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之行動研究 休閒教育融入國小綜合活動領域教學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之行動研究 休閒教育融入國小綜合活動領域教學"

Copied!
15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台東大學健康促進與休閒管理研究所休閒事業管理組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何俊青 博士

休閒教育融入國小綜合活動領域教學 之行動研究

研究生:賴仁祐 撰

中 華 民 國 101 年 6 月

(2)
(3)
(4)

誌謝辭

兩年的研究所生涯隨著論文的完成也將劃下句點,回首一路的點點滴滴,白 天要在學校教書,晚上則換個身分在研究所上課,假日也常在寫作業中度過,此 中的疲累實不足為外人道,但一切的付出,總算有了美好的結果,感謝良師益友 們一路的支持,更感謝家人的體諒與鼓勵,因為有你們,才會有今日的成果。

碩士論文得以順利完成,首先要感謝恩師何俊青博士,感謝老師給予我們的 指導與寶貴意見,讓我們能一步步順利的完成論文,這份情永銘記在心。再者,

口試期間,特別感謝湯添進博士及洪煌佳博士百忙之中撥冗詳閱,並於口試時提 出寶貴的建議,讓本研究能更臻完善,在此致上衷心的感謝!

感謝同門夥伴政成、玲玲、勇志、默微的鼓勵與協助,以及琇琳、嘉慧在我 遇到困難時能伸出援手,還有同事文祥及宏忠的經驗分享,讓我能順利走到這個 地步,而家人、妻子及兒子這兩年的體諒與支持更是我完成學業最重要的支柱,

讓我能順利取得學位。

最後,感謝所有協助過我的貴人們,在此將心中的感謝化作最誠摯的祝福,

願大家都平安快樂!

賴仁祐 謹誌 101 年 6 月

(5)

休閒教育融入國小綜合活動領域教學之行動研究

作者:賴仁祐

國立台東大學健康促進與休閒管理研究所休閒事業管理組

摘要

本文旨在透過休閒教育融入國小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教學實施,以行動研究 的方式對整個教學歷程進行探索,並藉此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討論情形、回饋及 改變,以及教學者本身教育專業上的成長。

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法,依據文獻資料的蒐集整理,設定休閒教育的四項指標:

休閒認知、自我認知、休閒技能及休閒資源進行教學活動設計,以研究者所任教 的五年級二十四位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教學活動的實施,在每次教學時,會將教 學過程予以錄影,研究教學後,再將資料分析整理,整個研究過程會透過教學觀 察、和學生的晤談、學習單、省思心得以及綜合討論等方式進行資料的蒐集分析。

本研究之結論如下:

一、休閒教育融入國小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是具體可行的 二、學生對休閒教育課程評價是肯定且正面的

三、休閒教育課程的實施促進學生體認休閒的意義與價值 四、透過行動研究可增進教師專業成長並提昇教學效能

最後本研究依據研究發現與結果,針對教學實務、教學現場教師、家長及未 來研究者等方面提出建議。

關鍵字:休閒教育、綜合活動領域、行動研究

(6)

An Action Research of Integrating Leisure Education into the Comprehensive Activity Field for Elementary Schools

Lai Ren-Yu Abstract

The action research is expected to explore the complete teaching process by integrating leisure education into comprehensive activity field for elementary schools.

Meanwhile, discussion between pupils, feedback and the progressing of teachers are all being observed.

It adopts action research as the method. Four indications are set by the result of reference review: leisure cognitive, self-perception, leisure skills and leisure resources which are applied to an activity plan. The objects are 24 fifth-grade students who are also taught by the author. Each class is recorded and analyzed afterwards. The data was collected from classroom observation, interviews, worksheets, reflections and general discussion. The research is concluded below:

1. It is feasible to integrate leisure education into comprehensive activity field in elementary schools.

2. The leisure education courses were given positive feedback by students.

3. Students are encouraged to know the importance and values of leisure by applying leisure education courses.

4. It elevates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and professional progress through the action research method.

In conclusion, the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practical teaching methods of teachers,involving parents and the successor researchers will be provide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7)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休閒的定義、功能與活動類型……… 9

第二節 休閒教育之內涵探究……… 16

第三節 休閒教育與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 18

第四節 休閒教育相關研究……… 26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第一節 研究方法……… 33

第二節 研究流程……… 35

第三節 研究場域及對象……… 37

第四節 教學架構與策略……… 43

第五節 資料的蒐集與分析……… 46

第四章 教學活動歷程分析

第一節 休閒教育教學活動之建構歷程……… 51

第二節 休閒教育教學活動實施之歷程……… 56

第三節 休閒教育課程對學生之影響……… 93

(8)

第四節 教師的省思與成長……… 11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117

第二節 建議……… 120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123

外文部分……… 128

附錄

附錄一 教學活動設計……… 129

附錄二 學習單……… 137

附錄三 教學前後評量表……… 140

附錄四 學習單成果示例……… 141

附錄五 活動照片……… 144

(9)

表 次

表 2-1 休閒指標及其次要素……… 17

表 2-2 十大基本能力、休閒教育能力指標及休閒教育內涵關係表………… 19

表 2-3 綜合活動領域之內涵架構……… 23

表 2-4 綜合活動學習領領域能力指標和休閒教育內涵關係表……… 24

表 2-5 休閒教育相關研究……… 26

表3-1學校發展SWOT分析……… 37

表 3-2 學生資料一覽表……… 40

表3-3休閒活動設計指標表……… 44

表 3-4 資料編碼說明……… 48

表 4-1 休閒教育融入綜合活動領域教學設計準則……… 52

表 4-2 教學活動研究進度規劃……… 54

表 4-3 學生最常從事的休閒活動統計表……… 59

表 4-4 學生回饋整理表……… 89

表 4-5「什麼是休閒」教學前/後評量表……… 93

表 4-6「興趣與專長」教學前/後評量表……… 97

表 4-7「我是休閒高手」教學前/後評量表……… 100

表 4-8「休閒任遨遊」教學前/後評量表……… 104

(10)

圖 次

圖 3-1 研究流程圖……… 36

(11)

第一章 緒論

本章共分四節,首節先從研究者從事本研究的背景與動機做說明,接著,第 二節再敘述研究目的,第三節為本研究的名詞解釋,第四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

茲分別說明如後。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隨著時代的進步與演變,我們已經進入了屬於休閒的世紀,在豐衣足食之外,

如何透過休閒來提昇自身的身體健康及心靈層面的富足,已經成為現代人專注並 追尋的課題之一。自民國九十年一月一日正式實施週休二日,加上國民所得的提 高,台灣民眾對於「休閒」的觀念益發加以重視,舉凡藝文活動、視聽活動、戶 外遊憩、社交活動等各種類型的休閒活動逐漸走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連帶的 也使台灣的運動休閒產業開始蓬勃發展起來,職棒、職籃、健身房運動以及其他 相關周邊商品越來越多樣化,民宿及休閒農場亦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工作與休閒 並重的觀念已逐漸深植於人們心中,從出國觀光旅遊的人口不斷成長及臺灣風景 區、遊樂場、公園、夜市…等景點,每到假期便人山人海的現象,還有各種藝文 活動展覽,都可以看出人們對休閒生活的重視及力求多樣化的期待。

人們為了維持生計,必須努力的工作,而在辛勤的工作之餘,休閒是人類所 有活動的目標,人唯有在休閒時,才是真實的生活著,生活中的每件事都應朝著 由高貴思想與美德善行衍生的自我成長機會發展。因此,我們更應於工作之餘,

透過肉體的鬆弛或活動、精神的悠閒,享有更多的自由意志和自主選擇而獲得更 多的自我實現,藉以豐富生活內涵,創造更寶貴的人生意義和價值。

中國傳統上也非常重視休閒,不僅把休閒教育當作士大夫教育的過程和手段,

甚至把休閒教育視為教育的目標,從中國傳統教育中的禮、樂、射、御、書、數 的「六藝」和詩、書、易、禮、樂、春秋的「六經」,可以充分感受到古人對休 閒和休閒教育重視的程度;禮記學記篇記載:「故君子之於學也,藏焉,修焉,

息焉,遊焉。」足見中國自古以來即把休閒和生活視為一體,把休閒和教育揉合

(12)

