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近六年世界原油之價格從每桶(bbl)1約二十五美元漲至每桶約一百四十美元2,且根 據多數研究指出(圖 1.1),石油產出高點將於 2040 前出現[1],同時在新興經濟體3的強勁 需求、石油產出成本提高等衝擊下,即便不致沒有石油可用,未來的石油也將成為高價 格能源。

圖1.1 石油產出高點估計* **

註:* 資料來源: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GAO)。[1]

**不同之長條圖為不同之研究結果。

根據美國國家能源局(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EIA)統計指出,目前世界每

1國際原油:一桶(Barrel)=美制 42 加侖(USA gallons)=158.98386 公升,美桶 (barrel) 是原油交易市場買 賣雙方論價的計量單位,它是指在華氏六十度氣溫下,相當於美制四十二加侖的數量

2參考經濟部能源局之「西德州、杜拜、北海布蘭特」原油價格。

3按照世界銀行的定義,新興東亞經濟體指的是:東亞發展中經濟體(如中國、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

泰國、越南等),及四大新工業經濟體(NIEs),即香港、韓國、新加坡和臺灣。

1

日原油消費已從1997 年的 7337 萬桶成長至 2006 年 8446 萬桶。過去蘊藏量豐富,且容 易開採或容易提煉之輕甜原油已不再被發現1,偶而探勘到的噴油井,是可能位處類似 海底之險惡環境或政治緊張區位,使開採風險高且提煉較困難的重油2,造成投資成本 不斷地提高,因此石油價格必需持續上漲至足具經濟規模,才有開採價值。但是在目前 每日近8600 萬桶3的原油消費速度下,此種小規模油田之產出亦難以對日漸緊縮的石油 供應有所助益。

由於石油礦開採與提煉的困難,價格亦決定了原油的供應,足具誘惑的原油價格,

才能提供石油供應者投資開採成本較高之原油來源4的誘因,因此,期許石油產出能持 續追隨消費成長,就得面對高油價時代的來臨。重油提煉不易,因此在未來輕甜石油難 以維持產量之情形下,石油供給仍舊得面臨產出頂點之到來。在此之前,強勁之石油需 求如未能有所克制,終將面臨供需失調的現象,正式進入石油危機之斷層點5,以致社 會失衡,甚至可能發生國際石油爭奪戰。

運輸部門所使用之原油,在每一個國家皆佔原油消費相當大的比例,台灣之石油運 輸部門消費原油比例如圖 1.2,近十多年來,運輸部門石油消費持續佔全國整年石油消 費三分之一,且國內提供私人運具使用之能源,仍舊以無鉛汽油、高級柴油為主6,能 適用於此兩類油品以外之私人運具所佔比例非常稀少,因此台灣之私人運具對石油依賴 程度可見一斑。

台灣之油品市場主要供應者為台灣中油與台塑石化,根據經驗市場價格波動以台灣 中油價格主導,因其為公營事業受制於政府與民意機構管控,為穩定國內物價與民意,

台灣中油之油品牌價漲幅持續受到限制,即便如此,受原油價格影響,近五年國內汽油 每公升漲幅也已逼近十元,突破台幣三十元關卡7

過去十年來汽油漲幅高達五成,人均所得卻只提昇約28%的時代背景下,消費者得 挪出所得中相對過去較高的比例,於使用私人機動運具上,因此,個體在面對如此巨大

1輕甜原油,「輕」是指原油的黏性較小,而「甜」則是指原油內的硫磺含量較低的高品質石油,如西德州

中級原油。

2重油除了黏度高外,其硫含量、金屬含量、酸含量和氮含量也較高,在開採階段,重油需要成本很高的

二次、三次採油方法;管輸時,為了達到一定的流速,需要提高泵能,同時要加熱管線並加入稀釋劑;

改質時,重油通常需要特殊的脫硫和加氣處理,重油中的鎳和釩使催化劑受污染的機會增加,高比例的 常壓渣油需要更多的轉化設備,將其改質成運輸燃料。

3約同 5500 座奧林匹克運動會規格大小的游泳池容量

4比重越高的「次級」油源需更多專業的處理以轉化成比重低的油,如油砂、油頁岩、瀝青等。

5當一項重要燃料的供應鏈相對於其他能源供應鏈變得明顯不利時,此項能源就瀕臨斷層點。[2]

6僅少數地區於2007 年起提供生質柴油或生質酒精。

795、98 無鉛汽油零售價皆於 2007 年 11/1 超過新台幣 30 元。

的供給面衝擊之下,必須得在運輸行為上有所因應與改變,以緩和油價造成的生活壓力。

圖1.2 台灣之石油產品消費(部門別) *

資料來源:經濟部 能源局 中華民國 95 年台灣能源統計手冊。[3]

