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校長領導能力評鑑指標之概念分析

第三節 校長領導評鑑之指標

本節係將前述揭櫫規準之學者二例、機構之校長評鑑指標一例,及美國

Washington 特區 Auburn 市 2000 年學校行政評鑑方案之規準為例,而由研究者試圖建 構出變遷社會校長評鑑指標之內涵。

壹、校長評鑑指標之內涵

一、國內學者之觀點(以張德銳、江文雄之研究及台南縣為例)

張德銳(1999)將校長評鑑的 5 個規準,再細分為 22 個較具體的評鑑項目,如表 3-2 所示:

表 3-2 校長領導評鑑項目

評鑑規準 評鑑指標

一、政策執行 1.對現行教育政策及法令,能充分瞭解與掌握。

2.依據上級教育政策及學校環境特色,掌握辦學方 向,制定可達成的學校教育目標。

3.根據學校教育目標,訂定計畫,徹底執行有關教 育活動。

二、教學領導 1.積極協助教師選編教材並建立一套適合學習能力 與興趣的教學方案。

2.鼓勵教師進行教學研究,以改進教材教法。

3.積極視導和評鑑教師教學,確保教學品質。

4.妥善規劃並執行教師在職進修活動,有效協助教 師專業成長。

5.給學生適切的學習期望,並提供學生學習成功的 機會。

三、行政管理 1.建立合理的學校人事任用、職務分配及獎懲制度。

2.有效整合各處室工作,確保校務正常運作。

3.妥善規劃校園環境,充分發揮學校建築與設備的 功能。

4.有效管理與運用學校經費與財務。

5.致力學校行政革新,以提升學校行政效率。

6.及時有效處理學校突發事件與校園危機。

表 3-2 (續) 校長領導評鑑項目

評鑑規準 評鑑指標

四、言行操守與人際關係 1.品德高尚、潔身自愛,能為師生表率。

2.氣度恢弘、謙虛為懷,能廣納眾意。

3.與學生維持良性互動,贏得學生敬愛。

4.與教職員工及教師會維持良性互動,贏得教職員 工敬重。

4.與家長及家長會維持良性互動,贏得家長信賴予 支持。

5.積極參與社區活動,並充分運用社區資源。

五、專業素養 1.全心全力投入校務,展現服務熱誠的專精精神。

2.積極參與專業成長活動,致力提升專業知能。

資料來源:陳梅娥(2003)。模糊德菲術在國小校長評鑑指標系統建構之研究。

(頁 48-49)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江文雄(1999)對校長領導評鑑制度所規劃的 5 個規準,依其評鑑要項與重點,

再細分為 16 項規準,內容如表 3-3 所示:

表 3-3 校長領導評鑑指標

評鑑層面 評鑑規準 評鑑指標

(一)遵守教育政策 1.能瞭解與掌握現行教育政策與法令。

2.能將教育政策轉化訂定學校目標。

3.能將教育政策與法令清楚傳達給學校成員。

一、政策執行方面

(二)達成教育目標 1.能依據教育目標與學校特性,訂定實施計 畫。

2.能切實執行所擬定的實施計畫。

3.能定期檢討教育政策實施成效。

(一)營造教學環境 1.能改善現有的校園環境。

2.能規劃適宜的教學空間。

3.能充實重要的教學設備。

4.能營造師生良好的學習風氣。

二、教學領導方面

(二)指導教學策略 1.能領導教師從事課程發展。

2.能積極協助教師選編教材。

3.能領導教師擬定教學計畫。

4.能領導教師運用教學媒體。

表 3-3 (續)

評鑑層面 評鑑規準 評鑑指標

(三)領導教學活動 1.能督導教師正常化教學。

2.能領導教師改進教材教法。

3.能強化各科教學研究會的功能。

4.能督導辦理教師進修活動。

(四)落實教學評鑑 1.能領導教師改進教學評量。

2.能定期檢討學生的學習成就。

3.能瞭解教學視導的原理與技巧。

4.能協助教師進行教學自我評鑑。

5.能研究發展校內教學評鑑方案。

(一)規劃校務發展 1.能督導各項校務計畫的執行。

2.能督導各處室工作計畫及行政作業。

3.能協調各處室工作,發揮團隊精神。

4.能定期檢討校務執行績效。

三、學校管理方面

(二)督導校務發展 1.能依據學校目標,訂定整體校務發展計畫。

2.能適時檢討修正學校各項規章。

3.能建立清楚有效率的行政程序。

4.能建立合理的學校人事任用與職務分配。

5.能督導學校預算的規劃執行與管理過程。

表 3-3 (續)

評鑑層面 評鑑規準 評鑑指標

(三)營造和諧氣氛 1.能對學校成員的努力與成就,提供正向回 饋。

2.能帶動學校成員積極參與學校重要活動。

3.能提供學校成員參與學校重要政策的機會。

4.能將學校運作資訊清楚傳達給學校成員。

5.能提供學校成員意見溝通的管道。

(四)強化危機管理 1.能成立危機處理小組並明確分工。

2.能建立校園世紀防範措施。

3.能及時有效處理突發事件與校園危機。

(一)增進與教職員 工關係

1.能尊重與關懷教職員工。

2.能積極主動與教職員工溝通。

3.能適時回應教職員工意見。

4.能與教師良性互動。

四、人際關係方面

(二)增進與學生關 係

1.能尊重與關懷學生。

2.能積極主動與學生溝通。

3.能適時回應學生意見。

4.能與學生良性互動。

表 3-3(續)

