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3. 因子分析之認知實驗

4.1 文藝復興時期 61

本研究分別在文藝復興的早期與晚期各挑選一個建築師,作為研究案例。

案例如下:

Philippo Brunelleschi (1377–1446),義大利文藝復興早期建築師與工程師。

Andrea Palladio (1508–1580),義大利文藝復興晚期建築師。

每個案例的分析架構基於第三章所整理出的因子組織架構,分為三個屬性討論:

社會、科技、以及個人。除此之外,大屬性下所分屬的各個因子,也會更進一步 在每個案例中分別論述。

4.1.1 Philippo Brunelleschi

社會屬性

政治

(Political)

從 13 世紀起,佛羅倫斯城中就不斷地陷入皇帝與教宗權力的爭奪中,政權爭奪的 結果落入了支持政教合一的美第奇家族(Medici),美第奇家族對於文化保護、藝術 發展相當鼓勵,在其獨裁統治的 300 年間,也就是文藝復興大放異彩的十四到十 六世紀,政治上的穩定支持是文藝復興背後最堅固的基石。雖然佛羅倫斯當時仍 受到北方米蘭公爵(吉安加利亞佐, Gian Galeazzo Sforza),企圖佔領佛羅倫斯以將

整個義大利收歸己有的戰事威脅(King, 2000),但是相較於中世紀的黑暗,文藝復 興無疑的是一個政治穩定的新時代(Modern age)(Prina and Demartini, 2006)。

除了政權穩定給予創作的基本條件,政府支持建築設計活動更提供了建築創作的 機會,1402 年之後,為了宣揚佛羅倫斯的繁榮與迎回羅馬教宗的喜悅1,荒廢已久 的聖母百花大教堂預計重新動工。西元 1418 年 8 月 19 日,佛羅倫斯公佈了一項 競圖,內容如下:

“凡有意為大教堂工程處負責的圓頂製作模型者,或為之設計拱頂結構者,包括土石內部的支撐骨 架、鷹架,或其他任何與該穹頂或拱頂竣工有關的起重設備等,必須於九月底前完成,模型若獲採 用,可得籌金弗羅林金幣兩百枚"

(

金恩

, 2001, pp.20)

這項競圖展現了當時建築環境的變化,使得建築師脫離了從埃及、羅馬以降只是 附屬於當權者的工匠,轉而變成是一個獨立的職業,不只為政府、教廷工作,任 何人與單位只要有錢就可以為其效命,政府也開闢競圖這樣公開的競爭平台,提 供優渥的獎金鼓勵建築師創作。

經濟

(Economics)

政治上的穩定相對帶動了經濟的繁榮,是另一個促成文藝復興建築上創造力的原 因。佛羅倫斯的財富主要來自於謙恭派僧侶於 1239 年抵達此地後所創立的羊毛工 業,該地生產全歐洲會昂貴最受歡迎的布料,透過航海科技的發明,販售到其他 歐洲各國,在 1348 年的黑死病之前,佛羅倫斯估計有 8 萬人口(僅次於威尼斯,

而超過米蘭和博洛尼亞,是義大利第二大城市),這樣的繁榮使得佛羅倫斯於 1300 年經歷了一波大興土木風潮,城內開闢了一座座砂岩採石場,大批的砂石、灰泥 建構城內大量的新建築,如教堂、修道院、私人住宅,以及防禦的城牆等等,這 波建設直接帶動了佛羅倫斯的建築業,並基於政教合一的政治需求以及經濟上的 無匱乏,政府對於聖母百花大教堂興建的不遺餘力,就成為十五世紀初期帶動建 築創作發展的重要關鍵。

群體

(Group)

當時群體對建築創造力的影響主要有兩個方式,其一為公會、商會等具有經濟能 力的社群對建築文化與藝術的贊助,其二為政府競圖引發的同儕競爭。

在文藝復興時期,個人或機關贊助人皆較有錢,對一項工作計畫做大規模的長期 贊助或者培養有價值的人才,比中古世紀的狀況正為廣泛(Hale, 1993),例如 1330 年起,建造大教堂及提供經費的責任,就掌握在佛市規模最大、最富有、最具影 響力的團體—羊毛商人公會的手中,加上經過從黑死病中陰影中復原,義大利商

創造力時代初期模型 63 人委託建築師建造私人別墅,企圖利用華麗的官邸向敵對公民關係的派系宣示財 力,1440 年始於佛羅倫斯,而後羅馬、米蘭,1550 年在威尼斯。

除了有錢人群聚帶動推動建築的力量,建築師之間的競爭也是當時創造力的來 源。一直以來建築師之間的競爭,就是項古老而可敬的習俗,最遲從西元前 448 年開始,雅典政務會為了在衛城興建戰爭紀念碑,而舉辦一場公開競圖時,客戶 便一直驅使著建築師相互競爭以贏得委任,聖母百花大教堂的競爭,在當時社會 是眾人關 注 的議題, Brunelleschi 與他的對 手 羅倫佐之 間 終身的競 爭 ,迫使 Brunelleschi 在做設計時用許多特定的符號加密筆記,以防止外人剽竊 (King, 2000),顯示了當時競爭的激烈程度,帶給創造力的正面影響就是讓文藝復興的創 作者不斷自我提升,讓文藝復興時期的創造力源源不絕。

文化

(Culture)

