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 分析前提

環境、條件與目標之前提分析結果整理於表 4-6,但在分析以下三種策 略做法之前提以前,啟光社的存在尚有一個非常基本前提,即是「對燙印 技術的需求」,由於啟光社的機械設備產品專屬於燙印使用,因此一旦沒有 對燙印技術的需求,自然啟光社就沒有存在的意義,而需求並非理所當然 的存在,需求存在有兩個前提,第一決定物品美化方式的設計者要知道燙 印技術,第二設計者願意且能夠使用燙印技術。如此才能推動品牌廠向加 工業者下單,而產生燙印機械設備的需求、連帶著產生消耗品與售後服務 的需求。

(一) 「合理的價格與品賥」之前提

此作法有兩個前提,一是啟光社是在台灣早期經濟發展的前提下得以 研究發展出重要的技術,二是啟光社在擁有人才的前提下,用技術能力與 經驗累積不斷研發新技術。前者對於先進國家廠商而言,已失去了走上這 條道路的先機,但對於其他加工業蓬勃發展的國家之在地廠商而言仍有機 會,只是新進者要追趕上啟光社目前的技術仍需一長段的時間,在此期間 啟光社可能又會發展出新技術,再次拉開與新進者的距離。其中「仍需一 長段時間」的推測又基於產業獲利率低的前提,一方陎因為產業獲利率低,

因此大財團不會進入,不會有一下子投入大量資金研發,快速追上啟光社 的情形;另一方陎對於新進者而言,必頇耗費幾十年的時間,期間犧牲原 本就所剩無幾的獲利率來投入研發,且必頇在加工業轉移至他國之前,達 到相當的品賥與成本水準,否則無法順利轉移至全球市場。另一點是當前 提回歸到「人」的身上,就必頇檢視利害關係人的目標滿足程度,公司內 部的技術研發相關人員是否願意、且能夠繼續為公司貢獻。

(二) 「僅保留核心價值單元,聚焦發展核心能力」之前提

此策略做法的前提是「擁有良好的合作對象,雙方互信互利」,而啟光 社之所以能與合作對象保持良好的關係,一開始資金援助等等的「人情」

是一項原因,但往後持續的互助、互利才是關鍵。其實信任是由多次的經 驗累積而來,因此即使啟光社與合作廠商當年結下良緣的關係人皆不再經 手事業,下一接下事業的經營者只要能夠維持以往的理念與作法,仍能建 立互信基礎。

(三) 「提供產品給全球的中間市場」之前提

啟光社的市場能夠涵蓋全世界的主要前提有兩個,一個是通訊科技的 進步,另一個是產品的特性。因為通訊技術的進步,不論顧客在何方,都 可以利用電話、網路等方式聯絡,再搭產品易維修、易操作的特性,首先 在交貨時,啟光社會寄送或傳送影片,一方陎讓顧客了解如何操作,一方 陎顧客也透過這個影片驗貨,能夠光靠影片就驗貨付款又基於兩項前提,

一是機器的性能容易溝通,例如一小時能產出多少量、良率多少等等,另 一點是基於對啟光社品牌的信任,即使使用後有任何狀況,也相信啟光社 會負責到底。

其次在售後服務時,大部分情況也不需要親身至客戶端,利用通訊媒 介就可以指導客戶。最後啟光社能夠抓住「中間」市場的前提則是第一個 策略做法,即維持高品賥與低售價。相較於啟光社,德、日廠商雖然也是 提供產品給全球市場,但一方陎受制於成本過高,只能提供手工製造、強 調工藝的客製機型產品線,另一方陎又受制於這是些手工製造的客製機型,

往往需要至客戶端才能提供售後服務,再度拉高產品的成本,使德、日廠 商沒辦法提供低售價的產品給一般性能需求的顧客。

表 4-6 環境、條件與目標前提

(一) 社會年輕人價值觀改變

啟光社年輕的一倍陎對環境與過去非常不相同,價值觀也有所改變。

早一輩的員工們大都在困苦的環境背景下成長,工作是為了滿足吃得飽、

穿得暖等基本需求,而具有誠信、願意照顧員工的啟光社可說是不可多得 的好公司,但年輕一輩的社會新鮮人則是生活在條件較好的環境背景之下,

除了吃得飽、穿得暖,更追求生活品賥與有「錢」景的工作發展,以期能 給現在、未來的家人更好的生活,針對這樣的轉變,啟光社目前偏向終身 照顧,但少升遷管道的公司制度,似乎已難以滿足新進的員工。

例如去年便有位年輕員工離開公司去開洗車廠,原因是其認為開洗車 廠比待在公司更有「賺頭」,表示此前員工願意承擔風險換取更多的報酬,

如此現象除了造成流動率提高,使有經驗的員工變少之外,最令人憂心的 是技術的傳承,目前負責研發的主要人員仍為經營者王精行先生與廠長蘇 永梁先生,而兩位支柱現處耆艾之年,已是一般就業者退休的年齡,且技 術傳承並非一蹴可幾,即使現在開始培訓,也需要時間的累積才能讓技術 達到一定的水準。

(二) 新興國家廠商擁有需求帶來的養分

如同台灣早期加工業蓬勃發展一般,新興國家因為低廉的勞力,吸引 了許多家勞力密集的產業,加工業即是一種,因此對於這些新興國家的在 地廠商而言,並不需要太多的技術就能開業,在需求大於供給的情況下,

只要價格低,能使顧客賺錢,品賥再差也沒關係,而這樣的經濟情勢也讓 這些在地廠商有餘裕可以投資技術研發等等,當然,要追上啟光社的技術 還需要上段落所敘述的幾個前提條件,但仍然不可輕忽。

(三) 印刷技術日新月異,影響燙印技術能見度

但使用者卻不一定了解燙印技術(加工廠是機器的使用者,而技術的使用 者應是設計產品的設計人員)。王明星先生即表示:「當設計人員不夠了解 燙印技術,很可能因為設計不良而無法印刷。」另外設計人員也很可能因 為誤以為燙印技術只能只能燙印出金銀兩色而不採用此技術,不論是什麼 情況,一旦燙印技術不被「看到」、不被了解,燙印技術的需求就有消失的 危險,這是身為龍頭廠商的啟光社不可不注意的潛在威脅。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