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台灣、大陸及香港地區小學教科書防災概念之比較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台灣、大陸及香港地區小學教科書防災概念之比較研究"

Copied!
16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科學應用與推廣學系

科學教育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陳麗文 博士

台灣、大陸及香港地區小學教科書

防災概念之比較研究

研究生:林榮祿 撰

中華民國 九十七 年 七 月

(2)

台灣

台灣

台灣

台灣、

、大陸及香港地區小學教科書防災概念之比較研究

大陸及香港地區小學教科書防災概念之比較研究

大陸及香港地區小學教科書防災概念之比較研究

大陸及香港地區小學教科書防災概念之比較研究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台灣、大陸及香港小學教科書中的防災概念內容與呈 現方式,以祈瞭解兩岸三地在防災議題上重視程度與著墨處。本研究以兩 岸三地的現行暢銷小學教科書,台灣地區以南一版、康軒版及翰林版、大 陸地區以人民教育版與香港地區以教育版為樣本,採內容分析法及比較分 析法,來探討小學教科書中防災類型概念在版本、科目、年段、災害管理 工作及圖文呈現所占的比例分布情形,以及兩岸三地教科書在防災概念差 異。研究結果發現:(一)除了大陸地區人民教育版本外,台灣及香港地 區版本,皆以火災災害為編寫比例最多的災害;(二)低年級教科書,除 香港地區教育版外,其他版本在交通災害方面的概念,皆是編寫比例最多 的災害。中高年級的部分則差異性大,尤其是高年級的教科書歧異度更 大;(三)在災害管理工作方面,各版本皆以減災的防災概念為最多,且 較多有關交通及火災災害概念的編寫,至於復原的概念比例則是最少; (四)除了台灣地區康軒版及翰林版外,其他三個版本,皆以交通災害的 圖文比為最高。(五)兩岸三地教科書在天然災害的概念呈現重點,大多 以災害的成因及影響方面的概念為最多。人為災害方面,大多以平時的滅 災方面的概念為最多;(六)兩岸三地教科書中各防災概念的描述,會因 生活習慣與災害成因、特性及影響等而有所不同。最後,本研究提出兩項 建議:(一)教師進行防災教學時,可先分析並統整相關防災教材;(二) 認識不同版本及地區之防災概念,理解不同防災觀念等建議,以提供教學 者、學生及教科書編輯者之參考。 關鍵詞 關鍵詞 關鍵詞 關鍵詞::台灣::台灣、台灣台灣、、大陸、大陸、大陸大陸、、香港、香港香港、香港、、防災、防災概念防災防災概念概念、概念、、、小學教科書小學教科書小學教科書、小學教科書、內容分析法、、內容分析法內容分析法內容分析法。。。。

(3)

A Comparative Study on

Preventive Disaster Concepts of the Elementary Textbooks

in Taiwan, Mainland China, and Hong Kong

Abstract

This study was aim to compare the preventive disaster concepts and presentation of the elementary textbooks used in Taiwan, Mainland China, and Hong Kong. There were 192 popular elementary textbooks, from five publishings, which were chosen as samples in this study from the three regions. These five publishings were Nani, Kong Husan and Han Lin in Taiwan, Education in Hong Kong, and People’s Education in Mainland China. Both the content analysis method and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method were employed in this study. Those were compared among the chose textbooks, such as editions, subjects, grades, stages of disaster management, the representation of disastrous pictures, and the number of preventive disaster concepts at all the three region. It was found that (1) the fire preventions were the most descriptions in the textboobs of Taiwan and Hong Kong, except in the textbooks of Mainland China. (2)The traffic accidents were emphasized on the textbooks for the first and second grade i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but not in the textbooks of Hong Kong. Besides, the higher grade students’ textbooks were, the more variations of conceptors were among the textbooks. (3) The most of concepts in the stage of disaster management was disastrous mitigation, and preparedness next, response and recovery in orderly. (4) The highest ratio of disastrous pictures/ descriptions was traffic accidents in Nani textbooks of Taiwan, People’s Education in Mainland China, and Education in Hong Kong, except in Kang Husan and Han Lin of

Taiwan. (5) In the three region, the most concepts of natural disasters were

about the disastrous factors and influences presentation. Moreover, the most concepts of artificial disasters was about abating disasters. (6) Because of

(4)

different life styles, disastrous features, and influences, the contents of disaster

prevention in those textbooks were different. It is suggested that (1) teachers could

rearrange the relate teaching materials of disaster prevention for their teaching.. (2) the multiple disaster prevention concepts and prevention suggestions from the textbooks of different areas could be the references for teaching, textbook editors, and future studies.

Keywords::::Taiwan, Mainland China, Hong Kong, disaster prevention concepts,

(5)

目 次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II

目 次

次...IV

表 次

次...VI

圖 次

次... VII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緒論

緒論

緒論... 1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2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待答問題... 5 第三節 名詞解釋...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9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兩岸三地的災害... 9 第二節 災害的類型、成因、特性及防治... 21 第三節 兩岸三地課程標準與防災教育... 35 第四節 防災教育之相關論文研究... 40 第五節 教科書分析研究方法... 46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研究方法與設計

研究方法與設計... 53

研究方法與設計

第一節 研究流程... 53 第二節 研究方法... 56 第三節 研究架構... 57 第四節 研究樣本... 59 第五節 研究工具... 60 第六節 資料處理... 66

第四章

第四章

第四章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研究結果與討論

研究結果與討論... 67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防災概念分布的情形... 67 第二節 教科書中防災內容之比較分析... 85

(6)

第五章

第五章

第五章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結論與建議

結論與建議... 106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106 第二節 建議...110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112

附錄

附錄

附錄

附錄... 120

附錄一-台灣地區各學習階段防災素養所對應之內涵... 120 附錄二-台灣地區各學習領域與可融入防災教育之能力指標... 122 附錄三-台灣地區學習領域融入防災教育之能力指標... 124 附錄四-大陸地區品德與生活社會課程綱要與防災教育相關之內容... 136 附錄五-大陸地區自然科課程綱要與防災教育相關之內容... 137 附錄六-香港地區常識科課程綱要防災教育相關之內容... 138 附錄七-研究樣本各版本冊別之出版日期... 140 附錄八-防災教育命題陳述表... 146 附錄九-信度檢核員總作答數及同意數... 148 附錄十-研究樣本中之災害類別分布情形... 149

(7)

表 次

表 2-1-1 台灣地區天然災害的影響... 12 表 2-1-2 台灣地區人為災害的影響... 14 表 2-1-3 大陸地區天然災害的影響... 16 表 2-1-4 香港地區颱風災害的影響... 19 表 2-1-5 香港地區火災災害的影響... 20 表 2-4-1 防災教育相關論文研究... 41 表 3-3-1 研究樣本各版本各科目冊數... 60 表 4-1-1 不同版本間各災害類別概念數之比較... 68 表 4-1-2 不同科目間各災害類別概念數之比較... 73 表 4-1-3 不同年段間各災害類別概念數之比較... 75 表 4-1-4 各災害管理工作間各災害類別概念數之比較... 78 表 4-1-5 研究樣本中災害類別之文字與圖片呈現之比較... 80 表 4-2-1 地震災害概念數統計表... 87 表 4-2-2 颱風災害概念數統計表... 89 表 4-2-3 水災災害概念數統計表... 90 表 4-2-4 土石流災害概念數統計表... 91 表 4-2-5 雷擊災害概念數統計表... 93 表 4-2-6 蜂螫及蛇咬概念數統計表... 93 表 4-2-7 火災災害概念數統計表... 96 表 4-2-8 交通災害概念數統計表... 98 表 4-2-9 電器災害概念數統計表... 99 表 4-2-10 瓦斯災害概念數統計表... 100 表 4-2-11 燒燙傷的預防概念數統計表... 101 表 4-2-12 戲水安全概念數統計表... 102

(8)

圖 次

圖 2-2-1 災害四階段管理工作圖... 34 圖 2-3-1 知識、共通能力、價值觀和態度關係圖... 39 圖 3-1-1 研究流程圖... 55 圖 3-2-1 研究架構圖... 58 圖 4-1-1 南一版本之各防災概念比例分布圖... 69 圖 4-1-2 康軒版本之各防災概念比例分布圖... 69 圖 4-1-3 翰林版本之各防災概念比例分布圖... 70 圖 4-1-4 人民教育版本之各防災概念比例分布圖... 70 圖 4-1-5 教育版本之各防災概念比例分布圖... 71 圖 4-1-6 南一版本防災概念圖文比分布圖... 81 圖 4-1-7 康軒版本防災概念圖文比分布圖... 81 圖 4-1-8 翰林版本防災概念圖文比分布圖... 82 圖 4-1-9 人民教育版本防災概念圖文比分布圖... 82 圖 4-1-10 教育版本防災概念圖文比分布圖... 83

