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旨在探討「屏東縣國中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組織氣氛之關係」,為了 解此兩變項過去之研究與發展情形,本章節就相關文獻作彙整與探析及歸納,以 做為本研究的理論基礎。

本章共分三節,第一節論述校長轉型領導的意涵與理論基礎,第二節探討學 校組織氣氛的意涵與理論基礎,第三節就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組織氣氛之相關研 究結果作分析討論。

第一節 校長轉型領導之意涵與理論探討

Bennis(1985)指出領導就是做對的事情(doing the right things),領導也是一種藝 術。以人類歷史的發展與文明的演進而言,有人類組織的出現就有領導的行為產 生,不同的時代背景,也會有不同的領導風格。過去的文獻中我們發現,學者對 於領導方面的研究論文非常的多,但許多領導的研究由於研究的人、事、物與研 究的方向和情境不同,所以對於領導的涵義有很多不同的論述與詮釋。

一、校長領導的意涵

領導(leadership)一詞就字面上的意義而言,「領」是一群體之首、統率之人;

「導」則是導引、指引之意,故「領導」係指引導或指引眾人工作目標與方向之 明燈(蔡培村、武文瑛,2004)。西方的學者認為「領導」本身就有指引,帶領 的意味,所以認為領導就是以適當的行為導引組織成員到正確方向,進而有效達 成提升組織效能與效率的歷程(陳華樹,2004)。陳文宗(2004)更指出領導是 指在某種特定情境下,為影響個人或一組織成員,使之自動自發朝向既定之共同 目標而努力,以期能達成組織願景之人際關係互動的歷程。所以領導行為是一種 能影響並理解他人需要完成的目標及如何完成目標的過程,在此過程中能促進個 人與組織的成長與努力,已達成共同的目標(Yukl, 2002)。綜合言之:領導是一種 藝術,它是領導者衡量組織的特定情境,透過正式與非正式的影響力來引領組織 成員、與組織成員溝通、協調與互動,凝聚共識、建立組織目標與擬定具體策略,

並運用法律賦予之職權、專業知能或個人魅力,來分配資源與鼓舞成員士氣等方 式共同努力以達成組織目標的一種人際關係交互作用的動態歷程(葉怡安,

12

2009)。

學校有別於一般的組織,她不在於追求經濟的績效或利益的獲取,相反的,

學校必須兼負教育的使命,追求教育目標的達成、學校教學績效與學生學習成效 的提升,黃昆輝(1989)認為教育行政領導是教育行政人員指引組織方向目標,

發揮其影響力,以糾合成員意志,利用團體智慧,激發並引導成員向心力,從而 達成組織目標之行政行為。依此概念,研究者認為校長領導行為的意涵在於校長 運用其教育之專業知能及個人魅力特質,衡量學校的情境及組織氣氛,與學校成 員進行專業對話,凝聚成員共識,型塑學校願景與目標,透過其影響力,激勵教 師士氣及向心力,鼓舞教師教學熱誠,以達成提升學校效能與促進學生成長的教 育行政作為。

二、領導理論的發展歷程

依Bryman(1992)將領導風格理論的發展區分為四個時期:

(一)1940 年以前

此時期的研究屬特質論(trait theories)取向,理論特徵為領導者的能力是天生 的,在古代有所謂的「君權神授說」(秦夢群,1997),相關研究有英雄論、成功 特質研究等。主張「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當領導者」(施妙旻,1995),強調領導 者的特質是決定領導成敗的重要因素。

(二)1940~1960 年

此時期的研究屬行為論(behavioral theories)取向,理論特徵為領導效能與領導 行為的關連性,相關研究有「領導行為描述量表」 (Leader Behavior Description Questionnaire,簡稱LBDQ)的倡導與關懷雙層面研究。呂木琳(1977)研究指出:國 中校長如運用高倡導高關懷的領導方式,會產生最佳的學校氣氛。但LBDQ的倡 導與關懷雙層面領導理論被認為忽略情境的因素,乃是其最大的缺點(秦夢群,

1997)。

(三)1960~1980 年

此時期的研究屬權變論(contingency theories)取向,理論特徵為結合領導與情 境的因素,相關研究有Fiedler、House等權變模式理論。而Fiedler的權變論乃特質

13

論與情境論的結合,簡而言之,權變論就是指成功的領導依情境的不同而有不同 的策略(秦夢群,1997)。

(四)1980 年至今

此時期的研究屬新型領導取向,理論特徵為具有願景、創新、變革及宏觀視 野的領導者,相關研究有轉型領導(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互易領導

(transactional leadership)及魅力領導(charismatic leadership)等,主要強調領導者具有 遠見、變革與創新,鼓舞部屬提高工作動機,以共同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標。主要 的研究學者有Burns及Bass等(秦夢群,1997)。

另外謝文全(2007)在教育行政學一書中,亦歸納整理最近之新興領導理念 如右:授能領導、交易領導、轉型領導、願景領導、催化領導、融合領導、道德 領導、向上領導、服務領導、教學領導、文化領導等。新興領導理論的特徵強調 願景與使命感,領導者與部屬間以相互合作模式,並且共同為組織的目標而努力 取代過去從上對下、命令與服從的從屬關係。

