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個案研究與訪談資料分析

第二節 、 訪談資料分析

本節彙整及歸納受訪者口述資料,專家訪談內容的整理分成五個部分:

一、受訪者對於數位經濟應用時尚品牌的看法和建議 二、受訪者對於循環經濟應用時尚品牌的模式和困難 三、受訪者對於體驗經濟應用時尚品牌的分享和類型 四、受訪者建議沙布喇‧安德烈面對三元經濟浪潮的方向 五、透過三元經濟改善沙布喇‧安德烈經營瓶頸之步驟

一、 受訪者對於數位經濟應用時尚品牌的看法和建議

(一) 國內和國外品牌對於數位經濟的想法和做法並無太大的差異,只是發展速度、

目的方向不同,而數位規模大小取決品牌願意投入多少的資源。時尚品牌對於 數位的想法和做法,都是希望可以涵蓋會員經營面、社群溝通面、品牌形象面、

商務銷售面的應用。

「國內的時尚品牌主要是從平台開始合作(如 PC HOME、YAHOO、

MOMO),再經營品牌電商(官網結合購物車),現在又加上用社群溝通內容(如 Lifestyle)。國外的時尚品牌一開始以自建官網為主,先經營內容溝通,再結合 商務。」(受訪者 顧問-1)

「國內外的差異主要是速度感、內容多元化。例如行動商務,Burberry 品 牌的服裝秀不只看,透過直播還可以即看即買(預定商品),這就是隨經濟的呈 現。」(受訪者 顧問-1)

「國內外時尚品牌在數位運用上,有的會利用平台做網路購物,但是在金 額上,客人可接受度的價格偏低;有的品牌會做 APP,但是建置成本較高,留 客率偏低,除非客人覺得 APP 很有趣,否則很容易就被使用者刪除;之前有 FB 紅利時,各品牌都跟進,現在演算法改變,品牌的訊息除非要下廣告才會被

看到;至於所謂的數位穿搭,是用虛擬鏡子來試衣和推薦穿搭,目前還是噱頭 大於實質效益。」(受訪者 顧問-2)

「臺灣的時尚品牌尤其是女裝,以網路和 FB 做推廣,主要是想了解消費 者想要什麼?但真正能夠設計出消費者想要的商品,還是要由設計師來發想,

再利用數位科技誘導消費者,增加對品牌的認同與互動。」(受訪者 品牌-3)

「國內外時尚品牌對於數位經濟沒有不一樣的想法和做法,只是規模大小 而已。品牌做數位也是要 follow 市場脈絡,才能有創新的做法,當然還要有系 統的資源和支援,所以只能說這個品牌做數位是否有到位和齊全?」(受訪者 通路-5)

「國外像是大陸的數位發展比較快,因為地緣廣大,包括網路購物和線上 支付。當然無論數位發展速度的快慢,現在經營社群最重要。」(受訪者 通路 -6)

「數位經濟分成三個層面,一個是會員和大數據,可以了解顧客的喜好,

和品牌有所連結。這也是現在商場在導入要做的事情,商場提供訊息給會員,

可以更個人化和直接觸及。第二個層面是社群,現在的網紅和網美當道,讓品 牌覺得宣傳效果比傳統媒體更好。而且網紅和網美代表消費者使用的心得和心 聲,不是品牌自己說,消費者相信這樣的推薦,也願意嘗試和購買,甚至成為 品牌的主顧客。就像大陸的大眾點評網,我會先查看消費者的評鑑再決定哪家 餐廳,而不像過去是看店家的宣傳或是雜誌的介紹。第三個層面是支付面,雖 然臺灣發展比大陸慢,但現在也有 TaxiGo 網路叫車,選擇線上支付,還會直 接給折扣感覺更優惠。也有 UberEats 和 foodpanda 的外送服務,消費者不用出 門,就有餐點送上門,對忙碌的現代人來說真的非常便利。」(受訪者 通路-6)

(二) 時尚品牌要發展新型態的數位服務,原因有 (1) 收集消費者的資訊和瞭解消費

者習慣,可以比過去更即時和多互動;(2) 讓品牌比競品更快被消費者找到和 買到;(3) 節省企業成本,包括拓展知名度、實體通路建置(裝潢)、庫存調轉

貨、顧客雙向互動服務;(4) 實體通路要求商品差異化、品牌要向上升級。就 算是傳統商品,也可以用數位表現現代感,給予新元素。

「時尚品牌透過數位服務,可以收集消費者資訊及瞭解消費者習慣。而消 費者利用品牌提供的數位服務,例如品牌的 APP,可以讓消費者快速收集商品 完整資訊。有 APP 的品牌就可以比競品還快,讓消費者較易找到你。APP 還 有引流功能,讓消費者知道品牌的 Location、知道到哪買?當消費者到了品牌 的實體店面,現場若無庫存,可以引導客人回到線上用 APP 下單,選擇宅配到 家。」(受訪者 顧問-1)

「要發展數位服務的原因是堆積品牌,網路比實體容易操作品牌,例如官 網設計的好,可以讓瀏覽者感受到品牌氛圍和設計理念,而實體的裝潢成本比 較高(包含改裝和維護)。」(受訪者 顧問-2)

「數位服務可以幫助品牌「說故事」,藉由數位工具更完整傳遞品牌印象 給消費者。如:網路原生服裝品牌的 Lativ、OB 嚴選,就是將品牌透過網路傳 遞故事,說得簡單又清楚。」(受訪者 品牌-3)

「數位服務是品牌設計師現在比較容易拓展知名度的方式,而且可以洞悉 消費者現在的需求和改變。」(受訪者 品牌-4)