唯一,充分展現休閒教育的最高境界(林東泰,1992)。

如前所述,週休二日實施之後,國小學童在就學以外的空閒時間也隨之增加,

但目前國小學童課後補習的情形可說是相當普遍,對於一個國小學童來說,除了 課業方面的學習之外,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同儕間人際關係的建立與互動、閱 讀及其他方面興趣的培養、正確價值觀的養成等,也是相當重要以及值得學習的 領域。

國小階段對一位小學生來說,重要的是良好生活態度的建立、人際關係的學 習、閱讀及學習興趣的培養、正確價值觀的養成等。對於正逢人生關鍵性轉換期 的兒童及青少年而言,由於長期處於課業課業負擔及升學壓力下,且缺乏足夠空 間來舒展身心,在休閒時間裡容易產生無聊、煩悶及不知道要做甚麼的感覺,反 而去從事妨礙身心及具危險性的活動(黃金柱,2006)。在研究者任教學校常發 生畢業校友利用假日回母校進行破壞校園的行為,每當假期過後,校園環境髒亂 不堪,甚至許多運動器材也遭受破壞,或許他們只是單純的發洩與活動,但卻忽 略了活動的正當性,以及所作所為是否危害到他人的權益,這都是因為價值觀偏 頗產生的偏差行為,需要加以導正,而國小高年級學童正值即將邁入青少年時期 或是青少年時期最初的階段,對於養成正確的休閒態度以及價值觀正是非常重要 的時期,此時期的學習及發展,往往會影響其日後的行為發展與休閒生活偏好,

而如何讓學生建立起正確的休閒觀念、態度、行為以及價值觀,進而提昇生活品 質,是目前極為重要的課題,故此為研究者欲進行本研究的動機之一。

從事休閒活動的主要目的乃在紓解生活上的壓力,達到身心靈的平衡,享受 休閒活動帶來的歡愉與滿足(李三煌,2002)。台東縣位於台灣島的東南部,介 於中央山地和海岸山脈之間,具有多樣化的地形,因此也呈現出優美的地貌景觀,

同時又位於熱帶氣候區,孕育了複雜的動植物生態系統,不同的自然生態也造就 了不同的族群文化,此外,台東縣政府近年來在文化活動及觀光的推展上不遺餘 力,幾乎整個年度每個月分都有特殊的藝文活動,這對居民而言即是豐富的休閒 活動資源,因此身居好山好水的台東的我們,更應懂得如何運用家鄉資源從事休

(13)

閒活動,進而達到休閒的目的。

根據研究者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每當假日或連假過後詢問學生假日從事了 甚麼休閒活動?去哪裡玩?得到的答案大部分都是:「看電視」、「打電腦」、「睡 覺」…,而在批改學生的日記時,常看到有學生寫著:「每天都過著一樣的生活,

好無聊喔!」或是煩惱著:「今天的日記又不知道要寫什麼了,因為沒有甚麼特 別的事情發生。」我想可能的原因便是家長過於忙碌,無暇照顧孩子的休閒生活,

或者,也可能因為學生不知道如何善用時間及如何從事自己喜歡的休閒活動。每 個人都有休閒遊憩的方式與期待,休閒可說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經過適當的安 排與活動參與,可以增加生活的樂趣,紓解工作的壓力,帶來學習與成長,讓生 活更自在美好,因此,學生如何能懂得善用時間去從事適當的休閒活動,為此研 究的動機之二。

綜合以上所述,社會上已經愈來愈重視休閒觀念,學生也愈來愈需要正當的 休閒活動,因此,學校教育在休閒教育的部份也應該有所行動,而與學生在學習 方面最息息相關的教科書中,關於休閒教育這個部份著墨多少?有什麼延伸性的 學習課程可提供高年級學童學習?經過研究者設計的延伸性學習活動教案課程 實施之後,學生是否能建立正確的休閒觀念?研究者在此研究過後能否有效提升 自身的專業知能?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三,故研究者希望透過分析高年級綜合活動 領域教材並實施行動研究之後加以探討,並期望透過正確休閒觀的建立,能培養 學生健康且正當的休閒習慣,導正社會上動輒出現暴力、違法及影響他人的違常 行為。

(14)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想要提高休閒品質及休閒素養,需要透過休閒教育的實施,休閒教育的實施

對於提升國民素質、正確價值觀的導引,會有正向的幫助,但依現行九年一貫課 程來看,並無休閒教育的課程,若額外進行休閒教育課程會壓縮其他領域的教學 時間,因此本研究欲透過休閒教育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方式進行研究及探討 可行性,故根據第一章第一節之研究動機,本研究要探討學生參與休閒教育融入 國小綜合活動領域課程時之實際情況與作法,並試著發現和釐清學生參與此項學 習活動時,所可能遭遇、發現到的問題和困境,並加以檢討改進,最後經由本研 究的歷程,學生能夠自我建構出實用的知識與技能,發展出有效的學習策略及建 立正確的休閒價值觀,進而幫助學生自我達到學習的目標,所以,本研究主要目 的如下:

一、探究休閒教育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教學歷程。

二、探究休閒教育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實施成效與影響。

三、透過行動研究提升教師的專業知能與專業成長。

根據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提出下列研究問題:

一、由教學歷程探討休閒教育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中是否可行?

二、休閒教育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對學生的影響為何?

三、透過行動研究進行休閒教育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教師在自我專業成 長的情形為何?

(1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一、休閒教育

休閒教育就是教授各種遊憩觀、休閒相關技能、態度與價值的過程,透過有

架構且有方法的教學,培養學生建立正確且健康的休閒觀,並懂得透過休閒提升 個人的生活品質。

呂建政(1994)指出,一般來說,休閒教育最基本的意思是「為休閒而實施 的教育」(education for leisure)。更具體的說法,休閒教育是協助人們認識休閒 的意義、善用休閒的時間、學習休閒活動技巧、養成休閒選擇能力、建立休閒倫 理並促進人們生活內涵充實、創造生活意義的一種教育。

本研究以 Mundy(1998)提出的休閒教育的模式為基礎,依據其四項指標:

休閒認知、自我認知、休閒技能、休閒資源進行教學活動的設計,並實施教學活 動。

二、綜合活動學習領域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旨在善用知識統整與協同教學,引導學習者透過體驗、省 思與實踐的心智及行為運作活動,建構內化意義與涵養利他情懷,提升其自我發 展、生活經營、社會參與、保護自我與環境的生活實踐能力。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範圍包含各項能夠引導學習者進行體驗、省思與實踐,

並能驗證與應用所知的活動,包括符合綜合活動理念之輔導活動、童軍活動、家 政活動、團體活動、服務學習活動,以及需要跨越學習領域聯絡合作的學習活動

(教育部,2010)。

本研究依據研究者任教年段及需求,配合現行課程南一版綜合活動五上課程 中與休閒教育概念相關內容,進行教學活動設計及融入教學的課程。

三、行動研究

陳伯璋(1998)認為行動研究是結合行動與研究的一種研究方法,即是指情

境的參與者(如教師)基於 實際問題解決的需要,與專家、學者或組織中的成

(16)

員共同合作,將問題發展成研究主題,進行有系統的研究,以講求實際問題解決 的一種研究方法。

行動研究是教師透過尋找問題、制定解決問題方案、執行計劃和反思計畫成 敗等步驟,對自己的「實踐活動」進行循環不斷的自我反思和系統性的研究(Carr

& Kemmis, 1986)。

本研究針對教學現場的問題,在實際工作場景中進行行動研究,透過界定問 題、研擬計畫、文獻探討、決定研究架構、實施教學、資料分析等步驟,探討休 閒教育融入國小高年級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之成效,並對教學歷程中發現的問 題進行反省和修正,尋求解決之道。

(1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研究範圍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台東縣人人國小五年級某班學生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內容

研究者欲透過分析現行國小高年級五年級上學期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材內 容,以行動研究的方式,從教學現場發現問題、確定研究的焦點,並進一步了解 休閒教育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對學生在休閒價值觀建立的成效及影響。

二、研究限制

在本研究中,受到研究場域、研究者本身與研究進程等因素影響,在實際研

究過程中,可能產生如下限制:

(一)研究教材

本研究所採取的教材內容,是以研究者研究對象的年級所採用的版本進行分 析及設計教案,囿於時間關係,將只針對某學期的綜合活動學習領域進行研究,

內容分析也只針對採用的教科書,無法深入探討課程綱要編輯委員呈現教材的原 則及其他影響因素;再者,欲進行延伸性教學需利用彈性課程時間,以研究者任 教學校而言,彈性課程規劃時間有限,在進行延伸性教學方面有一定難度。又因 研究者將依據個人教學需求、教學目的、教學習慣進行延伸性學習教材設計,設 計出的教案及實施方向與內容是否能幫助學生建立正確休閒價值觀亦有待探 討。

(二)研究對象

為了讓研究與教學能互相結合,也為了能更進一步實際觀察,了解學生學習

的程度,因此本研究是以研究者任教班級的學生為研究對象。本研究的研究對象 有其特定的家庭成長背景及學習環境,加之城鄉差異等因素影響,因此對於延伸 性教材的學習、回饋與反應,無法推論至其他同齡的學童,僅能提供後續研究者

(18)

參考與建議。

(1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休閒的定義、功能與活動類型

一、休閒的定義

休閒(leisure) 若取其廣義來解釋,其包含休閒(leisure)、休閒活動(leisure

activity)、遊憩(recreation)以及休閒運動(recreational sport),此四者關係是密切的。

「休閒」是滿足生存及維持生活之外,可以自由裁量運用的時間、從事自己 喜愛的活動;是一種理念上的自由狀態,和精神上的啟蒙。

從中文字源來看,「休」一字係指「人依木,在操勞過甚時,常倚靠樹木 來減低疲乏,休養精神,故休之本意作息止解。」所以,「休」有休息、休憩、

休養等帶有暫時停止勞動的意思;,「閒」係指「隙也,門有縫而月光射入,此 月光自門射入之處。」其意象是「門中嵌鑲著一輪明月」,此刻必是個與家人相 聚或獨處靜思的靜謐夜晚,所以,「閒」也就有安閒、閒適、閒逸的意思(呂建 政,1999)。故「休閒」自有其「休息」與「閒暇」之意涵。其既包括了「閒暇 的自由時間」,同時也指從事足以「令人恢復精神或體力的休閒活動」。

吳忠宏與楊文燦(2007)指出,休閒的意涵頗具心理層面的特性,甚至可 以說只要你心裡認為是休閒,不論做甚麼活動或事情,只要其結果是正面的、有 益處的,對你而言就是休閒。反之,如果將休閒視為時間的分配,將休閒視為生 活中一項有待完成的事情,如此休閒便宛如一樣「工作」似的,那麼其結果可能 失去休閒的意義。葉智魁(2006)認為,一個人唯有在擁有自由的心靈,並真正 成為自己,也就是當他肯定自身存在價值的情況下,休閒才會有可能存在。

休閒強調的是對個人身、心、靈的體驗與成長,是個人心靈的淨化,反省 能力的提升;與他人相處的機緣;與自然相處的機緣。一個人在其認為休閒的過 程中,能獲得身體的健康、愉悅的體驗、心理健全、心靈平安喜樂、待人處事圓 融、人際關係和諧、愛護環境、尊重生命、保育生態等之效益,即是從個人本身、

人際之間及人與環境之間等三個層面均可因休閒而獲益。這種價值觀的問題,需

(20)

要透過休閒教育來達到人們對休閒價值做正確的判斷,休閒意涵教具有哲學性的 思考與體悟,較不屬於通常人們所認知的吃喝玩樂而已(吳忠宏、楊文燦,2007)。

吳松齡(2003)由時間、活動、心靈狀態、行為決策與需求動機來說明休 閒的定義:

(一)以時間來定義

休閒乃是指人們在生涯發展活動之中除去生活與生存的時間之外所剩餘的 時間裡,可以自由自在選擇符合自己所需求與期望的活動,而且不會受到職場或 事業經營管理活動之任務壓力所影響。

(二)以活動來定義

如同在自由時間裡可以自由自在選擇符合自己所需求與期望的活動,更重要 的是此等活動不會受到工作上、職場裡或事業組織、本身生活所需壓力的束縛,

同時更可盡情的放鬆自己與愉快的參與活動。

(三)以心靈狀態來定義

休閒乃是在沒有壓力、沒有急切狀態、心情放鬆坦然、拋棄工作上與生活上 的包袱或束縛等狀態下參與的活動,其效益與目的乃在於回復活力、提高自我成 長潛能、昇華自己生涯發展與幸福的機會。

(四)以行為決策來定義

休閒強調自由的時間、自由的精神狀態、自由的行動、自由的態度與心靈、

自由的休閒選擇、自由的休閒目的、效益、目標的抉擇。

(五)以需求動機來定義

休閒的積極目的在於實現休閒者的幸福感、自我價值與心靈昇華之動機,事 實上休閒活動參與者的需求動機頗為符合 Abraham Maslow 的需求動機理論。

除了上述的定義方式,另有學者賦予休閒不同向度的定義,(張宮熊,2002)

分別依多向度、客觀概念、主觀概念、功能概念等角度敘述休閒的定義:

(一)多向度的概念

(21)

休閒活動可以用不同向度加以定義:古典看法將休閒視為一種「為活動而活 動」的心理狀態;社會階級向度認為只有社會菁英階級人士才能享有休閒的權利;

休閒的活動形式是人們在自由時間內從事的一種「非工作性質的活動」;休閒是 除維持生存所需花費的時間外,所剩下的自由時間,是非義務的時間。

(二)客觀的概念

以客觀的觀點來觀察,休閒是一種非工作時間、是一種消費行為、是一種參 與特殊型態的活動。

(三)主觀的概念

以個人主觀觀點來看,休前是自由時間或非付酬工作的時間、是一種自我休 養的活動。

(四)功能的概念

以休閒提供的活動加以定義,休閒是一種個人自由選擇的活動,具有娛樂的 效果,並且能滿足個人重視自我的慾望、充實自我的個人價值;休閒是自願性而 非強迫性的;休閒是除了工作與其他必要責任外,可自由運用以達到擺脫生活或 工作現狀,達成社會成就、個人發展與娛樂等目的的時間。

二、休閒的功能

吳松齡(2003)提出下列休閒的功能:

(一)回復工作潛能與活力,促進個人發展

休閒者藉由參與休閒活動以維持身心的正常功能,能於休閒活動裡獲得自我 成長,回復自信、潛能與活力,創造個人願景與生涯目標的實現。

(二)促進個人的身體健康與體能發展

休閒者經由參與休閒活動,可以維持身體之正常功能、體能的調適、平衡生 理機能與增進身體的健康,進而增強個人的自信心,提升工作效率。

(22)

(三)擴大社會活動之參與範圍、增進社會人際關係

經由休閒活動之參與過程,可以擴大休閒者之社交圈與社會互動機會,和認 識的同好與同道、同性與異性、名人與各行各業人群等,建立新的人際網絡,增 進家庭和諧、社會群體關係與人際交往技巧。

(四)促進家庭親情交融

經由休閒活動(例如:親子旅遊、夫妻旅遊等)可以增進家族間情誼,享受 親情歡娛之幸福。

(五)減少生理與心理之壓力與束縛

經由休閒活動,可減輕甚至排除來自於工作、學業、生活及人際關係上的壓 力與束縛,消除生理上的體力負荷和心理上苦悶壓抑過勞現象。

(六)提高心靈與智慧之昇華利益

經由宗教信仰、文化藝術與教育學習等休閒活動,擴大心靈層次之提升與智 慧之昇華利益。

(七)提高自我實現機會與成尌感

休閒活動(例如:學習新技術、DIY 學習、運動、藝術、文化、人群關係等)

可以使休閒參與者在工作、學業與生活上,發揮潛能,接受挑戰,實現個人願景 與生涯目標。

(八)創造冒險與創新機會

透過休閒活動(例如:競賽、遊戲、工作、旅遊、學習等)可以擴展休閒參 與者之冒險與創新意願與機會,進而提升創新能力。

(九)探索學習能力之體驗

經由觀光旅遊、遊憩治療、遊戲、教育學習與文化藝術等休閒活動,使參與 者能探索新知識、新技術、新能力,展現成就感與自我意識。

(十)增進新奇與刺激之機會

體驗新的休閒活動,激發參與休閒者之好奇心與嘗試,擴展休閒生活之新體 驗。

(23)

