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教材分析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四章 研究分析與討論

本章將針對研究的問題進行回覆,分為教材文化內容分析與學習者訪談兩節 討論。第一節,探討文化內容中的屬性分類、區域分布與涉及之主題與面向,以 及目的語文化與學習者文化之間的交互關係;第二節,根據學習者對教材中文化 內容等相關問題之反應加以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教材分析結果

一、文化廣度

前一章提到研究方法、原則及過程的說明,研究者將《當代中文課程》系列 教材內容含有中文的部分進行分析與統計,並與另一位研究人員比對研究結果之 後,得到共 1,509 筆具有區域性的內容,屬於中華文化相關的內容筆數有 945 筆,

歐美文化的筆數有 428 筆,亞洲文化的筆數有 122 筆,其他文化的筆數有 14 筆,

請見下圖 3:

【圖 3】具有區域性的內容之筆數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扣除教材只提及地區或國籍人士的部分,如:「你是不是日本人?」(B1L1)

這類僅具地區意義,無其他文化意義的內容的筆數,其無效筆數共有 783 筆,中 華文化 478 筆,歐美文化 229 筆,亞洲文化 63 筆,其他文化 13 筆,最後,得到 兼具區域性及文化意義的內容之有效筆數為 726 筆,包含中華文化 478 筆,歐美 文化 191 筆,亞洲文化 56 筆和其他文化 1 筆

換成百分比來看,有效文化內容中目的語文化──「中華文化」占了 65.84%,

「歐美文化」占了 26.31%,亞洲文化占了 7.71%,其他文化占了 0.14%(圖 4)。

歐美文化雖僅次於中華文化,但僅占整體文化內容約四分之一的比例,相對而 言,亞洲文化則不到十分之一,其他文化更低於百分之一,顯示出《當代中文課 程》的文化內容,以中華文化為主導文化,其他三個文化為輔助文化的現象。

【圖 4】文化內容之有效整體區域文化分布

至於每一冊的文化區域表現,第一至第四冊的文化區域分布與整體教材所呈 現的狀況相似,同樣以中華文化為主(B1:119 筆;B2:129 筆;B3:92 筆;

B4:77 筆),接續為歐美文化(B1:29 筆;B2:46 筆;B3:15 筆;B4:17 筆)、

亞洲文化(B1:20 筆;B2:21 筆;B3:8 筆;B4:4 筆),而無任何其他文化 的筆數(B1~B4 均為 0 筆)。第五、六冊的文化區域分布產生變化,第五冊的中 華文化與歐美文化近乎持平,前者為 19 筆,後者為 20 筆,亞洲文化則在此罕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呈現 0 筆,其他文化同樣無任何筆數,第六冊則首次呈現出以歐美文化為主的狀 況,歐美文化為 64 筆,中華文化為 42 筆,與亞洲文化 3 筆,與其他文化的唯一 1 筆。請參見圖 5。

【圖 5】《當代中文課程》一至六冊之四個文化區域筆數

上述數據與內容,主要展示全系列教材中有效文化內容之區域分布,研究者 將於下一小節「文化深度」的分析過程中,依據上述四個文化區域同步討論文化 廣度分布,並利用次分類的分布情形加以說明文化內容之主題與面向。

二、文化深度

「文化深度」意指文化內容本身的屬性,如「產物」(Products)、「習俗」

(Customs)、「觀念」(Perspectives)與「個體」(Persons),本小節將透過這四 個屬性將《當代中文課程》的有效文化內容加以歸納、分類,並分析其中涉及之 區域、主題與面向。

根據研究的分析結果顯示,文化深度的四個分類筆數如下:文化產物有 589 筆,文化習俗有 32 筆,文化觀念為 22 筆、文化個體為 83 筆,請參照圖 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圖 6】文化深度之文化屬性分類結果

以百分比來看,「文化產物」的比重高達 81.13%,占了整體文化內容的五分 之四,與前一小節文化區域的比重相似,儘管「文化個體」僅次於「文化產物」,

但兩者之間的落差懸殊,其餘「文化習俗」與「文化觀念」的占比相加仍不及「文 化個體」,顯示出教材文化內容主要環繞在「文化產物」的範疇上,其餘三者則 屬次要的考量。

接下來,本研究將具體針對文化內容的「文化產物」、「文化習俗」、「文化觀 念」、「文化個體」四個屬性分類進行分析、討論與說明,探究其中的主題與面向 與所涉及的區域分布情形。

