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牛頓於 1666 年利用克卜勒的週期定律──行星到太陽距離乘 以週期平方倒數為定值,得出離心力反比於距離的平方:

𝑣 = 2𝜋𝑟 𝑇⁄

→𝑣2 = (2𝜋𝑟 ⁄ 𝑇)2 ∝ 𝑟2⁄𝑇2 ∝ 1 𝑟⁄ …… (5.3)

→𝐹 = 𝑣2⁄ ∝ 1 𝑟𝑟 ⁄ …… (5.4) 2

牛頓在 1718 年晚年自傳裡,關於平方反比律發現的優先權 曾提出的辯駁,認為他要比 1673 年惠更斯正式發表的相關論述還 要早:

可能是 1666 年左右,我開始思考重力延伸到月球軌道,而 且也找出如何估計運動質點在球面內運行撞擊至表面時所施 的力:由克卜勒的行星週期律,我推算維持行星在它們各自 軌道上的力,必定與它們到圍繞中心距離平方成反比。(田芷 綾、姚珩, 2010, p, 25)

但在當時牛頓提出是離心力的概念而非是吸引的結果,所提出 平方反比律原理並不是正確:

假如物體 A 往 D 方向行走圓弧 AD,而離新趨勢所做的努 力將會由物體所攜帶,在 AD(我假定這長度非常的小),這物

47

48

60 個半徑並且將月球繞地球週期平方,並將地球半徑設為 1,

將週期平方為746 1 2⁄ ,所以得出 60 比746 1 2⁄ ,分別是月亮 和地表的遠離地球中心的努力。所以在赤道上遠離地球的努 力為月球的12 1 2⁄ 倍,(地表的)重性為月球遠離地球的努力的 4000 倍。

假如月球遠離地球的努力總在地表同一面,地表和月球遠 離太陽的努力將會小於月球遠離地球的努力,不然月球會繞 的太陽旋轉而非地球…

而且重性地球遠離太陽的努力的 5000 倍…

最後形體距離太陽的立方與其繞太陽週期平方互為相關:

遠離太陽的努力和距離太陽的平方互為相關。(Gandt, 1995, p, 139- 141)

圖 5-5:利用幾何求出離心力𝐵𝐷̅̅̅̅。

這篇最主要是比較重性與離心力的關係,且重性大於地球轉動

49

所造成的離心力,使物體免於被拋至空中,而在牛頓的手稿中,地 表上的重性為離心力的 350 倍。離心力的概念從笛卡兒的發展而來 的,在他的《哲學原理》一書中有提到「遠離中心的努力」;但相 反的是,有別於惠更斯離心力造成重性的想法,牛頓認為重性和離 心力一樣是相同的自然性質,而且使物體移動距離也是與時間平方 成正比。

至於離心力是如何量化,且重性為何是離心力的 350 倍,牛頓 用利用極限與相似三角形得出結果。首先保留直線並把 ADEA 圓去 除,將 A 點與 D 點連成直線,A 點與 E 點連上,可以得出

∆𝐵𝐴𝐷~∆𝐵𝐸𝐴兩相似三角形。在微小的時間裡,𝐵𝐸̅̅̅̅~𝐷𝐸̅̅̅̅, 𝐵𝐴̅̅̅̅~𝐷𝐴̅̅̅̅,

利用相似三角形找出線段比例:𝐷𝐴̅̅̅̅: 𝐷𝐵̅̅̅̅ = 𝐵𝐸̅̅̅̅: 𝐵𝐴̅̅̅̅ ≈ 𝐷𝐸̅̅̅̅: 𝐷𝐴̅̅̅̅,即 𝐷𝐴̅̅̅̅2 = 𝐷𝐵̅̅̅̅ ∙ 𝐷𝐸̅̅̅̅。

