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近年來由於世界經濟發展快速,各國重要都市迅速興起,人口膨脹且集中於重要都 會地區,使得這些地區皆面臨交通壅塞,私有運具過度使用等現象,致使資源過度浪費 與環境污染等社會問題日益嚴重;因此,許多相關研究皆試圖探索個體運輸行為之取 捨,有何種特性或依據,給予未來都市規劃與交通運輸建議,減少私人機動運具之使用,

改以選擇對環境較友善的運輸方式取代之。

本研究以下將針對「運具選擇行為」、「小客車依賴度」、「運輸供給環境與運輸行為」

及「各種心理態度與運輸行為」四種面向進行回顧與探討。

2.1 運具選擇行為之相關研究

以往運具選擇研究大多以個體選擇模式為基礎,其理論基礎來自個體經濟學消費者 理論及心理學選擇行為理論。假設消費者在選擇可行替選方案時,採用效用最大原則。

其中效用可分為可衡量效用及不可衡量效用。為方便起見,一般皆假定效用函數為線性

,針對效用不可衡量部分做不同機率分配的假設推導出不同的個體選擇模式,其中較為 學界所使用的模式有一般化極值模式(Generalized Extreme Value, GEV)、普洛比(Probit) 模式、以及羅吉特(Logit)模式等。其中,一般化極值模式較為完備,但參數校估困難,

而羅吉特模式則為發展最廣泛的模式。

然而心理學及其他有關研究指出,選擇行為未必具有可補償性,因此先前效用線性 假設有違真實行為,後續學者遂發展不可補償性模式,如逐步消去模式(Extreme Bounds Analysis, EBA)等。亦有學者認為決策過程有門檻效應存在,為修正強烈補償及非補償 選擇模式,遂提出混合模式。但上述模式皆有一些共同缺點:解釋變數皆為研究者之主 觀認定,且旅運者實際領域已被限制住,便無法獲取內心真正考量的變數。因此近年來 有學者以習慣領域理論為基礎探討運具選擇行為。

習慣領域認為人類決策會囿於固有習慣,故運具選擇行為可能是一種習慣性之決策 行為。陳亭羽[4]認為早先運具選擇之各項研究中,雖可歸納出良好決策所應重視因素,

卻無法確實瞭解旅運者真正在乎屬性。傳統研究過程中產生許多不確定性,缺乏對不確

7

定性之界定與處理,是造成模化行為不足以代表實際行為的主因。故該研究對不確定性 來源做概括性描述,並找出運具選擇問題之研究點。實證發現全體樣本主要運具選擇影 響因素包括旅行費用、等車時間、塞車與否、車內時間、步行時間、準時到達、隨時可 動可停、停車難易性、無遠弗屆與不易遇到歹徒等。蕭傑諭[5]以台北都會區之通勤人口 為研究對象進行研究,結果顯示,將多項羅吉特模式加入習慣解釋變數,確實能大幅提 升模式之解釋能力。

研究旅運決策過程的做法尚有透過研究者眼光,以情境組合實驗設計的方式,利用 敘述性偏好蒐集影響行為之資訊。鄭永祥[6]在台北捷運興建完成之前研究機車使用者在 捷運完成後之運具選擇行為。其透過兩階段敘述性偏好法,應用運具選擇之方案評分與 方案排序資料分別構建迴歸模式與個體模式,並依旅次長度不同區別模式,分別加以探 討。研究顯示機車使用者是否轉乘捷運其所考量之決策變數為「車內成本」。因此為有 效吸引機車使用者轉乘,應考慮提高機車之持有成本及利用政府補貼、轉民營化經營降 低捷運票價之方式,以求有效吸引機車使用者轉乘。

張則斌[7]利用敘述性偏好之方法,探討台鐵在車種簡化後,影響民眾換車轉搭決 策行為之因素。其首先透過系統分析以構建決策者之理念架構,繼而利用敘述性偏好之 問卷設計及調查取得民眾之決策資料,並藉助離散選擇理論之二項羅吉特模式校估出民 眾轉搭之決策行為,最後並針對影響決策之重要屬性變數進行敏感度分析。

綜合上述研究可知,增加不可衡量效用至模式中,可提高個體運具選擇模式之解釋 能力,而本研究認為小客車駕駛人之小客車依賴度與因應油價之運輸行為改變傾向亦為 不可衡量效用,且為運具選擇行為之影響變數,因此本研究欲嘗試利用Rasch 模式量測 個體之小客車依賴度與因應油價之運輸行為改變傾向,將其加入模式中,以瞭解受測者 外顯與潛在特性間之相互影響關係。

2.2 小客車依賴度(Car Dependence)之相關研究

依賴(Dependence)依牛津字典(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8]的定義有兩 種涵義,其一為「為了達成某種目的,而需要某人或某事物協助的狀態」,其二為「沉 溺或成癮於某事物的狀態」。因此,運具依賴度(Vehicle Dependence)可以解釋成「為了 滿足運輸需求,而需要使用特定運具的程度」或「沉溺或成癮於特定運具的程度」。在

