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未來展望

從信勢社區營造的例子中,可以知道社區領導人、組織運作、及人力資源對

「社區營造」的重要性。未來要繼續推動社區政策,落實營造精神,並延續永續 發展的可能性,信勢社區樹立良好的典範,值得把這個營造的經驗,提供給其他 社區作為參考。現在信勢社區營造之路已持續十餘年了,累積豐富的經驗,社區 景觀、公園綠美化工作維持,居民可說是用心呵護、盡心照顧,為社區營造舒適 綠化的生活環境。目前,陳先生與湖口鄉公所攜手合作,規劃北勢溪休閒綠帶,

成為湖口帶狀的休閒公園,這對湖口鄉民來說,多了一個休閒運動的好去處。另

外,信勢社區豐富的人力資源,志工團與管委會組織,能否擴大與信勢村社區發 展協會結合,注入一股新動力,使協會能運作動起來,帶動信勢村走向社區營造 之路,延續營造精神永續發展。

另外,不容置疑陳先生是信勢社區營造成功的關鍵人物,他做事的魄力,不 怕困難的個性,讓社區能踏出營造的第一步。訪談中,陳先生說過一句話:「只 要我想做的事,沒有什麼困難的」,一語道出他做事的態度與堅毅的個性。陳先 生這種草根領袖人物,並不求政治上發展,的確是推動社區營造的最佳領導人。

相信每個成功的社造個案,都有一位關鍵的靈魂人物,若將這些領袖人物綜合比 較,分析他們的背景、理念、人格特質等,這也是另一種方向的研究探討。又或 許行政單位推動社區營造政策,在設置規劃師或專業團隊進入社區時,也能考量 在地領袖人物的重要性,因為他們才真正了解當地的需求,推動的營造計畫才符 合當地的需要,才能引發民眾參與的共識。所以培養在地領袖人才,或許是未來

「社區營造」政策可以思考的一個重點方向。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Benjamin Crabtree William L. Muller著;黃惠雯、童琬芬、梁文蓁、林兆衛譯 2002

《質性方法與研究》,偉伯文化事業出版社。

Danny L. Jorgensen 著;王昭正、朱瑞淵譯 1999 《參與觀察法》,弘智文化事業 有限公司。

Nan Lin 著;林佑聖、葉欣怡譯 2005 《社會資本》,弘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王中天 2003 〈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概念、源起、及現況〉,《問題與研 究》,42(5):139-163。

王俐容 2006 〈文化公民權的建構:文化政策的發展與公民權的落實〉,《公共 行政學報》,129-159。

古學斌 2007 〈否定政府/重建村莊,中國大陸梅縣客家地區自發社區組織的 形成〉,《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六十六期》,195- 229。

朱國明 2007 〈網路社群社會資本與成員間助人行為之相關研究〉,《資訊管理 學報》,14(2):169- 202。

江大樹、張力亞 2008 〈社區營造中組織信任的機構建構:以桃米生態村為例〉,

《東吳政治學報》,26(1):87- 142。

李增祿 1995 〈論社區意識、社會建設與國家發展〉,《社區發展季刊》,96:21

-24。

李惠斌、楊雪冬 2000 《社會資本與社會發展》,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李永展 2002 〈全球化與社區產業經營一以南投水里上安社區為例 〉,《 建築 與規劃學報》,3 ( 1 ) : 1-14 。

李宗勳 2002 〈社會資本與社區安全之初探〉,《中國行政評論》,11(3):1- 44。

李京倫 2006 《社區資本與組織發展之研究-客家社區發展協會之分析 》,國

立中興大學農業推廣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丁讚 2007 見楊弘任《社區如何動起來?-黑珍珠之鄉的派系、在地師傅與 社區總體營造》,左岸文化出版社。

