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智能障礙者的學習特徵與學習策略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智能障礙者的學習特徵與學習策略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根據研究主題蒐集相關文獻進行探討,以下分為四節,第一節探討智能 障礙者的學習特徵與學習策略,第二節探討閱讀理解的歷程與影響因素,第三節 故事結構之意涵,第四節探討故事結構教學之國內外相關研究。

第一節 智能障礙者的學習特徵與學習策略

根據教育部特殊教育通報網(2018)可以發現,在學齡階段的身心障礙學生中,

智能障礙類別出現率僅次於學習障礙,佔所有身心障礙人數約 20%;在花蓮縣高 職階段中,智能障礙佔花蓮縣身心障礙人數比例約 30%,是一群人數不少的群體,

為了使智能障礙者能學充分發展身心潛能,培養健全人格增進服務社會能力,因 此對於智能障礙者的教育就顯得非常重要。以下就智能障礙類別,分述其定義、

學習特徵與學習策略:

一、智能障礙的定義

Schalock 等人提出:「智能障礙是指智力功能和適應行為上呈現顯著的限制,

適應行為包含概念(conceptual)、社會(social)和應用(practical)三方面的技能,智能 障礙發生於 18 歲之前。」(引自鈕文英,2010)

美國智能障礙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n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簡稱 AAIDD)網站對於智能障礙的定義(2018)說明:智能障礙在於智 力功能(推理、學習、問題解決能力等)和適應行為有顯著的限制,涵蓋許多日常 社交和應用上有困難,此障礙起源於 18 歲之前。美國智能障礙協會在第 11 版手 冊中,除了評估智力功能和適應行為外,專業人員還須考慮「社區環境的類型和 同儕文化;語言的多樣性;在溝通、行動和行為方式的文化差異」等三項因素。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於 2001 年修正原來的分類 系統,提出《國際功能、障礙和健康分類系統》(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9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 ICF),個人在環境與個人因素互動中,以身體 功能和結構、活動和參與等程度,做為對身心障礙的分類依據。ICF 將個人身心 狀況與情境因素互動結果分成八種障礙,而智能障礙歸屬於第一類心智功能損傷 (王顏和,2011)。

在台灣「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2013)中,明確指出智能障礙 是指個人之智能發展較同年齡者明顯遲緩,且在學習及生活適應能力表現上有顯 著困難者。前項所定智能障礙,其鑑定基準依下列各款規定:一、心智功能明顯 低下或個別智力測驗結果未達平均數負二個標準差。二、學生在生活自理、動作 與行動能力、語言與溝通、社會人際與情緒行為等任一向度及學科(領域)學習 之表現較同年齡者有顯著困難情形

在我國「身心障礙權益保障法」(2015)中,將身心障礙依照 ICF 的觀點進行 分類,而智能障礙屬於第一類:神經系統構造及精神、心智功能有損傷或不全導 致顯著偏離或喪失,影響其活動與參與社會生活,經醫師、社會工作、特殊教育 與職業輔導評量等專業人員組成之專業團隊鑑定及評估,領有身心障礙證明者。

綜合上述,我國身心障礙權益保障法與 ICF 觀點一致,兩者明確指出因生理、

心理功能與社會活動參與程度,來對身心障礙者進行分類,智能障礙者同樣歸類 於心智功能有損傷之類別,兩者以此提供相關未來社會福利供給的建議(林萬億、

吳慧菁、林珍珍,2011);在教育部與美國智能障礙協會與 Schalock 等人觀點較 一致,皆明確指出智能障礙在智力與適應行為上有顯著困難。本研究所指的研究 參與者,經由我國鑑定與輔導會所鑑定為智能障礙,領有智能障礙證明,並就讀 於花蓮縣某高職綜合職能科中。

10

二、智能障礙的學習特徵

智能障礙學生是一群異質性很高的團體,並不是所有人的特徵都一樣,每個 人都有其特殊性,因此很難完整將智能障礙學生之學習特徵說明清楚。以下就智 能障礙者之注意力、記憶力、學習動機等分述如下。

(一)注意力

一個人在學習之前必須先對所要學習的內容加以注意,否則學習成效便會受 到影響,因此學習的成果與注意力有相當大的關係。智能障礙者注意力集中的時 間較短,且較不容易集中,以及選擇性注意能力較差(林惠芬,2005)。

智能障礙者在學習時,注意力廣度較狹窄,無法在短時間內,同時面對較多 的學習材料或同時專注於較多事物或工作上,由於知覺能力的缺陷,導致不善於 選擇注意適當的刺激,無法隨著情境的改變,轉換應注意的事物,在學習情境中 容易為外界的聲音、光線、動作及事物所干擾(簡梨蓉,2009)。

智能障礙者對於刺激有選擇與注意的困難,所以需要花較長的時間去辨認相 關刺激,以從事正確的反應。輕度智能障礙者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短、較不容易 集中注意力、選擇性注意力較差以及注意力廣度較小(林雨嫻,2012)。