文藝復興時期政治穩定、經濟富足、人們交往接觸頻繁,產生共同的愛好與文化 風潮,從文化的面向上,對建築創造力的提升有幾點關鍵。第一就是哥德式風格 的潰拜與對古典美學的追尋。古代典籍翻譯與校訂成為當時一種研究古代世界的 文化力量,當代的人們認為這是與顯赫祖先溝通的一種方式,幾乎在文藝復興時 期沒有任何一門研究,不因歷史經驗的相關書籍、人工製品或記載而修訂,由法 理學、數學、軍事科學到藝術,建築當然也是,當時的社交名媛認為,將居住空 間重現過往風格的模式就是與古代生活方式聯繫的最高尚之法。

第二個在文化上對創造力有影響的就是書籍的出現,這來自於下述科技屬性—印 刷術發明的影響。活版印刷術讓建築專書不再像以往那樣束之高閣,只有少數人 擁有所謂的手抄本,書籍的流通連帶催化建築理論誕生;建築師擁有著述的舞台,

知識流通更為快速頻繁。

最後文化影響當時建築創造力的關鍵,在於聖母百花大教堂的成功,Brunelleschi 在百花聖母大教堂的成就,將建築師帶上一條不同的道路,使其在社會上與智能 上獲得全新的尊重,因為他卓越的聲譽,使得建築專業再文藝復興期間由機械藝 術轉變成一門博雅藝術,從眾人眼中「粗俗而低下」的工藝,變成文化活動核心 的一門高尚。

科技屬性

科技因子

(Technology)

文藝復興的科技因子有部分與當時對古典文化的推崇相關,當時所有新知識的發 展皆來自於佛羅倫斯人從羅馬取經的效應,包含了幾何學、數學以及工程學等等,

這些新知識也啟發了 Brunelleschi,促成他之後思考聖母百花圓頂建構的基石。另

一方面,活版印刷術的發明形成了另一個科技影響建築創造力的指標,就如同上 述段落詳述,活版印刷術提供了當時對古典美學追求的散播平台,使得這樣的思 想觀念,透過著述、透過閱讀影響當時的人們,進而提升了文藝復興以古典美學 為創造基礎的創造力。

至於圓頂製造技術本身,更是在 Brunelleschi 案例中提到科技因子最重要的例證。

聖母百花大教堂的圓頂平均直徑 43.7 公尺,高度從牆面算起,加上圓頂座落的鼓 形座,總共從 52 公尺處的高空中展開(King, 2000),比萬神殿還要更大更高,當時 並沒有任何的文獻或技術可以證明該圓頂可以被建造完成。要建造圓頂的困難度 可以分成兩個層次,其一為圓頂本身,其二為使建造過程順利的所有設備,為此,

Brunelleschi 花費了 13 年在羅馬鑽研古羅馬人建造拱頂的方法,思索出了前所未 有的大膽解決方案。當時所有圓頂的建造都必須依賴臨時木造架構(或稱拱鷹架),

以在等待灰泥硬化時用來支撐圓頂石材,然而圓頂過大的尺度必定使得工作的石 匠只有極小的活動空間,為解決此問題,Brunelleschi 提出了捨棄拱鷹架的大膽解 決方案,雖然最後工會只同意在前 1/5 圓頂時不使用拱鷹架,卻也使得 Brunelleschi 成為建造圓頂的唯一人選。

另一方面,Brunelleschi 也針對圓頂施作所遇到的困難設計了起重設備,以將砂岩 樑和大理石塊等笨重建材,運離地面數十公尺之處,然後再依照設計所要求的,

準確地置於定位。其中有兩件設備是最重要的科技發明,第一是「牛吊車」,第 二是「城堡」(圖 4-1),這兩件機具針對的是不同的需求,「牛吊車」是為了解 決建築材料垂直升降的問題,而「城堡」則是材料已經運到某特定高度之後,要 水平移動建材到適當位置的機器,一但牛吊車將石材運至工作平台後,就輪到「城 堡」開始運作,這些機具不論在尺寸與動力還是設計的複雜程度上,有評論家認 為「比那個時代對科技的了解,領先了好幾個世紀」。

圖 4-1. 1.Brunelleschi 發明的「牛吊車」機具 2.3.水平移動建材以利圓頂建構的「城堡」機具

創造力時代初期模型 65 個人屬性

設計方法

(Design Method)

簡要來說,文藝復興時期的設計方法還是從圖面開始,包括平面、立面、剖面還 有一些細部,並加入透視來輔助思考,1425 年發明的透視法是文藝復興時期設計 方法上的重要改變。當時的透視理論並非反映所描繪的 2D 圖形,而是將透視當 成建築 “再現”,不是工具圖,而是混合光影、幾何象徵的新空間觀念,這概念最 後成為接續現代化空間特性的關鍵新法則,自 1400 年左右起繪畫中男男女女的軀 體有了立體感,面部表情也比中古世紀的繪畫生動(Hale, 1993),Brunelleschi 發明 的線性透視法實驗(圖 4-3-1),成為繪畫史上的里程碑,使得立體感的空間再現,

讓建築師在掌握空間尺度上有更高的駕馭感。

以文藝復興時期的設計方法來說,平面、立面與透視圖雖然是設計前期,建築得 以形成的重要依據,然而當時的建築師,其最重要的身分乃是工程師,他負擔著 建築得以施工完成的重要使命,因此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師在面臨的施工困境 時,必須負擔著藉以完成建築施作的工地工程機具發明,而衍生出施工中輔助機

以文藝復興時期的設計方法來說,平面、立面與透視圖雖然是設計前期,建築得 以形成的重要依據,然而當時的建築師,其最重要的身分乃是工程師,他負擔著 建築得以施工完成的重要使命,因此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師在面臨的施工困境 時,必須負擔著藉以完成建築施作的工地工程機具發明,而衍生出施工中輔助機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