吳瑞珠 1995 〈社區倫理-深植社區發展的內在生命力〉,《社會建設》,90:67-70。

吳綱立 2007 〈永續社區理念之社區營造評估體系建構之研究:以台南縣市社 區營為例〉,《住宅學報》,16(1):21-55。

汪正洋 2006 〈從社會資本觀點探討組織內部的知識分享〉,《中國地方自治》,

59(3):30- 45。

林瑞欽 1994 〈社區意識的概念一測量與提振策略〉,《社會發展研究學刊》, l : l-21 。

林振春 1995a 〈凝聚社區意識,建構社區文化〉,《社區發展季刊》,96:25-

39。

林振春 1995b 〈社區教育的基本理念〉,《社會建設季刊》,90:19-25。

林振春 1998a《社區營造的教育策略》,師大書苑出版社。

林振春 1998b《社區營造與社區學習》,師大書苑出版社。

林振春 1999 《台灣社區教育發展之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林澄枝 1999 《台灣社區總體營的軌跡》,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林勝義 1999 〈從社區評鑑論台灣社區發展未來的行動〉,《社會福利月刊》, 141:40-44。

林鉦棽、王政智 2005 〈從社會交換理論與交易成本理論分析組織內知識分享 行為〉,《人力資源管理學報》, 5(2):95-119。

林明瑞、謝有誌 2005 〈中部地區環保模範社區發展因素之研究〉,《台中師院 學報》,89-113。

林清文 2006 《認識社區營造》,內政部。

林明瑞、陳柏言,2007,〈社區營造對居民自然保育態度、行為模式影響之探討

-以南投縣桃米生態社區為例〉,《環境教育研究》,5(1):73-129。

林雅真 2008 《民眾參與與社會資本之研究-以彰化縣伸港鄉泉厝社區營造口 袋公園為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教裕 1997 〈社區參與的理論與實務〉,《社會福利月刊》,129:2-8。

洪國芳 1995 〈台灣省社區發展工作執行現況及未來展望〉,《 社會建設季刊 》 90 : 71-74 。

徐震 1980 《社區與社區發展》,台北市:正中書局。

徐震 1985 《社區發展-方法與研究》,台北市:中國文化大學出版社。

徐震 1995 〈論社區意識與社區發展〉,《社會建設月刊》,90:5-12。

翁毓秀 1999 〈社區照顧、社會福利社區化與社區發展〉,《社會福利月刊》,141:

45-53。

修杰麟 2005 〈我國村里制度定位及演變-探討村里辦公處與社區發展協會之 關係〉,《中國地方自治》,58(3):25-35。

許榮宗 1991 〈蘊國力於基層,添溫馨於里鄰-台灣省社區發展之展望〉,《社 會福利月刊》,94:9-10。

許雅惠 1994 〈在鄉村社區發展過程中,傳統宗教的角色與功能〉,《社區發展 季刊》,66:66-73。

陶蕃瀛 1991 〈社區發展與社區報紙〉,《社會福利月刊》,94:35-39。

張菀珍 2001 〈社區組織建構社區學習資源網絡之研究-「台北市八頭里仁協 會」的學習資源網絡圖像〉,《社會教育學刊》,30:203-240。

張景森 2004 〈「挑戰 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劃」規劃與執行〉,《國家政策季刊》, 3(2):135-164。

郭瑞坤、王春勝、陳春莉 2007 〈居民社區培力與社會資本、社區意識關聯性 之研究-以高雄市港口社區為例〉,《公共事務評論》,8(2):97-129。

陳其南 1992 《公民國家意識與台灣政治發展》,台北:允晨文化。

陳其南、申學庸 2000 《文化建設與國家發展》,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政策 研究工作會。

陳文德 2002 〈導論-社群研究的回顧:理論與實踐 〉,《 社群研究的省思 》 pp1-11,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陳錦煌、翁文蒂 2003 〈以社區總體營造推動終身學習、建構公民社會〉,《國家 政策季刊》,63-90。

陳香妃、張金鶚、葉毅明 2007 〈從集體行動看社區意識與管理制度對公寓大 廈管理維護之影響-管理維護客觀績效與社區主委主觀滿意度分析〉,《都 市計劃》,34(2):139-163。

