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數學解題的策略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數學解題的策略

解題的策略常常是解題成功與否的主要因素之一,許多學者提出有關 解題策略的個人見解,茲將重要者敘述如下:

Polya(1945)是最早有系統提出解題策略的學者,他在其所著的「怎樣 解題」(How to solve it)一書中,強調解題的重要性,並將解題歷程分為 四個階段:1.瞭解問題;2.擬定計劃;3.執行計劃;4.回顧解答(表 2-6),

在每一階段中,他提出許多相關的解題策略,稱之為捷思(heuristic)策略。

表 2-6 Polya 的解題歷程與解題策略表

解 題 歷 程 解 題 策 略

第一步:

必須瞭解問題

瞭 解 問 題

◎未知數是什麼?已知數是什麼?條件是什麼?

◎可能滿足條件的各個部份嗎?條件足夠決定未知數嗎 不夠嗎?過多嗎?矛盾嗎?

◎做一個圖,導入適當的計劃。

◎分開條件的各部份,你能把它們分別寫下來嗎?

第二步:

1.找出未知數 和 已 知 數 之 間 的 關 係 , 如 果 找 不 到 就 只 得 考 慮

擬 定 計 劃

◎你以前見過它嗎?或者見過形式稍微不同的相似問題 嗎?你知道什麼相關的問題嗎?你知道有什麼可用的 定理嗎?

◎注視未知數!試著想出一個有相同或相似未知數的熟 悉問題。

一 些 補 助 問 題。

2.想辮法擬定 一 個 解 題 計 劃。

◎這裡有一個相關的,以前你解過的問題,你能否應用它 嗎?你能用它的結果嗎?你能應用它的方法嗎?你是 否該導入一些輔助元素以便應用。

◎你能改述這個問題嗎?你能將它改述的更不同些嗎?

◎回到定義!你若解不出這個問題,就試著先解個相關的 問題。

◎你能想出一個更相關的問題嗎?一個更一般的問題 嗎?一個更特殊的問題嗎?一個類似的問題嗎?你能 決定問題的一部份嗎?保留一部份條件,丟開其餘部 份;這樣決定的未知數會如何?你能從已知數得出什麼 有用的東西嗎?有沒有其它已知的東西可以用來決定 未知數?你能改變未知故、或已知數,必要時兩者同時 改變,使新未知數和新已知數能更加接近嗎?

◎你用了所有已知數嗎?你用了全部條件嗎?問題中研 包含的重要觀念都已考慮到了嗎?

第三步:

實行你的計劃

執 行 計 劃

◎執行你所擬定的計劃,驗證每一步驟。

◎你能清楚地看出哪些步驟是正確的嗎?你能證明它是 正確的嗎?

第四步:

驗證所得的解 答

回 顧 解 答

◎你能驗證結果嗎?你能驗證論證嗎?你能用不同的方 法得出結果嗎?你能一眼看出來嗎?

◎你能把這個結果或方法應用到別的問題上去嗎?

資料來源:How To Solve It(xvi-xvii),G. Polya, 1957, Princeton University, 1957, Princeton, New Jersey.

此外,Kilpatrick(1967)以 Polya 解題四階段為依據,探討八年級學生 解非例行文字題的策略,發覺學生使用的策略有:1.圖畫;2.使用連續漸 進法;3.常常詢問自己問題解決方法的存在性與唯一性;4.演繹;5.運用 算式;6.嘗試錯誤;7.檢查答案等。Kilpatrick 發覺學生所使用的策略不多,

乃將解題歷程中各階段的策略重新修正如表 2-7 所示。

表 2-7 Kilpatrick 修正之解題歷程與策略表

一、瞭解問題

1.辨認未知資料或條件。

2.畫圖。

3.引入符號。

二、擬定計劃

1.重新敘述問題。

2.考慮相關問題。

三、執行計劃

1.使用連續漸進的方法。

2.發現結果前檢查步驟。

四、檢討

1.檢查結果是否合理。

2.檢查結果是否合乎條件。

3.回溯論證的步驟。

4.使用其它的方法獲得結果。

(Kilpatrick,1967)

