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 文獻探討

第一節 、 校長空間領導研究分析

湯志民(2008a)認為,空間領導為領導者透過規劃與運用校舍、校園、運 動場和附屬設施,以建構對學校課程、教師教學、學生學習、行政管理和社區 公關,具有實質影響力的「點、線、面、體」環境,以引領學校空間和教育發展 之歷程。

吳清山(2013)認為,空間領導係指領導者善於規劃和運用各項硬體設 施,提供成員良好的工作環境,以利營造適切合宜的氣氛,進而提升組織效能 和達成組織目標。

湯志民、魏琦和施佩吟(2013)認為,校長空間領導係指校長形塑空間願 景、建構教育空間、融入課程教學及使用者共同參與,建構對教育具有實質影 響力之環境,以引領學校空間和教育發展之歷程。

本研究校長空間領導定義採湯志民、魏琦和施佩吟(2013)之研究見解。

貳、空間領導之相關研究

一、湯志民、劉侑承、劉冠廷、曾雅慧(2010)之研究

湯志民、劉侑承、劉冠廷、曾雅慧(2010)在《學校創新經營-空間領導 之研究》國科會專題計畫中(NSC98-2410-H-004-014),以問卷調查及訪談法 探討臺北縣市國民中小學在 2006、2007、2008 年「InnoSchool 全國學校經 營創新獎」等獲獎的臺北縣市國民中小學教育人員之創新經營學校空間領導 實施情況與成效,進而瞭解推動學校空間領導之方式與策略(包括提升教育 意境、促進行政革新、帶動課程發展、引領教學創新、豐富學習資源、拓展 社區關係),研究結果如下:

(一) 臺北縣市國民中小學創新經營學校六項空間領導方式之實施,整 體達到「高符合度」。「以空間規劃提升教育意境」、「以空間規劃引領 教學創新」與「以空間規劃促進行政革新」,其餘三項為「中符合 度」。

(二) 臺北縣市國民中小學創新經營學校六項空間領導方式實施之符合 度,在環境變項上,「國小」高於「國中」,「中規模學校」高於「大規 模學校」與「小規模學校」,「臺北市」與「臺北縣」間則無明顯不 同。

(三) 臺北縣市國民中小學創新經營學校六項空間領導方式實施之符合 度,在人口變項上,「男性」高於「女性」,「校長」高於「主任」、「組 長」與「教師」;不同學歷、年齡與服務年資無明顯不同。

(四) 臺北縣市國民中小學空間領導應用於創新經營,主要採用「成員 共同參與」、「經費申請」、「校園空間活化」與「以使用者中心之思

考」等之方法與策略。

(五) 臺北縣市國民中小學創新經營學校,在空間領導推動困難上,主 要為「經費不足」、「成員意見不同」、「設施維護問題」與「學校使用 空間不足」等。

(六) 臺北縣市國民中小學創新經營學校,「發展教育設施程序模式」之 符應程度,在「領導」、「規劃」、「方案」、「設計」上屬於高符合度,

在「建造」、「管理」上屬於中符合度,在「評鑑」上則屬於低符合 度。

二、湯志民、魏琦和施佩吟(2013)之研究

湯志民、施佩吟和魏琦(2013)在國科會之《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

教師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問卷調查及訪談法探討臺北市及新 北市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教師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之現況及三者關係,

其研究結果獲致以下結論:

(一) 臺北市與新北市國小校長空間領導達到高程度,在「形塑空間願 景」、「建構教育空間」層面的表現突出。

(二) 臺北市與新北市教師組織承諾達高程度,以「努力意願」層面最 明顯。

(三) 臺北市與新北市學校效能達高程度,以「校園環境效能」層面最 獲認同。

(四) 部分不同背景變項(如年齡與職務)在國民小學校校長空間領 導、教師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上有差異。

(五) 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教師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三者間具有正 向關聯,且校長空間領導的分層面能預測教師組織承諾及學校效能。

(六) 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可直接影響學校效能,亦可間接透過教師 組織承諾的中介機制,對學校效能產生正向影響。

三、湯志民、陳詩媛和簡宜珍(2014)之研究

湯志民、陳詩媛和簡宜珍(2014)在國科會之《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 導、組織學習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以問卷調查及訪談法探討臺北市及新 北市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教師組織學習與教學效能之現況及三者關係與 影響力,其研究結果獲致以下結論:

(一) 臺北市與新北市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達到高程度,在「形塑空 間願景」、「建構教育空間」層面的表現突出。

(二) 臺北市與新北市組織學習達高程度,以「溝通交流」層面,最明 顯。

(三) 臺北市與新北市教學效能達高程度,以「多元教學策略」層面,

最獲認同。

(四) 部分不同背景變項(如學校規模與職務)在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 導、組織學習與教學效能上有差異。

