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教學活動歷程分析

第四節 教師的省思與成長

研究者進行本研究,除了希望培養學生建構正確休閒價值觀之外,也希望這 次行動研究的歷程有助於研究者發展教師的專業能力,本節透過同儕回饋及自我 反省,檢視研究者在本次行動研究的成長與收穫。

一、同儕的回饋

(一)對休閒教育課程的評價

每次進行教學活動之前,研究者必須將教學活動設計完成並讓活動內容符合 教學目標,協同教師對休閒教育融入綜合活動領域教學課程評價如下:

1. 課程內容豐富,考慮周延

本研究所設計的教學活動共有四大單元,二十節課程。從課程大綱的擬定到 課程教學設計及實施,研究者都會與協同教師共同討論,協同教師認為課程設計 依循 Mundy(1998)提出的四項指標進行的教學設計概念清楚,活動設計也能與 生活結合,使學生透過不同的活動,逐步建立正確的休閒觀念。

2. 教學活動多元化

本研究除了採用固有的教學法之外,也運用了共同討論、影片欣賞、團體遊 戲、同好團體活動、成果發表等多元化教學方式,讓學生不會感到枯燥乏味。協 同教師在與研究者晤談中分享:

由於課程內容豐富、教學活動多元,學生們對於課程有高度的期待與興趣,

對於教學目標的達成更有幫助。 (訪 NT-1010113)

3. 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

學生在單元活動實施進行過程中的表現,協同教師有如下看法:

在教學活動進行的過程中,學生表現出高度的專注力,令人相當意外,而在 活動進行中學生的表現也循規蹈矩,不會亂七八糟。 (訪 NT-1001031)

綜合以上得知,協同教師對於休閒教育融入國小綜合活動領域教學課程的評 價是肯定且正向的,協同教師於教學中能感受到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成長。

(二)對休閒教育課程的建議

休閒教育課程教學活動的結束,只代表本行動研究完成了階段性的任務,協 同教師對於休閒教育如入綜合活動領域課程的建議,將使本課程更完善。

課程內容很豐富,只是上課時間感覺匆促緊迫了些,因此教學時間可試著拉 長,讓學生有充分時間回想及討論,教學活動也可設定為一整學年的學習,讓學 生得以透過長期實施使札確休閒觀念內化。 (訪 NT-1010113)

綜合協同教師意見,對休閒教育課程的建議有:

1. 教學時間要控制得宜

教學時間一直是影響教學成效的主要因素,在教學活動進行過程中常發生教 學時間不足,導致師生共同討論的時間被壓縮,所能產生的效果勢必受到影響,

進而使得課程進行的完整性不足。

2. 延長課程內容及時間

本課程實施時間共二十節,協同教師認為應將本教學活動設計為一個長期活 動,讓學生長期計畫、紀錄及實行,最後才能內化成自己的價值觀及改變外在的 行為。

3. 使學生能充分討論

每當討論活動進行時,因為大都與自己的生活經驗相關,學生發表十分踴 躍,然而由於教學時間不足,導致學生無法充分討論,澄清自己的想法,實為可

惜。

由上得知,若能將課程設計為長時間執行的活動,定能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使正確的休閒觀內化成學生的價值觀,進而導正學生的外在行為。

二、教師的省思

(一)學生因教學活動獲得自我展現的舞台

平常在上語文領域或是數學領域課程時,常常會發現部分學生沒有機會表現 自己,或許是生性害羞,也或者是學習能力不足造成這樣的情況,但在休閒教育 的課程實施時,發現幾乎大部分的學生都能融入教學的活動情境中,在教學活動 的進行中總能看到學生投入的表情,教學活動之後,從學生的回饋與學習單也可 以看到他們是喜歡教學活動的,學生的反應多屬正面,其中不少學生建議未來的 課程能多點實務上的操作及採用活動的方式進行教學,可見學生對於教學活動是 有所期待的,有期待便代表學生內心有所感受與成長,進而能思考及分享,對於 學習來說是好現象,由此可見教學是有成效的,因此讓學生喜歡學習、願意主動 去展現自己的思想與行為,相信我們的學生將會更有自信,找到屬於自己的舞 台。

(二)教師需引導學生休閒並讓學生持續進行

教學活動的實施就像灑下一把種子,能否開花結果有待個人持續的努力,在 教師透過一連串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與態度後,學生自身是否 能持續的將這樣的態度實踐、應用於日常生活之中,變成生活的一部分?黃雅玲

(2009)提到,休閒教育課程介入後國小學童休閒態度高,但實際上休閒參與情 況仍偏低;透過休閒教育課程雖然未對休閒參與達顯著提昇,但顯著加強其休閒 態度,因此建議學童家長利用假日共同參與親子活動,增進親子間情感,增加學 童未成年時的休閒參與機會,亦可培養成年後的休閒習慣,學習做好休閒規劃。