(9)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緒論

緒論

緒論

緒論

台灣地區由於地理條件使然,一年四季屢屢遭受自然界所帶來如地 震、颱風災害等,再加上因高密度的生活環境,所導致頻發的人為災害如 火災、交通事故等災害,一直威脅著人民生命安全。Quarantelli(1998) 將災害視為在一個地區中,難以防範的危險來源。White(1974)則指出 災害是因為有人的存在才會產生所謂的災害,災害的存在也和人類的回應 息息相關。陳興民(2000)認為災害是由自然變異、人為因素或自然變異 與人為因素相結合原因,所引發對人類生命財產和生存條件造成的危險。 防災教育白皮書中也提及,天然災害是大自然所造成的,而人為災害是因 為人類的不當習慣和輕忽的態度所造成的(蔣偉寧,2004a)。然而,正確 的防災、逃生觀念及態度,確實能減少人民財物損失和保障人民寶貴的生 命,正確的防災素養應該從小便開始培養。換言之,將防災教育納入學校 教育課程中,便能使學生學習到正確的防災素養。 在學校教育中,「教科書」長期以來一直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它 是學生學習的主要來源,是老師教學的主要依據,也是老師、學生和家長 傳遞知識與維持互動關係的主要橋樑,也因此,教科書的內容便是決定學 生學習、老師教學、家長參考的重要因素之一。自教育部開放民間編寫教 科書後,國內各版本教科書也依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及基本能力指標編寫課 程內容,但在防災教育一環中,九年一貫能力指標並無明確提及其各防災 類型,如地震、火災、颱風等防災教育議題,應該呈現多少比例及教學目 標為何等,因此也呈現出各版本教科書,縱使在相同領域,防災類型的比 例及教學目標不一等問題,學童或教師使用不同版本教科書時,各防災類 型教學目標,可能出現不盡相同的情形。 在同是華文教育的兩岸三地-大陸及香港地區,因地理環境類似的條 件下,天然災害及人為災害類型與災害因素影響也類似於台灣地區之環

(10)

境。因此,本研究除探討台灣地區96學年度小學教科書之防災教育內容分 析外,並探討大陸及香港地區教科書,所包含防災教育議題之情形及比較 分析。 本章共分四節,包括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研究目的及待答 問題、第三節重要名詞解釋及第四節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研究背景與動機

研究背景與動機

研究背景與動機

壹 壹 壹 壹、、、、防災教育的重要性防災教育的重要性防災教育的重要性防災教育的重要性 根據交通部中央氣象局統計,台灣因屬亞熱帶地區,每年平均約 有3.6次颱風侵台,並造成人民生命財產上逾百人以上的死傷及約200 億元的災害損失。1996年的賀伯颱風更造成600餘人死傷,農業災害 損失則高達199億元,是自1959年八七水災以來最大的天氣災害。進 入二十一世紀後,全球生態系統最大的問題莫過於環境急劇惡化,其 中又以全球暖化所引起的氣候異常,帶來風災水害等問題最為嚴重。 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指出地球暖化的情形日益嚴重,將使極地 的冰帽融化、海平面上升,並且擾亂正常的氣候型態。台灣面對可能 因暖化問題而導致氣候異常所帶來的水洪、土石流,加上颱風的威 脅,未來在防颱防洪等意識上更是顯其重要性。 台灣位於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交界之處,屬世界上有感 地震最頻繁的地區之一,歷年來許多大地震也造成了台灣嚴重的災 情。1964年1月18日白河6.3級地震,造成了700多餘人的傷亡,3萬多 棟的房屋全倒或半倒;1999年9月21日集集7.3級地震,更是造成1萬 多人的傷亡,近10萬棟的房屋毀損,而財物上的損失更是難以估計。 除天然災害外,人為上的疏失所帶來的災害,如火災、交通意外

(11)

等也是人民的生命財產的一大威脅。消防署資料顯示出人為疏失是釀 成火災發生的主因,為防範火災應提高大眾對基本消防知識的了解。 然而,不幸的火災意外,卻因民眾防火及逃生意識不足,一再再的重 演。在2006年間,台灣地區火災發生次數共計4332次,死傷人數共計 約600人,每天火災發生數平均在20件以上,發生機率可說多過於天 然災害。就單一事件而言,1995年2月15日台中市衛爾康西餐廳火災, 死傷人數75人,除了公共消防安全設備不完善,逃生路線僅只單一出 口,是釀成嚴重傷亡的主因;1996年2月27日台中市民聲大樓火災, 傷亡人數30人,避難設施不合規定、走道堆置雜物及缺之防火管 理……等等人為疏失。2003年8月31日台北縣蘆州大囍社區火災,因 巷弄狹小,消防車無法進入搶救,造成了10多人喪生,80餘人受傷的 重大傷亡事件,而一幕幕民眾單就一條繩索急欲往下逃生,最後卻發 生墜樓的畫面,暴露出民眾逃生知識的不足。 李景美(1984)曾提及在所有減少火災損失的各項措施中,沒有 一種方法比教育民眾防火更為重要。陳漢興(2003)在國小學童防火 安全認知之研究中,也指出九年一貫教育政策實施後,在各階段能力 指標部分,未對防火安全教育作進一步的規範,但在教科書的開放及 教材多元化,應在教材與教學內容有適當的設計,對學童在防火安全 知識必有相當的助益。 另在交通災害方面,根據交通部台閩地區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 統計,每年台閩地區因交通意外而死亡的人數約3000餘人,其事故原 因多為酒後駕駛、疲勞失控、未注意路況、違反號誌等人為疏失因素。 世界上人口密度統計,台灣僅次於孟加拉,排名第二,且多數人 集中在都會地區。在這高密度的生活環境下,加上天災人為災害頻繁 的台灣地區,倘若民眾對防災意識的不足,往往在發生災害時,就會 造成嚴重人員傷亡及財物上的損失。郭靜晃(2005)也曾提及國人對

(12)

災害的認知與防災的意識普遍較為缺乏,對安全的警覺性不高,更缺 乏危機意識,也忽視災害預防的重要性。然而,如何能保障民眾的生 命財物的安全,減低災害所造成的傷害,有效落實防災教育,強化民 眾防災知識與災時應變知識技能,是政府需深思與重視的課題(陳文 龍、李明憲和趙永維,2003)。防災教育白皮書中也提到,若平時就 能做好防災教育,培養人民具備永續減災之防災素養,訓練人民在災 害發生時及時應對能力,也可以在災害發生時,運用防災知識及發揮 自救及助人的防災技能(蔣偉寧,2004a)。 貳 貳 貳 貳、、、、國內防災教育教材之發展及研究國內防災教育教材之發展及研究國內防災教育教材之發展及研究國內防災教育教材之發展及研究 在第六次全國科技會議中,將「加強推動防救災教材編訂與出 版、建立推動機制等相關工作」的建議,列為重要的實施方案,為推 動此方案,教育部顧問室執行四年中程綱要計畫-「92~95年度防災科 技教育改進計劃」。其內容包含「天然」及「人為」災害之教材試教、 師資培育、校園災害防救計劃等。在防災教材編撰部分,於92年度起 進行計劃中教材編撰及試教部分,93年度完成各學習階段防災教材編 撰,由16位大專院校的專家學者統籌16本教材,防災教材內容範圍分 為九年一貫(國中小)、高中職、大專及社會大眾四個部分。並在94 年度以這16本教材進行全省各區域的試教,且完成防災教材之編修。 在此計劃完成後,將教材內容推行至全國各學習階段,除協助全國各 學習階段防災知識的提升中外,更有助於全民抗災之能力。另外,在 現階段九年一貫課程中,也將防災課程融入在自然與生活科技、綜合 活動及社會科等領域的單元中。95年度「防災科技教育人才培育先導 型計畫」中,建立了九年一貫防災教育課程綱要、能力指標與九年一 貫能力指標之對照。期各家出版社在編修教科書時,能在防災教育之 議題上,作為一參考方向。

(13)

防災教育教材之相關研究部分,例如,廖苑晴(2005)在「九年 一貫防災教育量表之發展」論文中,統計了九年一貫課程中各版本之 教科書防災教育之概念內容;財團法人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林 月琴等人在「國小防災教育教材與教師手冊案」計劃中,針對九年一 貫七大領域及基本能力指標與防災議題進行整理,研究者發現,在國 內就防災教育議題進行教科書分析之研究,除分類統計外,並無針對 小學教科書中防災教育議題有進一步的分析及比較之研究。 另外,在國外如美國、日本等國家防災工作或教育之研究,常可 以做為國內推動防災教育上的借鏡,也常在防災議題的相關論文中出 現,但就兩岸三地之防災教育議題探討方面,研究者並無發現有相關 之研究論文。在同是華文教育的兩岸三地-大陸及香港地區,對於兒 童的安全議題上,如何教導兒童對於本身及其周遭環境做適當的認識 及防範,究竟有怎樣的態度及實踐呢?這是值得我們關心及持續討論 的議題。因此,本研究針對大陸及香港地區的小學教科書防災教育議 題之分析,除了可以了解兩岸三地在防災教育議題在教科書呈現及防 災概念之差異外,也可借此作為國內教科書在防災教育之推廣,及教 科書在防災教育議題之編輯時的參考。因此,本研究除探討國內各版 本小學教科書在防災概念之內容呈現情形外,也同時進行大陸及香港 地區小學教科書在防災議題上之內容分析,以及與國內教科書進行比 較分析。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待答問題

