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新發現疑似異常個案之成本效果

第五章 討論

第四節 新發現疑似異常個案之成本效果

在本研究對民眾的問卷調查中發現,民眾自述在這次檢查後發現過去不知道 的疾病中以膽固醇(血油)的比例最高(35%),其次為血壓(16%)與血糖異常(14%)、

肝功能異常(8%),這與本研究第一年利用成人預防保健服務檢查單中的個人疾病 史與檢查結果所分析新發現的疾病異常的比例相似。

在本研究分析的五項疑似異常的疾病中,血糖、血脂、肝功能與心臟異常,

平日幾乎沒有特別症狀,除了靠定期檢查外,在家庭中亦較難自行檢測,故比較 難發現本身已有健康上的疑似異常,然而血壓異常則可靠著家庭自備的血壓計定 期測量,以提早發現疑似異常情形,因此在新發現血壓異常的比例不應該太高,

但本研究的分析卻發現將近有17%的受檢者,不知道自己的血壓已出現異常情 形,這是否意味著民眾並未有定期自行進行血壓測量的習慣?而根據國民健康局 95 年慢性疾病認知與態度電話訪問調查的結果顯示,僅有約 40%的民眾表示會定 期測量血壓,有約60%的民眾並沒有定期測量血壓的習慣,而這或許可以解釋在 本研究中新發現血壓異常的比例仍高達22%,僅次於血脂肪異常。

此外,血糖、血脂肪、肝功能與心臟異常,在還沒有明顯症狀出現時,若沒 有透過定期的檢查,較難發現其異常情形;其中血脂肪異常的比例高達54%,本 研究認為這與國人的飲食習慣與運動行為有很大的關係,且高血脂症並不會有特 別的症狀,但卻是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危險因 子,因此民眾很可能忽略已罹患高血脂症,而自述無高血脂症,以致於在本研究 中認定其為新發現之個案。

另外,心臟異常的比例僅3%,本研究推論可能與心臟異常的判斷標準為民 眾接受成人預防保健服務時,醫師利用聽診器進行聽診的診斷方式有關,本研究 認為心臟聽診必須完全靠醫師的經驗進行判斷,否則一些細微的查因可能不易被 診斷出來;而其他四項疑似異常的人為主觀因素的干擾較少,較能夠有明確的判

本研究依據民眾自述有無該疾病與檢查後是否異常,進一步計算受檢民眾自 知是否有病的比例,結果發現民眾自知血壓異常的比例約為59%,與過去 Liau 等人及Pan 等人的研究有類似的結果,甚至比過去的比例略高,但與 2002 年國內 的調查結果的自知患有高血壓的比例67.6%略低(國民健康局,2002)。

本研究另外將此五種疑似異常的疾病,依據不同年齡層進行分析其新發現異 常的比例趨勢,結果發現在血壓、血糖、血脂與心臟異常的新發現異常率隨著年 齡增加而增加,但血脂肪的新發現異常率在 70 歲後,則有減少的趨勢;唯獨肝功 能異常的新發現異常率的趨勢為隨著年齡增加而新發現異常的比例卻減少,其原 因有待分析。

二、 新發現異常個案之成本效果

成人預防保健服務每人次完成兩階段的檢查後,政府支付520 元的費用給醫 療機構,本研究乃藉此計算每新發現一位疑似異常的成本,本研究共分析討論五 種疑似異常的情形,合計共有6,037 位受檢者,發現至少一項檢查異常的情形,

故新發現一位異常的成本約為873 元;換個角度來看,因為花了這筆錢,使民眾 提早知道自己的身體已發出警訊,提醒民眾注意身體健康的變化,可能必免健康 狀況惡化而導致後續的醫療產生。以高血壓為例,依據衛生署的統計資料顯示,

96 年健保花費於高血壓方面的醫療總費用約 160 億點,而因為高血壓而就醫的總 人次約1332 萬人次,平均每一人次所產生的費用約為 1,200 元,因此若能提早發 現其為高血壓疑似患者,產生提醒注意的效果,避免後續高額的醫療費用產生,

則該費用值得花費。

在本研究第一年的研究中,曾有醫師提出針對已知患有疾病的民眾,則應不 需再做該疾病的檢查以減少費用的支出,有鑑於此,本研究針對所分析的五項疾 病,計算出兩種成本,第一種為以所有受檢者皆列入計算,也就是目前現行的狀 況,不論是否已知有病,皆投入其成本,再進一步計算投入這些成本,對新發現 異常個案而言,其所必須分擔的成本,本研究稱之為某疾病所有受檢者的成本效 果;第二種成本的計算方法,則排除已知患有該疾病的民眾,其所投入的成本為

