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校正作業控制

在文檔中 中華大學 碩士論文 (頁 66-76)

第三章 施工精度控制因子研擬

3.3 安裝精度控制研究

3.3.4 校正作業控制

行組裝。安裝方式與軸建式不同點受限場地限制,必須逐跨 及分區同時完成組裝校正及電焊工作,並以區塊之節次往上 及往外漸退施工,與漸退式雷同。

二、安裝順序:分區或整區安裝;平面安裝方向,由內向外;梁 柱完成後再安裝小梁;大、小梁一起安裝。

三、安裝技術:安裝機具、場地動線規劃、工作順序安排、施工 經驗及熟悉度。

合扭曲與錯位及圖 3.6 案例。

上下鋼柱錯落誤 差未調整及固定

加工誤差±3 影響鋼柱中心線

圖3.5 鋼柱上下接合扭曲與錯位(本研究繪製)

(a)上下接合扭曲與錯位補強 (b)上下接合扭曲與錯位校正 圖3.6 上下接合扭曲與錯位案例[9]

(二)高張力螺栓接合部位:高張力螺栓接合部位,因開孔錯位及 接合角度異常之影響案例,參考圖 3.7 高張力螺栓接合部位因開 孔錯位及接合角度異常及3.8 案例。

(a)十字接合因H型鋼 斷面中心線偏移造成 錯位

b)拱頭接合角度不良接 合處彎折

(c)拱頭接合角度不良接 合處傾斜

圖3.7 高張力螺栓接合部位因開孔錯位及接合角度異常示意圖 (本研究繪製)

(a)拱頭接合角度不良接合處彎折 (b)拱頭接合角度不良接合處傾斜 圖3.8 高張力螺栓接合部位因開孔錯位及接合角度異常案例[9]

(三) 高張力螺栓接合部位:高張力螺栓接合部位,因構件製作誤 差值等影響案例,參考圖 3.9 高張力螺栓接合部位錯位及圖案 例3.10。

(a)鋼梁接合因H型鋼斷 面不足偏移

(b)鋼梁接合角度不良 翼板彎折

(c)鋼梁接合角度不良 接合處傾斜

圖3.9 高張力螺栓接合部位錯位(本研究繪製)

圖3.10 高張力螺栓接合部位錯位案例

(四) 電焊接合有背墊的間隙錯位:因 H 型鋼加工製作不良及型鋼 斷面精度誤差值之影響案例,參考圖3.11 有背墊的間隙接合部 錯位。

圖3.11 有背墊的間隙接合部錯位(本研究繪製)

翼板加工不良

(五)電焊接合根部面的間隙不足:因鋼柱加工製作不良、鋼柱 安裝精度誤差值及連接板的高張力螺栓孔位置不良等影響 案例,參考圖 3.12 間隙不足的情形及圖 3.13 電焊接合根部 面的間隙問題案例。

a

(a)鋼梁腹板螺栓孔位 a 的不良,造成間隙不足

(b)梁柱接合鋼柱的扭轉,造成間隙不足

(c)梁柱接合鋼柱的彎折,造成間隙不足 圖3.12 間隙不足的情形示意圖(本研究繪製)

(a)電焊接合根部面正確作法

(b)電焊接合根部面的不足[9]

(c)電焊接合根部面的間隙施作不足不當調整 圖 3.13 電焊接合根部面的間隙問題案例

二、校正作業順序:

(一)局部校正:配合前述各部位接合處之逐步校正後,再由基準角 柱進行調整以及假固定,並逐一調整外圍鋼柱,參考圖 3.14 基準角柱調整。

基準角柱

圖3.14 基準角柱調整(本研究繪製)

(二)整體校正:依序完成上述作業後,隨即進行鋼架整體校正作 業,此時必須特別管制調整用之鋼索,作業時須以交叉固定方 式進行,其作業順序如下:首先進行鋼架短向垮距調整,參考 圖 3.15 鋼架短向垮距調整,再調整長向垮距之鋼架,參考圖 3.16 長向垮距調整,於進行單向傾斜校正時,必須同時於反向 進行鋼索牽引固定之動作,避免因單向鋼柱傾斜造成同向傾斜 之情形。

基準角柱

圖3.15 鋼架短向垮距調整(本研究繪製)

基準角柱

圖3.16 鋼架長向垮距調整(本研究繪製)

三、控制方法:

高張力螺栓在穿入構造上,進行螺栓作業時因錐形銷(Taper pin)在孔洞對合作業接合完成之後,為了校正差異除去校正鋼索 線,參考圖 3.17 鋼架校正用鋼索線,以利鋼結構骨架回復原位,

待上述動作完成之後即是最終鋼結構安裝精度,其安裝精度必須 比「標準容許誤差」管理誤差值小。

(a)校正用伸縮器 (b)鋼索線交叉校正 圖 3.17 鋼架校正用鋼索線

(一)校正作業內測法:一般在國內進行校正作業經常所使用之方 式,但必須注意基準點引點所產生之累計誤差,參考圖 3.18 校正作業內測法及圖3.19 校正作業內測法案例。

基地基準點▼

圖 3.18 校正作業內測法校正(本研究繪製)

圖3.19 校正作業內測法案例

(二) 校正作業外測法:此一方式因可直接通視結構體外圍鋼柱 之傾斜值,近幾年被鋼搆承商廣為使用,建築物外觀通常 為方形且無懸臂梁,參考圖3.20 校正作業外測法及圖 3.21 校正作業外測法案例,優點不需再引用基準點,缺點受限 於樓層高度,因量測儀器無法觀察誤差值,大約在 100m 上下較為合適。

圖3.20 校正作業外測法示意圖(本研究繪製)

圖3.21 校正作業外測法案例

在文檔中 中華大學 碩士論文 (頁 6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