研究目的與研究待答問題

研究目的與研究待答問題

研究目的與研究待答問題

壹 壹 壹 壹、、、、研究目的研究目的研究目的研究目的 本研究之研究目的乃針對台灣、大陸與香港地區的小學教科書在

(14)

各防災教育類型概念的統計、分析及比較。研究者在參考專家學者意 見及文獻探討後,以研究者自製之分析表,探求兩岸三地各版本教科 書所涵蓋有關各防災教育類型之概念在版本、科目、年段、災害管理 工作及圖文呈現所占的比例分布情形,且將統計結果進行比較及分 析,以及比較兩岸三地之教科書在各防災類型概念之差異。本研究之 研究結果,期能夠提供給教師和學生等教科書使用者和教材編寫者參 考及應用。 貳 貳 貳 貳、、、、研究待答問題研究待答問題研究待答問題研究待答問題 依據此研究目的,本研究之研究待答問題為: 一、台灣、大陸及香港地區小學教科書中,各防災教育類型之概念在版 本、科目、年段、災害管理工作及圖文呈現所占的比例分布情形為 何? 二、台灣、大陸及香港地區小學教科書中,在天然及人為災害內容部份 有何異同?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名詞解釋

名詞解釋

名詞解釋

名詞解釋

壹 壹 壹 壹、、、、概念概念概念概念 概念是一種認知過程的形式或階層,在認知階層中,以思想的本 質、觀點、以及物體間的關係為其特徵,使個體能夠做比較、概括、 抽象及理解的活動,所以概念是指一個獨特的心智表徵特質,也是一 個認知學習的動態過程(歐陽鍾仁,1987)。

(15)

貳 貳 貳 貳、、、、版本版本版本版本 本研究中所指之版本為出版商所出版之教科書,例如康軒版為康 軒文教事業有限公司所出版的教科書之泛稱,南一版、翰林版、人民 教育版及教育版亦同。 參 參 參 參、、、、災害管理工作災害管理工作災害管理工作災害管理工作 依據施邦築(2004)在「大專院校坡地災害防救計畫之規劃」中 針對台灣常見之天然災害,應配合平時減災、災前整備、災時應變、 災後重建等四個階段防救災工作所需事項。因此,本研究之災害管理 工作,乃指減災、整備、應變及復原四個階段而言。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研究範圍與限制

研究範圍與限制

研究範圍與限制

壹 壹 壹 壹、、、、研究範圍研究範圍研究範圍研究範圍 本研究之研究樣本是以台灣地區96學年度「南一」、「康軒」及「翰 林」等三個版本之教科書進行研究,以小學一年級至六年級自然與生 活科技(一、二年級為生活領域)、社會(三至六年級)、健康與體育 及綜合活動四大領域之教科書為分析範圍。因此,本研究以上述三個 版本之四大領域,小學一至六年級教科書進行研究分析。大陸地區所 採取研究樣本則以較廣為應用之「人民教育出版社」品德與生活(一、 二年級)、品德與社會(三至六年級)及自然科教科書;香港地區則 以「教育出版社」之常識科教科書。

(16)

貳 貳 貳 貳、、、、研究限制研究限制研究限制研究限制 本研究以已經通過教育部審核,可以提供作為台灣地區96學年度 小學選擇使用的自然與生活科技(一、二年級為生活領域)、社會、 健康與體育及綜合活動領域之三個版本教科書。由於教育部規定教科 書必須逐年修正,且本研究僅以三家版本教科書進行分析,無詳列其 他版本、其他年度之教科書及其他領域所呈現有關防災教育課程內 容。因此,本研究之研究結果不宜推論至其他版本、其他年度及其他 領域的教科書。 另外,因本研究研究經費之困難及蒐集不易等因素,在大陸及香 港地區僅以較廣為應用之各一個版本,故該兩地區之研究結果亦不宜 推論至其他版本及其他科目之教科書。

(17)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兩岸三地因地理環境、社會結構等因素的不同,天然及人為災害所造 成的災情也會不同。然而,完善的防災工作確能降低災害的嚴重程度。做 好防災工作的首先要務,是對災害的成因及特性要有所了解,透過學校教 育,從小落實防災教育觀念,便能提升防災知識、技能及改變防災態度。 學校教育中,教科書是教師進行教學的重要工具之一,教科書的內容,是 各出版社依照課程標準而編輯,因此,課程標準的編定也關係著學生防災 教育的學習。學校中防災教育也一直被討論及研究,不論是透過教學方 法、評量及素養的探討,都為增進防災教育的成效。也因此,本研究將以 內容分析法及比較分析法,探討兩岸三地教科書中有關防災教育內容之情 形。 本章共分為五節,第一節為兩岸三地的災害、第二節為災害的類型、 成因、特性及防治、第三節為兩岸三地課程標準與防災教育、第四節為防 災教育之相關論文研究及第五節為教科書分析研究方法。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兩岸

兩岸

兩岸

兩岸三地

三地

三地

三地的

的災害

災害

災害

災害

只要是有人類行為的地區,不論是天然或是人為的災害,都會帶給人 類生命安全上的威脅。台灣的地理環境、大陸的幅員廣大,各類型的災害 皆可能帶給兩岸三地人民生命安全上不同的威脅,因災害不同的特性,而 造成大大小小的災情。針對台灣、大陸及香港地區的各類型災害及其影響 來做比較。

(18)

壹 壹 壹 壹、、、、台灣地區台灣地區台灣地區台灣地區 對台灣地區能造成較大威脅的災害,在天然災害方面主要有地震 災害及颱風災害;人為災害則有火災災害及交通災害。 一、天然災害 根據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及防災教育宣導手冊等相關資料顯 示,能造成台灣地區嚴重災情的天然災害類型主要為地震和颱風, 以及可能伴隨颱風而來的水災及土石流。 災害就單一事件而言,能造成最嚴重災情的莫過於地震災害。 由於台灣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地處菲律賓板塊及亞洲板塊作用激 烈的位置,地震發生的頻率高,以 2008 年 6 月來說,就有 39 個地 震,其中列有編號就有 11 個,在過去二十多年中,台灣每年有近 千次的有感地震,5 級以上的地震年年發生。在集集大地震後的一 年內,有感地震更高達 3000 次以上,其中 6 級以上超過 10 次(鄧 屬予,2002)。根據中央氣象局統計,台灣地區過去約一百年來發 生的災害性地震多達 90 多件,造成大量的生命財產損失,而平均 每年約發生 2200 次以上的地震。以 921 大地震為例,這是台灣地 區傷亡損失相當嚴重的天災,發生於 1999 年 9 月 21 日凌晨 1 時 47 分 15.9 秒,震央在北緯 23.87 度、東經 120.78 度、即在日月潭西 偏南方 12.5 公里處,也就是位於台灣南投縣集集鎮,震源深度 8~9.2 公里,芮氏規模達 7.3。此次地震是因車籠埔斷層的錯動,並在地 表造成了長約 100 公里的破裂帶。全島均感受到嚴重搖晃,共持續 102 秒,也 921 集集大地震。各地也因此傳出許多災情,由於台中 縣、南投縣為主震央區域,故受災特別嚴重。然而,此次地震也讓 台灣人了解地震的威力,並開始深思防震的重要性,檢討各建築物 的防震措施,更深感防震教育之重要性(表 2-1-1)。 根據交通部氣象局統計,台灣地區自 1971 年至 2004 年間共有

(19)

168 個颱風侵台,颱風侵台時間以 7 月至 9 月為高峰,約占侵台總 數之七成,即平均每年 7 月至 9 月間有 3 個颱風侵台。颱風、水災 及土石流可說是一體三面的,由於台灣地區位於颱風路徑的要衝, 因此颱風所帶來的豪雨,常造成山洪暴發、沖毀河堤、農田等,造 成下游及低窪地區的積水,引發水災;山坡地區常因大量雨水沖 刷,引發土石流。2001 年的桃芝颱風,不僅帶來風災災情,豐沛的 雨量造成的水災,及引發山坡地的土石流,致使災情更為嚴重(表 2-1-1)。 依據內政部消防署製作之「臺灣地區天然災害(1958-2001) 損失統計表」可知自 1958 年至 2001 年,受颱風侵襲 161 次,水災 35 次,嚴重山崩 2 次,造成傷亡地震 15 次,其中以 1959 年的「艾 倫」颱風與 1999 年的「九二一大地震」災情最為慘重。在 43 年間, 因天然災害死亡人數有 5962 人、失蹤 1621 人、受傷 23379 人、房 屋全倒 237942 間、半倒 326480 間。依環保署統計平均每年因颱風 災害造成農業損失 30 億元、傷亡 330 人、房屋損毀約 8400 棟。從 這些重大天然災害的損害情況可知,為台灣建構重大災難應變體系 實為重要工作(表 2-1-1)。

(20)

