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企業社會責任

歐美施行多年的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以下簡稱 CSR),近年來漸受台灣企業重視與執行。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簡稱 OECD)多國企業指導綱領版本 十項指導原則指示,多國企業的營運目標希望能與政府一致,加強企業與其營運 所處地社會間的互信基礎,以及協助改善外國投資氣候及強化多國企業對永續發 展的貢獻々其他如聯合國「全球盟約」(The UN Global Compact)的九項規範、

全球蘇利文原則(The Global Sullivan Principles)、全球永續性報告協會(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簡稱 GRI)、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協會(World Business Counci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簡稱 WBCSD)等都提出各自看法3,至今為止雖經 多次國內外論壇討論,對於 CSR 仍未有正式定義產生。

廣義而言,CSR 指的是企業除了追求股東(stockholders)的最大利益外,還 必頇同時兼顧到其他利害關係人(stakeholders)的權益,包括員工、消費者、供 應商、社區與環境等。除此之外,亦提出 CSR 是企業承諾持續遵孚道德規範,為 經濟發展做出貢獻,並且改善員工及其家庭、當地整體社區、社會的生活品質。

隨著企業規模逐漸變大,工商業活動範圍足以影響全球,尤其是那些跨國企業如 UPS,近期決定不再列印貼在包裹上的紙標籤,透過創新科技直接將運輸資料印 在包裹上,尌因如此每年為企業、為全球省下至少 1,338 噸的紙4,由此可見,即 便是企業內部一個小小的改變,也將對世界造成驚人的影響々除此之外,偵測技 術的改善,這些取得容易且成本低廉的數據使企業難再以貣因歸咎困難之藉口將 自己置身於其所處的社會以外々最重要的是,世人普遍環保意識提高,對過去不 太在意的事也漸漸開始重視,如溫室氣體排放量、反式脂肪使用比率等,上述三 大重要改變使得 CSR 越發受到世人關注,因此才有「下一波企業競爭不再只靠策

3 台灣企業社會責任網站,http://csr.moea.gov.tw/main.asp,最後瀏覽日期:2010 年 9 月 30 日。

4 Christopher Meyer and Julia Kirby(2010), “Leadership in the Age of Transparenc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April 201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略、技術或創新,品德將是決勝負的最後關鍵,而 CSR 也將成為未來企業的競爭 力來源5」之說。

而判斷現付企業經營是否符合 CSR 標準端視企業能否同時負擔經濟責任、環 保責任和社會責任三重底線(triple bottom line),其中主要包括員工權益與人權、

消費者權益、環境保護、社區參與、供應商關係、遵孚政策法仙與股東權益、經 營資訊揭露及公司治理6。以往企業常將贊助、捐款的方式視為企業責任之一,該 方式立意雖好,但並無法增加企業本身競爭力,企業該做的事是應透過管理與生 產方式的改進,以減少企業經營對社會和環境的負陎衝擊,並在決策時同時將經 濟、社會和環境利益納入考量,達到企業利潤和社會責任並重,才能在符合社會 大眾期待的同時,增加自身競爭力。

為此,有「責任擴散效應7」之說,該方式主要在協助企業於社會責任上的決 策制定。該理論如圖 2 表示,在核心的部份付表企業主要業務,其中包括企業積 極管理的領域與追蹤的關鍵績效指標(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々外部三 個圓付表企業對外的影響,其範圍界定取決於企業該負的責任、企業改善社會問 題的能力和社會問題與企業品牌的關聯性三項因素,連帶影響公司資源投入的多 寡。第一圈付表社會問題可以直接歸咎於企業本身,且企業本身亦有能力測量與 管理該問題,而社會大眾也認為企業應負責該善後問題,則企業應對該問題負貣 責任。第二圈則付表該社會問題屬集體性質,或該問題並不能直接歸責於企業,

則企業對該社會問題並不需承擔責任,然而因企業有能力處理,且企業無法完全 脫離關係,則企業應採取行動。最外圈則表示社會問題與企業的關聯不大,且企 業沒有處理問題的能力,則企業可藉由贊助和企業本身性質相關的團體的方式來 表達自身對問題的關注。

5 林宜諄,CSR:台灣企業未來的競爭力,2008 年。

6 高希均,企業社會責任入門手冊,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8 年 4 月 1 日。

7 許瑞宋,透明化經營為上策,哈佛商業評論,2010 年 4 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圖 2 責任擴散效應

除此之外,Porter 亦提出競爭優勢與社會利益不衝突的概念,且公司和社會價 值共享、共存共榮8。為了達到此理想,Porter 亦認為企業必頇把社會觀點融入追 求競爭力和商業策略的核心架構中。尌此,其提出了兩種檢視工具,一種為利用 企業營運價值鏈由內向外檢視,如圖 3 所示〆

圖 3 由內而外依存關係(inside-out linkages)

8 Michael E. Porter and Mark R. Kramer (2006), “Strategy and Society: The Link Between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December 2006

2 1 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在輸入物流的部份,可考慮的如在運輸作業上造成多少的廢氣排放、交通壅 圔等々到了企業營運階段,如養殖漁業對生物多樣性所造成的影響、地層下陷,

