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

一、信勢社區營造的特色

「社區總體營造」是一個理念,是以社區共同體的存在和意識作為前提和目 標,藉著社區居民積極參與地方公共事務凝聚社區共識,經由社區的自主能力,

建立屬於自己的文化特色(黃武忠,2001;引自陳錦煌、翁文蒂,2003:67)。

從信勢社區營造的例子,可以看到居民產生的社區意識和主動參與社區事務的熱 忱,解決社區環境髒亂的問題,共同完成環境改造的計劃,十分符合社區營造精 神:「由下而上」、「自立自主」、「自動自發」。也證明社區營造政策的理念不是口 號而已,是一個落實基層,重新檢視社區發展的政策。吳瑞珠(1995)認為社區 發展的目標,將社區共同需求,循自動與互助的精神,再配合政府的支援及技術 指導,改進居民生活品質,而社區居民主導性的效果,應該比政府由上到下推動 要大的多。顯示了居民「主動參與」對社區發展的重要性。

在文章前面舉的幾個成功社造實例,如:黑珍珠之鄉各類在地師傅賣力投入 河堤認養,促成其他社區團體和一般鄉民擴大參與活動;北投國小師生搶救古蹟 的陳情行動,感動了一群同樣關心此議題的熱心人士,像醫生、教授、律師、家 庭主婦等紛紛加入行動,而促成台北市八頭里仁協會的成立,進而展開一系列的 關懷鄉土人文研習活動,和辦理社區成長與研習課程,成為推動社區營造和學習 型社區的優良示範;以及信勢社區居民共同努力營造環境的過程,都可以看到社 區居民的自發力量、互助合作的態度、及社區自治、自主的能力,一起實踐了社 區的願景與夢想。在實踐過程中,也打破那道冷漠藩籬的隔閡,拉近人與人之間 的距離,使得社區多了一份特殊的情感和濃濃的人情味。這正是現代社會大眾彼 此欠缺的關懷和社區情誼。所以社區營造目的是「造人」的意義勝於「造景」的 意涵。

信勢社區營造由生活環境問題出發,走向社區營造之路,十餘年來,社區不 斷努力進行空間營造,美化社區內的公園、花台、河堤道路,再適時申請公部門 的補助資源,而持續改造社區計劃。本研究發現信勢社區營造特點為:第一,社 區裡有一位優秀的領導人物-陳文通先生,帶頭領導社區居民實踐環境改造的可 能性。花費心思辦理社區的娛樂趣味活動,讓大家能踏出第一步,從聯絡居民感 情促進互動開始,培養住戶的社區意識,獲得認同後,才能增加住戶的參與率,

同時也號召社區的人才一起投入行列,一步一步實現社區環境改造計劃。陶蕃瀛

(1991)認為社區不可缺少草根領導者,外來的領導者不能久留,惟有草根領導 者可能一直和社區居民共同生活、激勵大家、給予大家信心,並且要求大家負起 共同的責任,如果沒有好的領導者,社區難以持恆久遠的。陳文通先生正是扮演 信勢社區的草根領袖人物,因為在地的領導人較能真正了解社區的問題、需求與 特性,能適切的運用社區資源,規劃社區發展的方向。

第二,社區裡有豐富的人力資源,組成社區組織-志工團與管委會,配合執 行社區各種活動。許雅惠(1994)認為社區發展運作過程中,人力資源是最重要 的動力。從信勢社區營造的例子中,可以看到社區組織是社區營造不可或缺的一 環,良好的組織運作模式,能帶動居民參與的意願,進而形成集體行動,才能達 到改善社區的目標,真正形成社區事務由居民做決策的自主型態。

第三,社區裡維護環境的意識,形成社區的共同規範。因為居民親自動手參 與營造環境,社區內花草樹木都是由居民親手栽種,所以格外珍惜這份大家共同 努力的成果,也因此養成垃圾不任意丟棄的習慣,和形成花木認養制度,徹底做 好維護的工作。所以社區才能總是維持乾淨美觀的環境。

第四,由於社區推動環境改造系列活動,居民有共同對話、參與活動的經驗,

也藉由各種社區共同活動機會,進而培養住戶相互之間深厚的情感,因此社區鄰 里互動、彼此相互協助照顧共同完成事情、居民友善的態度、以及鄰居之間信任 關係和共同規範行為表現,明顯都優於未推動社區營造活動的社區。也可以說信 勢社區居民之間形成了共同體的社區意識,也達到社區營造最終目標「造人」的

目的。

以上是信勢社區營造的特點,另外社區營造與社會資本的關係,留待下一部 份討論。

二、社區營造與社會資本的關係

在本研究中,信勢社區的社會資本是鑲嵌於社區網絡的人才資源和陳先生的 領導才幹。而網絡形成的關鍵是陳先生勇於嘗試舉辦社區文康聯誼活動,促進鄰 里之間頻繁的互動,漸漸建構出一個緊密的社區網絡,網絡的形成也代表社區共 同體的意識正逐漸萌芽,一股團結的力量漸漸凝聚起來,匯集成社區的集體行 動,共同解決社區的問題。而鑲嵌於網絡的人才資源是信勢社區獨特的地方,各 種人才提供自己的技術,貢獻所長,塑造出獨樹一格的信勢社區風貌。「社區總 體營造」不是齊頭式的什麼都做,人家有的我都要,而是要了解社區特殊資源,