因此家長是否願意配合、同儕間的鼓勵與支持等因素是否能給予學生正向的幫助,

都有可能影響學生接下來的行動。

(三)休閒教育融入式教學的侷限 1.課程與教材未臻宏觀

本研究依據 Mundy(1998)所修正的休閒教育四項指標進行教學活動設計,

四項指標分別為:休閒認知、自我認知、休閒技能、休閒資源,研究者將此四項 指標與現行九年一貫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中與其相關的能力指標作一對應連結,進 行教學活動的設計並實施教學活動,但課程的設計或因個人視野及主觀因素而致 課程內容不夠適切,又或者因現行九年一貫的課程架構下並無休閒教育,使得研 究者在編選教材時面臨需要克服的困境。

2.教學需長時間進行與實施

休閒教育需要時間來進行,但若設成固定學科,在固定時間進行教學,或可 能讓學生因為以學科學習的方式而產生排斥的心理,影響學習的成效,因此融入 式的教學或許比當作一門學科更易達成教學目標,但休閒教育的成效並非立竿見 影的,需要長時間的累積,相信在課程持續不斷的潛移默化下,可以慢慢的影響 學生。

3.教學評量面甚廣而不易實施

休閒教育並不容易訂定評量的標準,就算是學習日誌、日常行為觀察、家長 回饋等方式,都易流於主觀,而休閒教育本來著重的就是情意的改變及行為的實 踐,所以不易以量化作為評量的標準。

休閒教育應如何深入學生的核心問題?畢竟學生特質受家庭環境影響至深,

許多認知、習慣等方面並非一朝一夕就能改變,故課程的設計、實施及評量模式 都值得深入思考與探討。

三、教師的成長

(一)教學觀念的轉變

以往研究者的教學模式多是由教師主導,教學方式偏向講述性質,而在教學 觀念方面也長期受到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因此,自身在教學模式上常以主觀的 方法「教」學生。但是,在研究的歷程中,研究者開始將角色從教師轉變成引導 者、協助者,試著多給學生發揮的空間,教師的工作不再是怎樣把知識教給學生,

而是如何設計活動,有層次的提問,對於提問教師要能選擇好提問的問題、把握 好提問的時機、掌握好提問的方法,提供學生思路線索,以期能讓學生思考問題,

深化自己所學的知識,並讓學生更喜歡學習,能主動學、知道為何而學,因此期 許自己在未來的教學中能給學生多一點尊重,在自由的學習氣氛下進行教學活動,

也希望這樣的轉變能繼續讓自己以更開放、更圓融的態度去處理班級事務與教學 所面臨的情境。

(二)專業知能的提昇

行動研究是將行動與研究結合,從整個研究歷程中增加自我覺察的能力,從 學生對活動的回饋,以及摘錄活動的過程中,重新回顧教學流程,期間呈現的資 料、學生的反應與回饋,都是自我覺察與反省的材料,並能進一步去分析:教學 活動是否達成預定的目標?教學的設計是否符合學生的需求?藉由覺察反省的 過程,不斷的與自我對談,由此次的行動研究結果,訓練自我覺察與反省的能力,

然後轉化成下一次實際的行動,對自己會對學生都會有很大的幫助,因此,本研 究雖暫告一個段落,但我相信這將是一個開始,循序漸進的給學生引導與協助,

才是本研究希望看到的結果。

林柏伸(2006)提到,休閒教學要能呈現多元化,並且顧及到學生的次級文 化。這也是將來在實施教學時很重要的觀點,要以多元且客觀的角度去看事情、

去設計活動、去進行教學,教師的行動與學生的學習可說是息息相關,若所有教 學活動都能有組織且有計畫的進行教學活動,教師定能從過程中提昇自己的專業

素養,不論是批判、反省、思考的能力都會提昇,然而行動的能力更是不可或缺,

在經歷行動研究之後,也更加明白教師除了思考自己的教學之外,也要能站在學 生的角度思考,讓學生感受到更好的教學品質。

(三)課程設計能力的進化

在進行教學活動之前,應該事先設計好教學行動方案,這樣才能遵循既定的 計畫表實施教學活動,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發揮「課程設計和發展 者」的教師專業能力,視實際的教學情況、學生的反應等,對教學活動進行增刪 或修改的動作,提昇課程設計的能力,並依循行動研究的精神,才能使研究結果

在進行教學活動之前,應該事先設計好教學行動方案,這樣才能遵循既定的 計畫表實施教學活動,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發揮「課程設計和發展 者」的教師專業能力,視實際的教學情況、學生的反應等,對教學活動進行增刪 或修改的動作,提昇課程設計的能力,並依循行動研究的精神,才能使研究結果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