曾旭正 1999 〈社區空間營造中「美感歷程」的經營〉,《社區美學研討會論文 集》,嘉義:南華大學美藝所,155-172 頁。

曾旭正 2007 《台灣的社區營造》,台北縣新店市:遠足文化。

黃煌雄、郭石吉、林時機 2001 《社區總體營造總體檢調查報告書》,遠流出版 公司。

黃錦峰 2006 《走入社造,走出衝突》,內政部。

黃秋燕 2008 《誰的社區?被誰營造?新竹市金山面的故事(1994~2007)》,

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客家社會與文化教師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傅仰止 2005 〈社會資本的概念化與運作:論家人重疊網絡中的「時間投資」

機制〉,《台灣社會學第九期》,165-203。

湖口鄉志編輯委員會 1996 《湖口鄉志》,新竹縣湖口鄉公所。

楊中芳、彭泗清 2001 〈人際信任的構念化:一個人際關係的觀點〉,《中國人 的人際關係、情感與信任》,台北:遠流。

楊弘任 2007 《社區如何動起來?-黑珍珠之鄉的派系、在地師傅與社區總體 營造》,左岸文化出版社。

趙碧華 1992 〈成人教育與社區發展〉,《 社會福利月刊 》,100 : 26-28。

趙永茂 2005 〈里的定位以及與區、社區發展協會的關係〉,《中國地方自治》,

58(11):3-13。

趙翠芬 2007 《人才培育與社區發展之研究 》,元智大學資訊社會學研究所碩

士論文。

蔡承家 2004 〈社區學習文化創新與社區教育典範的重建〉,《 社區教育與全球 化》,121-136。台北:師大書苑。

賴國洲 1998 《閱讀社區:台灣 24 個社區營造故事》,台北市:文化總會青壯 會。

賴玉芳、廖學誠 2005 〈南投縣五城社區民眾參與溪流保育組織運作與居民反 應之研究〉,《中華水土保持學報》,36(1):55- 67。

蕭崑杉、蔡必焜 2003 〈社會資本與社會學習:永續農業知識管理之研究〉,《農 業推廣學報》,20:102- 130。

鍾俊宏 2006 《社區網絡與社會資本形成之探討-以桃米生態村為例》,國立 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烈師 2001 《大湖口的歷史人類學探討》,新竹縣文化局。

蘇育南 2004 〈社區營造中民眾參與空間營造角色課題之初探-以台南縣三個 社區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碩士班論文。

英文部分

Dhesi Autar S. 2000 . " Social Capital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 " Community Development Journal. Vo1.35,No. 3 : 199 – 214.

Michael Woolcock 1998 " Social Capit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Toward a Theoretical Synthesis and policy framework. " Theory and Society 27:151-208.

附錄一:訪談大綱

一、鄰里互動情形的題目:

1、平常和鄰居碰到面時,會主動與鄰居打招呼嗎?

2、你常會和鄰居一起聊天嗎?

3、你和鄰居會互相幫忙嗎?有哪些具體事例?

4、你曾和鄰居會一起做過哪些活動?

二、社區居民是否互相照顧的題目:

5、 你和鄰居會互相幫忙嗎?有具體的事例嗎?

6、 你和鄰居會互相照顧嗎?有具體的事例嗎?

三、社區裡居民態度是否友善的題目:

7、 你覺得社區裡居民的態度友善嗎?

四、社區裡的居民會相互協助,共同完成事情的題目:

8、 你曾經有和社區居民會相互協助,共同完成事情的經驗嗎?請舉出實際的 例子。

9、 社區裡的居民會相互協助幫忙嗎?

五、社區裡的居民是否互相信任的題目:

10、 你會信任社區裡的鄰居嗎?

11、 為什麼你會信任/不信任鄰居呢?

六、社區共同規範的題目

12、 社區裡有共同遵守的公約嗎?

13、 社區居民會遵守公約或共同規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