「我經營的慶百公司曾經有 4 個品牌,之前用”最省”的方式做生意,只做 好賣的商品給消費者,忽略了企業要建立知名度,以及要跟消費者溝通品牌設 計的辨識度。慶百跟其他廠商一樣,只注意到拓點和銷量,沒有注意到消費者 的購買行為改變,再加上百貨通路也開始要求商品差異化、品牌要向上升級。」

(受訪者 品牌-4)

「這是趨勢所在一定要做,品牌再堅持傳統做法,很難成功。而且就算是 傳統商品,也可以用數位表現現代感,給予新生命。還有數位服務比較”即時”,

不論是消費者的互動或是回饋,透過數位可以比較快的蒐集和了解。」(受訪者 通路-5)

「有些品牌已經往電商方向走,但其實應該要線上線下整合,讓消費者感 覺連結再快一些。例如消費者線上查看,哪個門市有貨有庫存,方便忙碌的上 班族到現場直接選購。像 NET 服飾店有個數位服務裝置,只要消費者自己 KEY 貨號(商品條碼)就知道哪些店有現貨?庫存剩下多少?這是 NET 為了節省 商品調轉貨的成本,也方便庫存管理,讓客人購買更方便。」(受訪者 通路-6)

(三) 新型態的數位服務,例如平台經濟、共享經濟。對時尚品牌而言,必須考量目

的是推廣品牌?是增加曝光?還是促進銷售?以及可否借力使力與大型平台 合作?線上平台和實體通路一樣都需要「集市」,要有大量的會員數,才會有大 量的交易。

「我個人比較傾向數位做推廣->增加品牌曝光->誘導消費者認同」這樣的 模式。若要用數位做生意,以通路(平台)的經營最好,並非由品牌來做平台。」

(受訪者 品牌-3)

「以平台的型式比較適合,因為交易比較大量,數位平台又有大量的會員 數。」(受訪者 通路-5)

「以前有些商品因為價格和屬性,不在電商平台銷售。現在各種類型的商 品,已經很通用和普及在國內外電商平台銷售。」(受訪者 通路-6)

(四) 時尚品牌服務的對象是”人”,品牌主要是在做設計,需要消費者認同和接受。

而數位時代最貴的是流量,掌握數位經濟的六大創新關鍵,創造新客的導流和 舊客的回購,數位經濟才能發揮影響性和重要性。受訪者說明如表 4-2 所述:

「數位時代最貴的是流量,新客的導流和舊客的回購一樣重要。」(受訪者 顧問-1)

「我覺得「會員制」對時尚品牌很重要,像剛說的「半客製」,可以設計成 會員具有一種”身份”才能享有,而不是購物優惠。」(受訪者 顧問-2)

「目前時尚品牌的應用比較初淺,因為品牌主要是在做設計,一般還停留

(五) 時尚品牌的數位創新要有效益,一定是滿足了客人的想要和需要,還有對市場

的反應比較靈活,快速測試及調整品牌的商品結構計畫,願意不斷精進及強化 各種數位服務。受訪者分享數位創新有效益之案例如表 4-3 所述:

「Burberry 看秀可用 APP 預訂單的方式,除了可以滿足客人的想要和需 要,也可以控制品牌的 OTP(商品結構計畫)。」(受訪者 顧問-1)

「MOMA 女裝是用 Line 社群在養客人,每一家店都有 Line 帳號創造回流 客人,一對一溝通與客人「搏感情」。」(受訪者 顧問-1)

「精品品牌重視數位化的有 Burberry 和 LV,已經投入很多的資源,也產 出了效益。而時尚品牌可參考美國的 Ralph Lauren,該品牌從推出穿戴裝置的 智慧型 Polo 衫、到社群媒體的推廣,現在也經營「打卡網紅咖啡店」。」(受訪 者 顧問-2)

「我知道有些平台是用大量的「網紅」,來傳遞各種品牌和各式商品給消 費者,這樣的方式比較直接和有效,因為可以快速調整人和商品,對市場的反 應比較靈活。」(受訪者 品牌-3)

「在通路領域值得一提的是星巴克和 COSCO 的數位創新最有效益,實體 店鋪展店不斷,數位服務也一樣不斷精進及強化,各種行銷促銷的手法都在數 位服務運用到極致,讓顧客多加使用、利用並愛用,舉凡暢銷品、推薦品、活 動品、獨家品、商品資訊、會員資料、累積會員數……各方面的數據掌握及分 析運用,無形中它就是便利使用,不會有任何懷疑和執疑,對企業便是不斷成 長的動力。」(受訪者 通路-5)

「國內百貨商場上在數位創新的努力,我比較想說的是新光三越,京站時 尚廣場 Qsquareq 雖然是臺灣第一家建構 APP 的商場,而新光三越卻是第一家 百貨在官網結合線上購物。去年新光三越改版 APP 更結合行動支付 (skm pay) , 現在已有破百萬的會員數,對經營層面會員的服務來說,更為即時更為便利。

而且新光三越在服務會員上不需要再透過信用卡和銀行端,才能掌握會員的相 關資料。」(受訪者 通路-5)

「H&M 和 UNIQLO 投入很多資源在做數位創新,而且速度很快。消費者 透過 H&M 和 UNIQLO 的數位服務,可以很快知道店裡當季、主題、系列的商 品,而且還會被吸引走進店裡。」(受訪者 通路-6)

「還有一家 NET,它在臺灣並未退燒,因為除了維持商品品質,數位轉型 也很快,讓客人清楚知道到哪家店買?哪裡有貨?不會浪費客人的時間。」(受 訪者 通路-6)

表 4-3 受訪者分享數位創新有效益之案例

表 4-3 受訪者分享數位創新有效益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