(五) 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組織學習與教學效能三者間具有中高度

顯著正相關。

(六) 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組織學習與教學效能具有良好的聚斂效 度。

(七) 組織學習在校長空間領導與教學效能間扮演完全中介,故國民小 學校長空間領導可經由組織學習對教學效能產生正向影響。

(八) 空間領導之價值在於潛在非正式影響力、增進組織成員的認同與 信任感、主體性宣示效果與立即性效益以及滿足使用者的需求。

(九) 校長施行空間領導易遭遇組織成員不支持、經費不足等困境,校 長應透過溝通、協調取得共識,並多方爭取資源與支持,俾能有利空 間領導的延續。

四、空間領導之相關研究

(一) 湯志民(2008a)之研究

湯志民(2008a)在(空間領導︰理念與策略)一文中,將「空間領 導」界定為:領導者透過規畫與運用校舍、校園、運動場和附屬設施,

以建構對學校課程、教師教學、學生學習、行政管理和社區公關,具有 實質影響力的「點、線、面、體、環境」,以引領學校空間和教育發展之 歷程;先以諸多領導理論為基礎,並引用 Tanner 和 Lackney(2006)在

《教育設施規劃:領導、建築和管理》(Educational Facilities Planning:

Leadership, Architecture, and Management)一書中所提出之概念,率先提 出「空間領導」的新概念,其概念分述如下(湯志民,2008a):

1. 空間領導的本質,是引領學校空間和教育發展的方向。

2. 空間領導的對象,係指組織中的成員,包括領導者(如校長、主 任或學科召集人等居於領導職位者)與被領導者(如教職生)。 3. 空間領導的行為,是朝向學校組織與成員的共同目標的各項策略

與行動,這些策略與行動就是透過規劃與運用校舍、校園、運動 場和附屬設施,以建構對學校課程、教師教學、學生學習、行政 管理和社區公關,具有「點、線、面、體」環境。

(二) 湯志民(2013)之研究

湯志民(2013)在《空間領導:原則與理論基礎》一文中,指出空 間領導的目的在透過校園建築空間與環境的規劃、建置與運用,以促進 教育意境、學校課程、教師教學、學生學習、行政管理和社區公關之提 升,達到引領學校建立空間特色,增進學校教育發展之目的。意即,空 間領導為在實務運用上,應掌握團隊合作、願景導向、整體規劃、創新 經營、永續發展及階段參與等六項原則;在研究立論上,以學校建築規 劃、教育領導、學校創新經營、學習型組織和永續發展作為理論基礎。

1. 團隊合作:團隊合作也是團隊學習,需經常到新建學校、優質學 校、標竿學校或特色學校參訪,累積更多共同經驗,以凝聚團隊 領導共識,提升團隊領導效能,以增進校園認同和間領導的校園 民主參與。

2. 願景導向:願景導向是大方向以不變為原則,應具前瞻性並能掌 握大局,惟學校空間大環境變遷快速,為因應人事時地物需求、

資源條件、教育和環境政策之變遷,願景可適時因地制宜酌修,

如大修表示起頭之願景研擬不夠嚴謹,應予避免,以維繫空間領 導的穩定發展。

3. 整體規劃:整體規劃是資源統整與運用,應考慮資源整合、分配 與運用的公平、效率和效能,並注意整體非部分之和,以及發揮 1+1>2 的效果方能使空間領導的推展和運作成效極大化。

4. 創新經營:創意經營是教育成效提升的動能,創意應有新意、新 象,掌握學校條件和特質,運用優勢,轉化劣勢,形成學校特色 和獨特風格,讓校園建築富含教育生命力,空間領導更有實質影 響力。

5. 永續發展:永續發展的重點在「循環」,亦即學校空間規劃與教育 經營,不能捉襟見肘、不能債留子孫,而應有一套系統模式,使 校園建設的輸入(input)、歷程(process)、輸出(output),有回 饋(feedback)支撐,讓經費資源挹注與教育理念執行能循環,

方能促進校園營運的永續發展,空間領導的推展和影響力才能源 源不絕。

6. 階段參與:階段參與重點在連貫與銜接,因各階段參與者各有不 同,學校願景、使用需求、校園規劃、建築專業、營運管理和用 後評估之轉銜,需有核心成員全程參與,空間領導的執行力才能 推展與落實。

(三) 李冠霖(2010)之研究

李冠霖(2010)在《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 究》論文中,採取問卷調查法,以自編之「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與學 校效能調查問卷」作為資料蒐集的工具,探討高雄市、高雄縣、屏東縣 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與學校效能之現況及相關情形。其研究結果為:

1. 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校長空間領導情況良好,其中以協助教師教學、

行政效率提升之知覺度最佳。

2. 國民小學教師知覺學校效能情況良好,其中以學生成就表現知覺程 度最高。

3. 男性教師知覺校長空間領導、學校效能情形優於女性教師。

4. 都會區教師在校長空間領導以及學校效能的知覺程度優於一般鄉鎮 學校教師。

5. 校長空間領導行為能有效影響學校效能。

5. 校長空間領導行為能有效影響學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