(十一)享受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感覺

休閒本質即自由自在之休閒,使參與者拋棄束縛與壓力,享受自由的感覺,

進而激發潛能,回復活力。

(十二)增進社會福利

經由宗教信仰、文化藝術、教育學習、購物消費、觀光旅遊、餐飲消費等休 閒活動,足以擴張社會經濟活動,增進社會福利經費來源。

(十三)營造「真善美」意境之實現

藝術之美、宗教之善、文化之真、自然之美、社會之善、人性之真。

張宮熊、林鉦棽(2002)認為休閒活動的功能大致有下列四項:

(一)鬆弛身心

人們從事休閒活動時,腦海中因為另一件事情進入了注意的核心,因此產生 排除作用,能夠有效的將工作中不愉快的殘餘影像消除,所以能夠達到鬆弛身心 的效果。

(二)獲得工作以外的滿足感

雖然工作本身同時具有謀生及自我滿足、自我實現之雙重層面,但事實上兩 個層面不易兼顧,人往往為了謀生的實際需求,必須屈就於不能充分發展自己理 想的工作,時間一久工作便形成壓力。即使能夠幸運的從事充分發揮自己專長及 才華的工作,但因為工作本身是長程的累積,短期不易見到成就,很難在工作上 得到立即的滿足。休閒活動本身則可以幫助從事者得到工作以外的滿足感,這種 感覺有助於穩定情緒、紓解壓力。

(三)擴展生活經驗

一般人生活中接觸、熟悉的多半是相同領域的人,這種限制可以藉由參與某 些休閒活動而紓解,從而增進對周遭世界的了解與關懷。這些活動因為沒有利害 關係,所以與工作場合完全不同,只有歡樂沒有壓力。

(24)

(四)增進個人身心發展

有機體的活動經驗,可以反過來幫助他自己的身心發展與成熟度。工作固然 是重要的活動經驗,但休閒可以更進一步開發個人在工作中未獲運用的身心組織 及功能。這種練習一方面積極的回饋成為個人成長的動力;消極而言,也成為宣 洩個人負面情緒的重要方式。

三、休閒活動類型

陳柏樫(2009)歸納出休閒活動的種類包羅萬象,因此研究者採用的分類方 法也不盡相同,目前研究者用來將休閒活動種類進行分類的方法大致有三種取向:

一為主觀分類法,二是因素分析法,三為多元尺度評量法。

(一)主觀分類法

此法是學者或研究者依照主觀的判斷,將具有共同特質的休閒活動加以分類 並命名。研究者可針對研究的需要加以分類,但此方法易受個人主觀看法的影 響。

(二)因素分析法

此法乃研究者利用因素分析法的統計方法依受試者參與每個活動的頻率加 以分類,其假設頻率相當的活動是相似的,可歸納為同一類,依此將休閒類型分 類。

(三)多元尺度評量

多元尺度評量法將所列出的活動兩兩配對,由受試者評定此兩種活動的相似 程度。

休閒活動的分類並沒有一套標準模式,且各種分類方法都有其優缺點,端看 研究者的需要而定,休閒活動的分類會隨著各種因時代演進產生的新興休閒活動 更合乎潮流,並且也將會愈適切的進行分類。本研究發現李枝樺(2004)之分類 法頗符合當前各種休閒活動的界定分類,因此本研究採用此分類方法進行相關活 動與研究,其分類如下:

(25)

(一)社交型:指從事促進人我互動、情感交流的活動。

(二)運動型:指從事有助發展體能、強健體魄的活動。

(三)娛樂型:指從事令人放鬆心情、低技巧性的活動。

(四)技藝型:指從事培養才藝或是需要操作技巧的活動。

(五)戶外遊憩型:指徜徉於自然環境中所進行的活動。

(六)知識文化型:指從事增廣個人見聞、提升內涵的活動。

(26)

第二節 休閒教育之內涵探究

一、休閒教育

關於休閒教育的定義,各家各派的說法不一,但一般來說,休閒教育最基本 的意思是「為休閒而實施的教育」(陳柏樫,2009)。更具體來說,休閒教育是 協助人們認識休閒意義、善用休閒時間、學習休閒活動技巧、養成休閒選擇能力、

建立休閒倫理並促進人們生活內涵充實、創造生活意義的一種教育(吳忠宏、范 莉雯、江宜珍,2001)。

Bullock 及 Mahon(1997)指出,休閒教育是個人化而且須考量周遭環境的教 育過程,透過休閒教育培養對個人及休閒的了解,確認並學習參與自由選擇的活 動時所需的技能,而透過這些活動帶來理想中令人滿意的生活。

Mundy(1998)提出以下概念澄清休閒教育的定義:

(一)休閒教育是讓人能夠在生活中行使休閒的一種過程。

(二)休閒教育是提升個人生活品質的整體運動。

(三)休閒教育是促使民眾去辨別並了解休閒價值、態度與目標的過程。

(四)休閒教育是增進個人在休閒過程中自決、自足和積極向前的途徑。

(五)休閒教育是幫助個人決定休閒在其生活中所佔有的地位,並經由休閒來認 識自我。

(六)休閒教育是將個人的自我需求、價值、潛能和休閒經驗相結合。

(七)休閒教育是增加個人對品質滿意的休閒經驗選擇。

(八)休閒教育是一種個體決定自己休閒行為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個人能依 據其目標來評估長短期休閒行為的結果。

(九)休閒教育是在發展個人潛能,以提升其休閒生活品質。

(十)休閒教育是一種活動,在此活動中,多樣化的訓練與服務體系具有其角色 和責任。

(27)

二、休閒教育模式

休閒教育的重點在於提供個人資訊,使之更有效的選擇適當的休閒活動。近 數十年來有許多休閒教育模式被提出,這些模式都是為了協助人們能更明智的選 擇休閒活動,其中最常被引用的是 Mundy 和 Odum(1979)所設計發展的休閒教 育系統模式(A systems Approach to Leisure Education)。

在這套模式中,作者認為休閒教育者透過系統化的過程,將可引導學習者發 展出休閒認知、自我認知、休閒決定、休閒技能與社會互動等五方面的能力,藉 此五種能力,發展、提升個人的休閒生活品質。而 Mundy(1998)再針對 1979 年所提出的系統模式作修正,將休閒決定、社會互動技巧併入休閒技能內,並增 加休閒資源,重新歸納之四大指標為休閒認知、自我認知、休閒技能與休閒資源,

並且在每個指標之下,列出其所包含之次要素:

表 2-1

休閒指標及其次要素

指標 次要素

休閒認知 包含休閒的定義、覺察自由、內在動機、自我選擇、自我負責、

休閒經驗、休閒與個人生活、生活型態、生活品質、時間的關係 和休閒效益等。

自我認知 包含興趣、價值觀、態度、能力、需求、動機、滿意、期望、目 標、結果、限制和鑑賞等。

休閒技能 包含自我決定能力、問題解決能力、規劃能力、評鑑能力、休閒 活動技巧、社會互動技巧和行為改變等。

休閒資源 包含人事、活動(休閒商品)、社區及環境資源、設備和地點等。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28)

第三節 休閒教育與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

休閒教育是指導休閒活動知識、培養休閒意願、興趣及增進休閒活動技能之 教育。但休閒教育並非只是,消極的提供活動而已,應灌輸正確的休閒觀念,指 導如何分配和利用自由時間,學習活動之技能與規範(黃富順,1991)。