以最少資源透過社區創意執行後,呈現出「社區的總體性」(陳錦煌,1999;引 自陳錦煌、翁文蒂,2003:67)。換句話說,每個社區都有獨特的資源可以適切 運用、配合與支援,若將資源嵌入社區網絡中,代表社區網絡形成,也象徵社區 成員共同關係形成,產生情感聯結,於是社區集體行動醞釀而成,邁入社區營造 之路。

另一個層面來說,社會資本無形的資源:信任與規範資本,透過居民互動和 參與改造行動,一次一次的累積,讓居民對社區產生認同與社區感,於是信任與 規範深化存在於住戶之間,並漸漸內化於居民表現行為之中。由訪談中,他們相 信陳先生、志工、委員們的付出與熱忱,進而轉為支持社區的集體行動,參與改 造,鄰居關係昇華為朋友關係,彼此願意為社區貢獻心力。社會資本成為促進社 區合作的資源,讓社區營造能持續不間斷的關鍵因素。從信勢社區的例子中,可 以得到社會資本對社區營造的重要性為:強化社區居的認同感、促進居民合作使 組織運作順暢、及使社區形成集體力量能更容易解決共同的問題。由郭瑞坤等

(2007:119)的研究也顯示:以社會資本作為社區資源,藉此強化社區認同,

凝聚為集體力量,共同解決社區所面臨問題,或完成社區共同願景,如此才能成 為真正自主的社區。

綜合以上所述,透過社區網絡的形成,以及居民信任與規範的建構,可以凝 聚社區認同感,有效動員使組織運作順暢,形成社區發展的動力,這些因素即是 影響社區營造能否成功的關鍵。

三、信勢社區營造成功的意涵

社區營造政策於八十三年由行政單位推動後,許多社區也如火如荼展開 營造工作。不可否認的有些社造個案剛開始做得有聲有色、熱鬧非凡,後來卻草 草結束、不了了之,不能持續的原因包括:未能喚起民眾的社區意識,及引發自 發性的參與;或是動員民眾不易,無法引起共鳴;或是村里長與社區發展協會權 力分配問題,造成社區派系的政治化,引起協調上的困難,而影響營造工作推動 的持續等等。例如台南市漁光里社區和宜蘭縣玉田社區的營造工作未能持續的原 因即是忽略了以「民眾參與」為主體的重要性,過度依賴專業團隊的規劃與執行,

等到專業團隊離開,營造工作也隨著停頓下來了。社區發展目標是以人為主,教 育民眾參與社區事務,培養社區意識,促進居民合作,解決共同問題,所以社區 營造要能實質上成功,必須重視「喚起民眾的共識和自發性參與」的重要性。

有些社造個案,成功的關鍵值得我們來細細探究。桃米社區面臨九二一大地 震重創,居民的生命、生活、及自然生態均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創傷,面對滿目瘡 痍的家園,居民沒有悲傷的權力,他們共同的議題是重建家園,延續生活。也正 因為桃米社區的居民有志一同的共識,才能動員全社區的人一起參與復育自然生 態環境,營造桃米坑成為一個生態村(鍾俊宏,2006)。彰化縣泉厝社區營造口 袋公園的意義,在於口袋公園的設置,實際提供了居民可以彼此互動的空間,不 僅強化居民參與社區的動力,也增進了彼此的認同感和歸屬感,而這些是社區永 續發展的必要資源,所以居民在參與營造和使用口袋公園過程中,一方面強化個 人的社會關係,另一方面社區的網絡也更加緊密,有助於集體力量形成(林雅真,

2008)。從以上這二個社造案例,可以知道喚起民眾的共識與認同感,透過自發 性的參與工作,互助合作,才能匯成集體力量,持續營造工作。

另一個金山里的社區營造在政府大量經費的補助、專家介入協助指導、社區 領導人熱心奔走、推行社區事務,三方面共同努力下,居民參與社區事務的機制 並未被建構,無法吸引民眾加入社造行列,進而有效的凝聚居民共識,住戶對於 週遭環境仍是冷漠疏離。金山里的社區營造推行十餘年後,社造工作的內容與議 題始終無法與居民的生活產生直接連結,失敗的因素可從下列幾個方面來探討:

另一個金山里的社區營造在政府大量經費的補助、專家介入協助指導、社區 領導人熱心奔走、推行社區事務,三方面共同努力下,居民參與社區事務的機制 並未被建構,無法吸引民眾加入社造行列,進而有效的凝聚居民共識,住戶對於 週遭環境仍是冷漠疏離。金山里的社區營造推行十餘年後,社造工作的內容與議 題始終無法與居民的生活產生直接連結,失敗的因素可從下列幾個方面來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