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文化觀光發展的競賽在城市之間展開,如何以城市的文化觀光資源,吸引觀

15

光客,增加城市競爭力的問題成為學者研究對象。在全球激烈的文化觀光發展競 賽中,每座城市皆擁有不同的歷史背景與環境條件,因此文化觀光產品勝出關鍵 乃是發展出一套能妥善轉化城市文化特色和資源成為文化觀光的發展機制。

回顧過去文獻,學者將觀光規劃與競爭力之概念連結,例如 Crouch 與 Richie

(1999)以 Porter 的競爭力模型為基礎,提出觀光目的地吸引力有賴於四個組成 要素,包括核心資源(如歷史文化、特殊活動、娛樂)、輔助資源(基礎建設、

易達性、餐旅業)、目的地管理(資源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財務、資金、觀光 客管理)及資格決定因素(地點、安全性、形象/品牌、價值)。

Dwyer 與 Kim(2003)則提出競爭力的關鍵,包含既有資源(自然資源、

文化資產與古蹟)、創造資源(觀光基礎建設、觀光地活動)、輔助要素(基礎建 設、目的地易達性)與目的地管理。由此可見觀光發展中,除了該地既有的歷史 文化,還需創造觀光資源,例如基礎建設等,再配合目的地之管理與品牌價值的 塑造,才能發展出觀光地的競爭力。

近年來部分研究聚焦於文化觀光的發展要素,利用個案研究、訪談成功案例 之關鍵人物等方式,試圖尋找文化觀光發展的關鍵要素。例如 Liu(2010)研究 英國倫敦、愛丁堡、格拉斯哥與利物浦之文化觀光發展,歸結出四個規劃考量,

包含既有資源(如獨特賣點、具原創性及多樣化的景點)、創造資源(如舉辦大 型活動)、行銷(了解觀光動機、市場區隔)及夥伴合作(建立跨部門合作關係)。 McKercher 與 du Cros(2009)則認為將文化資產轉化為文化觀光的過程中,行 銷的程序(商品化、修改、標準化、賦予故事性)不可或缺。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2009)提出「文化、觀光、吸引力與競爭力模型」(如圖 2-3),歸納出 吸引力與競爭力取決於當地兩大關鍵:可用資源的擁有及資源利用情形。在可用 資源部分,OECD 認為當地既有資產能為地方帶來吸引力,然而若要與其他地方 競爭和吸引觀光客,必須將既有資產轉化為有更高象徵價值(symbolic value)的

16

創造資產,才能為資產創造更大的市場價值,成為城市的比較優勢。

除此之外,Bellini、Gasparino、Del Corpo 與 Malizia(2007)的研究認為發 展程度較高的地方通常對觀光資源(既有資源和創造資源)有較好的運用;換句 話說,觀光目的地需以最有效率的方式組織資源,藉由目的地的治理與行銷提升 資源的吸引力,創造競爭優勢(OECD, 2009)。然而發展文化觀光需要處理文化 與觀光事務的部門進行跨部門合作,再加上各地控管文化資源的單位不同,資源 可能分別掌握在國家、地方、私人企業團體或非利益組織中,分散的資源管理權 提高了目的地治理的難度,因此在目的地治理中,夥伴關係與網絡的建立實為重 要。

圖 2-3 文化、觀光、吸引力與競爭力模型

資料來源:OECD(2009)

17

OECD 的模型呈現文化可用資源、資源使用與吸引力和競爭力之關係,歸結 文化觀光發展中的關鍵要素包含可用資源中的既有資產和創造資產、資源使用中 的行銷及治理。本研究將以 OECD 模型為理論基礎,以下針對各個關鍵要素進 一步回顧相關文獻,檢視過去相關研究與其他城市運用關鍵要素之成果,並針對 個案城市主要發展的文化觀光類型進行探討:

一、可用資源(Resource availability):既有資源與創造資源

可用資源為得以吸引觀光客的文化觀光資源,一般可分為兩種,包括既有資 產(endowed assets; inherited resource)和創造資產(created assets; created resource)。

前者包含文化遺產、景點之獨特賣點、原創性及多樣性等(van der Borg, 1994)。

既有資產有其一定的吸引力,然而在高度競爭的觀光環境下,若要與其他地方競 爭和吸引觀光客,必須將既有資產轉化為具有更高象徵價值(symbolic value)的 創造資產,並創造出更多元的文化觀光產品,以利銷售給目標客群(OECD, 2009;

Richards, 1996),常見的方式為舉辦大型節慶活動(Liu, 2010)。

舉例來說,Bianchini 以城市的既有資產之豐富程度加以分類,將城市區分 為兩大類(引自 Liu, 2010)。第一類為擁有豐富文化資源(如古蹟、歷史都市風 貌、宗教與考古場址),並作為文化發展中心的「文化之都」(cultural capital),

例如巴黎、阿姆斯特丹、倫敦和愛丁堡等。這些城市以文化資源作為發展文化觀 光的根基,文化觀光為城市帶來可觀的經濟利益。雖然文化之都擁有豐富文化資 源作為發展後盾,然而 Liu(2010)對於英國城市文化觀光發展的觀察發現,倫 敦與愛丁堡在面臨歐洲城市的激烈競爭中,仍需大量投資以維持領先地位。

