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教師評鑑之相關實證研究

良好有效的教師專業評鑑應該包括完善的評鑑制度、具體的評鑑指標、合宜的評鑑 程序和方法。而教師的專業成長歷程是連續性的,隨著社會環境更迭與時代的進步,更 顯出教師專業評鑑的重要性,國內外學者們探討之觀點與層面亦不盡相同,研究結果亦 呈現多面性,此結果可從下列相關研究得知,茲分述如下:

傅木龍(1998)以文件分析、文獻分析、比較分析、歸納分析及時第訪談進 行「英國中小學教師評鑑制度研究及其對我國之啟示」,得到結論如下:1.教師 評鑑具有多元化目的。2.透過立法程序是教師評鑑工作制度化重要關鍵。3.觀念 的宣導及地方性的實驗研究是重要的工作。4.教師評鑑工作不是獨立的工作而是 學校整體經營的一環。5.必須結合相關教育政策才能發揮相輔相成效果。6.英國 中小學教師評鑑制度足供我國參考。

美國自從1930 年開始進行一系列有效能教學研究,指出教師的行為特質與 教學效能有關聯,Barr 於1961 年出版一系列有效能教師特質的記述。指出如達 觀、合作、情緒穩定、個人魅力、博學等明確的行為特徵。上述特性在六○年代 被視為教師評鑑規準的基礎,並在各州編寫視導員的訓練手冊,推動教學視導工 作(引自李珀,1999)。

二十世紀末,英、美兩國即開始進行教師的評鑑工作。美國人採用行為主義 來做教師評鑑,因此量表、指標的取定是非常清楚的。可以獲得管理、量化、質 化、績效快速的成長。美國大部分州的教師聘約中,均訂有教師定期評鑑之制度,

評鑑不良者,經輔導不成後,會遭到解聘、不續聘,甚至證書被撤回之懲戒。國 內若欲推動教師專業評鑑,可透過修法,取得教師專業評鑑的法源依據,使得教 師專業評鑑得以順利實施。

英國之前主張以獎懲為目的對教師進行評鑑,評鑑結果和教師的晉級、加 薪、解聘相互聯結,即是以「總結性目的」進行教師評鑑。但在1989 年的教師

評鑑改革結果報告書提到,為配合「1988 年教育改革法案」,改以「形成性目 的」進行教師評鑑,此種教師評鑑受到廣大教師的歡迎。英國目前的教師評鑑制 度是依據2001 年的教育規程所制定的(引自朱芳謀,2005)。

Ingvarson&Chadbourne(1998)以調查法進行「澳洲維多利亞省中小學評 鑑制度(PRP)實施滿意」研究,得到結論:1.PRP 增加教師、校長工作量但不 致影響教學。2.PRP 結果與教師職級結合,增加教師階級存在的負面影響。3.PRP 對教師生涯發展沒有改善。4.評鑑規準效度、信度不足,評鑑方式教師不甚滿意。

歐陽教等(1993)以調查法進行「教師評鑑模式之研究」,得到結論:1.多 數教育人員、學生、家長贊成中小學推行教師評鑑制度。2.教師自我評鑑、學校 行政人員評鑑、校內評鑑小組評鑑,較受歡迎。

陳聖謨(1997)以調查法進行「國小教師對教師評鑑制度之態度研究」,得 到結論:1.國小教師認為教師評鑑方式以 「檢視教師參與專業活動的檔案紀錄」、

「學生意見調查」比率較高。2.國小教師較認同集體式的委員制進行教師評鑑。

3.比較贊成教師評鑑理由是教師評鑑有助於教師教師素質的提昇與教學校能的 促進,不贊成的理由是認為評鑑不會客觀、公正或流於形式。

余榮仁(2000)以行動研究法、文獻分析法、參觀與視察、問卷調查法進行

「學校本位教師評鑑制度之研究-評鑑者與被評鑑者兼反省性合作行動探究」,

研究結論如下:1.學校本位教師評鑑制度之建構受限於特定時空脈絡背景因素,

故有必要實施後設評鑑分析,作為將來改進之參考。2.行動研究者因個人因素、

毅力、日常工作負擔,和校園文化、校長個人理念與對會議主持掌控等因素對研 究結果有關鍵性影響。3.教師評鑑研究小組透過密集式議題對話,產生理念之轉 化效果,證明透過行動研究進行學校行政對話之價值,與建立學校本位教師研究 社群解決學校本身所衍生問題之可能。

林榮彩(2002)以調查法進行「高雄市國小教師專業評鑑實施意見之研究」,

得到結論:1.評鑑之實施宜多鼓勵、少懲戒。評鑑方式以「教師自評」最受肯定。

蒐集資料及紀錄方式以「自我評鑑檢核表」最受重視。2.校內小組評鑑恰當人選 依序為教師代表、各科教學研究會代表,其中由教師代表擔任校內小組評鑑人員 最受青睞。

陳怡君(2002)以調查法間採辦結構式訪談進行「國民小學教師評鑑之研 究」,得到結論:1.教師評鑑方式要多元化、資料要多樣化。2.教師評鑑之實施 鼓勵重於懲戒。3.學校行政人員與基層教師對教師評鑑看法不同。4.教師評鑑人 員缺少評鑑專業知識

許峰維(2005)以調查法進行「彰化縣國民小學教師對實施專業評鑑之意見 調查研究」,得到結論:1.實施專業評鑑方式以「採用教師自評檢核」為主。2.

