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屏東縣國民中學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組織氣氛之關係」,

本章旨在說明本研究之研究動機、研究目的、名詞釋義、待答問題與研究限制,

茲分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動機

教育是打破階級複製,脫離貧窮的最佳利器,尤其是中小學基礎教育更是影 響一個國家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石,舉凡經濟發展、政治民主、社會安定、人民素 養及文化傳承等,都必須仰賴中小學教育的健全發展。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簡稱OECD)特別強調二十一 世紀世界的經濟發展已轉化為以知識和創意為資本的經濟發展模式,並正式宣告

「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掌握知識與創意就擁有競爭力,然知識與創意的養成 所就在學校;由此更加說明學校教育的重要性。學校教育的核心主體雖是學生,

但影響教育成敗的重要關鍵乃在於學校內的所有教育工作者,這當中包括了校長、

學校行政人員及在教育現場第一線的教師們,所以校長、行政人員及教師組成了 關係密切的教育團隊。這個團隊的組織氣氛是否和諧融洽?是否不分彼此互相合 作?是否建立起生命共同體的觀念?都決定了一個學校的辦學績效及學生的學 習成效。本研究的主要動機如下:

我國自1994年,民間發起「四一○教改大遊行」開始,揭開了一連串教改的 序幕,行政院召集學者、專家成立「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主導整個教改 活動,諸如:師資培育法、教師法、教育基本法的相繼頒佈;九年一貫課程的實 施、師資培育與校長遴選制度…等種種重大的改革措施,對內,校長面臨教師專 業自主權的要求、教師會的自我意識高漲、教師籌組工會要求協商權、兼職行政 人員因壓力大而難覓尋、學生的人權保障、「零體罰」(zero corporal punishment) 政策所面臨的學生輔導管教問題;對外,校長面臨家長對教育的選擇權與參與權、

社會教改團體對填鴨式教育與僵化的教學模式的批判及對學校經營績效的期 盼…等。再加上少子化的現象,各中小學正面臨減班超額的衝擊,我國中小學校

2

長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各種制度變革及校園內外環境變化的巨大衝擊與挑戰,校長 的職務與角色遠比過去複雜。又研究者服務於國民中學超過二十年,歷任導師、

組長、主任,現為屏東縣國中初任校長,深知國中校園生態不同於其他各級學校,

舉凡教師組織文化與氛圍、青少年的輔導與管教、家長對於學子升學成績的殷殷 期盼與社區關係之經營…等,皆顯現國中校長對於學校領導與經營之難度,更為 其甚。然近幾年,各種新興領導理論,諸如授能領導、交易領導、轉型領導、願 景領導、催化領導、融合領導、道德領導、向上領導、服務領導、教學領導、文 化領導、分散式領導等,皆強調願景與使命感,領導者與部屬間以相互合作模式,

並且共同為組織的目標而努力(謝文全,2007),實則未脫離轉型領導的範疇。又 張明輝(1997)曾指出:「轉型領導的理念、步驟十分適合學校行政部門、教師 會和家長會三足鼎立的架構,特別是民主化之後,學校行政運作亦以轉型領導模 式為佳」。因此,透過研究與探索來了解國中校長轉型領導行為的現況與其差異 情形,作為個人及教育人員在學校領導與經營上的重要參酌是本研究動機之一。

組織氣氛(organizational climate)或譯為組織氣候或組織氛圍,他是指組織 內部成員互動的歷程及行動與思維所建構而成的共同目標、組織信仰與組織文化,

不同的組織在組織氛圍上會有相當程度的互異性。優質的學校組織氣氛,成員間 能建立共同的信念與目標,同時會樂於投入工作中,包括:勇於接受行政工作的 挑戰、展現教學的熱誠(passion)、籌組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積極專業成長及建構 學生正向輔導機制,從工作中建立個人的工作價值與成就感,並與組織成員形成 生命共同體。尤其面對少子化的社會趨勢,學校面臨減班危機,學校必須追求創 新,建立學校特色,提升學生的學習品質,厚植學校行政效能的根基。學校面臨 這一波新的變革與挑戰,領導者與組織成員間的互動與變化,以及學校經營和發 展的過程中,學校內部組織的氣氛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王瓊玉,2006)。因此,

重視學校組織氣氛的相關研究,了解屏東縣國民中學學校的組織現況與差異情形,

乃本研究動機之二。

西諺云:「有怎樣的校長,就有怎樣的學校」,校長是學校經營的舵手,在 學校組織結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對於學校的發展影響至為深遠重大

3

(Robbins,Goolad & Neff,1989)。校長是學校的教學領導者、學校文化的形塑者、學 校願景的催生者、學校行政的管理者、學校資源的尋求者以及學校形象和公共關 係的營造者。領導乃是在組織成員的互動過程中,領導者運用各種影響力,引發 組織成員的智慧與行動力,齊一心志,協同合作,以實現組織的願景與共同目標 的一種行為。然而,領導者如何發揮效能則是歷年來研究領導的學者,所共同努 力之歸趨(蔡培村,1987)。林明地(2002)分析我國於1970~1999年有關校長 領導影響的實證研究,結果發現:學校的人員,組織運作過程與結果,深受校長 的領導行為所影響,當校長領導行為有所不同時,學校人員的態度、行動力,甚 至信仰與價值,以及學校的運作過程與結果,就有顯著不同的可能性。國內外研 究者的研究證實,組織成員的專業素養與服務精神、組織承諾和行動力與領導者 的領導行為有密切關係且進一步影響組織整體的效率及效能(轉引自張菁媛,

2009)。換言之,校長善用領導方式、運用專業知能與個人魅力,可以營造學校 優質的組織氣氛,溫馨和諧的工作環境可以提供成員工作的成就感,激勵成員為 學校願景而努力,成員對學校產生強烈的向心力及忠誠度,認同並接受學校的共 同價值與信仰,因而積極主動地為學校貢獻心力。所以,校長領導行為與學校組 織氣氛存在某種相關性與影響力,然綜觀國內近十年來分別針對校長轉型領導與 學校組織氣氛的研究不少,但探討此兩變項關係的研究不多,大致有張毓芳(2002),

黃柏勳(2004),葉怡安(2009),蘇金達(2009)等人的研究,尤其特別以國民中學為 研究對象者更是少見。因此,以屏東縣的國中為研究範圍來探討校長轉型領導與 學校組織氣氛的關係,乃本研究動機之三。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