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文學中的恐怖因素分類

各類型的小說都含有令人恐懼不安的情節,利用這些恐怖因素使作品更具故事 性及刺激性,尤其是恐怖文類更以這些因素為主軸,企圖挑戰讀者的情緒。

《恐怖總動員》認為恐怖文學要擁有三個元素:

「邪惡」、「意料之外、無法預測、無法控制」、「危險」。「邪惡元素」可能是邪 靈或是角色擁有邪惡的特質,使人感到害怕,通常這種邪惡的特質與我們民間道 德、傳說及宗教的禁忌有關,具有警告世人的意味。「意料之外、無法預測、無法 控制元素」是人類最初的恐懼,當人想掌握身邊所有的事物時,面對無法掌控的 事,有可能危害生命。「危險元素」是直間面對,血肉模糊的危險,也有可能是心 裡狀態慢慢瓦解,甚至是心理的恐懼。13

游婷喻的《日本恐怖漫畫之恐怖元素研究》(2003)將恐怖小說、電影、漫畫 主題分成十二類:「肉體性恐怖」、「醫學性恐怖」、「生物性恐怖」、「哥德式恐怖」、

「黏稠噁心式恐怖」、「情色式恐怖」、「偏執式恐怖」、「精神心理式恐怖」、「懸念 式恐怖」、「神性、與瀆神式恐怖」、「神秘學及超自然現象式恐怖」、「災難式恐怖」。

保羅‧紐曼認為恐懼由四個部分組成:神經質或憂慮的主觀體驗;生理變化;

外部效應,如顫抖和緊張;逃離或避開某種情境的傾向。14我們不難發現,恐怖文 學的元素,意在引起閱聽者恐懼的情緒,儘管恐懼的是真實存在,它卻是一種變 化多端、飄忽不定的感覺。自原始時代人類害怕自然的力量,直到科學時期,人 們確信世界變化不是由鬼神操控的,但人類的恐懼不會因為時代演進而消除,反 而因為新的時代,產生不同的憂慮,這也是文學家獲取靈感的來源。

恐怖文學大抵含有以下四種引起讀者恐懼的因素:「未知、神秘的恐怖」、「血 腥、暴力的恐怖」、「憎恨的恐怖」、「絕望的恐怖」,以下針對這四種恐懼加以說明。

13奇幻基地編輯部編,《恐怖總動員》(台北市:奇幻基地出版,2003),頁 9。

14 引自 Newman , Paul(保羅‧紐曼)著,趙康、余洋譯,《恐怖:起源、發展和演變》(上海:上海 人民出版社,2004),序言 ix。

一、未知、神秘的恐怖

人類對無法預測事物存在著恐懼感,這些未知的事物包含陌生的環境、神秘 的人物以及事件發生的不可預期性。未知、神秘包含對超自然力的敬畏與害怕,

人類對無法解釋的事或某種遭遇,歸咎於神靈的懲罰或是鬼魅的作祟,雖然恐懼 來自於心理因素,但真實的威脅源於外在的環境,從神話故事可以發現這些端倪。

例如中國傳說水神的共工觸倒不周山天柱,導致天降大水,反映水神的神性,屬 於神話傳說較為原始的部分。由共工發洪水的神性可見,共工代表的是洪水水神,

其形成源于初民對洪水的畏懼與崇拜,是初民對洪水巨大破壞力加以神化、人神 化的產物。

除了對大自然的畏懼,生活的不熟悉情況也會引發恐懼。在恐怖故事中常以 人煙罕至、陰暗的角落、不可探測的地點當作故事的背景,例如古宅、破廟、廢 墟、荒島,甚至是與生活息息相關而又孤立封閉的地點,像是學校的廁所、住家 的地下室等等,哥德式的恐怖小說也大多用古堡、墳場、森林等地點為描寫的對 象。這些地方通常會使人產生威脅感,也是人們認為成長中過程中會遭遇潛在的 威脅:陌生環境、猛獸攻擊。成人為了避免兒童碰到危險,會設下限制,以恐嚇 方式讓兒童對陌生的環境產生不安與戒心,所以成人會藉由口述床邊故事或民間 傳說,告誡兒童未探索知、神秘事物的危險性。雖然這些故事殘忍的情節點到為 止,但成人得承認,這些驚悚的故事對小孩已經產生嚇阻作用,那就是對未知、

蠻荒的世界保持尊敬害怕的心理。

當人們對自然的崇敬而建立自己的信仰後,精靈、妖怪、神靈等迷信產物一 一產生。善惡二元論的劃分,邪惡一方,更是文人墨客筆下取材的來源,神秘的 情節、邪靈侵襲讓恐怖小說增添幾分宗教色彩。黑暗與光明、善良與邪惡彼此相 互攻訐交戰,也成為消滅異端的最好藉口,我們可以從中古世紀女巫的迫害,可 以了解到宗教上的排他性。為了確保統治者的權力,加強宗教的正當性是必要元 素,因此渲染惡魔的罪刑,讓神秘的迷信思想無限蔓延。

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迷信傳說,成為邪靈的方式也不相同,這與民族間文化的 差異有絕對的關係。鬼神的祭拜儀式與禁忌習俗,是恐怖小說最好的題材,犯了 禁忌而遭邪魔的詛咒,或是惡靈轉世、靈魂附身、鬼怪作祟等等情節,利用恐怖 的故事來警惕驚嚇讀者,在許多恐怖文類屢見不鮮。