由於現代社會的資訊發達,資訊流通快速,學生們常藉社群網站、部落格、

即時通訊軟體…等進行互動與交流,而高年級學童正值同儕影響期的前期,在這 些媒介的推波助瀾下,對學生的影響更為深遠,因此,推動休閒教育可說是刻不 容緩的課題。

傳統觀點將休閒活動的焦點著重在技巧的學習和服務的傳達,但現今視移動、

遊戲、和休閒為達到社會和個人身心健康的一種工具。Marcia(1997)認為,透 過遊戲(play)與休憩(leisure)可以促進個人的身心整體健康。這樣的精神與 綜合活動中的「體驗、省思、實踐」相符:希望學童可以透過活動的體驗,反思 學習後,進而去實踐。如何「休閒」是需要學習的,週休二日的實施,使得國人 的閒睱時間增多,但若不知善加運用,則會浪費寶貴的時間,且無法達到個人身 心靈方面的成長。

綜合領域中的童軍教育特性為「做中學,學中做」,希望可以透過戶外活動 的參與提高其內在的認知和興趣(程鴻傑、陳淑芬,2005),其實就含有豐富的 休閒意涵。Nishino et al.(2007)認為:休閒教育,尤其是為特殊需求者設定之休 閒教育計劃,應採個人需求進行,然在教育現場,無法達成此客製化之理想。

Marcia(1997)認為,二十一世紀的HPERD(健康、體育、休閒與舞蹈)的專家 們應該促進積極的生活態度。而傳統的環境如學校和社區應該將焦點再放大,老 師們則是應該為社會改變擔起重責大任。學校的學生不僅需要知識,更需要培養 及發展實用技能。藉由休閒教育課程的設計與體驗,可以從活動中的實作與經驗 的累積當中獲得有意義的休閒體驗(程鴻傑、陳淑芬,2005),落實學生在休閒 意識上的改變,甚至可以提升學生對他人的信任感、自信心及思考解決問題的方

(29)

法(鍾文彬,2002)。

九年一貫中綜合活動領域之研究相當多,有的為探討教科書編排內容或選用 標準及政策,有的為學習領域學生學習成效之探討;綜合活動領域與其它議題結 合之研究不少,因其相關領域含生涯教育、生命教育、品格教育、童軍教育、家 政教育等,但卻少有將休閒教育融入綜合活動領域之研究。

學校休閒教育的施策略有:落實九年一貫課程十大基本能力指標精神,並結 合各學習領域課程實施休閒教育。其中一個方向就是在正式課程中加入休閒的內 容,將休閒有關的主題及單元融入課程中,但一般的語文、數學等課程中,均少 了這樣的彈性(顏妙桂,2002)。亦曾有研究將休閒課程融入健康與體育課程中,

但休閒教育更應於整合的活動中施行。因此,本研究利用綜合領域課程時間實施 休閒教育課程,檢視介入後是否能幫助國小學童正確休閒價值觀的養成。若能在 校園中將休閒教育及其功能運用在課程及教學方法上,定可獲得不錯的成效。

以下針對十大基本能力與休閒能力指標與休閒教育內涵對應關係進行探 討:

一、十大基本能力與休閒能力指標及休閒教育內涵之對應關係

顏妙桂(2002)根據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的十大基本能力擬定休閒教育能力指 標,並與 Mundy 第三次修正之休閒教育內涵相對應,其對應關係呈現如下:

表 2-2

十大基本能力、休閒教育能力指標及休閒教育內涵關係表

十大基本能力 休閒教育能力指標 休閒教育內涵 一、瞭解自我與發展

潛能

1.瞭解個人休閒潛能,並發展為正當 的嗜好。

2.體認自我肯定與自我實現的重要性。

3.建立自己的休閒人生觀,締造充實而

1.自我認知

2.自我認知 3.自我認知

(30)

快樂的人生。

4.藉由休閒參與探索自我。 4.休閒技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

1.在活動中練習應用方法以增進休閒 技能。

2.培養欣賞、分析美感與比賽的能力。

3.欣賞展演或藝文活動,並能提出自己 的美感經驗、價值觀與建設性意見。

4.能設計與創新休閒活動。

1.休閒技能

2.休閒技能 3.休閒技能

4.休閒技能 三、生涯規劃與終身

學習

1.瞭解休閒參與在個人、社會層面的意 義。

2.計畫提昇休閒活動參與的方法,並執 行個人休閒生涯規劃。

3.培養主動參與休閒活動的興趣與專 長。

4.瞭解生命各階段的特色與運用休閒 達到階段目標。

1.休閒技能

2.休閒技能

3.自我認知

4.休閒認知

四、表達、溝通與分 享

1.肯定休閒教育及休閒活動的價值,願 意運用溝通技巧與理性情緒管理方 式,建立正向而良好的人際關係。

2.透過休閒參與,調適個人的家庭角 色與其他角色間的衝突。

3.分享自己與家人參與休閒的經驗與 感受,並體驗經營家庭生活的重要。

4.與他人分享個人的休閒經驗與感受。

1.休閒認知

2.休閒技能

3.休閒技能

4.休閒技能 五、尊重、關懷與團 1.透過休閒活動,學習關懷世人與照顧 1.休閒認知

(31)

隊合作 弱勢團體,並理解休閒活動與環 保、政治、社會議題之關係。

2.尊重與讚美別人的意見與感受,願意 將自己的創意配合別人的想法作修 正與結合。

3.瞭解並尊重不同國家族群的多元休 閒方式。

4.瞭解兩性平等的意義及其休閒需求。

2.自我認知

3.休閒資源

4.休閒認知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

瞭解

1.透過休閒參與,認識本土文化特色。

2.深刻體認休閒與文化的關係。

3.藉由休閒旅遊,瞭解不同國家族群的 休閒文化。

4.比較不同國家的休閒文化,激發創意 美化生活。

1.休閒資源 2.休閒認知 3.休閒資源

4.休閒資源

七、規劃、組織與實 踐

1.策劃家人共同參與的休閒活動,增進 家人感情。

2.瞭解有效的休閒管理,並應用於生活 中。

3.體會參與各類休閒活動的意義,並練 習改善或組織團體休閒活動的知 能。

4.重視並能積極促進休閒活動安全。

1.休閒技能

2.休閒技能

3.休閒認知

4.休閒認知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1.選擇適切的休閒資訊、服務及產品,

以促成休閒計畫的執行。

2.應用網路查詢休閒資訊。

1.休閒資源

2.休閒資源

(32)

3.運用資源分析、研判與整合休閒消費 資訊,以解決休閒生活問題。

4.藉由科技的發達,創新休閒活動的型 態。

3.休閒資源

4.休閒技能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1.安排計畫使休閒技能充分發揮。

2.評估休閒活動的安全性。

3.分析人類休閒行為如何改變全球環 境,並探討環境改變對人類休閒的 影響。

4.檢討與評估各類休閒經驗,以提昇休 閒品質。

1.休閒技能 2.休閒技能 3.休閒認知

4.休閒認知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 問題

1.規劃適合自己的休閒活動,並培養戶 外生活的能力。

2.評估各種不同休閒需求的活動計劃。

3.瞭解休閒活動與社會文化的關係,發 揮獨立的思考能力,嘗試多元的休 閒活動。

4.衡量個人休閒資源,克服休閒障礙。

1.休閒技能

2.休閒技能 3.休閒認知

4.自我認知 資料來源:顏妙桂(2002)。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休閒教育內涵之探討─從能力指 標分析。公民訓育學報,12,33-58。

二、休閒教育與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結合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旨在善用知識統整與協同教學,引導學習者透過體驗、省 思與實踐的心智及行為運作活動,建構內化意義與涵養利他情懷,提升其自我發 展、生活經營、社會參與、保護自我與環境的生活實踐能力,本學習領域之內涵

(33)

架構如下(教育部,2010):

表 2-3

綜合活動領域之內涵架構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內涵架構

課程總目標:培養學生具備生活實踐的能力 四大

主題軸 自我發展 生活經營 社會參與 保護自我與環境 十二項

核心素 養

自我探索 生活管理 人際互動 危機辨識與處理 自我管理 生活適應與創新 社會關懷與服務 戶外生活

尊重生命 資源運用與開發 尊重多元文化 環境保護 資料來源:教育部九年一貫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綱要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範圍包含各項能夠引導學習者進行體驗、省思與實踐,

