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節 第五節

第五節 教科書分析研究方法 教科書分析研究方法 教科書分析研究方法 教科書分析研究方法

周珮儀(2005)指出教科書無疑是師生在教學情境中最重要的一部 份。好的教科書研究有助發展出好的教科書,而針對教科書研究的研究則 可提供教科書研究的基礎和資源,匯聚既有研究發現,指引未來研究方 向,提供教科書政策編寫、發展、使用之參考。然而,防災教材亦是如此。

本節將探討教科書的分析現況及本研究使用之研究方法。

壹 壹 壹

壹、、、、國內外教科書研究之現況國內外教科書研究之現況國內外教科書研究之現況國內外教科書研究之現況

國外教科書研究,早在 1946 年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簡稱 UNESCO)已針對第二次世界大戰間教科書進行蒐集修訂的資料。1991 年在 Georg Eckert 國際教科書研究機構創立了 UNESCO 的國際教科書 研究網路,並提出「國際教育之課程與教科書發展綱要」;1992 年 Georg Eckert 也出版了「國際教科書研究」及「國際教科書研究網路通訊」

等國際教科書研究的重要資料。在教科書的相關研究方面,1970 年代 前,多半採歷史研究和內容分析,進行意識型態的批判。1970 年代後,

才逐漸擴展到教科書的發展、生產、使用和內容的分析。但還是偏好 歷史與意識型態觀點的教育內容分析,很少探討教科書和教學實施的 關係。

在國內則有國立編譯館、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中華民國教材 研究發學會等單位進行教科書的研究,但並不如 Georg Eckert 國際 教科書研究機構積極,在理論體系和研究方法也待精緻化。隨著教科 書開放政策、師資培育的多元化,帶動教育類科系所增設、九年一貫 課程的推行等,促使國內教科書研究的開始蓬勃發展。根據藍順德

(2004)與周珮儀(2005)的回顧性研究指出,近年來教科書研究的 數量雖有急遽增加的趨勢。周珮儀(2005)將教科書的研究主題分為 三類:編輯與發展、內容分析、運用,其中內容分析的主要焦點有二,

一是意識型態分析,包含性別、族群、政治等偏見與刻板印象的檢視;

一是學科概念分析,旨在檢視各學科重要概念在教科書中呈現。根據 周珮儀(2005)在「我國教科書研究的分析:1979-2004」統計 401 篇教科書研究的論文中,學科概念分析類研究已有 154 篇,以語文類 科最多,又以小學國語教科書研究最多。在研究方法方面,如同國外 趨勢,以計量內容分析法最多,共計有 241 篇占約五成,調查法居次,

但數量卻不及內容分析法的半數。實驗法運用得最少,但採多重方法 的研究也不少,有 88 篇。

貳貳

貳貳、、、、教科書研究方法教科書研究方法教科書研究方法教科書研究方法

教科書的研究方法有內容分析法、調查法、訪談法、觀察法、比 較分析法、德懷術法、實驗法、多重方法、以及國內學術界尚罕用的 批判論述分析 CDA(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與社會學取向政

策分析(Sociologically Oriented Policy Analysis)等。不同的 研究主題應使用適合研究方法。周珮儀(2005)和藍順德(2004)指 出,教科書編輯及發展的研究以內容分析法和問卷調查法為主;教科 書選用狀況、相關因素等可採用問卷調查法;以建構教科書審查、選 用、評鑑規準者,採用德懷術法,以徴詢專家學者的意見,以建置一 套客觀且具公信力的標準;以比較中外教科書內容或制度者,採用比 較分析法;以教科書內容演變或日據時期教科書內容為研究主題者,

採用歷史研究法;訪談法及觀察法多配合問卷調查使用;實驗法多半 是學生閱讀與學習成果的研究,目前是教科書研究運用最少的方法。

歐用生(2006)指出論述批判分析已經成為教育政策研究和分析的新 理論架構,廣被討論和應用。批判論述分析不僅探討誰可以說、何時 說、說什麼,用哪些語言、概念、問題或爭議來爭論,用什麼權威說,

更要分析:政策是如何形成的,論述的實際如何生產、消費和分配;

以及論述形成的社會、政治、經濟的脈絡。

參 參 參

參、、、、內容分析法內容分析法內容分析法內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content analysis)(content analysis)(content analysis) 一、定義

所謂內容分析(content analysis)最主要是針對大眾傳播媒 介的訊息,尤其是文字形式的報紙、雜誌或書籍等內容進行分析。

內容分析法本身也是一種研究方法,即對文件內容做出有效推論的 一組程序(歐用生,1991)。內容分析是透過量化的技巧以及質化 的分析,以客觀及系統的態度對文件內容進行研究與分析,藉以推 論產生該項文件內容的環境背景及其意義的一種研究方法。依照 Bere1son(1952)的定義是,「內容分析為客觀、系統及定量的敘 述明顯傳播內容的一種重要研究方法」。重點在於:1.客觀性:內 容分析的來源為依照現有的資料記錄進行分析,即便研究者有所不

