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校務 E 化對學生個資保護的影響

第五章 我國中小學處理學生個人資料之現況與侵害

第二節 校務 E 化對學生個資保護的影響

隨著資訊時代的來臨,各行各業莫不以業務內容電子化、線上化 為目標來提升效率並節省成本。同樣的,在學校校務經營管理上,國 中小學亦不能免於 E 化之潮流,配合教育部之規劃,逐步將學籍管理、

成績評量及輔導管教紀錄進行系統及資料庫之建置,此即所謂「校務 E 化」的過程。不過隨著資料上線,業界普遍因為惡意入侵或管理失當 面臨資料外洩、不當揭露等問題,同樣落在學校經營管理上頭。不同 於以往紙本的逸失,一旦出現上述情形,也許是一封電子郵件,亦或 是一隻隨身碟,便可將全校之歷年資料一掃而空。

基於上述之情形,本文認為欲討論學生個資保護,不免探討校務 E 化對學生個資保護的影響,其主因在於校務系統資料庫涵蓋所有學生 學籍、成績評量、輔導管教等資料,若系統在管理上出現問題,其侵 害乃全面且迅速,對學生個資侵害之大者莫過於是。故在探討學生個 資保護時,應對中小學校務 E 化有全盤之了解,以避免個資侵害之產 生。

壹、中小學校務 E 化之發展

教育部為迎接資訊時代的來臨,於 1997 年至 2007 年持續推動「資 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預期達到「將資訊教育向下扎根,普及全民資 訊教育,使國民具基本資訊素養,輕鬆邁入資訊化社會;由資訊基礎 環境之建置暨網路科技,使各校共享教育資源,縮短城鄉教育差距;

資訊科技融入各學科,使教材、教法、教學媒體多元化,建立啟發式、

互動式學習環境」等效果209

209 參閱 http://rs.edu.tw/information/infpln/bascont.htm,〈教育部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內容概要〉,檢 索日期:2008 年 9 月 4 日。

其後教育部執行「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擴大內需方案實施作業 計畫」210,補助中小學資訊教學軟硬體設備、中小學連線設備建置及 偏遠地區學校通信費用、推動台灣學術網路(TANet)到中小學,補助各 縣市教育網路中心連線機房及各網路中心設備費、運作維護費及業務 推廣費等方式,以投入近 64 億 7 千餘萬元之經費,充實國民小學資訊 教育設施,並在 1999 年 6 月底前,讓全國 2500 所國民小學都有電腦 教室,並連上網際網路,而這項資訊教育政策執行的規模是歷年來最 大的一次,也讓全國中小學在近十年前即完成電腦軟硬體及資訊傳輸 網路之建構,奠定中小學 E 化之基礎。

而隨著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之推展,學校的行政單位亦以校務 及行政管理資訊化為目標,辦理學校校務行政與教育行政電腦化的推 展,從單機版的學生成績、會計出納、人事系統的建立,到目前以線 上資料庫整合的校務行政系統,逐漸將不同處室的工作內容一併納入 系統之中,另一方面,為考量組織運作的整體性,更以資訊整合的觀 念,將各處室的相關作業包含進來,避免資料在輸入之初即面臨表格、

內容格式不一產生正確性問題。

隨著教育行政電子化的發展,各國中小配合電子化政府推動方 案,在 2001 年完成電子公文交換系統,並配合九年一貫於 2002 年公 布「九年一貫課程成績評量及學籍電子資料交換規格標準 2.0 版」以 提升整體教育行政 E 化效能;2006 年為使學生成績及學籍電子資料交 換規格需求其更符合實際需要,並增加健康電子資料交換規格,故更 名為「國民中小學-學生學籍/成績/健康資料交換規格標準 3.0 版」,並於 2007 年 4 月公告211,6 月行文各縣市政府,於 2008 學年度

210 參閱 http://rs.edu.tw/information/expand/extplan.html ,〈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擴大內需方案實施 作業計畫〉,檢索日期:2008 年 9 月 4 日。

211 教育部 2007 年 4 月 3 日台電字第 0960040232 號。

起全面實施學生成績及學籍資料電子交換。

根據「國民中、小學-學籍/成績/健康資料交換規格 3.0 版」之 說明,乃為「進行九年一貫之實施,為考量現代化教改業務有賴資訊 科技技術協助始能竟其功,乃積極規劃推動學校資訊教育及行政電子 化工作,並強化學生學籍資料管理,作為全國各縣市學籍電子化資料 交換之依循標準,務期提高電子化資料流通性,逐步邁向顧客導向服 務型政府之理想」而設計。此後,我國學籍資料除延續以往各校「電 子學籍」方式進行登錄管理外,並確認以「電子交換」的方式進行學 籍的移轉,希望「藉由電子化資訊科技資料電子化之優勢,減少學校 對於學籍資料保留之負擔,並增進學籍資料運用之效益」。

交換規格之標準確定後,各校系統資料庫需配合欄位之設定並鍵 入相關資料,對國民中小學學生個人資料管理之影響十分深遠,而該 標準規範所包含成績評量及學籍電子資料如表 5-2-1 所示,管理之學校 除鍵入外,基於「電資法」對保有個人資料檔案者的規範及限制,學 校亦應妥善處理、利用學生個資,並對學生個資保護負起保管維護之 責。

