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本研究主要探討實施書目療法對國小五年級霸凌兒童同理心之影響,在本章 共分為五節,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第三節為研究問題,

第四節為名詞釋義,第五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由於社會急速變遷,傳統家庭教育功能逐漸式微,根據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 會(兒福聯盟)2011 年台灣校園霸凌現象調查報告中指出,台灣地區國小四、五、

六年級學童,在學校「經常」,甚至「每天」被霸凌的比例,從 2007 年的 9.9%,

至 2010 年已上升到 16.1%,由此可知,校園霸凌的情況愈趨嚴重。在國外,針對 校園霸凌相關研究中,Olweus 提及大約有 35%~40%六~九年級具霸凌傾向之學 童,於 24 歲以前至少有三項前科之紀錄,相較於沒有霸凌傾向學童,只有 10%

有前科紀錄。且具有霸凌行為的學童較一般人有 40%的機會將來會成為慣犯(引 自彭彥淩,2009)。由此研究可見,長期使用暴力的學童,於未來長大後易成為 社會犯罪的隱憂。

根據國內兒福聯盟於 2009 年提出「兒童校園霸凌者現況調查報告」中提出,

超過六成的國中小學童曾經遭遇霸凌,其中經常欺負同學的學童約佔 7%。此調 查顯示當今台灣國中小校園霸凌問題相當普遍且嚴重,該份研究報告中亦提及多 數霸凌學童本身即曾經為被霸凌者,因此除重視被霸凌學童心理輔導外,霸凌學 童的情緒與心理狀態亦需重視。現今學校輔導機制中,大多仍著重受霸凌學童的 心理輔導與重建;但霸凌學童多被視為頑皮與壞學童,一般多以處罰方式處理,

而忽略霸凌學童的心理需求與輔導,在無法解決根本的原因的惡性循環之下,導 致校園霸凌事件層出不窮。

面對兒童霸凌議題有許多輔導策略,大多仰賴專業諮商師利用同質小團體輔 導,或個案輔導,因此一般教師較不易在班級中實施。黃婷姍(2008)之研究中 顯示透過閱讀霸凌主題少年小說可有效提升學童對霸凌的認知,而霸凌情節能產 生替代性經驗,與個人經驗做結合,並以討論方式抒發情緒並表達感受。因此書 目療法對於學校現有輔導制度來說,較易實施於學校輔導之中,以利於導正霸凌 兒童價值觀與行為。Pardeck 則認為,老師可藉由文學材料幫助學童解決學童困 擾問題,運用閱讀讀物解決困擾個體之歷程,即可稱為讀書治療(引自陳怡伶,

2006)。書目療法又稱「讀書治療」、「閱讀治療」,面對國小霸凌學童問題,圖書 在協助學童提升其同理心中扮演重要角色。陳書梅(2009)認為圖書除了具知識 與教育功能外,更有紓解情緒與心靈療癒之用,因此圖書可稱為「心靈維他命」、

「心靈雞湯」。林孟蕾(2004)提出利用圖書說故事之方式,對學童進行輔導活 動,能減少輔導學童之抗拒感。

吳明宗(2002)指出閱讀提供了一種隱喻的語言,不直接衝擊當事者敏感核 心問題,而是在安全的氣氛下思考、抒發、體驗問題。Baruth 研究中指出,自十 九世紀開始利用讀書之治療方法便廣泛應用於心理與教育領域之中,因此讀書治 療運用於學校輔導方面具有很大的潛力(引自陳怡伶,2006)。陳書梅(2009)

提及書目療法能隔絕環境個體的影響,有助於學童舒緩情緒壓力,促使精神的健 全。吳明宗(2002)研究中顯示讀書治療可提升學童之利社會行為。透過閱讀適 當之少年小說,能讓學童透過對主角的情感回應、於閱讀中潛移默化,使之改變 其價值觀、思考模式與行為標準(黃婷姍,2008)。

王萬清(1999)指出利用讀書的方式,閱讀者可將自身經驗與文學作品相互 結合並理解後,促進閱讀者的態度和行為產生改變,使其更能適應其生活適應。

能透過閱讀材料,經由輔導人員甚至同儕協助學童有計畫閱讀,讓學童經歷互動 式書目療法歷程,對閱讀內容的投入、角色認同、投射、淨化、領悟及應用等階 段,使其改變想法、抒發情緒壓力,以導正學童人格與思想,以減少社會問題之

產生(郭千蜜,2008)。洪文珍(1997)指出閱讀結合輔導乃由教師分段呈現提 問、讓讀者預測、驗證了解、注意主要人物情緒與思緒的起伏變化,讓自己與人 物一同歡笑與憂愁,進一步理解主要人物如何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心理歷程,

了解認同主要人物, 進一步反觀自己、面對自己、改變自己。

王美恩(2011)認為校園中嘲笑、排擠、肢體衝突等霸凌問題,大多因學童 欠缺友愛、尊重、正義感等同理他人之特質,現今家庭功能逐漸式微,學童缺乏

「被同理」之經驗,故難產生同理他人之經驗。大多霸凌學童之行為產生,多數 因為好玩、有趣,但無法理解被欺負者的內心感受,因此需著重同理心的培養,

讓校園內的學童具有同理的特質,自然而然霸凌現象會逐漸減少。再加上學童欠 缺對他人的瞭解與同理情況之下,學童的認知、情感與行為上亦容易產生偏差,

故瞭解霸凌學童的內心狀況,提供學童以當事人的立場思考之同理經驗,協助其 能深刻體驗他人情緒與感覺,進而使其將同理心化作實際幫助他人之正向行為,

即為本研究所要探討的重心。

張信務(2007)提及學校是學童成長與學習的搖籃,學童每天有三分之一的 時間都在學校中度過,營造一個溫馨、友善、安全的環境,對兒童來說是必須的。

依據教育部 2010 年「防治校園霸凌執行計畫」會議決議自 2011 年起,每學期開 學第一週訂為「友善校園週」,以「反黑、反毒、反霸凌」為宣導主軸,強化對 校園霸凌行為之認知與辨識處理能力,以喚起全體教職員生對友善校園的重視,

共同關注霸凌問題以建立安全學校為目的。目前國內外學者與教育相關機構已針 對校園安全與霸凌問題做深入地研究與討論。現今國民中小學三級輔導體制中,

尤為強調「初級預防」觀念,即一般教師對全體學童需負進行預防性輔導之責任。

校園霸凌事件層出不窮,學校應事前做好預防霸凌之相關措施,事發後也應有完 善之處理機制,並對施霸者與受害者進行輔導(詹孟傑,2011)。

綜合上述因素,研究者目前擔任國小老師,從事教育服務至今亦多次處理學 童霸凌事件,同時深感霸凌學童的認知與價值觀產生扭曲,再加上現今資訊的發

達,學童因不夠成熟,無法對資訊做正確的價值判斷,而接收到許多負面訊息,

導致負面情緒無處發洩,以至於產生霸凌現象。而霸凌學童大多因為好玩有趣,

而在不自覺情況下產生霸凌行為,且無法同理受霸凌者之感受與想法,因此使得 校園霸凌事件一再發生。經由多次介入處理霸凌問題,更體悟到霸凌學童認知、

情緒與行為方面的同理心亟待輔導與輔正。故本研究選擇以書目療法設計相關課 程,運用互動式的閱讀輔導方式對國小五年級霸凌學童進行實驗教學,並探討本 實驗課程結束後,對國小五年級霸凌學童之同理心是否有影響。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