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有效資源的層級性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61-71)

第三章 服務優勢邏輯與企業競爭優勢

第四節 有效資源的層級性

行銷正往服務優勢邏輯發展,而服務優勢邏輯的焦點在於無形的與動態的 資源,這些資源形成競爭優勢的核心與績效(Vargo & Lusch, 2006)。資源可以分 為兩類,第一類是運作資源,可以被施加一個作用或運用的資源;另一是有效 資 源,就是可以作用在其 他資 源的 資源 ,這 樣的分類是由 Constantin and

Lusch(1994)所定義的。有效資源包括專業化的技術與知識,這些有效資源可以 為企業帶來競爭優勢,這是服務優勢邏輯的一個核心焦點,這也說明了企業核 心能力將轉移至有效資源,而企業透過有效資源的整合與顧客一同創造使用中 的價值。資源優勢理論定義資源為一個有形與無形的個體,而企業可以透過這 些個體去有效地、有效率地生產那些對某個被區隔的市場來說,是有價值的提 供物(Hunt, 2000),運作資源的形態是典型的實體(原物料),而有效資源的形態 是人類的(個別員工的知識與技術)、組織的(控制、程序性的工作、文化、能力)、

資訊的(關於市場、競爭者與科技的知識)與關係的(與競爭者、供應商與顧客的 關係)(Hunt, 2004)。

對於那些資源可以被以層級的方式安排,有許多的學者也提出認同的建議 (Collis, 1994; Danneels, 2002; Hunt, 2000; Winter, 2003)。對 Hunt(2000)來說,能 力 是 較 高 階 的 資 源 , 他 們 是 由 基 本 資 源 所 組 成 。 同 樣 地 , Collis(1994) 與 Winter(2003)也提出組織不同的能力進入不同的層級是可能的。以下將透過文獻 在三個面向探討資源層級相關的議題,分別是概念化、資源的分類與資源的層 級性,最後透過上述的這些探討提出有效資源的層級。

一、概念 (一)資源

直到最近(20 世紀),企業資源才被視為生產要素,就是在有形性方面的要 素,例如土地、勞工與資本。然而 Penrose(1959),她的文章在企業策略上形成 了基礎資源理論(resource-based view)的基礎,她有意地避免使用生產要素這個 字詞及視企業為生產資源的集合(collection of productive resources)。她的文章介 紹了無形的觀念並進入了企業資源的領域,也促使了 Barney(1991)30 年後定義 企業資源為所有資產(all assets)、能力、組織程序、企業屬性、資訊與知識等等,

這些都可以是企業所控制並促使企業去構想與執行可以改善企業效率與效能的 策略。接下來,企業資源基礎理論提供投入到競爭的資源優勢理論(Hunt &

Morgan, 2004)。資源優勢理論是一個競爭的程序理論,在資源優勢理論裡,創 新與組織學習是內生的、企業與顧客都有不完美的資訊,並且創業家精神、體 制與公共政策都會影響經濟績效。資源優勢理論的核心,結合異質的需求理論 及企業資源基礎理論,也就是說,產業內的需求被視為是異質的(動態的),因為 顧客的喜好與偏好不同,則企業被視為一個異質的、不完美地移動的個體的集 合者;異質的、不完美地移動的個體就是資源,也就是說企業是資源的集合者。

對於資源優勢理論而言,競爭被視為是一個程序,這個程序是由企業之間的努 力所組成的,企業的努力是為了在資源上取得市場的競爭優勢並且產生優於競 爭者的財務績效。換句話說,對於資源優勢理論而言,企業的優勢來自資源的 整合與使用,並透過資源取得市場優勢。一旦企業在資源上有較高的優勢,企 業就能透過它去達成較高的財務績效並且在市場上、競爭者之間取得競爭優勢 的定位,除此之外可以超越或擊敗透過併購、模仿、代替或創新而取得優勢的 企業。對於本研究重要的是,資源優勢理論定義了有形與無形資源可以讓企業 有效率、有效能地生產市場所需的提供物。

(二)能力

Competence 與 capabilities 這兩個字是可以互相交換的(Day, 1994)。對於能 力,Day(1994)將能力分為三種:(1)內而外的能力;(2)外而內的能力;(3)跨越 能力。同時,Collis(1994)他提出三種能力的類別:(1)幫助企業運作基本活動的 能力;(2)幫助企業動態地改善企業活動的能力;(3)幫助企業納入策略觀點,而 這個策略觀點可以協助企業了解他們內部資源的價值與建立領先競爭對手的創 新的策略。Winter(2003)定義一個組織的能力是一個高層次的日常工作或者是所 有高層次日常工作的集合,隨著日常工作所帶來投入流,它必須與組織管理互 相配合,組織管理是指一聯串相關的決策選擇,這個選擇是關於生產。據此,