圖 5-6:利用相似三角形 ∆𝐵𝐴𝐷~∆𝐵𝐸𝐴求出離心力𝐵𝐷̅̅̅̅。

離心趨勢的大小隨著單位時間成正比,𝐷𝐵̅̅̅̅為離心趨勢的大小,

在等速率圓周運動中,弧長𝐷𝐴和圓周𝐴𝐷𝐸𝐴的離心趨勢比就是兩 者長度的平方比,即:

50

51

離心趨勢離開對應所走至圓周的距離隨著時間平方成正比是惠更斯 的貢獻,類似於落體,在短時間的離開的距離確實精確,但在長時 間的一天尺度就不盡如此。

牛頓在文中指出月球的離心力只有地表重性的四千分之一,而 月球為何穩定於軌道上,牛頓並沒有說明,當時伯雷利表示星體能 穩定在特定軌道上是因為離心力與重性的平衡,但不能表示牛頓隱 含支持這些論點。如果要以渦旋理論加以解釋重性的來源,重性隨 著距離平方成反比嗎?其實牛頓也不清楚,並且牛頓在當時不知道 何謂是向心力。

此外,韋斯特福爾認為牛頓仍處於機械論的框架之中,儘管結 果正確,不能是萬有引力的發現:

1666 年 … 牛頓沒有使用引力的概念,仍舊侷限於傳統的 機械論哲學思維框架;他沒有指出萬有引力,而只是指出離 心的趨向。(韋斯特福爾,2000,p, 157)

另外在 1684 年的《論運動》中也有類似的推導,除了弦切線

𝐷𝐹̅̅̅̅沒有通過直徑外,最重的是牛頓所算的力是離心力而非向心力:

物體 B 作(等速率)圓周運動時,所受到向心力作用的大小正 比於速率平方除上圓半徑。──《論運動》(1684)

52

圖 5-7:利用另一種幾合方式求出離心力𝐵𝐶̅̅̅̅。

我們可以加上簡單的輔助線,利用幾何證明得出:

圖 5-8:畫上輔助線,利用相似三角形求出離心力𝐵𝐶̅̅̅̅。

已知𝐶𝐷⃑⃑⃑⃑⃑ 為向心力的大小,其中∆FCB~∆BCD,所以 CD ̅̅̅̅̅ = BC̅̅̅̅2

CF̅̅̅̅

⁄ ,在極短的時間下,CF̅̅̅̅ ≈ 𝑅, BC̅̅̅̅ = 𝑣,而CD ̅̅̅̅̅

53

可以表示為 F,最後得到𝐹 ∝ 𝑣2⁄ 。 𝑅

雖然數學結果一致,與前後二十年比起,向心力和離心力是截 然不同的物理概念。另外從月球的試驗,可以看出牛頓對力的含糊,

將「離心力」與「重性」兩不相關的概念相結合,而牛頓在二十年 前發現萬有引力的自述可能是杜撰,這平方反比定律提出的優先權 顯得軟弱無力:

在 1660 年代於牛頓的手稿中,都未發現任何暗示指出太陽 作用在行星之上的力,與地球作用在月球之上的力是同樣的。

同時期,他認為行星具有遠離的趨勢,而在 1679~1680 年代 或是更晚,他認為行星受到的為向心力,而連續地偏離行星 的慣性軌跡,這兩者有很大的區別。也就是說,在 1665 年代,

牛頓還沒有將重力普遍化的概念,而他說早有這樣的概念,

只是晚了 20 年才發表,這樣的說法是沒有根據的。甚至在當 時,他都還沒有月球會有力作用在地球上,或是行星會作用 在太陽上的概念。( Cohen, 1980, p, 233)

牛頓的向心力概念需要受到某種的啟發,力的發現並不是一件 簡單的是。惠更斯的數學觀給與牛頓重大的影響,有了量化的技巧,

使牛頓只需臨門一腳完成運動定律,早期離心力數學化的過程物理 構雖不正確,但卻是啟發牛頓邁向成功之路的重要因素。

54

牛頓向心力的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