理性主義的興起、工業革命後科技發展今,人類了解的愈多,更知道自己的 渺小與無知。求知心的慾望下,醫學、生物、科學、天文等等,都是人們汲汲營 營想獲得新知的領域、努力追尋真理,於是人類未知的恐懼來源更廣泛:外星生 物是否會攻擊地球?生物會反撲嗎?新的病菌對人的危害有多大?科學發展到底 會有極限嗎?神秘的恐懼不再只是對的超自然力感到害怕,新的時代終將會有新 的未知恐懼產生。

二、血腥、暴力的恐怖

當今恐怖電影或文本大多遵循著「有血就大賣」這樣的規律,所以劇情中充 斥著大量的血腥畫面,這樣的風格大行其道。血腥、暴力是人類最直接強烈的恐 懼感受,是恐怖文類最基本情境,包含著對死亡恐懼、對生命的追求。原始時代,

人們必須面臨自然的災害與猛獸的攻擊,於是藉由武力獲取食物的來源及生存的 方式,必定面臨肢體的破壞與軀體的殘破等血腥的畫面。

血腥會讓人直接聯想到利用強迫暴力的方式掠奪生命,這些畫面通常是危險 的情境,會使閱聽者產生噁心、厭惡及恐懼的感受,這些感受是強烈而且直接的。

過去民間故事不乏渲染血腥的情節,單純直率的描寫,反應了民間故事的樸質,

血腥恐怖情節強化了反派的邪惡壞心,殘忍的懲罰是最直接了當的方式,告誡聽 眾邪不勝正的道理。

許多文學中不乏血腥暴力情節,企圖與可怕的、殘酷的現實結合在一起,展 現激烈而強制性的力量,成為一種新的美學。演變至後來,過份強調直接的刺激 導致變成混合色情與性虐待的情節,並含有偷窺的意念。拜媒體之賜,狼人咬人、

當前恐怖文類最需要絞盡腦汁的地方,這些露骨的血腥場面旨在令閱聽者把事件 投射到自身而坐立難安,讓這些畫面在腦中盤繞不去。血腥殘酷不僅是人類社會 的暴力表徵,也是大自然最原始的生存法則,並讓讀者對死亡的意象感到恐懼!

三、憎恨的恐怖

生物為了生存競爭,產生鬥爭的過程,每一個行動都可以得到明顯的益處。

人類演化至今,相處關係變得複雜,社會組織化後,外在的衝突轉為內心的抑制,

人類屈就於道德規範下,本能性的情緒無法利用肉體戰鬥當做宣洩途徑,壓抑下 的心理反應成為憎恨式的恐怖力量。憎恨的力量包含憤怒、嫉妒、仇恨等,諸多 而交錯的感受。憎恨可以使精神亢奮,讓情緒獲得發洩的快感,並帶有懲罰的意 味,以自己的道德觀去判斷他人的是非過錯。所以憎恨如同一把熊熊的烈火,可 以消滅敵人卻又容易傷害自己。因此,這股恐怖的力量可自行增生,嚴重時會扭 曲一個人的心智,讓人失去理智。

憎恨的心理源自於人性的慾望與邪念,引發報復的心理,把復仇行動具體化 後,將挑起潛藏在人心深處邪惡、殘暴、血腥與驚悚的一面。愛倫坡的《阿蒙帝 拉度的酒桶》將人因憎恨而扭曲的心描寫的淋漓盡致:故事中的主人翁一直被一 位名叫福爾杜那多的男子羞辱,於是假借品酒之名,將福爾杜那多捆在地窖並用 砌上石頭將洞封住。這個故事不帶任何血腥,也沒有任何鬼魅妖怪,但主角利用 人性的弱點精心策劃的復仇行動,讓人不寒而慄。

許多宗教信仰將萬物注入人性後,各種精靈鬼怪如同人類有喜怒哀樂,人死 後的靈體也成為一種超自然力。如果人在生前有遺願尚未完成,或帶著怨恨死去,

死後的靈魂將成為惡靈在人世間作亂。這些惡靈因為懷著憎恨的心使面目變得猙 獰可怕,並用極端恐怖的方式傷害人類。這些宗教傳說,成為恐怖文類取材的最 好內容。在過去傳統道德觀裡,人們相信寬容是一種美德,是不允許人們將憎恨 而害人的行為合理化,因為人心過份的慾求會殃及自己的靈魂,惡魔將趁虛而入,

蠱惑人類做出可怕的行為,如同因為嫉妒而仇視他人。許多民間故事中,敘述嫉

妒產生的憎恨而犯下罪刑。

四、絕望的恐怖

恐怖文類的深層恐懼莫過於破壞人類心理的期望,絕望帶給人們沈重的心 情。當人們所處的狀況,無論怎麼做都無力改變環境的惡劣時,而讓外在因素的 操控結果,造成一種否定消極的自我概念。

絕望式的恐怖是探討精神心理層面的現實問題,更能深入讀者的精神狀態,

引起讀者不安惶恐的情緒。人類對事件發生與結果,總會有預期的心理,藉由掌 控事物,讓自己精神處於準備狀態中。當事件發生與自我判斷出現落差,造成心 理極大的衝擊而心灰意冷,失去希望,對生命及未來意興闌珊,甚至自我放逐陷

引起讀者不安惶恐的情緒。人類對事件發生與結果,總會有預期的心理,藉由掌 控事物,讓自己精神處於準備狀態中。當事件發生與自我判斷出現落差,造成心 理極大的衝擊而心灰意冷,失去希望,對生命及未來意興闌珊,甚至自我放逐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