1.2 研究目的與內容

因現今尚無能夠完全取代汽油之替代能源技術,使得私人機動運具用油仍為世界各 國高度仰賴石油之部分;在適用於機動車輛之替代能源能夠完全取代汽油前,我們仍須 面對日漸高漲的油價,因此,當汽油價格上漲,會同時反映於消費者的運輸使用成本之 上,其為避免運輸成本不斷地侵蝕家戶所得,勢必會改變過度依賴小客車的運輸行為,

以減緩汽油支出佔總支出之比例不斷地提高,致使油價變動造成過大的生活衝擊。

台灣的都市結構與環境條件特性,一般個體普遍可使用小客車與各類機車作為私人 機動運具,又小客車之平均耗油量皆多於機車的情況下,個體可透過減少使用小客車,

多使用機車或其它的運輸方式以減緩油價變動衝擊。因此,本研究擬定之研究目的如下 所列:

一、探討受油價變動影響的背景之下,小客車使用者的運具使用態度變化。

3

在短期內個體之生活與居住型態無法結構性地重大改變之前,面對油價可能上漲的 衝擊時,小客車使用者是否會顯著改變運具使用之態度,表現出較省油之運輸行為意向 與傾向,試圖減緩過多的汽油消費支出帶來的生計壓力。

二、探討小客車使用者受油價變動影響運具使用態度時,會傾向由何種運輸行為取 代原來的運輸行為,以滿足運輸需求。

小客車使用者受油價變動影響,使用態度傾向以較不耗費汽油之運輸行為取代小客 車時,會較偏好哪些形態之運輸行為,以維生活必要之運輸需求;又各種替代運輸行為 間之偏好程度的差異為何,能瞭解個體較偏好使用哪種運輸行為取代小客車之使用。

三、探討小客車使用者之運輸行為改變傾向與各種影響因素的關係。

瞭解小客車使用者運輸行為改變傾向的同時,透過對個人社經背景、運輸需求特 性、運輸供給環境與個人小客車依賴度的資料蒐集,加以與運輸行為改變傾向比較,探 討小客車使用者之運輸行為改變傾向與個人條件屬性或其它因素是否具有顯著之影響 關係,以期能推知特定群體之油價敏感度與運輸行為改變趨勢。

四、探討小客車使用者因近期油價上漲已發生的運輸行為改變

受到近期國際原油的價格波動與未來油價的不確定性所影響,小客車使用者為減緩 汽油使用的壓力與積極地準備面對高油價時代,可能已改變其日常生活之運具使用行 為,又小客車使用者實際已發生的運具使用行為改變,是否受面對油價變動的運輸行為 改變傾向影響,以驗證運輸行為改變傾向與實質運具使用行為改變的關係。

1.3 研究對象與範圍

由於本研究欲瞭解小客車之駕駛人受油價變動的影響,又期許能減緩受替代運輸使 用環境不良影響研究之客觀性,因此選定運輸供給環境較為優良之大台北地區為對象,

針對已具備駕駛資格,並有能力與機會選擇小客車之運輸需求使用者,進行問卷調查,

以從中得知其受油價變動對運輸行為改變傾向之影響,並瞭解其受近期油價變化造成之 運具使用行為改變情況,同時蒐集受訪者的社經條件、運輸需求特性、運輸供給環境與 小客車依賴度,進而嘗試歸納不同族群對油價的感受程度,與不同屬性使用者對運輸行 為改變傾向的差異。

1.4 研究步驟與流程

本研究在執行上主要可分為以下步驟加以進行,如圖1.3 所示。

一、透過能源發展過程與石油危機資料蒐集,瞭解現況進行探討,確立研究之目的 為探索油價變動對小客車使用者運具使用態度與行為改變傾向之影響,選定以 台北市小客車使用者為研究對象。

二、針對影響個體運具使用改變的因素為目標,廣泛回顧文獻,並分成運具選擇行 為、小客車依賴度(Car Dependence)、運輸供給環境與心理態度加以評析。

三、根據文獻回顧與評析建立因應油價之小客車使用改變決策架構,並針對因應油 價之運輸行為改變傾向的影響因素進行歸納,以作為研究調查分析之依據。

四、依照研究架構設計問卷,分別調查小客車使用者之個人社經背景、運輸需求特 性、運輸供給環境、小客車依賴度等個人屬性,與其因應油價之運輸行為改變 傾向,再瞭解受近期油價變動之具體運輸行為改變。

五、透過Rasch 模式分析個體之小客車依賴度與因應油價之運輸行為改變傾向,並 與個體屬性資料及具體行為改變進行分析,探討其中之影響因子與相關性。

六、最後根據模式分析結果,歸納模式有效驗證之小客車使用者因應油價之運輸行 為改變傾向趨勢,並從分析中瞭解個人屬性與其之關係,進而提出面對高油價 代的來臨,適當的政策介入方式與建議。

5

圖1.3 研究流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