同,資料也不會有所改變。2.系統性:內容分析法有系統地將資料 進行分類編目,而非單純地蒐集資料內容。3.量化性:內容分析法 將質化的資料內容轉為量化的數值,以量變來推演質變。4.敘述性:

從內容分析的量化數值,我們可以推演敘述一項假設。5.顯明性:

內容分析的資料必需和假設有明顯的推理關係。(引自歐用生,

1991)

二、內容分析步驟

內容分析法之研究的步驟,依據歐用生(1991)內容分析法,

步驟可分為:1.擬定研究目的。2.決定研究對象。3.界定分析單位。

4.建構分析類目。5.考驗信度及效度。6.進行資料分析。7.提出結 論、解釋與推論。

分析單位的界定牽涉到整個研究設計的過程及所有參與內容 分析人員所需遵守的規則,此為研究的最小單位,亦有人將之稱為 研究單位(Study Units);分析單位可以是一個獨立、與其他樣本 不會有關聯的抽樣單位(Sampling Units),同時它也是內容量化 時所遵循的標準。分析單位會影響內容的分析,因為其界定必須要 是可以回答整個研究的問題或假設。分析的單位可以是字、句、段 落、一篇文章、甚至一本書。

分析類目是內容歸類的標準,Berelson(1952)將分析類目分 為兩大類,一為「說什麼」類目(what is said);二為「如何說」

(how it is said)。也就是「實質(substance)類目」和「形式

(form)類目」。

在進行分析的過程中,王石番(1989)曾提及各方的學者有不 同的觀點,其中最大的爭議點為「定量」或「定質」;歐用生(1991)

則說內容分析是一種「質」與「量」並重的研究方法,它藉著以傳

播內容「量」的變化來推論「質」的變化。定量的分析是以頻率分 配(frequency distribution)為基礎,注重類目的統計,係以頻 率的多寡為主。定量的分析是一個注重系統性、客觀性,採定型分 類的方法,它利用較機械化的方法,按照研究步驟的規則而進行,

在方法決定了之後,就不再因研究者的主觀意識而改變,因此研究 結果通常會比較穩定、可靠。

三、內容分析方法的優點及缺點

內容分析法與其他資料和分析技術比較,具有以下優點:針對 人類溝通的文件直接加以運作、對文件同時使用「定量與定性運 作」、由一系列保存許久的文件,構成可跨越數個世紀之久的可靠 資料、與訪問技術相較,測量時不會受到測量行動本身所干擾。由 此可知,內容分析法具有經濟(economy)、安全(safety)、超越 時空(processes occurring over long periods of time)、非親 身訪查(unobtrusive)等優點。經濟是指節省時間、金錢;安全 是從事內容分析不用爬山涉水,重複檢證輕而易舉;超越時空指資 料不受時空限制。非親身訪查,則不會干擾傳播者的行為和內容。

內容分析也有其缺點:侷限在檢視己經記錄好的內容上、除非了解 內容的產生過程,否則仍然無法避免效度問題、量化的研究只重視 個別變項的操作,忽視了現象所存在的整體的社會脈絡。

肆 肆 肆

肆、、、、比較分析法比較分析法比較分析法比較分析法(comparative analysis)(comparative analysis)(comparative analysis)(comparative analysis) 一、定義

李淑芬(1989)指出比較分析法乃是指分析兩種以上的制度或 現象,找出其間的異同與優劣,將之歸納成趨勢、原則,以做為解 決、改進問題與制度之參考,大致而言,可分為橫面式、縱線式兩

種。橫面式即為地區的比較研究;縱線式又稱為歷史式的比較研究。

本研究是針對台灣、大陸及香港地區的小學教科書之內容作比較分 析,因此,採用以國家為地區單位之橫面式比較分析法。進行比較 分析法時,應該先建立幾項重要的基本概念,包括有:收集正確的 資料,才能有正確可行的比較分析;文化相對論的認識,必須先了 解該國家之文化背景,才能作客觀的分析;我族中心主義的避免,

應避免種族的偏見;比較結果的目的不在模仿,而是根本的提出解 決本國問題的方法。

二、比較分析法的步驟

根據白瑞德( G.Z.F Bereday )的區域研究模式共分為區域研究 (area study)及比較研究(comparative study)兩部份。(引自李淑 芬,1989)。

區域研究是針對各地區的教育制度或問題做個別的研究,以作 為比較的基礎。由二個步驟構成,一為描述:對欲加研究的教育事 實、觀念等給予描述。二為解釋:從哲學科學等角度等不同觀點加 以解釋成因。

比較研究也是由二個步驟組成,一為併排:將資料加以分類,

將共同事實或問題排列在一起,找出可供比較的假定,加以驗證及 修正,其方式可以圖表式和文字式等。二為比照研判:依照形成的 假定,以客觀的角度加以比照,並形成結論。

伍 伍 伍

伍、、、、小結小結小結小結

本研究以兩岸三地之小學教科書為研究樣本,教科書也是屬於大 眾傳播媒介的訊息、文字形式書籍的一種。因此,本研究係以內容分 析法為研究方法,企以客觀的角度針對研究樣本中各防災概念進行系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