Heene and Sanchez(1997)定義能力是一種去維持或永續資產的利用的能力,這個 資產不管是有形或無形,企業都可以利用它們以企業本身的程序去生產、創造

或提供它的產品到市場並幫助企業達成它的目標。然而,因為相似的概念,

competence 與 capability 可以是相等的且可以被定義為:有形的基本資源(機械、

電腦軟體、硬體)與無形的基本資源(組織政策、程序、技術、知識、員工的經驗) 的似社會性地複雜與相互聯結的組合(網絡的型態)(Madhavaram & Hunt, 2008)。

而這些組合必須要清楚地合適的結合,以系統的方式,並讓企業有效地、有效 率的生產有價值的市場提供物。因此,企業能力並非指單一資源的使用或利用,

而是將多種企業資源以不同的方式整合、組合或結合,並以系統的方式加以表 現。

(三)動態能力

Teece et al.(1997)定義動態能力為企業能夠整合、建立與吸引內部、外部的 能力去反應市場快速變動的環境。然而,Zollo and Winter(2002)觀察,當 Teece et al.(1997)的概念解決了什麼是動態能力的議題時,卻忽略了它是來自於那裡,因 此,他們提出一個動態能力是一個可以因學習所產生的、穩定的及所有的活動 的模式,透過這個模式,組織可以有系統地產生或修改它運作的日常工作以追 求有效的改善。因此,不管是 competence 或 capability 都是一種動態的能力,在 快速變化的環境中,它能夠讓企業去修改本身為了有效地、有效率地生產市場 的提供物。

二、資源的分類

Barney(1991)將資源分為有形資本、人類資本與組織資本。資源優勢理論擴 充 Barney 的貢獻,將資源分為:(1)財務的,例如,現金與金融市場相關的資本;

(2)實體的的,例如,廠商與設備;(3)法律的,例如,商標與授權;(4)人類的,

例如,員工個人的知識與技術;(5)組織的,例如,能力、控制、政策、文化;

(6)資訊的。例如,來自於顧客的知識與有競爭力的智慧;(7)關係的,例如,與 供應商與顧客的關係。Constantin and Lusch(1994)將資源分為運作資源與有效資 源,運作資源是指可以被加以作品或運作的資運;而有效資源是被用來作用於

運作資源與其他有效資源的資源。就資源優勢理論來說,有效資源是人類的,

例如,員工的知識與技術;運作資源是有形,的組織的,例如,控制,日常工 作,文化、能力,關系的,例如,與供應商與 顧客的關係 ;運作資源是實體的,

例如,原物料。

三、資源的層級

許多的學者不是提出資源的層級就是討論層級的重要性。舉例來說,

Winter(2003)證明一個看法,這個看法是動態能力是不同於普通(運作)的能力,

因為動態能力與改變有關。Collis(1994)認為二階與三階的動態能力是存在,對 他來說,因為學習變化的能力可以抵抗競爭對手的威脅、侵蝕與取代,所以企 業應該不斷地投資在動態能力上以維持領先地位。然而,Winter(2003)觀察 Collis 的能力層級包含了一個組織活動的模式化,然而這個模式化不但需要花費大量 成本來投資,但是卻不保證高階管理改變的組織程序有沒有被模式化。因此,

如果沒有模式,也就是沒有正確的、有形的知識,Collis 的概念是很難讓人了解 的(Madhavaram & Hunt, 2008)。

基於 Collis(1994)的貢獻,Danneels(2002)討論一個能力的層級,在其之中,

一個二階的能力:能夠去證明、評估與包含新科技與顧客能力進入企業的能力。

他觀察這樣一個二階能力可以幫助企業減輕路徑相依與逃離當前能力所設下的 陷阱,然而,這樣的能力應該有評估方面的問題,舉例來說,Danneels(2002)報 告他的二階能力的觀察不能夠與五家高科技企業的員工產生聯結或共鳴。最後,

資源優勢理論也建議資源的層級包括基本資源與高階資源,對於資源優勢理論 來說,能力是有效資源,因為它是有許多基本資源所組合的(Hunt, 2000)。

總結上述來說,我們可以從文獻探討中得到下面的結論:(1)基本資源有多 種類型,這些類型可以被歸類為有效資源與運作資源;(2)所有的能力都是有效 資源,但能力屬於比基本資源更高層級的有效資源(3)任何資源與能力都是動態 的,他們可以讓企業去改善並且了解快速變動的環境;(4)資源或能力的層級性

