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血腥、暴力的恐怖

原始時代,自然界資源豐沛,人類可以從大自然中獲取食物,當人類從採集 生活演變到狩獵時代,象徵人將自己的地位提高,人類無可置疑地將自己的地位 提升到主宰性的優勢物種,以前所未有的效率獵捕大型的危險動物,包括長毛象、

野牛和熊。34人類本來就是自然界的一種動物,本身就具有攻擊性,在史前時代,

為了求生存,人們不需要約束這種本能,以利於與其他物種競爭,避免被大自然 所淘汰。

文明不斷進步,人類必須壓抑攻擊性本能,並利用心理的機制控制行為。人 的攻擊天性卻不會因此而消失,當人們對內心的壓制力量失效時,潛伏在內心中 的攻擊慾望會被喚醒,殘酷的暴行將顯露無遺,並利用暴力的手段,侵略被其他 人。為了符合群體道德規範,人類會號召成員進行宣洩的活動,例如各種競技比 賽,讓身心獲得抒發的出口。這種現象是一種適度而相對無害,並使進攻性傾向 獲得滿足,而參與的成員也可以因此增強凝聚力。35所以在文明的社會裡,受到社 會秩序的影響,血腥和暴力的攻擊性雖然受到嚴加限制的行為,卻也容易成為侵 略者操弄的最佳方式。

一、內心的期待

人類的競爭活動會發展成遊戲,利用遊戲或競賽方式滿足身體及心理成長的 各項需求。例如小朋友很喜歡玩捉迷藏的遊戲,經過時代的轉變,這個遊戲仍然 是歷久彌新,雖然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遊戲方式,但擺脫不了的,總是一個人當

「鬼」,剩下的人躲藏被抓。遊戲過程中,躲藏的人隱身在角落中,心跳加速、血 液加快,心中充滿期待、興奮與害怕的心理,雖然擔心會被抓到,孩子們對這遊 戲總是樂此不疲,不論是當「鬼」的,或是被抓的角色,都會讓孩子們感到刺激。

34段義孚著,潘桂成等譯,《恐懼-人類生活中無所不在的恐懼感》(台北:立緒,2008 年),頁 89。

許多幼兒心理學家認為兒童遊戲是出自於本能,兒童可以藉由遊戲探索周遭的環 境以滿足好奇心,兒童無法直接參與成人的活動,仿效成人行為成為學習各種技 能的最好方式。幼兒最初的遊戲是為了滿足感官所受的刺激,隨著年齡的成長,

遊戲方式漸漸變得複雜,與團體中的成員競爭更加激烈,人們可以從過程中,將 抑制已久的攻擊本能釋放,像性衝動或任何其他強烈本能,可以產生一種理智強 烈滿足的特殊感覺。36

《向達倫大冒險》喚醒了讀者原始的攻擊性,隨著主角向達倫變成捕食人類 血液的「獵人」—吸血鬼時,劃開人類的血管,大口吸吮飲血,濃郁的血氣味從 咽喉冒出,彷彿回到了過去茹毛飲血的時代,於是讀者也融入血腥和暴力的恐怖 情境當中。

假裝我是其中的怪物,而馬戲團老闆是個很卑鄙的傢伙,不分青紅皂白就亂 鞭打下屬,不管他們有沒有犯錯都一樣。每個怪物都很恨他,但是他很強壯 而且又很邪惡,大家只好默默吃著苦。直到有一天,我實在被揍得太慘,忍 無可忍,便搖身一變,變成狼人,把他的頭給咬掉!(《怪奇馬戲團》,頁 39)

向達倫在課堂上幻想自己變成恐怖的角色,做出兇惡殘忍的舉動,尋求刺激 的心理,這時的向達倫只是普通的學生,卻展現內心兇殘並具有攻擊性的一面,

故事一步一步進入恐怖的畫面,並讓殺人的行為具有正當性,使讀者容易拋開道 德觀,接受故事中血腥殺戮的動機。

人類心中的有負向而且黑暗的心理,當外在的環境及氣氛不斷強化其動機,

將使邪惡的念頭轉成具體的行為。作者除了使讀者的心理可以接受向達倫為正義 而殺人的正當性之外,《向達倫大冒險》運用許多詳細描述屍體支解的畫面,藉由 向達倫的視點去觀看血腥的場景,加強故事恐佈性。一場屠宰場的畫面,可以看 出向達倫內心的轉折與期待:

這房間的天花板上,掛滿了一隻隻用銀鉤子垂釣的動物屍體。它是一間冷凍 室,是用來讓屍體保鮮用的。

36Lorenz, Konrado 著,王守珍譯,《攻擊與人性-從演化論的觀點看攻擊性》(台北:遠,1990),頁

整個房間李都充滿了血腥味。雖然我很清楚,這裡吊的全都是牲畜的屍體,

但是還是忍不住把它們想像成是人類。(《地下血道》,頁 128)

向達倫為了攻擊鬼不理,躲在屠宰場裡,屠宰場的動物屍體暗示他將殺死鬼 不理的行動會很血腥,但人死後和動物的屍體沒有兩樣,向達倫利用這種方式說 服自己讓行為合理化。

在強光和血色的混和下,這些屍體都散發著一種鮮豔的紅光;在這個地方,

你可不想當個素食者!(《地下血道》,頁 128)

