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師背景變項與中介變項、組織公民行為的關連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五節 教師背景變項與中介變項、組織公民行為的關連

以下分別從教師的性別、婚姻、學歷、服務年資、擔任職務、任教地區與族 群等為背景變項,探討與本研究的中介變項,含教師所知覺的學校氣氛、教師專 業認同、教師制控信念,與依變項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的關連。

一、性別

教師的性別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的展現是否有關連?各研究者之研究結果 並不一致。有研究發現,有些研究發現教師的性別與整體的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並 無顯著差異存在(邱麗蓉、單小琳,2005;范熾文、蔡家媛,2007;鄭燿男,2004); 但也有研究指出,男性教師整體組織公民行為表現高於女性教師(吳煥烘、方啟 陽,2007),這可能是因為男性教師擔任行政工作的機會較多,知覺校長的社會 支持行為較高所致(黃盈彰,2002a)。

二、婚姻

至於教師的婚姻狀況與其組織公民行為之展現的相關研究,國內並不多,鄭 燿男(2004)的研究發現,已婚教師的組織公民行為表現顯著高於未婚教師,這 可能是因為已婚者已有家庭,申請調校的機率較低,在校服務年資較長,對學校 環境較熟悉,擁有較佳的學校社會網絡,所知覺的學校社會支持行為(含校長關 懷領導及教師間社會支持行為)也就較多(巫惠貞、巫有鎰,2001),因此,較 會展現組織公民行為。

三、學歷

教師的最高學歷與其組織公民行為之展現是否有關連?各研究者的研究結 果並不一致。有些研究發現教師的最高學歷與整體的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並無顯著 差異存在(范熾文、蔡家媛,2007)。但也有研究發現學歷越高的教師,越容易 展現組織公民行為(吳煥烘、方啟陽,2007),原因可能是學歷愈高,越相信自 己的能力,工作較為積極投入,其教師專業認同也就越高(楊賀凱、黃毅志,2009)

所致。不過,也有研究發現學歷愈高者,成就感較低,因為其對自我要求較高及 對報酬的預期也較高,而不易實現所致(巫惠貞、巫有鎰,2001),這是否意謂 著高學歷會降低其教師專業認同感,本研究將做驗證。

此外,鄭燿男(2004)的研究則指出,師專畢業者最會展現出組織公民行為,

這可能是因為其服務年資較長,教學工作經驗較豐富,擔任行政職務的機率較 高,知覺學校的社會支持行為較多,及所擁有的資源較多所致。

四、服務年資

教師的服務年資與其組織公民行為之表現是否有關連?各研究者的研究結 果並不一致。有研究發現教師的服務年資與整體的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並無顯著關 連存在(邱麗蓉、單小琳,2005);但也有些研究發現,教師的服務年資越高,

越會展現出組織公民行為(吳煥烘、方啟陽,2007;范熾文、蔡家媛,2007), 這可能是因為服務年資較長者,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調校機率較低,對於學校 有深厚的情感,擔任行政職務的機率較高,知覺學校的社會支持行為較多,及所 擁有的資源較多所致。

五、現任職務

在教師現任職務方面,擔任不同職務之教師在整體組織公民行為,有顯著差 異存在。研究結果顯示兼任行政職務的教師越會展現組織公民行為,當中以兼任 主任者的表現最佳(邱麗蓉、單小琳,2005;吳煥烘、方啟陽,2007;范熾文、

蔡家媛,2007;鄭燿男,2004),這可歸因於兼任主任者是屬於學校行政主管,

較熟悉學校的行政運作,有較多與校長直接溝通、參與決策和獲得更多支持、獎 勵、升遷的機會,及有職務加給等外在報酬(巫惠貞、巫有鎰,2001;黃盈彰,

2002a),可以知覺到較多屬於校長的社會支持行為(關懷式領導)所致。

在現任職務與中介變項的關連方面,國小教師兼任主任及組長的專業認同顯 著高於科任(專任)教師(黃彥超、翁福元,2009),筆者認為,這是由於國小 科任(專任)教師所需的學科專業能力較中學或大學教師為低,而且沒有自己的 班級,缺乏歸屬感,此外,在工作上的成就感又不如兼任行政職務的主任及組長,

