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四節 文獻回顧

闓運所撰詩、詞、賦、記、書、啟、論、議、序、頌、箋、銘、傳、祭文、碑文、

行狀、墓誌銘、上書、奏疏、箋啟等,其中蘊含許多王闓運的思想與主張。三、

王闓運長子王代功所著《湘綺府君年譜》六卷,後由王雲五彙編為《清王湘綺先 生闓運年譜》一本,逐年記述王闓運的人生歷程與事蹟,較為全面但亦較為簡略,

可與《日記》互相補充參照。此外,周頌喜整理的《王闓運未刊手書冊頁》,內 容為王闓運寫給四媳楊庄的二十封書信,其中多有闡述自己思想與主張的內容,

亦頗具參考價值。而除了前述史料外,本研究亦將參考今人論著。

王闓運的著述,大部分曾收入光緒與宣統年間由衡陽東洲講社彙編刊刻的

《湘綺樓全集》,以及民國十二年(1923)由湖南湘潭王氏湘綺樓彙編校刊的《湘 綺樓全集》中。前者收錄王闓運的十九種著述,後者收錄二十六種著述,此外,

諸如《湘綺樓日記》、《湘綺樓詩集》、《湘綺樓文集》等著述亦曾單行刊刻。

《湘綺樓全集》所收錄的詩文與單行刊刻的詩文集,大抵止於光緒與宣統年間 (1908),之後八年的詩文作品,有些並未付梓,有些散見於報章雜誌,後由馬積 高等人彙編點校成《湘綺樓詩文集》五冊時,補入詩詞四百餘首,文章一百餘篇。

《湘綺樓日記》於民國十六年(1927)由商務印書館印行時尚有十三處缺佚,其 中,時段較長的包括同治十二年七月十三日至光緒元年六月五日,為時將近兩 年;光緒十年七月二十七日至光緒十三年四月底,為時約兩年半;光緒二十二年 十月底至光緒二十四年二月底,為時約兩年四個月,此外,尚有兩處缺佚六至七 個月,兩處缺佚二至三個月,其餘則缺佚數日。後由馬積高與吳容甫等人匯編點 校成《湘綺樓日記》五卷時,補入光緒十四年五月底至光緒十四年十二月底的日 記佚稿。本研究之所以選用湖南長沙岳麓書社於1996年出版的《湘綺樓詩文集》

與1997年出版的《湘綺樓日記》,用意即為補入的詩文與日記佚稿。

第四節 文獻回顧

歷來對王闓運的研究大都著重於生平介紹、政治思想、經學成就、文學成就、

7

教育事蹟五方面,茲分別敘述如下。

生平方面,錢基博於《近百年湖南學風》中簡述王闓運的生平,認為他雖然 頗負盛名,但處世不夠圓融,言行舉止過於自負狂妄,招致謗訴,因此評其「名 滿天下,謗滿天下。」23王森然亦於《近代二十家評傳》中簡述王闓運的生平,

但評論則與錢基博不同,認為王闓運雖然仕途不順,參幕失意,歸隱山林,過著 以文史自娛的隱居生活,但其「經世致用,悲天憫人之衷,自弱冠以至耄期無一 日而或息者。」24肯定其欲經國濟世的熱忱。研究者認為,錢基博從官場文化與 社會發展兩方面評論王闓運待人處世與言行舉止的寸度,王森然從人生價值與社 會關懷兩方面肯定王闓運經國濟世的理想抱負,兩人分從不同面向呈現王闓運矛 盾的性格與曲折的人生歷程。

梁啟超則於《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與《清代學術概論》中對王闓運的經學 與史學成就做了一番評論。在經學成就方面,梁啟超認為,王闓運雖以治《春秋 公羊傳》聞名於時,但尚不足稱道,因此評其「闓運以治《公羊》聞於時,然故 文人耳,經學所造甚淺,其所著《公羊箋》尚不逮孔廣森。」25在史學成就方面,

梁啟超認為,王闓運為史挾帶過多主觀情緒,時常偏離事實,因此評其「壬秋文 人,缺乏史德,往往以愛憎顛倒事實。」26然而,梁啟超雖然言詞振振,但卻先 入為主地將王闓運視為文人,逕以文人標準評論,所述頗具成見。

蕭艾《王湘綺評傳》則詳述王闓運的生平事蹟。全書共分六章。第一章為縱 橫家,敘述王闓運的家庭背景、教育經歷、理想抱負、幕府際遇、人際交游,同 時介紹先秦縱橫家的中心思想,並旁徵博引王闓運的日記與著述佐證,認為王闓 運青年時期的游幕經歷即為縱橫家的表現,然而,由於參幕失意,加上功名仕途 不順,中年以後遂致力於講學著述。第二章為史學家,敘述王闓運撰寫《湘軍志》

與編著方志的事蹟。第三章為經學家,敘述王闓運掌教尊經書院時期的經學著

23 參見錢基博、李肖聃,《近百年湖南學風》(長沙:岳麓書社,1985),頁 54。

24 參見王森然,《近代二十家評傳》(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7),頁 4。

25 參見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臺北:東方出版社,1996),頁 69-70。