再者,Gary L. Musser,J. Michael Shaughnessy(1980)則認為在學校中 可以教的解題策略有:嘗試錯誤(Trial)、規律(Patterns)、解簡單的題目 (Solving a simpler problem)、工作回顧(Working backward)與刺激

(Stimulation)等五個策略。

在 Schoenfeld 的相關研究中,在解題歷程的六個階段:1.閱讀;2.分 析;3.探索;4.計畫;5.執行;6.驗證中的分析、探索、驗證三階段常用 的策略如表 2-8。

表 2-8 Schoenfeld 之常用解題策略表

分析

1.盡可能地畫圖。

2.檢查特例:

(1)取特殊值代入,以獲得較具體的瞭解。

(2)檢查極端狀況,以探討可能範圍。

(3)令問題中的整數為 1、2、3、4 與 5 等小值,看看是否 可歸納出一些規律。

3.嘗試簡化問題:

(1)利用對稱性。

(2)採取「假定……」而不失問題的一般性討論方式。

探索

1.考慮基本上一樣的問題:

(1)用等價的條件取代問題中的條件。

(2)以不同的方式重組問題中的資料。

(3)引入輔助的元素。

(4)用下列的方式重述問題:

A.改變題目的背景或符號。

B.考慮歸謬法或例置法。

C.假定你已有解答,由此導出解答的性質。

2.考慮稍微修改的問題:

(1)選擇子目標(想辦法得到部份的結果,或滿足部份條 件的解答)。

(2)放寬問題中的某一條件,然後再將之重新收緊。

(3)把問題分解成不同狀況的情形,再對每一狀況逐一解 答。

3.考慮大幅修改的問題:

(1)以較少的變數建構類似的問題。

(2)改變一個變項,決定該變項的影響。

(3)想辦法用有相似的形式、已知條件或結論相關的題目 結果或其解法。

驗證

1.你的解答能通過下列的特殊檢定嗎?

(1)你是否用到了問題中所有的相關資料?

(2)結果是否合理的被估計或預測?

(3)利用對稱、維度分析與比例等原則來檢查時,你的結 果是否站得住腳?

2.你的解答能通過下列的一般檢定嗎?

(1)這樣的解答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得到嗎?

(2)這個抽象的答案能放在特別的狀況,使變得具體些嗎?

(3)這個解答能否簡化成已知的結果嗎?

(4)我們能由此解答推出一些已知的結果嗎?

(Schoenfeld,1985)

除以上所述之外,Alfred S. Poamentier,Stephen Krulik(1998)在 Problem-solving for efficient and elegant solutions:A resource for the mathematics teacher一書中提到十個解題策略:1.工作回顧(orking

backwards);2.發現規律(Finding a pattern);3.採取不同觀點(Adopting a different point of view);4.解簡單、類似的問題(Solving a simpler, analogous problem);5.考慮特殊實例(Considering extreme cases);6.繪圖(視覺表 徵)(Making a drawing (visual representation));7.慧的推測與測試(包含概 算)(Intelligent guessing and testing (including approximation));8.描述所有 可能(詳列)(Accounting for all possibilities (exhaustive listing));9.組織資 料(Organizing data);10.邏輯推理(Logical reasoning)。

國內研究者劉貞宜(民89)在其論文中綜合了Kilpatrick、Webb、Cyert 等人的解題策略,將解題策略歸納如下:1.畫圖表徵;2.以字詞、圖形、

或符號等方式來簡化問題;3.回憶相關問題;4.嘗試錯誤;5.應用特殊化;

6.使用連續漸進法;7.從現狀向目標倒退思考;8.使用演繹法;9.使用歸 納推理法;10.運用類化和隱喻法;11.常常詢問自己問題解決方法的存在 性與唯一性;12.以不同的方式提出問題,並口述問題;13.常自問所提問 題的前提是否具有可靠性;14.以算式檢查解答是否合乎條件;15.與人談 論問題等方法。

綜合上述理論,在小學數學解題可歸納下列的解題策略:嘗試錯誤;

以字詞、圖形、或符號等方式來簡化問題;發現規律;列表格輔助解題;

解簡單的題目;繪圖;分類;組織資料;描述所有可能;演繹、歸納法;

邏輯推理;驗證答案;運用算式;工作回顧等等。期望藉由解題策略教學 的訓練,以提昇學生的解題能力。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