所以專業認同較低。

六、學校所在地區

不同學校所在地區之教師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的展現是否有關連?各研究 者之研究結果並不一致。吳煥烘與方啟陽(2007)的研究發現,「偏遠地區」教 師在整體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的表現高於「一般地區」教師,這可能是因為大多數 偏遠地區學校為小型學校,學校成員間(校長和教師、教師和教師)的互動較密 切,教師知覺到良好的學校組織氣氛,亦即學校社會網絡中的社會支持行為(校 長關懷領導及教師間社會支持行為),則較會展現組織公民行為。

但是范熾文和蔡家媛(2007)與鄭燿男(2004)的研究則發現,都市化程度 較高的學校教師,較會展現組織公民行為。筆者認為,這可能是由於都會區學校

的家長社經地位較高,較關心子女的學校教育,促使教師更重視自身的教育工 作,積極的投入教師工作所致。以上研究的結論迥異,因此,本研究將再次做驗 證。

在學校所在地區與中介變項的關連方面,有研究發現偏遠地區的國小教師,

其專業認同度高於一般地區的國小教師,這可歸因於政府近年來在教育機會均等 原則下,對偏遠地區學校實施積極差別教育經費補助(教育優先區),積極充實 設備,加強課業輔導,在面對偏遠地區之弱勢學生時,更能突顯出教師的專業性 與重要性,因此專業認同較高(黃彥超、翁福元,2009)。

七、族群

關於原漢族群教師的組織公民行為由何不同之相關研究,筆者檢視文獻並無 所獲。或許此變項在之前的研究中,因其研究範圍及對象並不是原住民比例偏高 的地區,即使有,也可能因原住民教師樣本數過少而無法探討原漢教師的組織公 民行為之差別;然而,台東是我國原住民人口比率(34%)最高的縣市(內政部,

2008a,2008b),原住民教師人數比率也高居全國第一位(行政院原民會,2008;

教育部統計處,2008),原住民在台東的人口組成居重要地位。因此,本研究將 族群列入背景變項進行探究。

在族群與中介變項的關連方面,楊賀凱與黃毅志(2009)的研究發現,原住 民教師內控信念與教師專業認同都比漢人教師高。原因可能是原住民族群中受過 高等教育、從事高聲望職業的人數不多,使得原住民教師往往自視為精英份子,

並認為成功是透過自身的能力與努力而獲致的(李文益、黃毅志,2004;黃毅志,

2001),所以內控信念較高;此外,原住民教師中有許多原住民公費生返鄉任教,

任教於偏遠地區學校(楊賀凱、黃毅志,2009),在面對偏遠地區之弱勢學生時,

更能突顯出教師的專業性與重要性,因此專業認同較高(黃彥超、翁福元,2009)。

2002a),工作較為投入(李新鄉,1996;陳惠芳,2008;黃盈彰,2002a);高教 師專業認同者,成就感較高(楊賀凱、黃毅志,2009),較有自信心,會認真積 極的投入工作(黃彥超、翁福元,2009),而工作越投入,越會展現組織公民行 為(陳春希等,2007;Diefendorff et al, 2002),因此,擁有高內控信念與高教師專 業認同的原住民教師,有可能較會展現組織公民行為。

八、小結

綜合上述的實證研究,可以發現個人背景變項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間的關 連,在探討各變項影響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的實證研究中,有不一致的結果,除了 樣本特性的差異之外,也有可能是因為所控制的影響變項不一致,或是控制得不 周延,甚至完全沒有作任何統計控制所致。

根據上述之文獻,本研究將以教師的背景變項為自變項,學校組織氣氛、教 師專業認同與教學制控信念為中介變項,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為依變項,建構出本 研究的架構。並以量化實證研究,來瞭解教師的個人背景變項、中介變項與教師 組織公民行為間的關連,更要做進一步的統計控制,以對其間可能存在的因果機 制,做更精確的分析與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