綜上所述,可以發現,領導理論從特質論到新興領導理論,雖然因各家重視 的角度不一,所使用的名詞及內涵亦不盡相同,但整體而言,並未脫離倡導、關 懷、鼓舞與溝通等基本範疇(蘇小娟,2009)。本研究的校長轉型領導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策略,主要是在探討校長「共創願景」、「魅力影 響」、「激發動機」、「知識啟發」與「支持關懷」五個層面的領導構面。

三、轉型領導理論探析

轉型領導的相關理論有需求層次論、社會權力論、特質論及魅力領導等,茲 分述如下:

(一) 需求層次理論(needs hierarchy theory)

Maslow在1940年代提出其動機理論,將人類的需求分成兩大類七個層次(張 春興,1996):第一類為基本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隸屬與愛的需求、

自尊需求;第二類為成長需求,包括知的需求、美的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這 七種層次的需求有前後順序之分,只有低一層次的需求獲得適度的滿足之後,高 一層次的需求才會產生。因各種需求之間有先後順序與層次之分,所以被稱為需

14

求層次論。其中自我實現需求是決定個體行為的重要因素。

Burns(1978)是最早提出轉型領導的概念者,他指出:轉型領導是領導者與組 織成員間相互提升道德與動機至最高層次的互動歷程。而轉型領導重視成員內發 性動機的激發,使其能自我實現,超越原先設定的期待,所以張慶勳(1997)也認 為需求層次論對轉型領導是相當重要的理論。轉型領導除了強調動機的激發以外,

更進而提升成員的需求層次,以達到自我實現,所以需求層次理論是轉型領導重 要的理論基礎之一。

(二) 社會權力論(social power theory)

French 與Raven 將權力的性質分成以下類別:

1. 獎賞權(reward power):控制獎賞的分配;當能分配有價值的報酬,

及擁有獎賞權。獎賞權與強制權其實是一體兩面,差別是在於程度上的 多寡。

2. 強制權(coercive power):掌握處罰的權力,運用在個體生理的處罰、

限制行動,或控制個體身心及安全的需求使其服從擁有權力者的力量。

3. 法職權(legitimate power):個體在組織科層體制中的正式職位,因職 位而擁有法律所賦予的權力。

4. 專家權(expert power):藉由專業化的技術或知識所能發揮的影響力,

在知識經濟的時代,越顯現出專家全的重要性。

5. 參照權(referent power):以個人被他人所認同的特質為基礎,從擁有 令人渴望的資源或特質及被人所仰慕所發展出的影響力。

張慶勳(1996)認為轉型領導者是具有個人魅力與專業領導力,透過個人特 質行為使部屬心悅誠服而願意追隨,因此,在上述的五種權力中,轉型領導所強 調的是運用專家權與參照權來發揮領導者的影響力。

(三)特質理論(trait theory)

成功的領導者必具有某些特質條件,或異於常人的人格特質(謝文全,2007 )。領導者與部屬之間往往有所差別,雖然成功的領導者所具有的特質不一定完 全相同,且各家的說法莫衷一是,我們很難對成功領導者的特質做出一致性的結

15

論。但領導者所運用的領導策略、思考模式,除了受情境因素的影響外,其實人 格特質是重要因素之一,使領導者運用轉型與互易領導時會因其特質不同而有區 別(張慶勳,1997)。轉型領導者必須要有創新能力,前瞻的洞察力與應變力,有 效能的執行力等特質,有效能的領導雖不一定完全是領導者的特質所造成,但卻 有一定的關係存在,所以特質論是轉型領導的理論之一。

(四)魅力領導 (charismatic leadership)

所謂魅力領導是指領導者具有魅力特質與行為,且能讓成員知覺到而對領 導者產生情感上的依附 (陳龍彬,2000)。而魅力領導的建立,必須包含領導者的 人格特質、能力與部屬的認同感,人格特質指的是領導者具有高度的自信心、自 我衝突的統整、對組織成員的需求能有高度的敏銳度覺察力並能進一步的解決、

富有情感及清晰的口才表達能力;在能力方面,領導者必須有決策力、執行力及 溝通協調的說服力;最後是部屬的認同感上,部屬對魅力領導者不只產生信賴與 尊敬,更進一步會有偶像崇拜的情節(Bass,1997)。

轉型領導強調領導者的個人特質與魅力,是吸引組織成員認同領導者並進而 追隨領導者的重要條件,所以轉型領導與魅力領導在概念上、意涵上會有很多相 似與重疊之處,都是強調領導者的魅力與自信,因此魅力領導是轉型領導的重要 理論依據之一。

四、轉型領導的義涵

轉型領導一詞具有蛻變革新之意,最早源自於Burns(1978)獲得普立茲獎的名 著《領導》一書中,強調以部屬的內在需求與動機作為其影響的機制,領導者能 確認與瞭解部屬的需求與潛在的動機,提升部屬道德價值並滿足其較高層次的需

轉型領導一詞具有蛻變革新之意,最早源自於Burns(1978)獲得普立茲獎的名 著《領導》一書中,強調以部屬的內在需求與動機作為其影響的機制,領導者能 確認與瞭解部屬的需求與潛在的動機,提升部屬道德價值並滿足其較高層次的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