26 參見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臺北:中華書局,1966),頁 276。

8

述,將其劃歸為常州今文學派,同時介紹中國經學發展史,側重於春秋公羊學的 發微。第四章為教育家,敘述王闓運主講思賢講舍與船山書院期間的弟子成就。

第五章為文學家,敘述王闓運的詩文造詣。第六章為平民家,敘述王闓運擔任國 史館長的經歷,認為袁世凱之所以邀其擔任館長,並非真正看重其經史才能,而 是藉由攏絡碩學耆老,以為帝制鋪路。27蕭雅宏認為,此書試圖將王闓運的生平 事蹟分從上述六方面蓋棺論定,頗有商榷之慮。28研究者則認為,本書雖對王闓 運生平事蹟的敘述與分類有些駁雜與缺失,但分從六方面論述其生平事蹟,使人 能夠較全面地認識王闓運。此外,本書亦為近二十年來少數專門分析王闓運其人 其事的著作,議題較新,仍具不少參考價值。除了前述專著外,徐一士亦撰有〈王 闓運與湘軍志〉、〈王闓運與肅順〉、〈李慈銘與王闓運〉、〈湘綺樓之今昔〉

等文,論述王闓運的著述成就與交友情形。

政治方面,歷來對王闓運政治相關的研究大致以其帝王之學的政治思想為中 心,探討其對時局變遷的看法與政治活動的參與。吳月美《王闓運觀世變》29旨 在探討王闓運對晚清中國時局變遷的見證與看法,本書雖對王闓運看待時局變遷 的主張與具體作為的探悉不甚深入,但對王闓運人生中的兩大政治事件--祺祥政 變與《湘軍志》風波的論述十分詳盡,不僅使人重新看待其政治經歷,亦能從中 窺見中國近代化的梗概。吳志鏗〈王闓運的夷務思想—近代中國保守知識份子對 西方衝擊反應的個案研究〉30旨在探討王闓運夷務思想的主張與內涵,本文真實 呈現王闓運自相矛盾的言論與心境,使人能夠較全面地瞭解王闓運夷務主張的思 想脈絡,惟其將王闓運評為僅能稍逞口舌之能的極端保守知識份子有些過於武 斷。蕭雅宏《王闓運(1833-1916)的政治思想與活動》31旨在探討王闓運政治思想

27 參見蕭艾,《王湘綺評傳》(長沙:岳麓書社,1997)。

28 參見蕭雅宏,《王闓運(1833-1916)的政治思想與活動》(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2005),頁 3。

29 參見吳月美,《王闓運觀世變》(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1981)。

30 參見吳志鏗,〈王闓運的夷務思想—近代中國保守知識份子對西方衝擊反應的個案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報》,第 18 期(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1990 年 6 月),

頁 209-230。

31 參見蕭雅宏,《王闓運(1833-1916)的政治思想與活動》。

9

的淵源與實際應用,本書雖然篇幅較少,但深入探討王闓運由春秋公羊學發展而 來的帝王之學的內涵與實踐,同時側重王闓運中晚年後的人際關係與心境轉變,

試圖從中釐清王闓運的政治思想與關鍵時期的動向,呈現其較少為人所知的政治 面向。

經學方面,歷來對王闓運經學相關的研究大致以其春秋公羊學的治經主張為 中心,探討其經學內涵與治經特色。馮曉庭〈臺灣地區「王闓運經學」研究現況〉

32旨在探討臺灣地區對王闓運經學的研究情形,雖然內容較為簡略,但亦反映臺 灣學術界對王闓運經學的關注確實很少,然而,王闓運身為晚清春秋公羊學名 家,治經兼綜今古文學派,經學成就與影響不容忽視,實有研究分析的價值與必 要;此外,許華峰〈馬宗霍的師承與經學史觀—以〈國學摭談〉與《中國經學史》

為觀察對象〉雖對王闓運的敘述不多,但亦認為王闓運並非如章太炎與梁啟超所 謂「詞人說經」,實為兼綜今古文學派的經學家。33魏怡昱《王闓運春秋學思想 研究》34旨在探討王闓運春秋學的理想與內涵,有別於其他將王闓運視為公羊學 家的論著,本書將王闓運視為春秋學家,認為其經學主張突破傳注、返回經文,

實為晚清今文經學運動中的一環,開創新的解經風氣,使人能對王闓運的經學思 想有新的認識。柯混瀚〈王闓運《楚辭釋》的時代意義〉35旨在探討王闓運《楚 辭釋》的理念與內涵,本文雖在內容安排上有些駁雜,但亦呈現王闓運以經學注 解《楚辭》的新意與思維,並以此對世人將王闓運視為玩世之徒或送字文人的評 論提出異議,使人理解王闓運的解讀背後所反映的時代意義與個人色彩。羅章軒

《王闓運《尚書箋》研究》36旨在探討王闓運《尚書箋》的治學態度與治經特色,

32 參見馮曉庭,〈臺灣地區「王闓運經學」研究現況〉,《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 14 卷:第 1 期(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4 年 3 月),頁 93-97。

33 參見許華峰,〈馬宗霍的師承與經學史觀—以〈國學摭談〉與《中國經學史》為觀察對象〉,

《輔仁國文學報》,第 33 期(臺北: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2011 年 10 月),頁 10-16。

34 參見魏怡昱,《王闓運春秋學思想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2003)。

35 參見柯混瀚,〈王闓運《楚辭釋》的時代意義〉,《應華學報》,第 11 期(高雄:文藻外語 大學應用華文系暨華語教學研究所,2012 年 6 月),頁 1-19。

36 參見羅章軒,《王闓運《尚書箋》研究》(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2016)。

10

本書雖在檢視角度上不盡完整,但對王闓運《尚書箋》改經之處與內容特色的敘 述十分詳盡,佐證條理分明,實為王闓運經學的研究注入一股活水,亦為後人研

本書雖在檢視角度上不盡完整,但對王闓運《尚書箋》改經之處與內容特色的敘 述十分詳盡,佐證條理分明,實為王闓運經學的研究注入一股活水,亦為後人研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