自述目前沒有病的民眾,進行疾病的篩檢,其新發現異常者所負擔的成本,本研 究稱之為無疾病史之成本效果。

本研究依據健保單項檢查的給付費用等方式評估單項檢查的成本,進而計算 此五項疾病疑似異常的成本效果,其結果如表十五,其中新發現一位心臟檢查疑 似異常的成本最高為803 元,其主要原因可能與新發現疑似異常個案的比例少有 關,受限於本研究判斷疑似異常的方式為醫師心臟聽診,使得異常率低,相對的 新發現異常的成本則較高;所有受檢者的成本效果因分擔較多的成本,其成本效 果較差,每新發現一位異常個案的成本較高,平均約比無疾病史的成本高出約2-3 成,其中以新發現一位心臟異常的成本在兩種計算方式的差異最小約為 20%,而 以肝功能異常的差異最大,約為36%;也就是說若將來對於以患有該項疾病則不 實施該項疾病的相關檢查,則平均約可省下20~30%的費用。

此外,因目前的受檢年齡層為40-64 歲的民眾每三年可以接受一次免費的成 人預防保健服務,65 歲以上民眾可每年接受一次免費的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在第 一年的研究中,曾經有醫師認為其受檢年齡層有討論修改的必要,因此,在進行 成本分析時,本研究將年齡以5 歲為一個級距進行不同年齡層其成本效果的分 析,並繪製其趨勢圖;其中血壓異常、血糖異常與心臟異常的平均新發現一位異 常個案的成本,無論是所有受檢者的成本或者是無疾病史的成本皆會隨著年齡增 加而減少,只是減少的幅度不同,以血壓異常來看,無疾病史的成本在51 歲以後 急遽降低而後每一年齡層下降的成本有限;反觀所有受檢者的成本亦僅在50 歲以 前的成本下降較多,其餘下降的幅度有限,且年齡越大所有受檢者的成本與無疾 病史的成本差距越多,這種狀況除了在血壓異常的部分出現,亦出現在血糖異常 與心臟異常的部分,意味著年齡越大,較不適合利用現行的方式進行疾病的篩檢。

在血脂肪疑似異常個案的成本效果部分,從圖十一中可以發現無論是所有受 檢者的成本亦或是無疾病史的成本,皆呈現先隨年齡增加而減少,到約66 歲以後 又隨年齡增加增加,此現象解釋了無論是哪一個年齡層的民眾對於血脂肪異常的 自知率皆不高,其兩種成本的差異皆不超過10%。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本研究共收集曾經接受過成人預防保健服務的民眾問卷共523 份以及從未接 受過成人預防保健服務的民眾問卷共507 份,同時利用第一年所收集的 10,135 份 成人預防保健服務檢查單分析其中五項新發現疾病的成本效果,經過分析後歸納 以下結論:

預防保健服務的認知與看法對是否接受過成人預防保健服務有所差異,在研 究中發現,單純以雙變項分析而言,接受預防保健服務檢查的民眾在定期健康檢 查的必要性、定期健康檢查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對健保預防保健的檢查項目 及檢查的用途目的及政府提供免費預防保健的看法越正面、越支持,皆顯著與是 否接受成人預防保健服務有關。整體而言,教育程度高、家庭月收入高、有固定 就醫場所者,對預防保健服務的認知與瞭解程度越好。

未來若有因政府財政等問題,有 85%的民眾認為有必要或一定要繼續維持預 防保健此項服務,其中接受過預防保健服務的民眾中有 91%認為有需要或一定要 繼續辦理預防保健,而未曾接受服務的民眾則只有80%;若未來預防保健改採部 分負擔,有26%的受訪者不願意為此預防保健付出任何費用,但有 52%的民眾願 意付出100 元以下的部分負擔來接受此項服務。若未來改採自費方式,則不願意 為此項服務負擔任何費用的比例增加到42%,願意負擔 600 元以下的有 42%,在 接受過服務與從未接受過預防保健服務的兩組中,兩組對於自費接受預防保健服 務的態度明顯不同;由此可知,是否接受過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對未來預防保健是 否繼續與願意負擔的費用有顯著不同。

影響民眾是否接受預防保健服務的因素則包括年齡、教育程度、家庭收入、

有固定就醫場所、有相關疾病史、認知定期健康檢查的必要性以及對預防保健服 務檢查項目的瞭解程度等7 個變項。

在成人預防保健服務確實性部分,血液檢查、尿液檢查的確實性最高,而直 腸肛診與乳房檢查的執行率則不到30%,有待加強;滿意度部分各題項的滿意度

都在4 分以上,僅對醫院或診所的儀器設備的滿意度與等候時間的滿意度相對較 差,其平均分數僅3.95~3.96 分。而影響滿意度的相關因素則包括年齡、教育程 度、家庭收入、有固定就醫場所、定期健康檢查的必要性、對檢查項目的瞭解程 度、檢查結果正確性的認知以及接受檢查的醫院層級等八個變項。

都在4 分以上,僅對醫院或診所的儀器設備的滿意度與等候時間的滿意度相對較 差,其平均分數僅3.95~3.96 分。而影響滿意度的相關因素則包括年齡、教育程 度、家庭收入、有固定就醫場所、定期健康檢查的必要性、對檢查項目的瞭解程 度、檢查結果正確性的認知以及接受檢查的醫院層級等八個變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