教師最贊成的評鑑組成人員是「同儕經驗教師」,評鑑資料來源是「教室觀察、

班級經營紀錄、自我評鑑檢核紀錄」。

蔡美儀(2005)以調查法進行「嘉義縣國民小學教師對實施教師評鑑意見之 調查研究」,得到結論:1.教師最贊成的評鑑方式是「教師自我評鑑」。3.教師 最贊成的評鑑組成人員是「同儕教師」,評鑑資料來源是「教師教學檔案」。

楊麗珠(2005)以調查法進行「台中市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教師評鑑意見之 研究」,得到結論:1.高度肯定實施教師評鑑。2.評鑑實施方式以自我評鑑為第 一優先,其次是校內人員評鑑。3.資料來源以教師自我報告、教師晤談為主。

朱芳謀(2005)以調查法進行「屏東縣國小教師對教師評鑑態度之研究」,

得到結論:1.教師評鑑的項目應以教師職務不同而有所差異。2.評鑑資料的蒐集 重視客觀完整與公平的方式。3.評鑑人員的組成以同校的人員最獲得支持。4.評 鑑資料的蒐集應以教師的職務及學校規模不同而有所差異。

呂玉珍(2007)以台中市三所試辦國民小學的一位校長及九位教師為訪談對 象,進行半結構式訪談,探討台中市國民小學參與試辦教師對試辦教師專業發展 評鑑的看法,主要結論如下:1.當前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試辦計劃與教師想 法略有不同。2.試辦之助力在於教師期待專業成長及認同教育部推展理念。3.試

辦人員傾向為全部參加及自願參加,但願意參與第二年試辦的人員減少一半。不 願意參與第二年試辦的理由為干預教學進度及未能落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目 的。4.阻力在於教師負擔過重、觀念改變不易及評鑑兩字帶來的壓力。

李坤調(2007)以台北縣試辦學校為例,針對教務主任推動教師專業發展評鑑 的態度、運用的策略、遭遇之困難與試辦後的評價進行個案研究,探討國民小學 教務主任推動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試辦之現況,主要發現如下:1.國民小學教務主 任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大多抱持認同態度。2.各校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政策期 間,經費不足、時間不足、專家學者支援不足、相關知能不足、缺乏法理依據說 服力不夠。3.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評鑑規準版本眾多,且均偏向概念化學理,令 試辦人員心生畏懼;對評鑑規準認定亦難有共識,教師專業對話的互信機制亟待 建立。4.學校試辦教師專業評鑑,確能增進教師教學效能、提高學生學習成效。

李昆璉(2007)針對新竹縣一所國民小學實施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歷程進行個 案研究,以瞭解學校推動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背景脈絡、實施歷程與階段性結 果,主要結論如下:1.實施歷程包括準備、實施、總結、檢討與改進四個階段。

2.評鑑規準的選擇「由下而上」形成共識。3.評鑑工具與方法的選用呈現多元化 樣貌。4.行政人員具備教學專業與評鑑知能,更能給予教師專業協助。5.具有彈 性的專業對話時間,有效分享專業發展評鑑之實踐知識。6.建立以學校為本位之 視導機制與教學輔導體系。

黃淑評(2008)以調查法進行「苗栗縣國小教師對專業評鑑意見之研究」,

得到結論:1. 教師對教師專業評鑑目的持正面肯定的意見,贊成以形成性目的 為主,總結性目的為輔。2.教師對教師專業評鑑實施原則持正面肯定的意見,贊 成「進行教師專業評鑑前,應先建立共識」。3.苗栗縣國小教師對教師專業評鑑 實施方式以自我評鑑為第一優先,其次是校內評鑑小組。4.苗栗縣國小教師對教 師專業評鑑資料來源贊成以教師自我報告、教師晤談為主。

綜合上述研究,研究者對於教師專業評鑑研究結果提出個人看法,分述如下:

(一)相關研究的研究方式

大部分學者使用問卷調查法,調查教師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看法與現況。傅 木龍(1998)使用文件分析、比較歸納分析及實地訪談研究英國中小學教師評鑑制 度及對我國的啟示。余榮仁(2000)主要採用行動研究法,兼採文獻分析、參與觀 察、問卷調查等方法,探討經由評鑑者與被評鑑者間之反省性合作行動,建構學 校本位教師評鑑制度之可行性。陳怡君(2002) 除用問卷調查法外兼採半結構式 訪談法,以深入瞭解國民小學教師對教師評鑑制度的看法。而呂玉珍(2007)則 使用個案研究方法,針對個案進行訪談,探討台中市國民小學參與試辦教師對試 辦教師專業評鑑的看法。李昆璉(2007)針對新竹縣一所國民小學實施教師專業發 展評鑑歷程進行個案研究。

大部分學者使用問卷調查法,調查教師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看法與現況。傅 木龍(1998)使用文件分析、比較歸納分析及實地訪談研究英國中小學教師評鑑制 度及對我國的啟示。余榮仁(2000)主要採用行動研究法,兼採文獻分析、參與觀 察、問卷調查等方法,探討經由評鑑者與被評鑑者間之反省性合作行動,建構學 校本位教師評鑑制度之可行性。陳怡君(2002) 除用問卷調查法外兼採半結構式 訪談法,以深入瞭解國民小學教師對教師評鑑制度的看法。而呂玉珍(2007)則 使用個案研究方法,針對個案進行訪談,探討台中市國民小學參與試辦教師對試 辦教師專業評鑑的看法。李昆璉(2007)針對新竹縣一所國民小學實施教師專業發 展評鑑歷程進行個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