血腥的畫面逐漸變成一種美麗的色彩。紅色具有暴力、攻擊性的色彩融入向 達倫的體內,不悅噁心的感受轉化成一種愉快的享受,將獵殺的行為昇華,把恐 懼感提升為毀滅的力量。這時的向達倫成為一隻高度危險性的嗜血猛獸,助長了 他想要殺掉鬼不理的企圖心。相較於向達倫需要外在的因素來說服自己,吸血魔 魔路本身就是殺人魔,他不需要受到道德良心的規範,魔路可以直接表現出他對 血腥殘忍的喜愛:

魔路:『我打算先吸乾那胖子的血,然後活生生得剝掉他的皮,把他和其他屍 體一起留在冷藏室裡。那些無知的可憐人類,就會吃到人肉,這不是個最棒 的玩笑嗎?』(《地下血道》,頁 159)

人類對同類的殺害行為受到社會秩序的約束,轉變成內心的壓抑,在道德觀 感下,這種掠奪同類生命的念頭成為一種懼怕的心理,人們不敢正視這股攻擊衝 動。向達倫在觀看魔路準備殺害黛比時,因為是旁觀者,所以沒有道德的顧忌,

可以徹底釋放心中殘暴的惡魔,享受不用擔負責任的罪刑。

當他靠近他的獵物時,我的肚子開始翻攪起來,而眼睛仍舊盯著他看。就算 他沒有命令我看,我也無法把視線移開。這雖然是很恐怖的景象,卻相當吸 引人,就像在觀看一隻蜘蛛近距離獵捕蒼蠅一樣…(《地下血道》,頁 159)

因為社會不斷進化,人類行為已進入標準化模式,破壞性的行為需要受到管 束,成就一個平衡的生存系統,所以用道德理智去規範放肆的心,人之所以高貴,

是因為人如動物的攻擊特性,已被良知抑制住了!

二、殺戮的血腥

人類從石器時代為了生存,克服飢寒和被野獸吞吃的危險,於是必須學習具 有攻擊行為。隨著生物的演化,個人經驗和學習所扮演的角色也隨之增加,而本 能行為雖不失其重要性,卻變成愈單純。人類有社會組織時,為了保護群居組織 的需要性,並謀取團體的利益,誘使兩個團體之間會彼此激烈的攻擊對方。因為 爭鬥的行動獲得好處,至少是為了固守種族的利益。

攻擊性實在與生俱來,為了保存生命的結構不可少的部分。吸血鬼與吸血 魔之間的「疤之戰」受到戴蒙先生的暗示,必須要滅掉另一個種族才能獲得生存,

雖然他們彼此不認同這樣的作法,有違意願,但為了群體的價值,雙方勢必面對 面發生一場激戰。戰爭現在被指責為邪惡的罪刑與致命的行為,在原始時代看來,

不過與自然相符,順應生存的方式。顯然的,社會的演化,讓攻擊行為沒有合法 的出路,保持和平生活是人類首要任務,失序的發洩情緒攻擊,只能隱身到幕後,

或是躲在文學作品中。

自古以來,戰爭是可怕的,戰場上,只有一方是贏家,輸家必須面對殘忍的 對待,因為泰尼先生的預言,吸血鬼和吸血魔為了生存而必須戰鬥,於是揭開了 一連串的殺戮,「疤之戰」總共發生五次的戰役。

第一次戰役,柯達·史摩特為了尋求吸血魔和吸血鬼的合作而叛變殺了吸血鬼 將軍普蓋拿。向達倫返回吸血鬼山揭發科達的陰謀,於是吸血鬼群起對付躲在吸 血鬼山洞中的吸血魔,向達倫用長矛刺殺一個吸血魔,當他看到吸血魔生命漸漸 消失時,向達倫覺得自己是個恐怖、無人性的傢伙。

或許他該死,或許他罪無可赦,死了正好大快人心。不過,他也有可能是個 普通人,就像我和其他吸血鬼一樣,因為聽從命令才會來到這裡。不論他該 不該死,我根本沒有權力啊!我沒有權力認定一個人該死,然後就把他給殺 了,可是我卻已經把他殺了。(《吸血鬼王子》,頁 138)

這次戰役,向達倫對奪取一條生命感到相當害怕,也因為向達倫召喚蜘蛛攻

擊吸血魔,使得吸血魔全軍覆沒,向達倫內心卻感到不安。

『這是不對的。』我這麼告訴自己。把吸血魔給殺了是一回事,我們別無選 擇,但為此高興卻是不對的。見到吸血鬼大肆屠殺還樂此不疲,我心裡深處 隱隱約約感到不安。(《吸血鬼王子》,頁 141)

控制本能的行為的必要條件是,對釋放它的刺激情境有充分認識。在下列環 境情況,戰鬥性刺激可被預期的引發出來。第一個是,個體作為自己表同的社會 團體被外界所威脅。第二個主要刺激是,令人厭憎的敵人出現,而且這個敵人威 脅了個人、家族、群體的價值。就像一種防衛機制。第三種原因是鼓動的領袖形 象。37

吸血魔和吸血鬼視對為威脅對象,引發雙方的戰鬥性,吸血魔王的產生,更 加遽了吸血鬼對生存的危機感,讓攻擊性變強。當向達倫發現伊芳娜夫人與吸血 魔接觸時,除了要將吸血魔全部消滅,並打算連伊芳娜夫人一起殺死,殺戮的行

吸血魔和吸血鬼視對為威脅對象,引發雙方的戰鬥性,吸血魔王的產生,更 加遽了吸血鬼對生存的危機感,讓攻擊性變強。當向達倫發現伊芳娜夫人與吸血 魔接觸時,除了要將吸血魔全部消滅,並打算連伊芳娜夫人一起殺死,殺戮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