過去,經濟因素常被理所當然認定為依賴特定運具的主要原因[9],然而,事實上對很多 的個體而言,依賴特定運具並非經濟因素,而是由於其別無選擇1,或能力上不允許2, 使得個體只能依賴其可選擇且有能力使用,卻未必為其所願意選擇的運具,此種結構性 依賴[10]的旅運者又被稱為「受制旅運者(captive rider)」[11]。

旅運者對運具使用的依賴也會受心理偏好或意圖的影響[12][13],有些個體使用特 定運具,是為獲得心理上的感受3,使其對此種運具使用形成依賴。偏好與信仰也常為 運具使用依賴的緣故,許多小客車使用者駕駛小客車是為了個人隱私與舒適感,然而對 環境保護意識高的旅運者會傾向選擇較無污染的運具使用。

個體對運具的依賴亦來自於習慣行為[14][15],習慣行為的形成過程分成初始階段 (initiation)與持續階段(persistence),起初的行為決策乃透過理性的思考所決定,當同樣 行為持續重複許多次後即可能形成持續性的習慣行為,且行為決策不再重新評估可行方 案,直覺以經驗為之[16],過去研究亦指出旅運者重新規劃選擇方案時,仍多以習慣行 為為之[17],而習慣的持續得直到反向阻礙的力量4夠大時,才得以脫離習慣行為重新思 考評估[18]。

Dupuy[19]曾解釋小客車依賴為「個體之生活不能沒有小客車,就好比菸癮者不能 沒有香菸、毒癮者不能沒有毒品一般5。」,且Goodwin[20]認為使用者日常的使用會造 成對其依賴的加深,因此當小客車使用的經驗越豐富,無形中也對小客車越依賴。從以 上兩種觀點得知,小客車依賴屬於個體使用者主觀的認定,且其依賴可視為從習慣行為 而來。

因此,運具依賴度可被認為是由個人經濟條件、心理偏好與習慣行為所產生對特定 運具的依賴程度,個體使用運具的需求與依賴從日常活動而生,因此其運具使用與平常 活動需要具有顯著的關係[21][22],因此 Chang[23]依個體日常活動設計問卷(表 2.1),透 過調查蒐集旅運者無法駕駛機車時,面對不同活動需求的困擾程度,再將原始順序尺度 (ordinal scale)資料利用 Rasch 模式轉換成等距尺度(interval scale)資料,以客觀比較個體 對機車之潛在依賴程度(latent trait)。

1如缺乏大眾運輸、人行道設置或自行車道等替代運輸的適當供給。

2如未滿法定駕駛車輛的年齡,或其他相關限制。

3如駕駛超大重型機車或名牌房車產生的優越感與愉悅感。

4如本研究即為油價。

5 An individual could not live without a car, just like a smoker who cannot live without cigarettes or a drug addict who is unable to live without drugs.

9

本研究將沿用 Chang[23]的問卷設計方式,加以修訂成適合量測小客車依賴度之問 項,求得個體之小客車依賴度,作為探討個體面對油價變動時運輸行為改變傾向的影響 參數。

表2.1 機車依賴度問卷設計內容[23]

2.3 運輸供給環境與運輸行為之相關研究

跟據Kasem 等學者之研究指出居住環境選擇對運具選用具有強大且長遠的影響,小 客車使用行為意向對居住地的選擇也有相當程度的關聯,通常期許以駕駛小客車為主要 交通方式的個體,較不會選擇大眾運輸方便的地區居住;此外,小客車使用行為意向又 受到減少使用車輛之道德責任的影響,因此個體因道德感抑制使用車輛的程度,對未來 使用車輛的頻率影響極大。

居住於新傳統社區(Neo-Traditional Neighborhood)1的個體,因其鄰近土地使用不同 於以往郊區住宅型態,不必為了購物等生活需求非得到遙遠的市區,所以此種社區型態 居民較少使用小客車,開車里程數相對於傳統社區之個體也較少[25]。

部份實證研究指出開車外出並非個體之必要方式,而為取捨之結果[26],亦即大部 份個體之運具選擇並非僅限於小客車,只是其常為權衡之結果,因此,透過政策提升大 眾運輸、自行車或步行等替代運輸方式的競爭力,同時減低使用小客車的益處,為減緩

1Neo-Traditional Neighborhood(又名為 Traditional Neighborhood Design 或 New Urbanism)為近年於美國興 起之新式社區規劃,透過小型社區與友善自行車與步行的社區規劃,鼓勵多以自行車與步行替代小客車 使用的社區形態。[24]

私有運具依賴程度的必要方式[27]。此外,通勤距離對於個體是否願意以自行車為通勤 工具也有相當明顯的影響,過遠的通勤距離造成個體騎乘自行車通勤的限制[28]。

一般來說由於運輸行為可能會受到居住地空間結構相當程度的影響,探討空間結構 與個體運輸行為之關係就相當重要。過去的研究多以不同地區的居住者作為討論對象,

依對象規模不同可分為都市內、地區間、國家間或跨國的研究。許多研究皆透過實證的 方式探究都市密度、都市大小、土地使用之空間分佈及運輸系統特性1等因素,對運輸 行為造成的影響,且居住地之改變使旅運距離與運具使用也有極大的變異。

由於現今的生活型態與多樣化的旅運需求,加上小客車具有方便、快速、舒適、行

由於現今的生活型態與多樣化的旅運需求,加上小客車具有方便、快速、舒適、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