表 5-2-1

學生基本資料

紀錄學生最新基本資料,每一學生所有在學期間之基 本資料,全部只有一份資料,如姓名、出生年月日、

性別、血型、身分證號碼等。

學生學期資料

紀錄學生各學期分項基本資料、成績資料、輔導資料 等,每一學生每一學期各紀錄一份資料,如段考成 績、輔導紀錄表等。

學生異動資料 紀錄學生在學期間轉學等異動資料,依其轉學異動情 形,逐項列記資料,如更換戶籍地址資料等。

學生期中資料

紀錄學生轉學時,期中出勤、學科成績等相關資料,

只用於轉學時紀錄之用,各校可視需要於轉入後作為 銜接教學之參考,並可考量列作學籍資料之參考。

健康資料

紀錄學健康基本資料、經常性檢查及缺點矯治、在學 期間重大傷病事故、預防接種、體檢結果、意外傷害 等資料。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綜上所述,我國資訊教育基礎之硬體建設已達相當之水準,教師 之資訊能力亦達相當之程度,學校相關業務應在資訊科技之協助下完 成教育之現代化。早期單機版的成績輸入、計算、排名、列印表單等 處理,已進步到目前開放教師網路登錄成績,其中最大的差異就是由 單一操作人員的模式轉換到目前普遍使用多元操作的網路平台模式,

並可即時提供家長、學生相關資訊。

以學生個資保護的角度觀之,校務 E 化的好處並非在於有利整合 及有效利用行政、教學資源,而是 E 化的學生紀錄可更進一步與各方(學 生、家長)互動,如將學生學籍資料更新權以帳號密碼的形態授權給家 長,將有助於落實資訊自決權的可能性,惟仍需嚴肅面對資料流失或 外洩的可能性。就時程來看,我國中小學依規定應於 2008 年實施學生 成績及學籍資料電子交換,意即所有學生之相關紀錄應予以電子化並 存放於資料庫備便使用,有關國民中小學 E 化後之學生個人資料保護 及管理將成為「顯學」。

貳、各縣市中小學校務 E 化採行方式分析

在電腦及網路環境尚未普遍於家庭使用時,我國中小學即以單機

的方式進行校務行政系統的運用,該套校務行政系統雖然因凍省因素

213 參閱 http://www.psjh.cy.edu.tw/~coding/ ,〈國中校務行政電腦化軟體〉,該站以外掛軟體的方式讓 省教育廳之校務行政系統得以沿用,最後檢索日期:2008 年 7 月 4 日。

學校整合的工具,讓學校人員可以處理人工無法完成或人工處理曠日 費時的事務,如人工作業無法完成資訊平衡處理及瞬間傳送,而如今 透過電腦網路系統可達成214。再則於工作效率之提升及學校人力資源的 運用彈性,如教師及行政人員在校園中可以直接上網進行相關資料的 建檔與維護,毋需由專人或儲存媒介之傳遞便可完成份內的工作,若 需在家中(甚至國外)進行建檔與維護,亦可連線回學校或縣市統一維 護之校務行政系統進行,十分便利且有效率。

以教育行政之職權分類,從教務處的學生學籍管理與成績評量、

訓導處的出缺席管理與獎懲紀錄、輔導室學生輔導資料與中輟生通報 追蹤處理215等,均已由人工化的紙本作業轉為電腦操作的資訊系統,從 而達到「無紙化」的境界。電腦與網路徹底改變了學校教師教學方式 與環境,電腦與網路的普及與應用,可以提升教育行政的績效與服務 品質,且能達成資訊流通與分享的功用。

綜上所述,中小學 E 化在軟硬體之發展,從 80 年代至今已相當完 備,在校務行政系統上不管開發的模式為何,平台之功能可完成多數 以往人工、紙本方式進行的工作。對許多學校的行政處室而言,校務 行政的內容往往並沒有很大差異性,但經年累月所累積的資料量則十 分可觀,以往採取人工作業方式費時且易生錯誤,改採電腦化作業後,

除可簡化處理流程外,並有效管理資料。另一方面,使用網路平台的 校務行政系統,更能及時提供老師及管理者所需之資訊及管理之管 道,對於提高學校教學服務品質有所助益。

參、中小學校務 E 化所必須面對的挑戰

校務 E 化系統固然對學校提升服務品質及效率上有很大的幫助,

214 參閱陳頡、張瑞觀,同註 212,頁 882。

215 如教育部統籌「全國國民中小學中輟生通報及復學系統」(http:// http://www.mlss.edu.tw/)即以線 上服務提供全國各校中輟生通報作業。

但平台之設計者、使用學校及後端使用者三者之間權利義務關係及對 學生個人資料保護工作責任歸屬,目前而言應視個案而定,實難有一

但平台之設計者、使用學校及後端使用者三者之間權利義務關係及對 學生個人資料保護工作責任歸屬,目前而言應視個案而定,實難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