表 2-1-1 台灣地區天然災害的影響 災害類型 災害類型 災害類型 災害類型 時間時間時間時間 災害的事例災害的事例災害的事例災害的事例 1935/4/21 新竹台中地震因震央位於台灣苗栗縣三義鄉鯉魚 潭水庫及關刀山一帶,該地震又名「關刀山地震」, 地震規模為 7.1,造成 3,276 人死亡,12,053 人受 傷,是台灣有史以來傷亡最慘重的地震。 1941/12/17 3 時 19 分 嘉義中埔發生 7.1 級強震造成 358 人死亡,4520 棟房屋全毀。 1964/1/18 20 時 4 分 台南白河發生 6.3 級強震造成 106 人死亡,10924 棟房屋全毀。 地震災害 1999/9/21 1 時 47 分 南投集集發生 7.3 級強震造成 2415 人死亡,51711 棟房屋全毀。 1996/7/31 賀伯颱風為強度颱風,造成 73 人死亡,賀伯風災 可說是自民國 48 年八七水災以來最大的天氣災害。 2001/7/29 桃芝颱風為中度颱風,帶來豐沛的雨量,引發了大 規模的山洪爆發,更造成了多達百餘處的土石流慘 劇,屋傾路毀不斷,共計有 214 人死亡。 颱風災害 2001/9/16 納莉颱風為中度颱風,造成 104 人死亡,創下滯台 時間最久、台北新竹嘉義最大單日降雨紀錄、怪異 行徑路線、四度增強減弱、警報次數最多等多項紀 錄。 水災災害 1959/8/11 「八七」水災,當年的艾倫颱風,因藤原效應作用, 把東沙島附近的熱帶低壓引進臺灣,形成強大的西 南氣流,並引起豪雨,降雨量高達 1,200 公厘,造 成空前的大水災,受災範圍包括台灣所有的農業區 域。 土石流災害 2001/7/29 花蓮縣光復鳳林、南投鹿谷、信義等鄉鎮,因桃芝 颱風所帶來豐沛雨量,致使全台 47 人死亡,花蓮 縣三個鄰遭土石流掩埋。

(21)

二、人為災害 以各類型人為災害中所造成災情嚴重性而言,火災及交通災害 是台灣地區最為嚴重的災害類型。衛爾康餐廳火災事件是一場發生 於 1995 年 2 月 15 日晚間 7 時台中市衛爾康餐廳的火災事件,造成 了 64 人死亡,為台灣歷來死傷最嚴重的單一火災事件,火災的起 因為瓦斯外洩,由於當時正值晚餐時間、人潮聚集,同時餐廳員工 又未及時疏散顧客,且起火點位於靠正面的主樓梯旁,造成內部人 員逃生不及。結果造成 64 人死亡,11 人受傷(表 2-1-2)。 此一重大公安事件造成全台輿論譁然,政府因而制訂相關法 規,避免事件的再度發生。因此,可以說衛爾康事件是台灣公共安 全開始受重視的轉捩點。根據內政消防署的統計資料顯示,自 2003 年至 2007 年,火災次數總計由 8642 起,逐年降低至 3390 起,死 亡人數由 228 人降至 120 人。可知,台灣地區人民消防安全的防災 素養是有所提升的。 在交通事故方面,依世界衛生組織 WHO 統計,台灣地區的車禍 死亡率,比起美日等國都要高。在主要國家道路交通事故,每十萬 人車禍死亡率上,台灣地區在 2005 年即高達 20.8 人,相對於美國 14.6 人與日本的 7 人,都高出很多,可見台灣人民的交通安全觀念 是不足的 (王莫昀,2007)。

(22)

表 2-1-2 台灣地區人為災害的影響 災害類型 災害類型 災害類型 災害類型 時間時間時間時間 災害的影響災害的影響災害的影響災害的影響 1993/1/9 台北市論情西餐廳火災,因人為縱火、裝潢易燃、 隔間不當等因素,致使 53 人死傷。 1995/2/15 台中市衛爾康西餐廳火災,因瓦斯氣爆、單一出口、 材料易燃等因素,造成 64 人死亡。 火災災害 2003/8/31 台北縣蘆州大囍社區,因為一名婦女與丈夫發生口 角引火自焚、加上巷弄太過狹小,造成 10 餘人喪 生,80 餘人受傷的重大傷亡事件。 貳 貳 貳 貳、、、、大陸地區大陸地區大陸地區大陸地區 對大陸地區能造成較大威脅的災害,在天然災害方面主要有地震 災害、雪災、旱災及蝗災及因河川氾濫所造成的水災災害等;人為災 害則有火災災害及交通災害: 一、天然災害 中國大陸幅員遼闊,陸地面積僅次於俄羅斯,居世界第二,高 度由世界屋脊的 8000 多公尺到吐魯蕃窪地 -155 公尺,緯度自北緯 53 度 31 分到北緯 4 度,由熱帶到亞寒帶,包含高山、高原、沙漠、 雨林、海島等,各地區的災害不盡相同。除了地震、颱風、土石流 及洪災外,還有雪災、旱災、蝗害、雷災等天災。 中國地震局網站資料顯示,大陸地區位處世界上兩個最大地震 集中發生地帶--環太平洋地震帶與歐亞地震帶之間,屬世界上多地 震的國家,大陸約占全球陸地面積的 1/4,但 20 世紀有 1/3 的陸上 破壞性地震發生,死亡人數約 60 萬,占全世界同期因地震死亡人 數的一半左右。20 世紀死亡 20 萬人以上的大地震全球共兩次,都

(23)

發生在中國,一次是 1920 年寧夏海原 8.5 級大地震,死亡 23 萬餘 人;另一次是 1976 年河北唐山 7.8 級地震,死亡 24 萬餘人;2008 年 5 月 12 日四川省汶川縣 8.0 級地震,死傷及財產損失難以估計 (表 2-1-3)。 近年來水災在中國頻頻發生,而且災情一年比一年嚴重,動輒 都是水淹數省、歷來罕見的大洪患,經濟損失、人命傷亡,更是難 以估計。1999 年 6 月,長江上游地區連降暴雨,中下游地區普遍遭 受百年一遇的洪水災害。一個洪峰接一個洪峰而來,一個洪峰比一 個洪峰更大。持續兩個月的嚴重水災,使得長江沿岸省市受到了嚴 重的經濟損失。受災地區多達 18 個省、市、自治區,受災人口為 2.9 億人次,倒塌房屋超過 1700 百萬間,受災農地面積超過 2180 萬公頃,死亡人數近 3000 千人,估計經濟損失超過 2000 億元人民 幣(表 2-1-3)。 1972 年因少雨而致使全國發生乾旱,其中以黃河、海河流域發 生大範圍嚴重乾旱,成災面積 2.04 億畝,重旱區分布在京、津、 晉、冀、陝北、遼西、魯西北,是 1950 年以來最嚴重的乾旱。少 雨的情形使得地下水位普遍下降 3 至 5 米,黃河更發生首次斷流的 情形。對農作產生極大的影響,食糧嚴重不足導致,這一年大批河 南和安徽的居民發生四處逃荒要飯的慘狀(表 2-1-3)。 蝗災與水災、旱災並稱為中國三大災害。歷史上,平均每 2-3 年可有一次地區性蝗災發生,根據歷史記載,最近一次特大蝗災發 生在 1944 年於河北、河南及山西三個省份,直到 1998 年,蝗災又 再次大範圍的發生,之後,到 2001 年四年間,年年暴發特大的蝗 災,許多人認為這可能與乾旱及蝗蟲出現抗藥性有關(李易, 2008)。

(24)

表 2-1-3 大陸地區天然災害的影響 災害類型 災害類型災害類型 災害類型 時間時間時間時間 災害的影響災害的影響災害的影響災害的影響 1970/1/5 雲南省通海縣發生 7.7 級地震。死亡 15621 人,傷 殘 32431 人,經濟損失達 38.4 億元。 1976/7/28 河北省唐山市發生 7.8 級地震。造成 24.2 萬人死 亡,16.4 萬人重傷,倒塌民房 530 萬間,經濟損失 54 億元 地震災害 2008/5/12 四川省汶川縣發生 8 級地震,造成至少 69000 多人 死亡,經濟損失高達近萬億人民幣。 1969/7/28 廣東省汕頭市因颱風的強風,當時剛好是天文大 潮,汕頭又是漏斗形海灣,多方面因素導致死亡人 數達 1500 人。 颱風災害 1975/8/7 一場颱風引起的特大暴雨中,河南省駐馬店地區 62 座水庫在短短數小時內相繼崩堤潰壩,引發大洪 水,史稱「75.8」洪災。1100 萬人受災,超過 2.6 萬人死難,直接經濟損失近百億元。 水災災害 1954 中國長江中上游連日降下大暴雨,致使河水氾濫成 災,受災人口達 1890 萬人,死亡約 34000 人,損失 達數十億元。 旱災災害 1962 華北大旱,北方旱區長期少雨乾旱,黃河、海河流 域水位下降,塘庫蓄水減少甚至乾涸,對農業影響 極大,共減產糧食 103.5 億公斤,北京、天津等城 市供需水矛盾加劇。 (資料整理自:華明,2008,災難啟示錄-中國近代十大天災) 二、人為災害 1994 年 12 月 8 日,新疆省克拉瑪依市教育局官員為歡迎上級 25 位官員,組織全市中小學生 796 人在友誼館劇場舉辦“專場文藝

