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根據研究目的,研究者蒐集三位研究參與者在不同實驗階段的故事重述測驗、

研究者自編之閱讀理解測驗之得分,求出答題得分百分比,繪製成曲線圖,從曲 線圖中資料點的數值和方向改變,來進行資料處理與分析。答題百分比計算方式 如下:

答題得分百分比 = 得分總題數 ÷ 測驗總題數 × 100%

本研究採視覺分析(visual inspection)來整理基線期三次評量活動、處理期十 五次評量活動、維持期三次評量活動之結果。以下就教學結果視覺分析與故事重 述測驗評分者信度說明如下:

一、教學結果視覺分析

視覺分析主要分成階段內及階段間兩部分,階段內分析旨在探討某一特定的 實驗階段內,有關資料點的水準範圍、變化、平均數,以及趨向穩定性等。至於 階段間則著重相鄰兩實驗階段資料之比較,以及計算兩者之重疊百分彼等數據 (杜正治,2017)。階段內與階段間分析流程敘述如下:

(一) 階段內分析

1. 計算階段長度:各階段內資料點的數目,以決定階段長度。

2. 預估趨向路徑:是指資料點線線性分布趨勢。本研究採用「中分法」算初階 段資料的趨向走勢,本研究趨向「/」代表「進步」、「\」代表「退步」及

「─」代表「平穩」。

3. 計算趨向穩定性:計算階段內沿著趨向線有多少資料點落在預定範圍內。當 階段內的 85%資料點落在趨向線 15%的範圍內,則視為「穩定」的資料。

4. 決定水準範圍和變化:「水準範圍」意指曲線上的資料點中,其最高點與最低 點之間的差值;「水準變化」意指曲線上第一個資料點和最後一個資料點,此

55

兩點的差值。

5. 計算水準穩定性:以該階段的平均值為平均水準,使用穩定標準計算水準穩 定性,在平均水準線周圍畫出一個範圍。水準穩定是指各資料點在水平線上、

下變動的情形,水準穩定性越高,表示該階段內資料變化越少。計算方式如 下:

水準穩定度 = 平均水準線穩定範圍內的資料點數 ÷ 總資料點數 × 100%

(二)階段間分析

1. 操弄變項:註明在實驗中研究者所操弄的變項數目。

2. 趨向路徑與效果變化:指相鄰階段間趨勢走向的變化。

3. 趨向穩定變化:由相鄰階段間趨向走勢的變化,比較兩階段間趨向穩定性之 變化情形。

4. 水準絕對變化:是指相鄰階段中,後一階段的第一次資料減去前一階段的最 後一次資料,本研究中是指處理期第一次資料減去基線期最後一次資料;維 持期第一次資料減去處理期最後一次資料,若都得到正值,代表進步;若得 到負值,則代表退步。

5. 重疊百分比:比較相鄰兩個實驗階段的介入效果,先找出前實驗階段的水準 範圍,將上下限畫出,在延長至鄰近階段,然後計算鄰近階段的曲線中落 在該範圍的資料點數所佔的百分比。若所獲知重疊百分比高,表示兩階段之 效果一致。

56

二、故事重述測驗評分者間一致性分析

本研究採評分者間信度百分比,來考驗受試者的答題表現評斷是否一致。研 究者為主要觀察者,另一位觀察者則為特教教師 M,M 教師為某大學特殊教育 學系碩士畢業。研究開始前,研究者向 M 教師說明研究目的及口語表達紀錄表 的記錄方式,並與 M 教師先進行兩個語言樣本分析,一致性皆達 100%,據有良 好的評分者間一致性效果。計算公式如下:

評分者間信度 = 甲乙評分一致的次數

甲乙評分不一致次數+甲乙評分一致次數 × 100%

57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