智能障礙學生之注意力容易分散,常受到周圍聲、光、物的刺激影響,因此,

注意力很難持續,長者或可數分鐘,短者可能僅數秒鐘而已(黃富廷,2015)。

綜合上述資料,智能障礙學生在學習事物時,容易因個體附近的刺激而干擾 學生注意力的集中,就算注意力放在學習上,也容易因時間短暫、選擇性注意力 差、注意力廣度小、學習材料過多等影響學習成效。本研究據此身心特質,將故 事體文章改編成符合學生能力,在課堂中時時提醒學生專注於學習材料,教導學 生在找到故事體文章中的結構,並要求學生將重點標線畫記等,以幫助學生順利 理解文章內容。

11

(二)記憶力

智能障礙者在短期記憶上有困難,但在長期記憶方面,和正常人是相似的。

智能障礙者某些短期記憶上的困難與其不會同時使用介入策略有關,因此如果指 導他們如何以有組織、有計畫方式來處理訊息,則可以改善他們的記憶力(林惠 芬,2005)。

智能障礙由於短期記憶的缺陷,使其無法對訊息做有效的編碼、儲存和提取,

造成其無法有效的組織題意,或理解文字敘述的內容(陳榮華,1995)。

智能障礙者的記憶過程略為緩慢、記憶容量稍小,如果要記憶未充分了解意 義或分量太多的材料時,其貯存及回憶的資料,很多時候都是間斷、凌亂和不精 確的(張競文,2006)。

智能障礙學生在學習新的事物時,往往比普通人要花費更多時間,方能學到 一定程度的效果。然而,當他們習得某些知識、概念、技能之後,則較不易遺忘,

因此,智能障礙學生在記憶力方面的困難,乃以短期記憶較需要特別予以指導(黃 富廷,2015)。

綜合上述,智能障礙學生在長期記憶方面與一般生相似,但在短期記憶上有 困難,在記憶過程中,無法對訊息有效編碼、儲存、提取等處理,使得記憶過程 緩慢,因此需要介入策略來協助學生進行學習,才能提升學習成效。在本研究中,

研究者使用結構式教學進行介入,教導學生依照故事文體的結構,找出五種元素,

以協助學生理解文章內容。

(三)學習動機

智能障礙者大都認為其行為的結果,不論正向或負向,均是由於命運、機運 或超過其能力所能控制之因素所致,因而經常表現出以外在控制為主的行為,這 種知覺和學習無助感很相似。智能障礙者在學習過程中則由於經常面臨失敗,因 而較易有預期失敗之感(林惠芬,2005)。

12

智能障礙學生比一般人有更多的失敗經驗,導致自我觀念消極,對學習常有 失敗預期,或為了逃避失敗的經驗,選擇降低對自己的期望,進而影響學習意願 和動機(何華國,2001;吳柱龍,2011)。

智能障礙學生動機較為低落,由於失敗經驗容易使他們在學習上的信心缺乏,

使他們更不願意主動學習或積極解決問題,也因學習能力及經驗影響,他們學習 表現上有外控依賴的傾向,也就是在學習過程中常常需要他人的增強,方有持續 學習的動力或表現的信心(陳麗如,2007)。

綜合上述,智能障礙者的學習動機低落,也常因失敗經驗,使他們學習態度 變得消極和缺乏自信,久而久之,變成不願意主動學習或積極解決問題,惡性循 環之下,學生學習動機會更低落、更想逃避學習。本研究在學生完成故事重述測 驗及研究者自編之閱讀理解測驗後,給予社會性增強,讚美他們認真完成今日的 項目,增加學生願意配合研究的動機,並讓他們知道自己也是可以完成研究項目。

另外,由於本研究材料為故事體文章,是選取學生所喜歡的故事體,也是增加學 生願意閱讀的方法之一。

三、智能障礙學生的學習策略

教導智能障礙學生的學習策略有很多,且多數都是經過實證研究證明有教學 成效。本研究實驗設計採用記憶策略、直接教學法策略等兩種分述如下。

(一)記憶策略

記憶策略是指學習者為了加強記憶,運用自己對記憶歷程及方法的知識,操 作這些歷程及方法,以提高將來對已有知識提取運用的能力。智能障礙學生在記 憶方面常有短期記憶較弱、不善於使用策略幫助記憶。記憶策略大致分為下列三 大類(邵慧綺,2008;陳啟勳,2000):

13

1. 複誦策略(rehearsal strategies):複誦策略是指學習者將接收進來的訊息,而一 再的重複練習,以免訊息消失的策略,是最基本的記憶策略,如反覆背誦、

抄寫法等。

2. 精緻化策略(elaborational strategies):精緻化策略是指學習者將已習得的訊息 以可能的方法運用在新的學習上,使新的學習與舊的學習產生最適當、精確、

有意義的聯結,也使學習者在必須提取新的學習時有較多的線索可以順利提 取,如聯想法、故事法、諧音轉換法。

3. 組織策略(organizational strategies):組織策略是指學習者將新學習的訊息本身 加以組織歸類,並能說明歸類後各組間的關係及意義,然後學習者以此結構

3. 組織策略(organizational strategies):組織策略是指學習者將新學習的訊息本身 加以組織歸類,並能說明歸類後各組間的關係及意義,然後學習者以此結構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