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第五節 資料的蒐集與分析

一、資料的來源

(一)晤談

從與學生進行個別或團體晤談中、公開討論中或是偶爾的閒談中了解學生的 態度、興趣與價值觀。透過師生之間課後的閒聊或私下的晤談,了解其在教學活 動的過程中所遭遇的困難或問題,以及在學習上的想法或各種反應,提供研究者 更深入的了解與分析。

(二)觀察

透過直接觀察和紀錄方式,了解學生實際學習歷程的改變。針對教學研究對 象休閒教育延伸性學習的參與情形、同儕互動、日常生活行為的改變做持續性的 觀察,根據課堂上及平時詳細的觀察與紀錄,進行分析歸納,以獲得研究成果。

(三)學生實作評量

在研究教學實施期間,學生在休閒教育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中所完成 的作業或成果發表,將加以蒐集及分析,從中了解學生的成長及想法。

(四)研究日誌

研究者的研究日誌,是紀錄研究者在研究歷程中的心路歷程及工作期間關 注問題的焦點事件的描述,與省思札記不同之處在於研究者的研究日誌都是即時 完成,是研究歷程中描述心情的記事本。

(五)教學省思本記

對於每次教學的實施、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教學過程中觀察結果,以及教 師自身的檢討與省思,利用教學省思札記再次進行整理、歸納,以了解研究者是 否確實達成休閒教育課程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並作為改進個人教學與進 行下次課程設計之基礎。

(六)家長訪談

為了避免研究者即是教學者與研究者的雙重身分造成主觀印象,適時加入家

長之訪談,透過家長的觀察了解休閒教育課程實施之後,學生在課餘休閒觀念及 行為部分的改變情形,並了解家長對學生的教養觀念,也讓家長對學生在校學習 情況有更深入的了解。

(七)教學前後問卷

在研究的過程中,設計教學前後問卷,藉以了解教學活動實施前後學生觀念 的改變情形以及本教學活動是否能有效建立學生正確的休閒觀念。

二、資料的分析

將蒐集到的資料加以整理,可以讓研究者更清楚的掌握已經蒐集到的資料,

並且循序漸進的為下一步要蒐集的資料預作準備,在整個研究過程中,資料的蒐 集與分析是同時持續的進行著。黃瑞琴(1999)提到,蒐集資料不是機械式的記 錄資料,而是必須同時分析和解釋資料,並且立即知道這些資料是否相互矛盾,

是否需要進一步蒐集更多的資料。

本研究所採取的資料分析步驟參考夏林清(1997)之研究步驟,茲說明如下:

(一)閱讀資料:本研究所有蒐集到的資料都須經過閱讀與整理,在閱讀整理之 後,能幫助研究者回憶事情的經歷,以及發生了哪些重要的事 情。

(二)選擇資料:將所蒐集來的資料予以分類,分成重要及不重要的,再進一步 依主題分類,以助分析時簡化程序。

(三)呈現資料:將所有研究資料以解答研究問題的方式呈現。

(四)解釋資料及做結論:將呈現的資料加以詮釋,並進一步分析,期能瞭解所 研究的情境。

本研究將每一個學習活動產生的文件,如觀察記錄、晤談、學習單…等資料 加以彙集整理後,再依序將資料編碼,以不同資料編碼代號,來表示資料出處來 源,資料呈現的方式如下表:

表 3-4

資料編碼說明

資料編碼代號 意義

T 指研究者

S01 指座號 1 號的學生

Ss 指全班的學生

觀 1001021 指 2011 年 10 月 21 日研究者的觀察記錄 晤 1001021 指 2011 年 10 月 21 日的晤談記錄

學 1001021 指 2011 年 10 月 21 日學生的學習單 札 1001021 指 2011 年 10 月 21 日的教學省思札記 省 1001021 指 2011 年 10 月 21 日的學生心得省思 訪 P01-1001021 指 2011 年 10 月 21 日訪談家長的記錄 訪 NT-1001021 指 2011 年 10 月 21 日訪談協同教師的紀錄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三、資料的信效度

為提高本研究之信效度,避免過度主觀和偏頗,在信度方面,本研究使用資 料的三角校正法進行分析。在研究過程中,從研究者、教學過程、學生、協同教 師等多方面資料來源蒐集整理與分析,目的在避免過度主觀與降低偏頗程度,藉 以提高本研究之信度。

在效度方面,本研究參考 McNiff(1988)針對行動研究所提出的三個效化步 驟以提高研究的效度:

(一)自我效化

自我效化依據下列四個標準來驗證支持研究結果:根據信念實踐價值觀,有 意圖的進行批判、反省,有規律的探究需求,在對談中包含個人解釋。

本研究透過個人教學省思及札記進行教學過程的批判及反省,期使後續的研 究能不斷修正朝更理想的狀態改進。

(二)同伴效化

同伴可以是同事、指導教授、親人、其他研究者,只要能提供批判的任何人 皆可,因為與別人溝通討論的發現才會更有價值。

本研究透過與同儕教師的討論及同儕教師的回饋和意見分享,針對課程、活 動進行過程、學生反應成果等部分提出建議與分享,讓研究者能發現自己思考或 觀察不盡周延之處。

(三)學習者效化

記錄有關學生活動的過程是很重要的,他們的行為是研究者理論與發現的最 佳證據,這類記錄包括:省思、學習單、觀察記錄、錄影檔等。

本研究透過學生的活動學習單、日記、課堂錄影、教學觀察紀錄、晤談等方 式整理並分析學生的成長,並依據這些資料完成行動研究。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