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工具

第四節 研究工具

根據研究目的,本研究使用之研究工具包括「書目療法課程設計」、「書目治 療單元檢核表」、「導師意見回饋表」、「目療法課程感受回饋表」、「兒童同理心量 表」與「霸凌行為認知問卷」,茲將說明如下:

壹、書目療法課程設計

研究者依據研究目的與單元主題,設計十一週,每週 2 節午休時間,共二十 二節課之書目療法課程,作為本研究實驗過程之依據 (附錄二) 。

貳、書目療法單元學習單

研究者依據兒童繪本、少年小說及相關影片內容及各單元目標設計而成,於 每本書籍閱讀完畢或影片欣賞完成後填寫。

参、導師意見回饋表

使用於書目療法課程結束後。目的旨在瞭解研究對象之同理心提升情況是否 因書目療法課程之實施而有所改變。導師意見回饋表乃採半結構式訪談,依據研 究對象導師之觀察,能更深入瞭解研究對象於日常表現中同理心實際改善的情況

(附錄三) 。

肆、書目療法課程感受回饋表

於書目療法課程結束後,讓研究對象依據填寫對該課程結束後其自身感受與 想法(附錄四)。

伍、兒童同理心量表

研究工具使用目的旨於瞭解控制組與實驗組學童各自接受不同之教學方法 後,兩組學童於同理心的影響與變化情形。本研究採用王雅君(1998)所編訂之

「兒童同理心量表」(附錄五)。

一、 選用量表理由:

研究者針對本研究採用此份量表理由說明如下:

(一)此份量表主要瞭解國小四年級學童同理心情況,而本研究研究對象為五年級 學童,故能理解此份量表題意。依研究目的而論,本研究乃瞭解國小五年級霸凌 學童於書目療法前後同理心(情感性、認知性與行為性)改變情形,故此份問卷 符合本研究之研究目的。

(二)此問卷經由 168 位國小四年級學童做測試,經過試題分析與因素分析進行 試題的刪減與修改,以完成正式量表。正式的「兒童同理心量表」信度以 Cronbach's α 係數進行信度考驗,全量表的係數為.9。由上述數據顯示,該量表 內容具良好的信度。且運用效標關聯效度,將此份量表與多份知名具可信性知同

理心相關量表做考驗,均具有不錯之效度。

二、 量表分析

本量表為「兒童同理心量表」採用因素分析及內部一致性考驗,進行效度與 信度的檢定。共抽取三個因素(情感性同理心、認知性同理心以及行為性同理 心),統計結果正式量表為24題。其中情感性同理心共六題(1~6題,其中第6題 為反向題);認知性同理心部分則有五題(7~11題);行為性同理心方面共有十三 題(12~24題,其中第24題為反向題)

三、填答與計分方式

此分問卷題目採用李克特四點量表,讓受試者依據個人情緒狀況符合程度在

「從未如此」、「有時如此」、「經常如此」、「總是如此」的框框中勾選。計分方式,

正向計分題部分,選「從未如此」者給1分,選「有時如此」者給2分,選「經常 如此」者給3分, 其餘依此類推。反向題與正向題計分方式反之。故得分越高,

表示其具有較高的同理心;得分越低,同理心較低。

伍、霸凌行為認知問卷

使用此研究工具目的乃做為選員以控制研究對象之同質性,故於實驗教學前 施測,將研究對象得分結果隨機分派至實驗組與控制組。本量表採用楊宜學

(2009)「台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校園霸凌行為之研究問卷」中之校園霸凌行為 調查問卷,經由多位專家學者討論指導及修正而完成本研究之「霸凌行為認知問 卷」。(附錄六)

一、選用量表理由:

此問卷是針對國小五、六年級學童,故符合本研究研究對象使用。使用此份

問卷原因如下:

(一) 符合本研究之主題:

此問卷乃調查校園霸凌行為,且依據其內容可分為輕度校園霸凌行為、中度 校園霸凌行為以及重度校園霸凌行為,適用於本研究以瞭解國小五年級霸凌學童 於校園中霸凌行為的情況。

(二) 具較高的信、效度:

此問卷於預試前邀請9位專家學者協助修訂,具專家效度。且經過預試以台 南市兩間小學五、六年級學童共246人為預試對象,共35題。進行信度考驗,其 中霸凌行為量表部分Cronbach's α係數皆大於0.9,表示具有良好之信度。

二、計分方式:

校園霸凌行為問卷採用李克特氏量表的四點量表的填答及計分方式,其量表 依據研究對象其實際狀況分為「非常不符合」、「不符合」、「符合」、「非常符合」

等四個選項, 此35題皆為正向題,故計分時分別給予1分、2分、3分、4分以計 算其得分,分數愈高表示其霸凌行為較為嚴重;反之則屬較為輕微。

第五節 研究流程

壹、準備期:

一、確定研究目的:依據研究背景、研究動機以確定研究目的。

二、文獻蒐集:根據本研究之研究目的,蒐集相關文獻資料。

三、擬定研究計畫:瞭解與主題相關資料後,與指導教授討論研究方向,以擬定 研究計畫。本研究計畫以書目治療對國小五年級霸凌學童同理心影響之實 徵性研究。

四、選擇書目教材與研究對象:選擇有關霸凌或同理心議題之四本兒童繪本、五 本少年小說及一部影片作為本研究之書目材料。研究對象為歡樂國小五年級 霸凌學童,由各班老師篩選班上行為偏差學童,取得家長同意後(如附錄七)

利用霸凌行為認知問卷結果,依分層抽樣方式分派至實驗組及控制組。

五、設計書目治療課程:依據研究對象能力需求,利用選取書目設計本研究之書 目治療課程。

六、取得與編寫問卷:依據本研究之研究目的、研究問題及課程設計,取得王雅 君(1998) 同意運用其編製之「兒童同理心量表」。另外研究者亦取得楊宜 學同意選修其於 2009 年編訂之「台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校園霸凌行為之研 究問卷」改編成「霸凌行為認知問卷」。

七、實施前測:對實驗組及控制組學童實施「兒童同理心量表」及「霸凌行為認 知問卷」。

貳、實驗處理期:

一、實驗組:針對實驗組學童施以互動式之書目治療課程,實驗分為兩階段:第一 階段利用課程設計的第一節上課時間,對實驗組學童實施書目治療課程預

試,以建立關係與修正課程中較為不順暢之處;第二階段則為期十一週,每 週兩節午休時間進行正式書目療法課程。

二、控制組:每週利用兩次午休時間集合,提供相關書籍閱讀,以自行閱讀為主,

不參與討論、互動、分享…等課程。

三、實施後測:書目療法課程結束後,對實驗組及控制組學童均施予「兒童同理 心量表」之後測。

参、資料分析期

一、資料整理分析:將後測之資料彙整,以 spss12.0 軟體進行資料處理並分析實 驗結果。

二、撰寫研究報告:將所得之資料撰寫成為研究報告。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本研究以量化研究為主,配合質性研究訪談以蒐集完整性資料。所蒐集之資 料經過初步整理、歸納後,量化資料以 SPSS12.0(Statistical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12.0)軟體進行資料處理,並採用以下統計方法:

壹、描述性統計

因研究對象之實驗組與控制組人數分別為 16 與 18 人,均不足 30 人,故採 用無母述統計之描述行統計,以瞭解實驗組學童及控制組學童在霸凌行為問卷及 兒童同理心量表分數上之平均數、標準差,以利對研究對象作更深入的瞭解。

貳、成對符號檢定

為比較以同一組研究對象之前、後測差異情況因樣本數較少,因此採用相當 於相依樣本 t 檢定之無母述統計中的成對符號檢定 ,利用此檢定實驗組前、後 測之總分、情感性同理心、認知性同理心、行為性同理心之分析比較,以瞭解書 目療法對上述各項變數是否具影響力。

参、Wilcoxon 等級和檢定(The Wilcoxon Rank Sum Test)

因本研究實驗組與控制組樣本數均未大於 30 人,為比較實驗組與控制組之 兒童在進行書目療法後,此兩組學童在兒童同理心量表之差異情形,故本研究採 相當於獨立樣本 t 檢定之無母述統計中的「Wilcoxon 等級和檢定」,分別將兩組 受試者後測之總分、情感性同理心、認知性同理心、行為性同理心加以分析作比 較。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本研究之目的為了解書目療法對於國小五年級霸凌學童同理心之影響。本章 旨在將研究過程中所獲得的資料進行分析,並依此呈現研究之結果。全章共分為 兩節,第一節為書目療法對國小五年級霸凌兒童同理心差異分析;第二節乃實施 書目療法對國小五年級霸凌兒童與自行閱讀之國小五年級霸凌兒童同理心差異 之分析。

第一節書目療法對實驗組國小五年級霸凌兒童同理心差異分析

本節主要說明實驗組學童在實施書目療法課程前之同理心量表前測與實施 書目療法課程後之同理心量表後測之差異分析。本研究以王雅君(1998)所編訂 之「兒童同理心量表」作為同理心測量工具,針對實驗組於書目療法實驗前後測 所得之分數做為前後測,進行無母述統計檢定。以下依據實驗組學童之兒童同理 心量表前、後測之整體性同理心、情感性同理心、認知性同理及行為性同理心四 部分比較與分析,其分析結果顯示如下:

壹、實驗組在書目療法課程介入之整體性同理心比較

為檢測實驗組學童經書目療法介入前後,其整體性同理心改變情況。由統計 結果如表 4-1 觀察發現,控制組學童 18 人整體性同理心前、後測檢定結果,其 p 值為.39,未達顯著水準,顯示實驗教學歷程對控制組學童整體性同理心無產生 明顯差異。而實驗組學童共 16 名,其前測得分平均數為 66.81,標準差為 3.17。

後測得分平均數為 69.19,標準差為 2.93,依據符號檢定 p 值為.38,實驗組前、

後測之總分檢驗未達顯著水準,顯示實驗組學童在進行書目療法前後整體性同理

後測之總分檢驗未達顯著水準,顯示實驗組學童在進行書目療法前後整體性同理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