(25)

演出”。因舞臺紗幕太靠近光柱燈被烤燃而引起火災。當時劇場只 開放一個安全門,其餘安全門均鎖著,而唯一的逃生之路已被熊熊 火焰堵住。796 名來自全市 15 所中小學的師生全部陷入火海之中, 最後造成 323 人死亡,132 人燒傷致殘,死者中有 288 人是中小學 生(申鏵,2007)。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的統計資料顯示,2007 年,全年共 發生火災 15.9 萬起,死亡 1418 人,受傷 863 人,直接財產損失 9.9 億元,與上年相比,起數、死亡和受傷人數分別下降 30.7 %、11.6 %和 40.8 %,損失上升 21.7 %。2008 年 1 至 5 月份,全國共發生火 災 70288 起,死亡 787 人,受傷 277 人,直接財產損失 5 億多元, 與去年同期相比,起數、死亡和受傷人數分別下降 16.9 %、3 %和 27.1 %,損失上升 10.8 %。其中,較大、重大火災 40 起,死亡 172 人,受傷 10 人,直接財產損失 1114.1 萬元,與去年同期相比,除 起數和亡人分別增加 14.3 %和 11.7 %外,傷人、損失分別下降 63 %、 77.5 %;全國未發生一次死亡 30 人以上的特別重大火災。可見大 陸地區在提升消防工作社會化水準方面也逐年能見到成效。 在中國大陸方面,中國大陸的汽車保有量只占全世界的 1.9 %, 但事故死亡人數卻占全世界的 15 %左右,已成為世界上道路交通事 故最為嚴重的國家。1951 年發生道路交通事故 5922 起,死亡人數 852 人;1991 年,道路交通事故增至 412860 起,死亡 83529 人; 至 2005 年,共發生交通事故 450254 起,死亡 98738 人。據相關統 計顯示,車禍居 14 歲以下兒童意外傷害的首位。 參 參 參 參、、、、香港地區香港地區香港地區香港地區 對香港地區能造成較大威脅的災害,在天然災害方面主要有颱風 災害;人為災害則有火災災害及交通災害。

(26)

一、天然災害 香港發生的天災,通常都是由特大的豪雨、風暴潮、雷暴和熱 帶氣旋等惡劣天氣所致。這些天氣情況會嚴重影響交通、引起水 災、山泥傾瀉及其他事故,造成傷亡。 依據香港天文台網站記錄,1962年9月的溫黛颱風是至今侵襲 香港,所造成最多人死亡及失蹤的一場風災。除了驚人的風力外, 溫黛颱風所引起的風暴潮也是帶來嚴重災害的原因之一。1999年9 月的約克颱風,侵襲香港時的最大強度為中心風力每小時150公 里,創下該島的最大風速紀錄。約克颱風橫過香港時移動速度減 慢,以致十號風球需要懸掛達11小時之久(表2-1-4)。除此之外, 在香港地區歷年懸掛十號風球的颱風也多造成嚴重的災情,例如 1964年的露比颱風、1971年的露絲颱風及1976年的愛倫颱風皆對香 港地區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表2-1-4)。風球是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在香港的俗稱,香港的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共分5級,分別為1、3、8、 9、10。 自1905年香港天文台網站記錄,香港有感地震起至2006年止, 香港曾有162次強度不等的有感地震,但沒有引起任何傷亡,震度 最強的是發生於1918年,是由距離香港300多公里汕頭附近發生的 地震所引起的。該地震造成少數建築物的牆壁出現輕微損毀,是 1905年以來唯一在香港引起損毀的地震。 在1963年與1967年,香港也曾面臨嚴重旱災的問題。主要是因 為食用水的供應不足以支持急速的人口增長,香港政府便施行限制 供水政策,每四天只有四小時有水供應,市民需要每次存四天份量 的食用水。這些旱災促使了香港政府向中國大陸購買食用水,雙方 於1964年正式簽訂協議,並從1965年3月起由東江供水到香港,才 解決香港旱災的問題。

(27)

表2-1-4 香港地區颱風災害的影響 災害類型 災害類型災害類型 災害類型 時間時間時間時間 災害的影響災害的影響災害的影響災害的影響 1962/9 溫黛颱風在 1962 年 9 月 1 日創下了歷來的最低紀錄 953.2 百帕斯卡。在溫黛襲港期間,維多利亞港的 每小時平均風速達 133 公里,最高陣風紀錄是每小 時 259 公里。造成 130 人死亡,53 人失蹤。 1964/9 露比颱風造成 38 人死亡,300 人失蹤。 1971/8 露絲颱風造成 110 人死亡,286 人受傷。 1976/8 愛倫颱風造成 27 人死亡,65 人受傷。 颱風災害 1999/9 約克颱風是自 1983 年以來的第一個十號颶風信 號。此信號懸掛了 11 小時,是歷來最長的。造成 2 人死亡,500 人受傷。 (資料整理自:香港天文台網站) 二、人為災害 1996年11月,香港彌敦道嘉利大廈發生了香港歷來最慘烈的大 火,造成41人死亡,80人受傷(表2-1-5)。嘉利大廈大火揭露了香 港地區舊式商住樓宇的防火標準過時與市民防火意識不足的問題 (中國消防通史,2006)。除此之外,香港地區歷年來相當嚴重的 火災災害,如1918年跑馬地的大火、1953年石硤尾因木造房屋大 火、1984年香港仔田灣大生工業大廈發生五級大火,皆是香港地區 相當嚴重的火災災害(表2-1-5)。根據香港消防處的統計顯示,1997 年香港因火災死亡人數高達47人,至2006年在火警召喚的次數為 33268次,為近十年的最低,且死亡人數為14人僅次於2004年的9 人,可見香港地區人民在消防安全方面的素養是有提升的。 在交通災害方面,根據香港運輸署統計自2000年至2006年世界

(28)

各地城市的道路交通意外死亡率,香港地區每百萬人計之死亡率為 21人,為統計資料之第四低,因此,香港地區交通災害的防治工作 就兩岸三地而言是較有成效的。 表 2-1-5 香港地區火災災害的影響 災害類型 災害類型災害類型 災害類型 時間時間時間時間 災害的影響災害的影響災害的影響災害的影響 1918/2/26 跑馬地馬場發生大火,最少 590 人死亡。 1953/12/24 石硤尾木屋大火,六條木屋村於一夜間被焚毀,5 萬人無家可歸。政府事後興建房屋安置災民,開始 提供公共房屋。 1984/9/11 香港仔田灣大生工業大廈發生五級大火。現場貯存 之塑膠原料起火,燃燒 3 天後才被救熄。27 名消防 員受傷。 火災災害 1996/11/20 九龍彌敦道嘉利大廈發生五級大火,造成 41 死 80 傷。 (資料整理自:香港消防處網站) 肆 肆 肆 肆、、、、小結小結小結小結 兩岸三地的天然災害及人為災害會因地理環境、生活習慣及社會 結構等因素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的災害類型,也會造成不同程度上的災 情差別,例如颱風災害每年都可能帶給台灣及香港地區嚴重的災情, 但在大陸地區可能只在沿海地區的省份有所影響;香港地區因地理位 置不像台灣及大陸地區位處地震好發之地震帶上,因此,較不受地震 災害的威脅;大陸地區幅員廣大,部分地區因緯度較高,每年可能會 受雪災災害所苦;大陸地區因部分地區位處內陸,年雨量不足可能會 造旱災災情;火災、交通災害也可能因人民生活習慣等不同,而有所 不同的災情程度,例如,就大陸地區的交通災害而言,每年因交通事

(29)

故死亡的比例就比香港地區來的高。然而,減低災害所帶來的威脅, 首先的要務,就是要對災害的成因、防治工作等有基本的認識及了解。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災害的類型

災害的類型

災害的類型、

災害的類型

、成因

成因、

成因

成因

、特性及防治

特性及防治

特性及防治

特性及防治

依據教育部編印之「防災教育宣導手冊--國中小學適用」版本(蔣偉 寧,2004b),防災教育的類型可以分為天然災害及人為災害二大類。災害 會因地理因素、社會結構的差異而有所不同,例如大陸地區發生過蝗災、 雪災等災害,但在台灣或是香港地區卻無相關災情記載,而大陸地區的教 科書也沒有全部列舉。因此,本研究參考吳瑞賢等人所著(2005)天然災 害防治導論、林俊全(2004)台灣的天然災害等相關書籍,和消防署、防 災e學院、交通部及氣象局等相關網站及各教科書中的災害,就各類型災 害之成因、特性及預防工作等內容,分述如下。 壹 壹 壹 壹、、、、天然災害天然災害天然災害天然災害 「防災教育宣導手冊--國中小學適用」(蔣偉寧,2004b)將天然 災害類型分為地震災害、颱風災害、水災災害、土石流災害、雷擊災 害、旱災災害、流行病災害及蜂螫與蛇咬八項。本研究所指的天然災 害是以地震災害、颱風災害、水災災害、土石流災害、雷擊災害及蜂 螫與蛇咬等六項進行探討。 一、地震災害 (一)地震的認識 地震多因板塊活動-板塊擠壓所造成,也是造成地表地形 起伏的主要因素之一。據目前的瞭解,斷層錯動是發生地震最 主要的原因,其發生次數最為頻繁且所造成災害的機會也最