第二類為「衰落城市」或「新目的地」,如鹿特丹、格拉斯哥、利物浦、杜 林等。這些城市因為產業結構轉變,過去仰賴的經濟產業不再具有競爭力,城市 也因而衰弱。然而過去遺留下來的廠房及設備為城市過去歷史的遺跡,經過良好 規劃將成為「衰落城市」與「新目的地」發展文化觀光的重要資源,城市得以借

18

助文化觀光促使城市再生與形象重建。不過相較於「文化之都」擁有的豐厚文化 資源,第二類城市的既有資源不足,因此城市便藉由創造文化景點與舉辦活動來 吸引觀光客(Richards, 1996;Liu, 2010)。

文化觀光的發展中,不論文化之都或新的觀光目的地,皆須先了解地方的既 有資源和可能發展出的文化觀光型態,了解城市在文化觀光中的優勢,再進一步 投資與開發觀光產品。因此以下針對個案城市主要發展的文化觀光類型進行文獻 回顧,包括遺產觀光、博物館觀光、節慶與活動觀光、美食觀光及產業觀光,了 解各個文化觀光類型之定義、現行發展和觀光地創造資源之策略。

(一)、遺產觀光

根據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1972)「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

對世界遺產的定義,遺產可分為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其中有形的文化遺產包括 歷史文物、歷史建築、人類文化遺址;無形的文化遺產是指「被群體、團體、或 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

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Yale(1991)則認為遺產乃是繼承自先人之資源,

因此遺產觀光便是以這些資源為中心的觀光活動,遺產可為歷史建築、藝術作品 和景色等。

近年來,遺產地成為文化觀光客旅遊目的地的選擇之一,尤其是聯合國教育、

科學及文化組織所認定的世界文化遺產更受到觀光客的注意。Garrod 與 Fyall

(2000)歸結出遺產觀光可能帶來之影響,遺產乃是極度脆弱的文化資源,龐大 的觀光客湧入,卻可能造成遺產地過度擁擠和破壞等問題,然而若能再發展遺產 觀光的同時考量遺產的永續發展性,遺產觀光能帶來許多好處,包括維持遺產的 真實性及完整、提供遺產金錢價值、並能在保存遺產的前提下滿足觀光客需求,

提供更多的觀光產品。

文化資產是沉默的,若無文本支持,本身鮮少能彰顯其意義,尤其是對於地

19

方歷史與文化不甚了解的觀光客,若沒有故事說明文化資產在過去及當代的角色,

以及對當地社會的影響,文化資源便無法對觀光客產生意義(McKercher & du Cros, 2009)。以發展遺產觀光為例,需藉由對遺產資源精細的控制與策劃發展出 遺產觀光產品。遺產觀光的發展過程如下圖所示,相同遺產資源,針對不同的使 用者或市場,以不同方式詮釋和包裝(Ashworth, 1994)。

圖2-4:遺產產業元素

資料來源:Ashworth(1994)

故事能引觀光客興趣,甚至能影響其對於資產的詮釋方式及使用方式。例如 比利時的滑鐵盧古戰場若沒有拿破崙在此戰敗而遭放逐的聞名故事,滑鐵盧就將 只是個遼闊草原;愛丁堡因為豐富的鬼故事,幽暗斑駁的建築反而塑造出城市鬼 魅氣氛,觀光客更特地參加鬼故事之旅,在刺激的旅程中進一步了解城市的歷 史。

此外,故事也能賦予文化資產生命力,歷史文物化身為人類歷史中的演員,

以故事為劇本、文物為演員,將過去呈現在世人面前。正同美國歷史保存國家信 託所說的:「人類歷史的劇碼才是觀光客想看的,而不是那些日期和名字」(NTHP 1999:13)。文化觀光客是觀光客分類下的其中一種,而不是歷史學家,因此追求 的是富有知識性的娛樂,而非鉅細靡遺的歷史知識,因此包裝文化資產時,需特 別注意傳達的訊息是否有創意及讓人期待。

20

學者研究發現,擁有文化資源的城市若能整合文化資源成為網絡或路徑,其 帶來的影響將大大超越單一資源所能提供的。以 Romagosa 與 Russo(2008)提 出的遺產類型分析為例,有形的文化遺產以其整合情況可分為單一遺產與遺產網 絡或路徑,觀光客與前者的關係乃是觀光客單方面凝視著有形遺產,而區域間的 觀光部門處於競爭狀態,強調遺產與其他競爭者的差異性。然而在遺產網絡和路 徑中,透過觀光客在過程中主動的探尋,體驗和想像過去情景,有形遺產化為無 形的體驗與感受。也由於串連區域間的文化資源,觀光部門間轉為合作關係,促 進了區域整合,亦能避免效益流失,產品則強調互補與多元性。

OECD(2009)的研究也支持以上結果,研究了許多國家地區性文化觀光產 品的發展後發現,其目的多為創造文化與觀光部門合作的契機、改善地區形象、

OECD(2009)的研究也支持以上結果,研究了許多國家地區性文化觀光產 品的發展後發現,其目的多為創造文化與觀光部門合作的契機、改善地區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