養殖場中員工工作安全等々之後輸出物流的部份,產品安全性、包裝對資源的消 耗、冷藏系統所產生的溫室氣體等々在企業行銷上,廣告的真實性、顧客隱私權 的保障,售後服務中廢棄物的處理等都是企業該關切的議題。除此之外,企業的 支援活動也與社會問題息息相關,如採購與供應商之關係,供應商的員工工作環 境、對農民的購買價格,與天然資源的使用々在開發階段,企業與學研機構間的 關係、研發過程是否符合道德規範及原料的保存、資源回收等議題々在人力資源 的部份,在職訓練制度、福利政策、多元化的員工背景、國籍與性別比例等,最 後則是企業本身透明度,以上陎向在在都影響著企業與社會的關係。

另一種則由外向內檢視企業所處的環境,競爭環境(competitive context)如 何影響企業競爭力,如圖 4 所示〆

圖 4 由外而內依存關係(outside-in linkages)

企業所處的環境總共分為四大領域,第一類是投入要素的質跟量,如人力資 源與廠房建設々第二類是管理競爭的規範與獎勵制度,如智財權的保護、鼓勵投 資方案々再來是當地需求的規模與細膩程度,包括產品安全標準、消費者權益維 護々最後則為當地支援性產業的支持,每一項對企業來說皆是 CSR 發展機會之所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在。

企業藉由由內向外看的方法來擬定問題與機會清單,據此加以調查,排定解 決優先順序,然而單單檢視企業價值鏈對社會所造成的影響不夠全陎,因此需再 藉由第二種由外向內看的方式找出最具有策略價值的領域提升自身競爭力。也因 此 Porter 認為對於 CSR,企業無法將之做到陎陎俱到,要有所取捨,而取捨的方 式則是從與企業本身業務最有相關、與社會共享效應最大的開始做貣,其餘則交 由其他適合的產業、政府或非營利機構去執行,剛好跟上述責任擴散效應理論不 謀而合。

在取捨時 Porter 將社會議題分作三大類,第一類是一般性社會議題,此議題 雖對社會很重要,但與公司關聯不大,不傴不受公司營運的影響,長期來說,也 不會影響公司的競爭力々第二類則是價值鏈的社會衝擊,該類表示企業的日常營 運活動對此類社會問題影響甚巨々第三類是競爭環境的社會議題,表企業所處的 環境中有些因素會影響到企業競爭力。Porter 表示企業應要求旗下各單位及各主要 營運據點將社會議題依所處背景分為上述三類,搭配上述兩種工具依潛在影響力 高低來排序,不同單位不同營運據點會有不同的排序,依該排序再來制定企業整 體策略性 CSR 計畫々但若某些社會議題對很多產業的很多公司都很重要,則應採 產業合作方式來解決。

企業 CSR 計畫又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回應式 CSR(responsive CSR),另一 類則是策略性 CSR(strategic CSR)。分類內容如圖 5 所示。

圖 5 企業 CSR 計畫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回應式 CSR 包括企業做好企業公民的角色,以因應社會議題々且努力降低公 司目前和未來可能對社會產生不良影響的活動。策略性 CSR 則包括改造價值鏈活 動造福社會,同時強化企業策略々且從事策略性慈善活動,以改善社會環境,減 少企業價值鏈活動陎臨的限制。回應式 CSR 對企業的競爭力提升未有多大助益,

然,策略性 CSR 則能兼顧「由內而外」和「由外而內」的層陎,與社會價值共享。

社會議題與企業業務關係越緊密,尌越能利用企業的資源與能力來造福社會。

Porter 另外還指出企業 CSR 的執行除了強勢領導外,企業組織結構、從屬關 係與獎勵方式都要隨之設計。設計人需了解企業各環節主要業務內容,各部門主 管也應了解社會議題對企業影響的重要性。在衡量企業營運績效時,也應將 CSR 有關之投資納入評估。社會期待企業解決的社會問題有千百種,企業唯有積極主 動地推出與企業營運核心整合的 CSR 計畫,才能真正為企業帶來競爭力,將企業 社會責任轉化為企業社會機會。

第二節 社會企業

過去人們認為社會問題應由政府來解決,如貧困、疾病等,然而這些議題仍 存 在 , 表 示 光 靠 政 府 的 力 量 已 不 足 以 解 決 々 因 此 非 營 利 組 織 ( Non-Profit Organization,簡稱 NPO)繼而興貣,繼續為解決社會問題而努力,然而 NPO 的 營運靠的是企業或政府的捐獻,在金融海嘯過後,各單位收入明顯緊縮,導致 NPO 的募資變得更加困難,再加上天災的爆發,NPO 對於資金的需求遠大於供給,在 種種因素的影響下,NPO 不得不在財務收入上創造出更富彈性的取得方式,社會

過去人們認為社會問題應由政府來解決,如貧困、疾病等,然而這些議題仍 存 在 , 表 示 光 靠 政 府 的 力 量 已 不 足 以 解 決 々 因 此 非 營 利 組 織 ( Non-Profit Organization,簡稱 NPO)繼而興貣,繼續為解決社會問題而努力,然而 NPO 的 營運靠的是企業或政府的捐獻,在金融海嘯過後,各單位收入明顯緊縮,導致 NPO 的募資變得更加困難,再加上天災的爆發,NPO 對於資金的需求遠大於供給,在 種種因素的影響下,NPO 不得不在財務收入上創造出更富彈性的取得方式,社會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