(30)

大,尤其是發生在陸地上的斷層錯動,更是造成災害性地震最 主要的原因。斷層是指地殼受到外力後,岩層發生斷裂,產生 相對位移的現象。隨著斷裂岩層的相對位移,有所謂的正斷 層、逆斷層與平移斷層之別。台灣所發生的九二一集集大地震 的車籠埔斷層,就是一個逆斷層。從板塊構造的觀點來看,台 灣位於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的碰撞地帶,中央山脈及 其西側是屬於歐亞大陸板塊,東側為菲律賓海板塊。這兩個板 塊在台灣地區一帶相互碰撞、擠壓與張裂,因此也造成在這個 區域顯現出活躍而特殊的地質構造環境。 (二)地震規模 一般而言,地震規模與地震震度是地震學家用來衡量地震 大小和地盤振動程度之方式,其兩者意義不同。地震規模是用 以描述地震大小的尺度,係依其所釋放的能量而定,本身為無 單位的實數。目前世界所通用的地震規模為美國地震學家芮氏 於 1935 年所提出,稱之為芮氏規模。 地震的發生即是一種能量的釋放,其將以波的形式向四方 傳播,而途中能量會因摩擦、傳遞的介質不同等因素而產生衰 減,所以在有效距離內,地震規模愈大者,其所造成之災害也 愈大,而淺層地震所造成的災害將遠比深層地震造成的災害為 大。一般而言,地震規模在 2.5 或以上的地震人們才能感受到, 當地震規模在 4.5 時,結構可能會有局部損傷;地震規模在 7 以上時,結構往往會造成重大的災害。目前芮氏規模之有效上 限值大約是 9-9.5,智利在 1960 年 5 月 22 日曾發生規模 9.5 的強震,而 2004 年 12 月 26 日蘇門達臘島外海海底亦發生規 模 9.0 的強震。 (三)地震震度

(31)

通常我們感覺到的震動大小,除了與地震本身的強度有關 外,也和震源距離有關。一般而言,地震所造成的震動激烈程 度稱為地震強度,簡稱為震度。地震震度的大小與震源釋放的 能量大小不一定相當,因為各地的地震震度隨離震央的距離而 有所不同。 (四)地震災害的預防 平時做好準備,使災害損失能降低。例如,準備避難維生 包,飲用水、乾糧等,可以在地震災害中維繫生命所需;固定 危險家具,以避免在地震中劇烈搖晃倒塌;定期檢查瓦斯、水、 電管線之安全,確保在地震時管線不會輕易鬆脫或是斷裂,造 成火災之發生;定期進行防災逃生演練等。 當地震發生時,千萬不要緊張,若在室內則先確實切斷所 有水、電、瓦斯等能源開關,嚴防火災災害發生;打開所有逃 生通道,避免門窗因地震力擠壓變形妨礙逃生;迅速找到適當 地點或是庇護體躲藏,例如堅固的桌、椅旁邊或是牆角;移動 時,須注意地面之玻璃碎片與可能墜落之吊燈等飾品;不要慌 張往室外逃難,此刻最容易遭墜落物品砸傷。如在教室應迅速 躲避於桌子下方或是旁邊,背向窗戶防範遭玻璃碎片割傷,並 用書包保護頭部。 不管在室內或室外,對突發的地震要能有臨時應變的能 力,平時提高警覺,並注重各種震災的防備,加強個人及家庭 在地震時的安全防護要領及避難對策,才能減免地震引起的災 害。 二、颱風災害 (一)颱風的認識

(32)

颱風是熱帶海洋上強烈的暖心氣旋性渦漩,為熱帶氣旋中 的一種,當其對流作用繼續不斷,使已形成為低氣壓的旋渦繼 續加深,也就是使四周空氣加快向旋渦中心流,流入愈快時, 其風速就愈大;當近地面最大風速到達或超過每秒 17.2 公尺 時,此時就稱它為颱風。颱風之中心氣壓很低,俗稱為颱風眼。 颱風常是攜帶了大量水份,所經過之地面常有強風伴隨大雨發 生,如此的特殊組合對人類而言極易釀成災害。有時在沿海地 區還會造成暴潮,引起海水面異常升降,引起了海水倒灌淹沒 低窪地區,讓農作物也造成巨大損失。 (二)颱風災害的預防 當有颱風侵襲時,事前應做好防颱準備,例如檢修門窗, 以免產生嚴重損失;固定招牌、花盆;準備糧食、飲水、手電 筒及收音機等;時常清理居家、活動處所等四周溝渠,保持暢 通避免堵塞;收聽颱風廣播,隨時掌握颱風資訊;對突然來襲 之颱風,如急返家,應於適當處所避難,待颱風過後,再行返 家;如颱風過境造成受傷,立即緊急救護或送醫救護。 三、水災災害 水災泛指暴雨或颱風帶來豐沛之雨量,其降在地面產生沖蝕坍 方,流量超過河道及排水路之容量而造成淹沒區,因水流作用力造 成破壞相關工程措施而引發之水患災害。 以下就容易於台灣地區造成水災災害的氣候特性作介紹: (一)梅雨 梅雨季節的鋒面系統常因伴隨著強烈的氣流,所以在此季 節常會有豪大雨的發生,所造成的災害損失僅次於颱風的第二 大氣象災害。如 1993 年的六二水災,造成中部地區出現大豪

(33)

雨,洪水暴漲溢堤,造成水利設施及農業嚴重的損失;1996 年 嘉南地區的五二八水災,亦因為豪雨造成 200 億以上的損失。 (二)暴雨 雷雨是空氣在極端不穩定狀況下,所產生的劇烈天氣現 象,它常挾帶強風、暴雨、閃電、雷擊,甚至伴隨有冰雹或龍 捲風出現,因此常常會造成災害。台灣地區發生雷雨的次數, 每年自 3 月起開始增加,到 7-8 月逢最盛時期,若颱風過後, 引進西南氣流亦會帶來豪大雨。例如 1959 年的「八七」水災、 1960 年「八一」水災及 2004 年「七二」水災皆屬暴雨所帶來 的災害。 (三)洪水 洪水的發生皆是因為現有的河川渠道或排水系統無法宣 洩突如其來的水量而釀成災害。侵襲台灣的颱風常常帶來大量 的降雨且降雨集中,因此常常會造成洪水災害。如 2001 年的 納莉颱風橫掃全台,造成全台 82 人死亡、200 餘人受傷及失蹤, 大樓地下室淹水多達 6,000 多棟。台北市更遭遇有史以來最嚴 重的水災,許多精華地帶首度成為水鄉澤國,台北捷運更成為 排水隧道。 (四)暴潮 暴潮是發生在沿海地區的一種自然災害,這種災害主要是 由大風和高潮水位共同引起的,使沿海局部地區水位突然上升 而釀成重大災害。 四、土石流災害 其成因主要是山崩塌陷後的土石或泥漿堆積在溪床、河谷或山 溝林間中形成堆積層,當遭受豪雨侵襲時,這些堆積物便成高含水

(34)

量之飽和狀態而形成衝擊力大、流動性強之黏稠狀液體,一旦超過 堆積層本身之負荷及在重力牽曳作用下,便以雷霆萬鈞與迅雷不及 掩耳之勢順坡潰瀉而下,可以帶走及沖毀沿路流經的田地、房舍、 道路及設施。 根據農委會在賀伯颱風過境後所進行的調查指出,全省有將近 500 處潛藏的土石流域危險地區,前五名分別為台東縣、花蓮縣、 南投縣、台北縣以及宜蘭縣等地區,可能的危險地帶更高達 1000 多處。其中最嚴重地區則屬花東縱谷沿線,北部地區則以石門水庫 上游、宜蘭蘭陽溪上游、大安溪上游和台北市的新北投、外雙溪及 木柵等地區;中部地區則以南投陳有蘭溪上游之信義鄉神木村及鹿 谷等地質破碎地區最為嚴重。僅僅信義鄉一小小區域就有土石流 14 處,受創程度尤為慘烈,而台北縣、市的潛在土石流區域亦高達 17 處,對當地居民之生命財產已構成嚴重之威脅。此外,再根據農委 會統計資料顯示,全國土石流潛在溪流高達 1,420 條,其中更以台 北縣之 214 條為最。 五、雷擊災害 閃電的形成係由於大地溫度昇高,形成上升氣流並造成積雨 雲,其內部必帶有不同性質的電荷。因當空氣上方有乾冷空氣,下 方有濕暖空氣時,由於下方的濕暖空氣密度較低,他們會迅速往上 升,而上方密度的乾冷空氣往下降,在這些水滴或小冰粒摩擦碰撞 的過程中,於是帶有電荷。隨著時間增長,小冰粒上升、下降的運 動持續,電荷繼續累積,經過一段時間後累積的電荷釋放,就形成 我們所看到的「閃電」。雷擊放電時,電壓可達約數十萬至百萬伏 特,只須 0.001 至 0.1 秒的時間,即可從雲層傳導到地面,所產生 的溫度可達攝氏千度以上,瞬間即可使人燒焦如炭,雖然雷擊災害

