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 數位經濟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於 2019 年 3 月 19 日全球同步公布《2019 全球消費者洞察 報告》 (PwC 2019 Global Consumer Insights Survey) :「調查發現,消費者正在尋求無縫 且簡單的購物旅程。企業要創造良好的消費者體驗,必須結合實體和數位的方法」。這個 調查符合經濟部在 2017 年 6 月 8 日提出之說明:「數位經濟 (Digital Economy) 對未來 產業的衝擊與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國際管理顧問埃森哲公司 (Accenture) 也 預估:「2020 年全球數位經濟產值將達 24.6 兆美元,占 GDP25%」。(經濟部工業局,

2017)

一、定義

最早提到數位經濟 (Digital Economy) 的書是《The Digital Economy:Promise and Peril In The Age of Networked Intelligence》,由資訊科技顧問 Tapscott, Don 在 1994 年所寫。(翁嘉德,2017)

數位經濟 (Digital Economy) 可定義為業者透過各種創新數位科技,並結合跨 領域整合平台與創新服務模式,重塑企業提供給使用者的交易結構和經濟價值,朝 向跨世代、跨虛實等發展。(黃毓瑩,2017)

二、範疇

從圖 2-1 中可以知道 2017 年英國提出界定數位經濟的範疇,共區分為三大塊:

(1) 偏向生產觀點的數位產業,包括硬體、軟體與相關服務。(2) 狹義的數位經濟 (Digital Economy) ,泛指新型態的數位服務,例如平台經濟、共享經濟等。(3) 產 業數位化 (Digitalized Economy) ,像是工業 4.0 在各行各業的應用等。(歐宜佩、陳 信宏,2018)

圖 2-1 英國界定數位經濟範疇

資料來源:Bukht, Rumana & Heeks, Richard (2017),Conceptualising and Measuring the Digital Economy.

三、傳統經濟 VS.數位經濟

王義智 (2017) 指出:「過去傳統經濟 (Traditional Economics) 追求的是產量,

重視的是機械化、自動化與規模化帶來的生產效益。企業透過這些生產的商品與服 務為消費者創造價值,消費者進而願意付費,藉此獲利。」

數位經濟 (Digital Economy) 則是基於網路科技,生產從製造轉向「智造」。技 術特別強調數位化,涵蓋的新興科技包含:人工智慧、虛擬實境、擴增實境、大數 據、區塊鏈、物聯網、雲端運算、生物辨識等。商業模式追求的是彈性、創新性與 多元性。企業運作模式重視的是與外部夥伴的合作關係,在平台下各參與者相互連 結並合作,在數位經濟發展潮流下找到更多發展可能。(王義智,2017)

傳統經濟與數位經濟之比較,如表 2-1 所述:

表 2-1 傳統經濟與數位經濟之比較

傳 統 經 數 位 經

經 營 運 作

線性生產,單打獨鬥 連結外部,彼此串聯合作

技 術 重 點 機械化、自動化 數位化、智慧化

生 產 要 素 土地、勞力、資本 創意、創新商模、知識

模 式 重 點 單一、固定 多元、彈性、創新

獲 利 方 式 供給方銷售商品給需求方 媒合供需完成 獲 利 來 源 藉由資訊不對稱來獲利 藉由資訊對稱來獲利

資料來源:周樹林、王義智等人 (2017)

四、創新關鍵

數位經濟的商業模式主要是結合智慧載具並融合智慧科技,各產業可發展應用 於不同場域與情境,簡述六大創新關鍵如下說明:(王義智,2017)

(一) 會員制創新:在數位經濟下,一個具忠誠的會員制度比傳統經濟更需要被重視 與創新,企業才能夠生存。

(二) 積木式創新:在數位經濟下,創新是在一個完善生態系中,大家在共同標準上 溝通、協力、創作。

(三) 商務面創新:未來數位經濟下的商務將朝向不限單一場域、平台、產品、裝置。

(四) 內容面創新:未來數位經濟下的內容不是為了載具而生,而是為了滿足情境、

內容存取。情境從固定場域轉為隨時隨地,內容傳遞形式趨於擬真互動與虛實 整合,內容產製模式從專職業者走向素人自製。

(五) 需求面創新:傳統經濟主要訴求是「供給面的規模經濟」,數位經濟比較講求

「需求面的規模經濟」。

(六) 消費面創新:數位經濟的消費主力是千禧世代,這群人依賴網購、了解社群、

喜好分享。而新奇體驗、價值認同等偏感性的主觀,是千禧世代消費族群採購 時的重要決策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