並能驗證與應用所知的活動,包括符合綜合活動理念之輔導活動、童軍活動、家 政活動、團體活動、服務學習活動,以及需要跨越學習領域聯絡合作的學習活動,

比較其他學習領域,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與休閒教育有更直接相關的活動設計,透 過經驗教育的「做中學」過程中,轉化為日常休閒生活能力的培養,如對於個人 的休閒認知、休閒技能、社會互動、休閒資訊等「休閒能力」皆有所助益,本學 習領域尚可包括符合綜合活動理念之跨越學習領域、需要聯絡合作之教學活動,

或單一學習領域之人力及資源難以支援、需要透過學校運用校內外資源者(教育 部,2010)。其精神除鼓勵學生採取行動改善自己的健康外,還要改善他人之生 活、運動、休閒與工作的環境以及社區,同時幫助學生瞭解人們的健康會被他與 別人互動所影響。其最重要的理念在於啟發學生最基本的學習能力替代過去追求 雖理想但難以實現的「標準」,讓學習的成果與日常生活相互結合,而非遙不可 及的理論。綜合活動領域實施休閒活動課程,可以傳輸正確的休閒價值觀,對於

(34)

幫助學生建立正確良好的休閒活動認知與態度具有相輔相成之效果,故希望能從 小紮根,而非等到其青少年時期才彌補兒童時期未能建立之休閒觀念,在實施良 好且合宜的休閒教育後,對於其將來國中生涯紓解壓力、滿足個人需求、增進學 識、均衡身心發展、調適生活等方面都有所幫助,並可藉以達到自我實現健全人 格的發展目的。

茲將本學習領域分段能力指標與休閒教育相關部分,舉例說明如下(顏妙桂,

2002):

表 2-4

綜合活動學習領領域能力指標和休閒教育內涵關係表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分段能力指標 休閒教育內涵 1-2-2 參與各式各類的活動,探索自己的興趣與專長 自我認知 1-3-3 探究自我學習的方法,並發展自己的興趣與專長。 自我認知 1-4-2 展現自己的興趣與專長,並探索自己可能的發展方向。 休閒認知 2-1-3 覺察社區機構與資源及其與日常生活的關係。 休閒資源 2-2-1 實踐個人生活所需的技能,提升生活樂趣。 休閒技能 2-2-3 參與家庭事務,分享與家人休閒互動的經驗和感受。 休閒技能 2-2-4 樂於嘗試使用社區機構與資源。 休閒資源 2-3-1 規劃個人運用時間、金錢,所需的策略與行動。 休閒技能 2-3-4 熟悉各種社會資源與支援系統,並分享如何運用資源幫

助自己與他人。

休閒資源

2-4-3 規劃合宜的休閒活動,並運用創意豐富生活。 休閒技能 2-4-6 有效蒐集、分析各項資源,加以整合並充分運用。 休閒技能 3-2-3 參與學校或社區服務活動,並分享服務心得。 休閒技能 3-2-4 參與社區各種文化活動,體會文化與生活的關係。 休閒技能

(35)

3-3-5 尊重與關懷不同的文化,並分享在多元文化中彼此相處的 方式。

休閒技能

3-4-5 分享在多元社會中生活所應具備的能力。 休閒技能 4-1-3 樂於參加班級、家庭的戶外活動。 休閒技能 4-1-4 體會環境保護與自己的關係,並主動實踐。 休閒技能 4-2-2 運用簡易的知能參與戶外活動,體驗自然。 休閒技能 4-3-2 參與計畫並從事戶外活動,從體驗中尊重自然及人文環

境。

休閒技能

4-4-2 透過領導或溝通,規劃並執行合宜的戶外活動。 休閒技能 4-4-3 具備野外生活技能,提升野外生存能力,並與環境作合宜

的互動。

休閒技能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36)

第四節 休閒教育相關研究

休閒教育在現行的九年一貫課程中並未被明確指出,以休閒教育為主題進行 研究的論文數量也不多,研究者於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搜尋論文名稱有

「休閒教育」者,共出現 47 筆資料,其中再針對與本研究相關之 19 筆論文整理 於下列表格:

表 2-5 休閒教育相關研究

研究者 研究主題 研究方法 研究摘要 郭淑玲

1995

國民小學人 文社會學科 休閒教育教 材之分析研 究

內容分析法 本研究主要目的是以內容分析法,運用在 評析國語科、社會科、生活與倫理科及健 康教育科之休閒教育內涵,期能對國民小 學教科書的編寫有所助益。本研究首先從 文獻中探討:休閒教育之意義、休閒教育 課程的目標與內容及休閒教育的實施。其 後再參酌相關文獻,以自編的「國小休閒 教育內容類目」表為研究工具,分析現階 段國小課程中有關休閒教育的實際內涵。

茲根據研究的主要發現歸納成結論,並提 出建議,以作為未來規劃國小學休閒教育 課程實施之參考。

陳桂菊 2001

宜蘭地區親 子休閒教育 活動實施因 素之探究-- 以宜蘭縣歡 樂國小為例

觀察訪問法 問卷調查法

本研究在探究影響宜蘭地區親子休閒教育 活動實施的各項相關因素。研究者採用深 度訪談的方式,對學生、家長、教師、經 常辦理親子休閒教育活動的社團組織、及 經常帶領親子活動的志工人員…...等樣本 進行訪談,以期對影響宜蘭地區親子休閒 教育活動實施的各項因素,能有更深入的 瞭解。

賴育慧 2003

一個國小啟 智班休閒教 育方案之發 展與實施研 究

行動研究法 本研究採行動研究,以研究者任教的國小 啟智班為研究對象,目的在於發展一套適 用的「休閒教育方案」,並探討其實施的 情形。

在休閒教育方案的發展部分,其過程為:

1.進行家庭訪問與學生居家社區及學校環

(37)

境之生態評量2.決定學生學習目標、撰寫 個別化休閒教育方案3.安排正式與非正式 課程。在休閒教育方案的實施部分,我們 所實施的正式課程有:體能活動課、融合 音樂課、融合體育課及綜合活動課;非正 式課程有:自由時間的使用、參與學校活 動與家庭休閒活動。

研究中提出行動所遭遇到的困境並討論其 解決情形,最後,提出一套休閒教育方案 的運作模式,包含結合人力資源、提供學 生有興趣的休閒活動、提供學生做選擇/

決定的機會以及提供學生與同儕互動的機 會等四個要素,並針對休閒教育方案的發 展與實施以及未來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議。

連桂珍 2003

休閒教育方 案之規劃與 實施--台 中縣一所國 中的實驗研 究

觀察參與法 文獻分析法

研究者設計並實施一套休閒教育方案,以 達成下列目的:(一) 規劃休閒教育方案之 內涵。(二)探討休閒教育之實施對國中生 休閒態度的影響。 (三) 蒐集學生對休閒 教育方案實施之意見。(四) 對休閒教育方 案之設計提出一些建議,以作為國中發展 此類課程之參考。

游又嘉 2004

休閒教育成 效與休閒滿 意度之探討

─以大葉大 學和彰師大 學生為例

問卷調查法 本研究藉由休閒教育課程的實施,探討休 閒教育成效與休閒滿意度之間的關係。

本研究以大葉大學與彰化師範大學學生為 研究對象。在研究假設驗證部分:(1)學生 於修課前後在休閒教育成效上有顯著差 異;(2)學生於修課前後在休閒滿意度上沒 有顯著差異;(3)個人背景特性不同在休閒 教育成效上有顯著差異;(4)個人背景特性 不同在休閒滿意度上有顯著差異;(5)休閒 教育成效與休閒滿意度有顯著線性相關。

鄒宇翔 2005

雲林科技大 學學生休閒 教育需求與 休閒運動阻 礙因素之相 關研究

問卷調查法 本研究旨在探討雲林科技大學學生休閒教 育需求與休閒運動阻礙之特徵、差異與相 關情形。研究對象為九十一學年度第二學 期已辦理註冊之雲林科技大學學生。研究 結果發現:

一、不同背景變項之雲林科技大學學生在 休閒教育需求上有顯著差異存在。

(38)