(35)

的範圍不如地震、颱風等災害來的大,但所造成的災害卻是致命的。 六、蜂螫與蛇咬 台灣每年夏天,昆蟲及爬蟲類動物活動頻繁,發生被蜜蜂、虎 頭蜂叮咬及毒蛇咬傷的意外時有所聞,被蜂螫咬後,大多傷患只會 產生局部反應,少數會有嚴重中毒及過敏的現象。而台灣常見的毒 蛇有眼鏡蛇、雨傘節等六種,因此在野外活動時應多加注意身旁的 環境並做好適當的防範。 貳 貳 貳 貳、、、、人為災害人為災害人為災害人為災害 依據「防災教育宣導手冊--國中小學適用」(蔣偉寧,2004b)之 分類,指的是校園安全、戲水安全、燒燙傷的預防、瓦斯災害、電器 災害、交通災害及火災災害。本研究以人為災害類型中火災災害、交 通災害、電器災害、瓦斯災害、燒燙傷的預防及戲水安全等六項進行 探討。 一、火災災害 人為縱火、瓦斯的不當使用、電線走火、易燃品管理不當、菸 蒂處理不當、掃墓燒冥紙、燒稻草垃圾等因素都可能造成火災災 害,其中以電氣設備因素之比例最高。台灣地區,平均每天發生約 41 起火災,每年因火災之損失近新台幣 470 億元,相較於其他國家 如日本、歐美國家,因火災而造成人民死亡的比例更是高過甚多。 本研究整理消防教育基金會出版之防火管理訓練教材、防災教 育宣導手冊及相關防火宣導網站等文獻,就火災的認識、危害及防 災觀念等方面進行探討: (一)火災之認識 火災是指「火」違反正常的用途,因燃燒作用而延燒的狀

(36)

態,也就是指違反人的意思而發生或擴大的燃燒現象。火災依 燃燒物質區分為四大類:普通火災、油類火災、電氣火災、金 屬火災等。而物質要燃燒,需要一定的要件,即可燃物、氧(空 氣)、熱能(溫度)、連鎖反應等,此稱「燃燒四要素」。 火災具有三種特性:1.成長性:火災具有不斷發展、變化 與無窮擴大之特性,其燃燒的面積與經過時間之平方成正比。 因此,在火災發生後五分鐘,需三輛消防車;十分鐘後則非要 六輛消防車才足以應付。2.不定性:火災之燃燒,受氣象、燃 燒物體、建築物體及地形地物等因素之影響,而呈現異常複雜 之現象進行。所以,火災的現場時時可能有突發性的危險,隨 時有意想不到的新事態發生。3.偶發性:火災之發生係突發 的,不論是人為緃火或失火,以及自然原因形成之火災,均不 可能事先預測。 (二)火災對人之危害作用 火災對於人命安全之效應大致分為:氧氣耗盡、煙、結構 強度衰減、毒性氣體、熱(高溫)及火焰。火災的現場,會因 氧氣耗盡引起窒息;因直接接觸高溫火焰及熱輻射引起燒傷、 立即或事後致命;因火焰產生之熱空氣及氣體引起燒傷、熱虛 脫、脫水及呼吸道閉塞,而影響消防人員救援及室內人員逃生 遲緩;因毒性氣體造成窒息性或昏迷性、對感官或呼吸器官有 刺激性等毒害;火場中的濃煙使能見度降低,影響避難者逃生 及消防人員滅火。煙會助長驚慌狀況,因為它有視線遮蔽及刺 激效應。在許多情況,逃生途徑上濃煙往往比溫度更早達到令 人難以忍受程度。此外,火災造成建築物之結構組件破壞而具 有明顯潛在危險性,如地板承受不起人員重量或牆壁、屋頂崩 塌等。

(37)

(三)火災之預防 滅火基本原理:1.可燃物:搬離或除去可燃物,即移除法; 2.助燃物-氧:除去助燃物,即窒息法;3.熱能:減少熱能, 即冷卻法;4.連鎖反應:破壞連鎖反應,即抑制法。 火災的預防,應在平時便要有危機意識,可利用機會瞭解 消防安全常識及逃生避難方法,熟悉平時居住之環境及消防設 施及逃生避難設備的使用方法,事前擬妥逃生避難之計畫,並 加以演練,於狀況發生時,便能從容應付順利逃生。 消防安全常識的建立,可降低火災的發生,例如平時養成 良好生活習慣,不亂丟煙蒂,以免引發火災、火柴、打火機等 須放在安全處所,以免小孩玩火、睡前和外出,確記消防安全 檢查、家庭應自備滅火器,並熟悉使用方法以備不時之需、進 入公共場所消費時應先觀察安全門、梯及各種防火避難設施、 消防設備之位置所在、用電不可超過電線許可負荷能力。生活 上多一份小心,便能減少一件災害的發生。 (四)火災應變及逃生 當發生火災或身陷火場時,火災的應變、逃生觀念及消防 設備的使用,常是使火災災害降到最低及順利逃生的關鍵。如 發現火災時,應立即報警,可利用大樓內消防栓箱上之手動報 警機,或是電話打 119 報警,同時亦可大聲呼喊、敲門、使他 人知道火災之發生,而逃離現場。在濃煙中避難時儘量採取低 姿勢爬行,頭部愈貼近地面、或利用毛巾或手帕等衣物沾濕以 後,掩住口鼻,可避免濃煙的侵襲。平常應熟悉消防設備的使 用方式,如滅火器、室內消防栓及緩降機等。此外,研擬防災 計畫,並定期舉行消防安全的演練及消防設備的操作練習,當 火災發生時,才能夠順利的避難逃生。

(38)

二、交通災害 隨著現代交通科技之發展,社會環境之變遷,經濟活動隨之發 達,人類的活動範圍增廣,發生交通事故之機率亦相形增加。交通 事故的原因,主要有缺乏正確路權觀念、過度疲勞、超速、酒後駕 車、天候因素等,由此可知,交通災害主要是由於人為疏忽所造成, 只要駕駛或行人稍加注意,其實災害是可以避免的。 預防交通事故,必須對駕駛環境有所認識,駕駛環境可以分為 四項,即人、車、路、環境。(一)人的預防:根據內政部統計處 所公佈,96 年 1-4 月道路交通事故統計,肇事主要原因以汽(機、 慢)車駕駛人過失 819 件占 96.47%最高,其中又以酒後駕駛失控 183 件為最多。(二)車的預防:車輛性能與駕駛行為相互影響,駕 駛跑車的人與駕駛大客車的人其駕駛行為即不同。要從車輛的角度 預防車禍,必須對車輛性能與限制有所了解。(三)路的預防:用路 人必須知道道路設計的限制,並遵守道路上的速率限制,再者是認 知何謂路權、遵循交通管制措施,最後是要警覺道路缺陷避免事故 的發生。(四)環境的預防:自然環境的因素一般包括光線、雨、霧、 煙、霜、雪、冰雹、地震、洪水等,人為的因素則有擁擠、節慶、 事故、災變等。交通事故的發生主因多是用路人的疏忽所致,正確 的使用路權及正確的駕駛態度,才是安全回家的唯一道路。 三、電器災害 現代科技日新月異使得生活中的電器用品越來越多元化,也方 便了人類的生活,但是在善用科技之外也應該注意到電器正確的使 用方法,以避免人為電器災害的發生。民眾常因電器使用不當或疏 於保養,而釀成災害,造成嚴重的後果,養成良好且正確的使用習

(39)

慣是杜絕電器火災的最佳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應多注意許多小細節,比如說經常檢查電源開關 及插座,隨時維護檢查有無鬆動、潮濕以及累積塵埃、電線陳舊, 最易破損,應注意檢查更換;保險絲熔斷,是用電過量的警告,不 可愈換愈粗;不可利用燈泡的高溫作為烘乾衣物等其他用途之用; 電器不使用時一定須將電源關閉並將插座拔掉;電線走火時,應立 即切斷電源,電源未切斷前,切勿用水潑覆其上,以防導電。電器 帶給人民生活上的便利,但應在安全的使用及維護,才能避免釀成 災害,達到真正的便利。 四、瓦斯災害 「瓦斯」是一般民眾對氣體燃料的通稱,事實上,目前台灣地 區供作家庭使用之氣體燃料係分為液化石油氣與天然氣二大類。台 灣地區有 500 萬戶以上的家庭使用瓦斯燃料,可謂家家戶戶皆使用 瓦斯,不過,瓦斯雖然帶給人們生活上的許多方便,但因瓦斯具易 燃、易爆之特性,使用不當,易致災害。台灣地區每年皆發生不少 瓦斯意外事故,而根據消防單位的統計資料顯示,絕大多數的瓦斯 意外事故,都是瓦斯使用者或因欠缺瓦斯使用之正確知識、或因一 時疏忽所造成的。因此,消費者平日即應建立瓦斯使用之正確觀 念,如依規定安裝容器、燃燒用具及輸氣管線;瓦斯容器直立放置、 避免日光直射;浴室內不得裝置熱水器;慎選瓦斯配管並經常檢查 橡皮管,最好一至二年即予更換;瓦斯漏氣時,應先關閉瓦斯開關, 不可打開電源(如照明設備或電扇等),以免產生火花,並打開門 窗。時時防範,處處留心,才能杜絕瓦斯災害之發生。 五、燒燙傷的預防

