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研究者自教學實習至正式授課已有七年左右的經驗,收穫最大的無非是教學 中見到學習者華語能力的提升,以及對華語背景文化──「中華文化」有越來越 深入的認識;另一方面,從學習者對教材裡的內容的各類討論中得到不少發現與 啟發,如透過教材及課程的安排,注意到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習者在課堂中針對某 一議題的切入點都不盡相同,而這些不單純只是受到個人成長經歷影響,同時也 隱含了一些較為深層的文化因素。相似文化圈下的學習者對同一事物所產生認知 相似性相對偏高,以日本及越南學生為例,兩者的文化早已將儒家文化中「長幼 有序」思維融入社會體制,甚至是語言的使用中,因此在交際過程裡多半傾向透 過一些問題來獲取對方年紀的相關資訊,以便確認接下來的稱呼對方的方式,進 而決定之後的態度與禮儀等。而語言與文化二者絲絲相扣、休戚相關,張占一

(1984)曾提到「離開特定文化背景的語言是不存在的,一切有關文化背景知識 應該而且必須放在語言教學中進行」說明語言教學本身不應該只進行知識、技能 的教學,亦須重視與語言相輔相成的文化因素與背景。

目前兩岸現有華語文教學中與文化相關研究,有課程、教學設計及文化教 材、文化能力、文化因素分析等方面研究,然而,對於學習者易於直接感知的文 化內容研究仍為數不多,「文化不是單行道,是雙通道」(趙賢州,1989),研 究者注意到早期華語教材內容聚焦在傳統文化的課題介紹,普遍致力於目的語及 其文化的發展,缺少與學習者背景文化互動的板塊,教材內容除了中華文化以 外,普遍偏向某特定區域的文化,進而忽視了其他文化背景的問題與需求,使得 華語教材中的文化內容呈現出一種不平等的狀態,因此研究者希冀能了解現今華 語教材在這一方面的文化區域表現,並且進一步分析文化內容中的屬性分布,以 及所涉及的主題與面向的狀況。

面臨「全球華文熱」來勢洶洶,文化之間的交流更加快速、頻繁,華語文教 學不僅要在語言本體教學上努力,也應盡到導入多元的議題及內容的義務,更要 嘗試從導學習者的角度來看教材的文化內容,結合教學(教材編輯者)與學習(學 習者)兩種觀點,檢視現有教材對於目的語、其他文化的關注重點與區域比重。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基於以上的討論,激發研究者對華語教學的文化內容的配置、安排的興趣,

試圖從文獻分析及研究過程中找出當中的適切性與平衡點,並將研究重心放在與 學習者最直接的學習媒介──「教材」上。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以目前華語文教學中文化內容的討論來說,已有種類繁多且側重不同面向的 文獻陸續刊登、出版,然而同時兼顧教材文化內容廣度及深度的個案研究,並融 入學習者觀點的研究仍屬於少數。為彌補此不足,本研究試圖對台灣近幾年出版 的一套華語教材,進行深入的文化內容分析,再透過焦點團體訪談的方式,了解 目前正使用該教材的學習者,對教材文化內容及教學引導的看法。研究目的如下:

一、提供華語教材中有關文化內容分類及分析的研究案例。

二、針對華語教材中有關文化內容及形式,提供學習者的觀點分析。

依據以上述研究目的為前提,本研究問題主要有二:

一、在選定的新版華語教材中,文化內容所占比例以及主要涵蓋地區為何?

教材所提供的文化內容主要包含哪些主題或面向?

二、學習者對該套華語教材中有關文化內容的看法為何?對於教材所提供的 文化內容是否滿意?

第三節 名詞解釋

一、華語(文) 、普通話、 (現代)漢語、國語

本文中所提到「華語(文)」意指英語裡 “Mandarin ”一詞 1,與「普通話」

1 “The standard literary and official form of Chinese, spoken by over 730 million people” 取自於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https://en.oxforddictionaries.com/definition/mandarin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為現代標準漢語的別稱,「在中國大陸稱為『普通話』,台灣稱為『國語』,東南 亞稱為『華語』,而今在台灣,『華語文』通常指稱除了中國大陸與台灣外,所使 用的現代漢語」2,各別稱於歐美與世界各國及其他地區的使用,則依據當地教 學主管單位、教材選用及使用習慣的不同而定。

二、華語(文)教學、對外漢語教學、國際漢語教學

「華語文教學」又稱「華語教學」,特指由台灣及東南亞國家以「華語」作 為教學主體,針對當地及向外的其他國家文化背景的學習者進行以華語為第二語 言的教學而稱之;「對外漢語教學」專指中國境內之非以漢語為母語的學習者進 行漢語教學;「國際漢語教學」則在「對外漢語教學」的內涵上,再添加對境外 非以漢語為母語的學習者進行漢語教學而稱之,本質上與「華語文教學」相當。

本文為求討論的便利性,暫將此三個名稱以「華語教學」稱之。

三、華語(文)教材、綜合性(通用)華語教材

有鑑於教材的編輯設定原則,「華語教材」時常以不同的的名稱、樣貌出現 於討論中,本研究所談及之「華語教材」即以廣義的說法為主,意指以能教授華 語之相關且具系統性的教材皆可稱為「華語教材」。相對來說,主要根據學習者 的華語程度而編寫出結合語言知識技能,並配合多方面發展的華語教材稱為「綜 合性華語教材」,在中國大陸又有「通用華語教材」之稱。

2 摘錄自舒兆民(2016)主編之《華語文教學》,原書第 17 頁。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