二、不同背景變項之雲林科技大學學生在 休閒運動阻礙上有顯著差異存在。

三、休閒教育需求與休閒運動阻礙兩變項 間有正相關存在(γ=0.47)。

四、雲林科技大學學生認為,加強運動場 館之軟硬體設施及體育課程鹰應加以多元 化,是提高學生參與休閒運動的最佳策略 方案。

黃耀南 2006

以效益基礎 企畫法規劃 休閒教育課 程對青少年 效益之研究

實驗研究法 本論文之目的在了解九年一貫課程下,實 施以效益基礎企畫法(Benefits-Based Programming, BBP)所設計之「休閒教 育」課程,是否能增加青少年十項保護因 子,並改善其偏差行為進而達到預防犯罪 的功效。本研究以台南縣某國中一年級 1003 位學生 25 個班級的一年級學生為 研究對象,綜合本研究的結果,發現休閒 教育課程之實施,對於目前成長中之青少 年學生在心理、生理及處理衝突上皆有顯 著的影響。

林柏伸 2006

國民中學休 閒教育之研 究─以雲林 縣為例

問卷調查法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中學休閒教育實施概 況及不同環境背景對休閒教育實施差異情 形,為達成研究目的,研究者以自編問卷 為測量工具,以雲林縣154 位國中主任為 研究對象,採描述性統計、t 考驗、單因 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分析資料。

麥琇茹 2007

國小特教班 休閒教育課 程發展與實 施之行動研 究

行動研究法 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法,以研究者所任教之 國小特教班學生為研究對象,目的在於發 展一套適合研究者任教班級的休閒教育課 程,並探討休閒教育課程的實施情形。

在休閒教育課程發展的部份,首先進行學 生家庭、社區、學校休閒資源生態調查,

再依據調查結果,結合學生能力、興趣與 需求,擬定課程教學目標,設計課程活動。

在休閒教育課程實施的部份,檢討實施以 活動技能為主的課程活動所遭遇到的教學 問題,重新調整課程為以互動技能目標為 主。教學問題包括有:課程內容不能吸引 學生、目標的安排忽略能力低的學生、活

(39)

動內容與流程的安排、引導學生的方式。

林惠玲 2007

網路輔助教 學應用於休 閒教育實驗 單元課程對 國中生休閒 覺知自由影 響之研究

實驗研究法 本研究藉由「網路輔助教學應用於休閒教 育實驗單元課程之設計,以探討國中生於 實施此實驗單元課程後,其休閒覺知自由 之影響與改變情形。希望透過此實驗課程 之實施後,培養讓學生正確的休閒觀念與 態度,並提升休閒覺知自由感。本研究採 準實驗研究法之單組前測-後測設計,研 究對象為台北市某國中八年級普通班學 生,共35 人,研究者紀錄上課過程、學 生回饋與研究者反思,以瞭解參與研究的 學生對網路輔助教學應用於休閒教育實驗 單元課程的心得與意見,最後歸納研究結 果提供未來網路輔助教學應用於休閒教育 實驗單元課程實施之參考。

侯慧君 2008

國小一年級 休閒教育課 程實施之行 動研究

行動研究法 本研究是在「臺中縣中正國小」進行國小 一年級休閒教育課程實施之行動研究。研 究目的有:

一、研擬休閒教育課程行動方案。

二、實施休閒教育課程行動方案。

三、探討國小一年級學生休閒能力。

劉金鳳 2008

國小教師休 閒教育態度 與實施現況 之研究

問卷調查法 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國小教師的休閒教育 態度,及其對休閒教育實施現況的看法。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自行編製之「國 小教師休閒教育態度與實施現況調查問 卷」作為資料蒐集的工具,研究對象為屏 東縣小學420 位正式教師。研究結果提 及國小教師對休閒教育的實施,在教學方 法、實施時機、教材使用上都相當多樣化,

但也對教學時間與專業知能的不足感到憂 心。

蔡宗武 2009

國小啟智班 教師休閒教 育課程實施 現況與態度 之研究

問卷調查法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啟智班教師實施休閒 教育課程之現況以及教師對休閒教育的態 度。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方式進行,研究對象為 台灣地區國小啟智班教師,正式問卷發出 320 份,回收的有效樣本計 268 人。研究 工具為自編之「國小特教班(啟智班)教師

(40)

實施休閒教育課程與態度之問卷」。 劉怡蘭

2009

國小學童玩 興與休閒教 育效益關係 之探討

實驗研究法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學童玩興與休閒教育 效益之關係。研究主要採準實驗設計的方 式,以同一所國小的三年級兩個班級學生 為研究對象,進行為期八週的自編休閒教 育方案。假設驗證結果摘述如下:(1)經過 多元化的休閒教育方案實施後,學童個人 玩興較實施前有顯著提升。(2)學童於實施 休閒教育方案後,在休閒覺知上較實施前 有顯著提升。(3)多元化休閒教育方案較單 一講述型能引起學童的玩興。(4)以多元化 和單一講述型之休閒教育方案而言,學童 的休閒教育效益呈現部分顯著差異。(5)

「玩興可以預測休閒教育效益」方面並未 獲得有力支持。

黃雅玲 2009

休閒教育課 程介入對國 小學童休閒 態度與休閒 參與之影響

實驗研究法 本研究之目的旨在暸解休閒教育課程介入 後對國小學童休閒態度及活動參與之影響 或效益。設計課程之實施對象為臺北市士 林區某國小117 位四年級學童;49 位為 實驗組參與研究設計之課程,68 位為控制 組,參加學校綜合領域課程。研究結果發 現:國小學童休閒態度高,但實際上休閒 參與情況仍偏低;透過休閒教育課程雖然 未對休閒參與達顯著提昇,但顯著加強其 休閒態度。建議學童家長利用假日共同參 與親子活動,增進親子間情感;增加學童 未成年時的休閒參與機會,亦可培養成年 後的休閒習慣,學習做好休閒規劃。學校 可舉辦休閒相關社團活動,使學童透過參 與,學習到休閒活動之技能,亦可學習與 同儕之間的人際相處,進而促進生活品質 及身心健康。

陳孟君 2009

學童休閒態 度、休閒教 育需求與家 庭因素間之 關係研究-- 以台中縣某

問卷調查法 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國小學童其休閒態度 和休閒教育需求之現況,並比較不同性 別、年級、家長休閒教養方式及社經地位 在休閒態度與休閒教育需求之差異,及國 小學童休閒態度與休閒教育需求的關係。

本研究是以台中縣某國民小學學童為研究

(41)

國小為例 對象,共抽取300 人進行問卷調查,得有 效問卷287 份並運用描述性統計、信度檢 定、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皮爾森 積差相關等方法進行統計分析。

黃合利 2009

國小社會學 習領域教科 書休閒教育 內容之研究

內容分析法 本研究主要內容在探討現行國小社會領域 教科書中,對於與休閒教育相關之內容,

加以研究與分析,目的在藉此了解教科書 是否能傳達正確的常識,幫助學童更深層 體認正確的休閒概念。本研究方法採內容 分析法,以「休閒教育概念類目表」為研 究工具,對各版本之社會領域教科書進行 分析。

張文禎 2009

休閒能力與 休閒教育策 略關係之研 究--以個人 休閒生命週 期觀點

問卷調查法 訪談法

本研究旨在以個人休閒生命週期為基礎,

探討休閒能力與休閒教育策略之關係。

本研究分兩部份進行,第一部份為量化問 卷調查,透過問卷調查,以獲得較為嚴謹 之量化統計資料。第二部份是質性訪談,

透過質性訪談,以彌補量化數據無法解釋 之質性資料。

林文瑛 2010

國民中學休 閒教育實施 不同教學法 之成效研 究—以台中 縣立清水國 中為例

文獻分析法 實驗研究法

研究之主要目的,在於探討實施不同教學 方法對國中生休閒態度的認知、情意與技 能之影響,並根據研究結果,歸納具體建 議,以供教育行政機關、學校單位、教師 與研究者之參考,以期能提升國民中學休 閒教育之效能。

為達上述目的,本研究採文獻分析與準實 驗設計方式進行研究。根據文獻探討的結 果,編製「國中生休閒態度問卷」為測量 工具,最後,以SPSS for Window 15.0 套裝軟體進行混合設計二因子變異數分 析,獲致結論。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根據整理,研究者欲從這些相關研究中,了解學生休閒態度及休閒教育需求、

當前國小教師休閒教育態度與實施現況,進而參考相關休閒教育方案發展與實施 方法來進行本研究,因此研究者針對以下三點進行分析:

(42)

(一)尌研究對象而言

與本研究有關的休閒教育論文研究共有 19 篇,研究對象為國小學童的有 7 篇,其中有 2 篇的對象是啟智班學童,5 篇是國中生,2 篇是大學生,以及 2 篇 的研究對象是教師,研究對象為國小高年級學童的篇數甚少,而國小階段是培養 正確休閒價值觀的重要階段,對學童的未來將產生重大的影響,因此本研究將以 五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希望能對休閒教育往下紮根有所貢獻。

(二)尌研究方法而言

於上列與休閒教育有關論文中發現,郭淑玲(1994)和黃合利(2008)皆以 內容分析法針對國小領域教科書探討與休閒教育有關之內容。陳桂菊(2000)、

游又嘉(2003)、鄒宇翔(2004)、林柏伸(2006)、劉金鳳(2008)、蔡宗武(2008)、

陳孟君(2008)、張文禎(2009)等人皆以問卷調查法來做研究,企圖了解休閒 教育課程的實施,探討休閒教育成效與休閒滿意度之間的關係、大學生休閒教育 需求及阻礙因素之關係、國中休閒教育實施概況及不同背景對休閒教育實施差異 情形、國小教師的休閒教育態度及其對休閒教育實施現況的看法、國小學童休閒 態度和休閒教育需求之現況等議題。賴育慧(2002)、連桂珍(2003)、麥琇茹(2006)、

侯慧君(2007)、黃雅玲(2008)等人以實驗研究法或行動研究法,針對休閒教 育方案規劃與實施後,探討其實施情形及成效。

(三)尌研究結果而言

使用實驗研究法及行動研究法的論文提到,在實施休閒教育方案後,關於教 育成效方面多數皆顯示有正向之學習成效,然而,關於休閒教育實施於國小高年 級學生的研究並不多,因此,在休閒教育融入國小學習領域方面的研究仍值得學 界投入心力,並且應更積極嘗試休閒教育融入在不同年齡層、不同課程的學習領 域的設計及成效探討之研究,故本研究欲將休閒教育課程融入國小高年級綜合活 動領域實施。當代社會面臨快速的變遷,為學生提供最佳的休閒利用方式是一件 刻不容緩的事,在生命歷程中,休閒教育將可以發展一個善用休閒效益而得到身 體、情緒、社交等多方面發展之全人。

(43)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本章主要是依據第一章的研究動機與目的,以及以第二章的文獻探討作為本

研究的基礎,並提出本研究所欲探討的休閒教育融入國小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學習 活動的工具及流程,本章共分四節,第一節介紹研究方法,第二節介紹研究流程,

第三節介紹研究場域及對象,第四節介紹資料的蒐集與分析。

第一節 研究方法

行動研究是過「行動」和「研究」結合為一,鼓勵實務工作者,採取質疑探 究和批判的態度,在實務行動研究過程中進行反思,以改進實務工作,增進對實 務工作的理解,並改善實務工作的環境(蔡清田,2003)。鄭增財(2006)指出 行動研究就是教師研究自己的教學實務,解決自己的教學實務問題的過程,研究 的程序是教師自己設計,自己操作,以改善自己教室內的教學活動。行動研究能 同時達到三個功能:有助於實務問題的解決,擴展科學的知識,以及增加參與者 個人的能力。

蔡清田(2000)認為「行動研究」所具有的主要特徵包括:

一、以「實務問題」為主要導向。

二、重視實務工作者的研究參與。

三、從事行動研究的人員就是應用研究結果的人。

四、行動研究的情境就是實務工作的情境。

五、行動研究的過程重視協同合作。

六、強調問題解決的立即性。

七、行動研究的問題或對象具有情境特定性。

八、行動研究的計畫是屬於發展性的反省彈性計畫。

九、行動研究所獲得的結論只適用於特定實務工作情境的解放,其目的不在於作 理論上的一般推論。

十、行動研究的結果除了實務工作情境獲得改進之外,同時也使實際工作人員 自身獲得研究解決問題的經驗,可以促成專業成長。

(44)

綜上所述,本研究試圖將休閒教育和國小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內容結合,

選擇具有休閒教育含義的教材內容,以行動研究作為研究方法來進行教學研究,

目的將休閒這個觀念介紹給學生,發展適合學生需要的行動方案,並協助學生建 立正確的休閒觀念。教材的挑選,以休閒教育的範疇為主,設計教案及教學內容 的情境和背景能貼近學童的生活經驗,使學童了解休閒的觀念與自身經驗間的關 聯性,進而建立正面的休閒生活價值觀,引導學生學習透過理性與感性的溝通來 解決問題,提升自己的情緒 EQ,讓生活、人際關係更融洽、愉悅。

(45)

第二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採用行動研究的方法,行動研究是一個持續不斷探討教學和反省教學 問題的螺旋過程,包括計畫(plan)、行動(act)、觀察(observe)及反省(reflect)

主要四個步驟,形成「計畫-行動-觀察-反省-計畫…」的動態循環歷程。說 明如下:

一、計畫:設計教學計畫、訂定教學目標、安排教學活動,規劃教學活動。

二、行動:用講述法、小組討論法,依照教學計畫進行教學,和學生互動,以 教學實務的過程,作為研究省思的依據。

三、觀察:觀察學生活動情形,討論錄影、學習單、檔案資料…等,進行師生 互動。

四、晤談:私下與學生個別溝通、意見交換,以了解學生的想法與態度。

五、反省:資料分析歸納,思考和檢討。

本研究希望透過個人過去的教學經驗,以及文獻參考方式,訂定教學計畫,

在班級中實施以及和學生互動,過程中透過教材學習、延伸討論、日常生活觀察、

教學日誌及相關文件等方式蒐集資料,並加以分析省思,最後撰寫研究報告。整 個研究步驟流程如下頁:

(46)

圖 3-1 研究流程圖

計畫

行動

觀察

反省

文獻蒐集與參考

擬定教學計畫、教學設計

教學活動實施、師生互動討 論、教學活動調整與修正

資料收集、學習單、訪談、心 情日記

統整、歸納、分析、檢討

晤談 個別晤談、全班討論

數據

圖        次
圖 3-1    研究流程圖  計畫 行動 觀察 反省  文獻蒐集與參考  擬定教學計畫、教學設計  教學活動實施、師生互動討論、教學活動調整與修正  資料收集、學習單、訪談、心情日記 統整、歸納、分析、檢討 晤談 個別晤談、全班討論
表 3-4  資料編碼說明  資料編碼代號          意義  T  指研究者  S01  指座號 1 號的學生  Ss  指全班的學生  觀 1001021  指 2011 年 10 月 21 日研究者的觀察記錄  晤 1001021  指 2011 年 10 月 21 日的晤談記錄  學 1001021  指 2011 年 10 月 21 日學生的學習單  札 1001021  指 2011 年 10 月 21 日的教學省思札記  省 1001021  指 2011 年 10 月 21 日的學生心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現時,STEM 教育已融入了在小學課程當中;不少學校在規劃及組織 STEM 相關學習活 動時,更融入藝術教育/人文精神的學習元素,以

A series of eight Key Learning Area (KLA) Curriculum Guides (Primary 1 to Secondary 3) and the General Studies (GS) for Primary Schools Curriculum Guide (Primary 1-6) have

is organised by the English Language Education Section,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stitute, Education Bureau to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schools to connect English Language

商科科主任 洪玉珍 生命教育融入該科教學活動及宣導 工科科主任 游鈺輝 生命教育融入該科教學活動及宣導 設計群科主任 吳漢宗 生命教育融入該科教學活動及宣導 普通科行政科召

商科科主任 洪玉珍 生命教育融入該科教學活動及宣導 工科科主任 游鈺輝 生命教育融入該科教學活動及宣導 設計群科主任 吳漢宗 生命教育融入該科教學活動及宣導 普通科行政科召

配合小學數學科課程的推行,與參與的學校 協作研究及發展 推動 STEM

This research adopted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in the scope which containing 134 elementary schools, which have accepted field survey for Traffic Safety Educa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 culture on teachers’ study and teaching potency in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The research tool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