(40)

燒燙傷可能因火焰灼傷,或是被高溫液體燙傷,甚至是由具腐 蝕性的物質或是電擊所造成。在日常生活中,若有機會接觸高溫物 品,必須提高警覺嚴防燒燙傷意外發生,例如,廚房及浴室是家中 常發生燙傷事件的地方,最好不要放任幼童在此玩耍,以免發生意 外;不可讓小孩玩火;家中不要存放強鹼強酸等危險品;幼童洗澡 不要使用溫度太高的熱水,放水時,應先放冷水再放熱水。 「沖脫泡蓋送」是搶救燒燙傷的重要處理程序,因為人類的皮 膚在接觸到攝氏 50 度的溫度約 10 分鐘才會遭受傷害,一旦接觸到 攝氏 70 度,只要 1 秒鐘就會導致燒燙傷。所以在燒燙傷後,皮膚 要立即局部降溫以減低傷害,沖涼水是最可行的方法。沖洗的時間 越早越好,即使表皮已有脫落,還是要持續以涼水沖洗,不要因為 怕受到感染而不敢沖洗,沖洗的時間約持續半小時左右,直到疼痛 有顯著減輕為原則。 六、戲水安全 每到夏天就有不少民眾前往溪流、湖泊、海邊烤肉戲水,但是 於嬉戲之餘,夏季的午後雷雨,常造成溪水暴漲的危險性,或是溪 中之暗流或海邊之大浪往往會造成民眾中大之傷亡意外事件。台灣 每年平均有 100 多位兒童因為溺水喪命,根據世界衛生組織 WHO 最 近發佈的統計,台灣兒童溺水死亡人數高居 21 個國家之冠,比起 同為海島國家的澳洲,甚至高出 3 倍之多。根據 WHO 統計,2001 年 台灣 0-14 歲兒童溺水死亡人數,平均每 10 萬人即有 1.8 個人,遠 遠高出日本、義大利、新加坡、英國等 20 個國家,而且相較水上 活動發達的澳洲,每 10 萬人只有 0.5 人死亡。 在危險海域及溪流旁,即使豎立禁止游泳的警示牌,也阻止不 了民眾衝進水裡的渴望,而造成悲劇的發生。因此,夏日戲水,應

(41)

多注意自身安全及周遭的環境、在開放及有救生人員看守的水域戲 水游泳、遵守安全標示、如自己遇險或抽筋時應鎮靜及早舉手呼 救、如見有人溺水,需大聲呼救,未熟練救生技術者,不要妄自赴 救,才能避免遺憾發生。 參 參 參 參、、、、災害管理工作災害管理工作災害管理工作災害管理工作

1979 年美國聯邦緊急管理總署(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t, FEMA)成立,提出「整合危機管理系統」(Integrated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 IEMS),將危機管理過程分為如下四個階段:1. 抒緩(mitigation);2.準備(preparedness);3.回應(response); 4.復原(recovery)(何俊青,1997)。施邦築(2004)在「大專院校 坡地災害防救計畫之規劃」提出應配合平時減災、災前整備、災時應 變、災後重建等四個階段防救災工作,來針對地震、風災、水災、坡 地災變等台灣常見之天然災害做規畫。期能整合資源、結合實務工 作,建立適切之學校防災應變機制,並有效累積經驗與成果,提昇國 民之防災意識、知識與能力。整體而言,災變管理並無明確的開始與 結束,理應為循環不斷之過程(圖 2-2-1)。教育部校園安全暨災害防 救通報處理中心於 2003 年所公布之「教育部構建校園災害管理機制 實施要點」中提及各教育行政單位及學校為落實校園災害管理工作, 應整合單位及學校行政資源,構建校園災害管理機制,在天然災害及 人為災害,執行減災、整備、應變及復原等災害管理工作。為推動天 然災防災科技教育相關工作,四個階段災害管理工作如下: 一、減災階段旨在減少災害發生或防止災害擴大,主要工作包含:防災 預算編列、執行、檢討;防災教育、觀念宣導;建立防災資訊網路。 二、整備階段旨在有效執行緊急應變措施,主要工作包含:防救災組織 之整備、研擬應變計畫、訂定緊急應變流程、實施應變計畫模擬演

(42)

整備 復原 減災 應變 練、災害防救物資、器材之儲備、避難所設施之整備與維護。 三、當災害發生時的應變階段,主要工作如:災害發生時的應變措施、 成立緊急應變小組。 四、災後應實施復原重建工作,其工作重點如下:災情勘查與鑑定、物 資之分配與管理及發放、硬體設施復原重建、受災學生及心理諮商 輔導、其他有關災後復原重建事項。 圖 2-2-1 災害四階段管理工作圖 肆 肆 肆 肆、、、、小結小結小結小結 防災素養的基本便是對災害的特性及防治工作有所了解,防災教 育白皮書中也指出學校的防災教育重點在於對災害的認知、防災的態 度……等等(蔣偉寧,2004a)。防災教育融入小學課程中,能使學童 從小對防災素養有所提升,教科書是將防災教育落實於小學教育的重 要管道。本研究之研究目的為探討小學教科書中之防災類型概念,本 節中所探討各災害類型之成因、特性及防治工作等,以作為本研究在 進行分析教科書時各防災概念參考依據及範圍之界定。

數據

表 2-1-1 台灣地區天然災害的影響  災害類型災害類型災害類型 災害類型      時間時間時間 時間    災害的事例災害的事例災害的事例 災害的事例    1935/4/21  新竹台中地震因震央位於台灣苗栗縣三義鄉鯉魚 潭水庫及關刀山一帶,該地震又名「關刀山地震」, 地震規模為 7.1,造成 3,276 人死亡,12,053 人受 傷,是台灣有史以來傷亡最慘重的地震。  1941/12/17  3 時 19 分  嘉義中埔發生 7.1 級強震造成 358 人死亡,4520棟房屋全毀。  1964/
表 2-1-2 台灣地區人為災害的影響  災害類型災害類型災害類型 災害類型      時間時間時間 時間    災害的影響災害的影響災害的影響 災害的影響    1993/1/9  台北市論情西餐廳火災,因人為縱火、裝潢易燃、 隔間不當等因素,致使 53 人死傷。  1995/2/15  台中市衛爾康西餐廳火災,因瓦斯氣爆、單一出口、 材料易燃等因素,造成 64 人死亡。 火災災害  2003/8/31  台北縣蘆州大囍社區,因為一名婦女與丈夫發生口 角引火自焚、加上巷弄太過狹小,造成 10 餘人喪 生,
表 2-1-3 大陸地區天然災害的影響  災害類型災害類型災害類型 災害類型      時間時間時間 時間    災害的影響災害的影響災害的影響 災害的影響    1970/1/5  雲南省通海縣發生 7.7 級地震。死亡 15621 人,傷 殘 32431 人,經濟損失達 38.4 億元。  1976/7/28  河北省唐山市發生 7.8 級地震。造成 24.2 萬人死 亡,16.4 萬人重傷,倒塌民房 530 萬間,經濟損失 54 億元 地震災害  2008/5/12  四川省汶川縣發生 8 級地震,造
表 2-4-1 防災教育相關論文研究(續)  類別類別類別 類別    作作作 作者者者 者    論文題目 論文題目論文題目論文題目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    研究結果研究結果研究結果 研究結果    以防 災素 養為 探討 主題 李麗娟 (2005) 南部地區國小教師防災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之 研究~以天然 災害為例  探討南部地區國小教師在天然防災教育信念與教學行為之現況與其相關程度。  南部地區國小教師具有高度防災教學信念,在天然防災教學信念個人背景變項之研習與進修達顯著差異;不同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人員搜尋與救助 傷患緊急救助 人員疏散演練 防災教育講習.. 緊急滅火

複合式防災演練- 應變小組成立... 校園暨周邊危安地點--建國中學

A-1展現課程設計能力(教學檔案指標) A-2研擬適切的教學計畫(教學檔案指標) A-3精熟任教學科領域知識.. A-4清楚呈現教材內容

二、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之學習

• 教師若於領域學習或彈性學習 課程進行跨領域/科目之協同 教學,提交課程計畫經學校課

能預防天然災害(如颱風、水 災…等)對調理場所所發生 的影響及發生災害狀況的緊

108課綱即將於108學年度開始實施。108課綱中的自然科領域的基本

7S 強化並且複習英國國定數學能力指標 level 4 的內容、主要學習 level 5 的內 容、先備一些 level 6 的延伸內容。. 8S 完成並且深化 lev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