問題必須要加以釐清(了解資源之間的關係及結構)。

四、有效資源的層級

Madhavaram and Hunt(2008)依據資源優勢理論的基本資源層級與較高階資 源提出了有效資源的層級關係(如圖 8)。其將有效資源分為三種層級:(1)基本的 有效資源;(2)組合的有效資源;(3)內部相互聯結的有效資源。雖然所有的有效 資源都是由基本的或其他的有效資源組合而成的,但是當資源越往層級上方移 動時,有效資源就會變的更內部相同聯結與競爭力越來越困難去獲得或發展,

也就是說,擁有永續的、可競爭的優勢。

圖 8 有效資源層級關係

Note. From “The service-dominant logic and a hierarchy of operant resources:

Developing masterful operant resources and implications for marketing strategy,”

by S. Madhavaram and S. D. Hunt,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36(1), p.70.

(一)基本的有效資源

依據資源優勢理論,凡是能夠讓企業有效率地與有效地生產市場所需求的 產品並為市場帶來價值的個體都算是資源。但是基本的有效資源是被視為基礎 的、低層次的資源,它可以形成高階資源的基礎元素,例如,員工的知識與技 術。顯然地,這與 Barney(1991)所提出的資源分類是一致的,也就是人類與組 織資本。

(二)組合的有效資源

Madhavaram and Hunt(2008)定義一個組合的有效資源是兩個或以上的分離 的、基本的資源所組合而成,同時伴隨著低程度的互動性,它能夠讓企業去有 效率地與有效地生產市場所需並為市場帶來價值。低階的資源可以集合地構成 有效資源,也就是說,低階的資源可以對增加企業組合的有效資源產生貢獻,

可以組合成組合的有效資源的低階資源可以是有形的或無形的,組合的有效資 源可以寫成組合的有效資源=資源 A+資源 B+資源 C。組合的有效資源是企業低 階能力的來源。

(三)內部相互聯結的有效資源

一個內部相互聯結的有效資源是類似組合的有效資源,但是差異在於內部 相互聯結的有效資源在它的組成的、基本的資源之間存在高度的互動性或交互 作用。Madhavaram and Hunt(2008)定義一個組合的有效資源是兩個或以上的分 離的、基本的資源所組合而成,同時低階的資源間有明顯的互動,藉此彼此互 相強化以使企業有效率地與有效地生產市場所需並為市場帶來價值。內部相互 聯結代表著低階資源間是錯綜複雜地相互聯結,類似組合的有效資源的是它對 企業有正面的影響,不類似組合的有效資源的部份是組成組合的有效資源的低 階資源透過交互作用彼此影響與強化。由於有效資源間是彼此錯綜複雜地相聯,

因此造成模仿成本高並產生競爭優勢。

對於 IOR 的影響評估,例如,企業績效,它是可以有很多方法的。舉例來 說,有一個資源它是由三個基本或較高階的資源 A、B 與 C 所組成的,而這個 資源的 IOR 的影響可以透過評估 A、B、C、A×B、B×C、A×C 或 A×B×C 每一 個或依需求的面向。因此,IOR 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基本資源所組成的,當 它經過第一階因素分析後會顯示出一個單一的因子,這也就是說一個明確的 IOR 存在。當一家企業正在處理一個軟體發展的專案時,它必須與擁有技術的 員工、供應商、顧客與競爭者有必要關係的存在或互相作用,所以,如果一家 企業擁有能力,而這個能力包含有知識的員工、處理供應商關係的能力、處理 顧客關係的能力這些資源,那麼這家企業將會取得競爭優勢(Madhavaram &

Hunt, 2008)。藉由關係能力來說,我們認為企業的能力在於建立、發展與維持 成功的關係交換,在這樣的情境下,員工可以參與與供應商的關係(企業可以外 包一些商業程序給供應商)及顧客的關係(顧客與商業需求有高度的相互聯結)。

所以,關於顧客的關係能力可以影響企業關於供應商的關係能力,反之亦然,

因此,上述的三個基本資源形成能力並且彼此互相影響與彼此強化。

對資源優勢理論來說,在資源上所產生的可比較的優勢可以在市場上提供 競爭優勢,如果企業越往有效資源層級的上層前進,就可能產生如下的四個方 面的增加的部份:(1)競爭優勢的永續;(2)獲得或建立資源的成本;(3)獲得與建 立資源的時間;(4)企業對於資源建立的承諾與依賴(Madhavaram & Hunt, 2008)。

當企業越往高資源層級邁進,因為資源會變得越來越不可模仿與不可替代,企 業的競爭優勢會變得越來越永續與維持。本研究將整理上述三種資源的概念與 特徵整理如表 7。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61-71)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