工 作環境的刺激而無法負荷進而產生個體生理上或心理上失橫的反應,干擾個體工 作正常運作的現象。因此研究者將壓力定義為「工作壓力是個體受到外在工作環 境的刺激後感到無法負擔的清況下,所產生生理上不適或心理上失衡的反應」。

三、教師工作壓力之定義

教師工作壓力是由工作壓力的定義衍生而來,由於各研究者觀點的不同,對 教師工作壓力的定義也有所不同,茲將國內外對教師工作壓力之定義整理如下。

Moracco(1982)認為教師工作壓力是指當教師的幸福感及自尊受到威脅時,

引發心理穩定狀態的改變及生理的變化。

21

Litt & Turk(1985)認為教師工作壓力是指當教師的幸福感受到威脅,且所 要解決的問題超過其能力範圍時,所產生的不愉快情緒,與苦惱的經驗。

周立勳(1986)認為教師工作壓力是指教師在教學工作時,對潛在的工作情境 因素或要求,評估為威脅或有礙工作表現,而產生之負面的情感反應。

蔡璧煌(1989)認為教師在學校工作中,與人事物互動過程中所產生的負面情 緒(如焦慮、挫折、壓抑等)。

程一民(1996)認為教師工作壓力是指教師在學校工作中,與人、事、物互動 過程中所產生的負面情感,這些負面情感,限於個人知覺,包括情緒與行為層面。

張郁芬(2001)認為教師工作壓力就是當教師在從事教學工作時,對潛在的工 作情境因素或要求評估為威脅或有礙工作表現,而產生負面的情感反應,這些負 面情感,限於個人知覺,包括情緒及行為等層面。

蔡孟珍(2001)認為教師工作壓力是指教師在從事與教學活動有關的工作 時,對學校工作情境的知覺,產生嚴重的壓迫感受,並影響到心理和生理的狀況。

李彥君(2002)認為教師工作壓力是指教師從事教學相關工作,面對工作困境 威脅,無法滿足內在自我期許時,感到苦惱、威脅、焦慮、困擾、緊張或不愉快、

致生負面感受,影響其工作表現的一種行為、情緒、精神或生理上的反應歷程。

林家任(2003)認為教師工作壓力是指教師在工作環境中,面對外在加諸於教 師本身,不管是心理或生理的感受之後的影響。

邱從益(2004)認為教師工作壓力是指教師在從事學校教育工作時,在職務上 所賦予的責任所產生負面、不舒服的感受。

梁瑪莉、林慧美(2004)認為教師工作壓力為教師在學校情境的互動中,在教 學、行政、學生和家長及同事的關係方面,所產生個人無法適應的狀況。

蔡東利(2004)認為教師工作壓力是教師在執行學校教育工作時,面對內外在 環境的需求,自我了解或覺知難以用既有的認知、能力、資源或經驗來加以有效 處理,以達成預期的目標;因而個體產生不舒服、負面的感受,以致形成工作上 的壓力;甚至進而產生身心的干擾、掙扎、焦慮、挫折等不愉快的情緒反應或生

理變化,影響自我教學效能的現象。

陳素惠(2005)認為教師工作壓力為教師在從事教學工作時,受工作情境刺激 與個人認知兩者互動過程,所產生的生理、心理或行為的反應症狀。

綜合上述國內外有關教師工作壓力的定義並經過歸納後,研究者發現大多數 學者認為教師工作壓力是教師在教育環境內從事教育相關工作時,在主觀上認為 受到壓迫、威脅,而無法處理時所產生心理上或生理上的不愉快反應,進而影響 其教學成效的現象。教師所從事之教育相關活動主要有課程與教學、班級經營、

學生輔導、學校行政、親師溝通與學校人際關係,因此研究者將教師工作壓力定 義為「教師在學校工作環境中,在教學上、行政上、專業成長及與家長、同事的 互動過程中所產生個人無法適應的負面情感,進而影響其工作表現的一種行 為、情緒、精神或生理上的反應之歷程。」

四、教師工作壓力構面內容

教師工作內容十分複雜,舉凡學校行政、課程教學、班級經營、學生輔導、

專業成長、親師溝通、同事互動……皆是,黃義良(2000)提到凡因工作關聯因素 而引起的壓力,都可稱為工作壓力,而教師的工作內容則是教師所處工作環境中 的刺激因素,都有可能成為教師工作壓力的來源,為利於本研究探討教師工作壓 力之主要構面,茲將近十年內有關教師工作壓力研究之教師工作壓力構面整理如 表 2-2:

23

劉雅惠 2011 1.教學與輔導工作;2.學生行為;3.專業知能;4.學校組織;5.人際關係;6.工作負荷 蘇美玉 2011 1.教學負荷;2.學生表現;3.行政支持;4.專業提升;5.人際關係

劉雅惠 2011 1.教學與輔導管教的壓力;2.行政的壓力;3.家長的壓力;4.時間的壓力 許麗娟 2011 1.工作負荷;2.學生行為;3.人際關係;4.變革適應;5.專業知能 蘇美玉 2011 1.教學負荷;2.行政表現;3.行政支持;4.專業提升;5.人際關係

胡保宏 2012 1.班級教學;2.角色衝突;3.工作負荷;4.專業發展;5.行政干涉;6.人際關係 戴位仰 2012 1.工作負荷;2.人際關係;3.專業知能;4.上級壓力;5.內在衝突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從表中可以發現國內學者對於教師工作壓力構面的名稱雖不盡相同,但視其 內涵或有通同之處,研究者歸納以上學者見解後將教師工作壓力構歸納為以下四 種層面,茲說明如下:

(一)工作負荷:

係指教師對於上級、同仁或家長的要求及各種教學以外的工作任務的工作量 超過個人能力而產生的壓力。

係指教師對於上級、同仁或家長的要求及各種教學以外的工作任務的工作量 超過個人能力而產生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