(一)文化產物

文化產物占整體文化內容的 81.13%,關於實際呈現的狀況,有以下 7 個主 要呈現的內容和方式,如「語言與文字」、「國家+名詞(詞組)」、「飲食」、「建築」、

「休閒、表演及作品」、「習俗、信仰及觀念產物」及「組織機構」等方式。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語言與文字(171 筆)

語言是文化的產物,亦是文化的載體,有關於語言、文字、方言及語言內部 結構,大量出現於教材中,總計 171 筆。「中文」有 88 筆,「西班牙文(語)」23 筆,「英文」22 筆,「美語」1 筆,「法文」有 6 筆,「日文(語)」5 筆,「越南語」

2 筆,「德文」、「土耳其文」各 1 筆;「漢字」(12 筆)與「中國字」(5 筆)共計 17 筆,「英文字」1 筆,「中文的聲調」1 筆;「台灣話」、「閩南話」、「廣東話」

各 1 筆。相關筆數整理如下表 7:

【表 7】語言與文字項目與筆數(文化產物 1)

中華文化(109 筆) 歐美文化(54 筆)

中文 漢字 中國字 聲調 英文 英文字 西班牙語(文) 88 12 5 1 22 1 23

台灣話 閩南話 廣東話 美語 法文

1 1 1 1 6

德文 1

亞洲文化(7 筆) 其他文化(1 筆)

日文(語) 土耳其文

5 1

越南語 2

值得留意的是在上一節文化廣度的部分,「其他文化」分類裡僅 1 筆紀錄,

而這 1 筆紀錄正好是「文化產物」之「1.語言與文字」裡的「土耳其文」(B6,

L5),其餘文化深度的範疇則再無「其他文化」區域的文化內容。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國家名+名詞(詞組)(48 筆)

觀察《當代中文課程》的課程編排,第一冊以自我介紹作為課程的開始及基 本操練,在設計上考量到學習者來自於不同的國家,因而提供部分國家名稱與稱 呼該國人士的說法,以及其他生活中常見的名詞,教材內容安排也漸進式地將可 組合之詞彙相互結合,以利於學習的累加與配合文法例句的練習,其中「國家名」

+「名詞」所構成的詞組即為基本的結構之一,如「台灣茶」、「美國電影」、「中 國菜」、「越南麵」、「法國甜點」、「西班牙咖啡」等,分別強調其區域性及產物本 身鮮明的意涵。這類構詞組合,助於詞彙意義呈現出特定的文化屬性,並清楚標 示出更清晰的區域性,一般來說當提及一個國家的電影時,人們自然產生一種對 此國家電影風格或是主題類型的想法,如「美國電影」、「台灣電影」、「日本電影」

各自在拍攝、劇情特色上的不同,教材中亦出現「中國菜」、「日本菜」、「越南菜」、

「泰國菜」等以國家名冠在「菜」前頭的用法,同樣展現出各國具特色的料理方 式及風味,這種組合方式基本上都可將其文化的特性展露無疑。

因此,關於相似的結構與筆數有:「-電影」:「美國電影」5 筆、「台灣電影」

2 筆、「日本電影」1 筆;「-菜」:「越南菜」9 筆、「中國菜」3 筆、「台灣菜」2 筆、「日本菜」2 筆、「泰國菜」1 筆、「義大利菜」1 筆;「-茶」:「台灣茶」1 筆、

「日本茶」3 筆、「中國茶」1 筆;「-麵」:「越南麵」1 筆、「日本麵」1 筆;「-蛋 糕/-(形容詞)甜點」:「法國蛋糕」1 筆、「法國甜點」1 筆、「台灣傳統的甜點」

1 筆;、「-咖啡」:「西班牙咖啡」1 筆;「-車」:「法國車」1 筆;「-文化」:「亞洲 文化」1 筆、「原住民文化」2 筆、「西方文化」1 筆、「中國文化」1 筆;「-東西」:

「中國古代的東西」1 筆;「歷史」:「台灣(的)歷史」2 筆、「中國歷史」1 筆;

「-制度」:「瑞士的教育制度」1 筆等,共計出現了 48 次。請參照下表 8。

【表 8】國家名+名詞(詞組)項目與筆數(文化產物 2)

國家+( ) 中華文化(17 筆) 歐美文化(12 筆) 亞洲文化(17 筆)

+電影(8 筆) 台灣電影(2) 美國電影(5) 日本電影(1)

烏龍茶(13)、包子(10)、餃子/水餃(30)、

燒餅油條(1)、蛋餅(1)、豆漿(2)、蘿蔔糕(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建築(48 筆)

建築,為人類所建造出的寓所,有基本的居住功能,也有象徵文化精神與歷 史的作用,這些建築可以是祭祀神祇、紀念偉人,或是帶有歷史價值與提供人們 休閒娛樂的場所。根據功能的差異,研究者將建築分成具有歷史意義、文化象徵、

宗教特色三類進行分述:

(1)歷史意義

所謂歷史意義的建築,指的是建造時的目的並非是現代的使用意義,而是具 備說明、介紹一段歷史,換句話說,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築指的正是「古蹟」,如:

紅毛城、赤崁樓、萬里長城。

(2)文化象徵

具有文化象徵的建築,注重在其建造之初至現代有相近或一致的目的,這類 的建築基本上是國家文化的特色重點,能提供他人進行相關的學習、休憩娛樂等 活動,如:故宮博物院(故宮)、台北 101、國家戲劇院、國家音樂廳、鬥牛場。

(3)宗教特色

屬於宗教特色的建築,意指因宗教教義及思維所設計、規劃出的建築,如:

泰國的寺廟、教堂、台南孔廟、(台灣在地的)廟。然而,教材數次提及一詞「(寺)

廟」,雖同樣是「寺廟」、「廟」,卻代表著不同文化下的寺廟,根據課文的時空背 景「東健:『聽說泰國的廟很多。』」(B2,L9),可察知這裡的「廟」特指泰國 的「寺廟」,與台灣的寺廟(B4,L2)所代表的文化截然不同,此外,因所提到 的「寺廟」或「廟」無特別定指,在此暫歸類為中華文化。

相關的數據如下(見表 13):紅毛城 2 筆、赤崁樓 1 筆、萬里長城 1 筆、故 宮博物院(故宮)13 筆、台北 101 有 15 筆、國家戲劇院 4 筆、國家音樂廳 3 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二)文化習俗

「文化習俗」涉及傳統節日的慶祝方式、人類日常生活習慣,大部分人們能 感知的習俗主要依附在傳統節日下的慶祝、祭祀活動之中,以致習俗較難以脫離 宗教與節慶,根據教育部國語辭典對「習俗」一詞的釋義「某地區內的人們長期 養成的習慣、風俗」,本文將針對文化內容中與長期累積之行為、習慣與生活型 態特色,分為四個重點討論並整理出相關的表格內容分述,第一點為「節慶習 俗」,第二點為「傳統習慣」,第三點為「生活行為」,第四點為「其他習慣」。

1.節慶習俗

在文化習俗中,最受人注目的莫過於對特殊日子、喜慶及傳統節日的介紹,

舉例來說,如何慶祝生日、新婚,到過新年、端午節、中秋節、元宵節,以及如 何進行重要的歷史傳統的活動等,全都是節慶習俗的範疇。相關內容請見表 15~

表 17。

1.1 慶祝生日、新婚

25【表 15】慶祝生日、新婚項目與筆數(文化習俗 1.1)

主題 內容

慶生日

(1 筆)

 怡君:「我已經訂了豬腳麵線和蛋,等一下你多吃一點。」

 安同:「台灣人過生日是不是都吃這些東西?」

 怡君:「對啊!這是傳統,不過,現在大部分的年輕人過生日不 吃這些東西了。」【習俗 1】(B1,L13)

25 出現於「文化習俗」與「文化觀念」兩個部分的【表 15~表 20】及【表 22~表 24】內容為節

25 出現於「文化習俗」與「文化觀念」兩個部分的【表 15~表 20】及【表 22~表 24】內容為節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