評鑑層面 評鑑規準 評鑑指標

(三)增進與社區/

家長關係

1.能尊重與關懷社區/家長。

2.能積極主動與社區/家長溝通。

3.能適時回應社區/家長的意見。

4.能與社區/家長有良性互動。

(四)增進與其他 人員關係

1.能與上級主管人員良好互動。

2.能與其他學校校長良好互動。

3.能與相關機構人員良好互動。

(一)善盡專業職責 1.能全心全力投入校務,展現服務精神。

2.能遵守專業道德規範。

3.能對校務行政工作持續改革。

4.能對社會變遷適時反應。

5.能掌握教育專業發展與趨勢。

五、專業責任方面

(二)促進專業成長 1.能積極進修,增進自我專業能力。

2.能經常研究如何推動校務。

3.能對本身不熟悉的業務能用心學習。

資料來源:陳梅娥(2003)。模糊德菲術在國小校長評鑑指模糊德菲術在國小校長評鑑指模糊德菲術在國小校長評鑑指模糊德菲術在國小校長評鑑指標系統建構之研究標系統建構之研究標系統建構之研究標系統建構之研究。。。。 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頁 49-51。

王麗雲(2000)曾對台南縣校長領導作評鑑而設計出「台南縣國民中小學校長評鑑 量表」該量表係綜合校長的自評與評鑑者的訪評等兩種結果,採 6 點計分法,由 6 到 1,依校長辦學表現之優劣予以評定;該量表共有 5 大面向、18 個項目、94 個指標,

涵蓋校長工作的主要內容。其內容如表 3-4 所示:

表 3-4 台南縣國民中小學校長評鑑量表

表 3-4(續)

表 3-4(續)

表 3-4(續)

表 3-4(續)

評鑑層面 評鑑項目 評鑑規準指標

十七、專業 知能

1.能具備專業行政知識 2.能具備正確教育理念

3.能關心並瞭解教育新知與教育改革趨勢 4.能掌握社會脈動與發展方向

5.能努力學習與工作相關技能 6.其他

十八、專業 發展

1.能追求自我成長,不斷創新

2.能與教育研究機構合作,改進教育 3.能努力維持與提升教育專業地位 4.其他

資料來源:陳梅娥(2003)。模糊德菲術在國小校長評鑑指標系統建構之研究模糊德菲術在國小校長評鑑指標系統建構之研究模糊德菲術在國小校長評鑑指標系統建構之研究模糊德菲術在國小校長評鑑指標系統建構之研究。

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頁 52-55。

二、國外行政評鑑實例:以美國 Auburn 市為例說明

陳梅娥(2003)引用美國 Washington 特區的 Auburn 市 2000 年學校行政評鑑方 案,其所採用的規準如下:

Auburn 市學校行政評鑑方案的組成結構,乃是一種知識與技能的階層系統:此一 知能階層的最頂級是成分層級;第二層級則含有表現指標;而第三層級則是定義的項 目,其階層架構如圖 3-1:

圖 3-1 知識與技能的階層系統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成分 指標 定義項目

在此一階層架構中,第一階層成分是主標題或是知能階層,係描述議題或主要功 能。第二階層指標裡的定義項目,為包含對行為的明確描述和界定。但所有指標均需 包含在成分的評估內。Auburn 市所實施的學校行政評鑑方案,採用的問卷內容如下所 示:

(一) 教學領導

1.1 建立學校願景、任務、明確的教學目標和特殊成就的方向

1.1.1 熱衷於老師和課程專家,來發展學校願景、任務、目標和方針 1.1.2 對學校持續性的改進,擬定短、中和長程計畫

1.1.3 將計畫轉型為行動方案

1.1.4 定義期待學生所達到的成就範圍和層級,而此包含在所建立的目標和方針內 1.1.5 對校內員工、家長、學生和社區,溝通學校願景、任務、目標和方針 1.1.6 藉由溝通過程,尋求相關利害關係人的支持和參與

1.2 執行明確的教學目標和特殊的成就目標

1.2.1 持續追蹤教學實務,以確保在教室活動、教室本位系統的學生評鑑、學校 目標方針和標準化測驗等之間的關係

1.2.2 告知教學者有關學生成就的期望,顯示其結果與改進的一致性

1.2.3 持續追蹤教學實務、學生支持性的服務和學校的運作,使學生的參與和表 現,以確保可達到所期待的成就

1.2.4 為了持續性的進步,在短、長程計畫和追蹤過程中,有其他利害關係人的 參與

1.3 為改進教學所執行的評鑑策略

1.3.1 告知教學人員預期的結果和評鑑程序

1.3.2 使用所認可的教學和程序,來評鑑學生表現與地方縣市政府的目標方針之 間的一致性

1.3.3 和專任的教學人員,共同來閱讀、組織、說明和分享評鑑資料

1.3.4 善用專用的教學(需求評估、間隔分析、水準點),在目標和結果之間作非 一致性的分析

1.4 教學管理

1.4.1 分配和維護教學時間 1.4.2 督導教師的計畫

1.4.3 協助教師來獲得基本設備與支持

1.4.4 確保所有的師生均可獲得基本設備與支持 1.4.5 教師提供實際教授的課程

1.4.6 使用學生評鑑資料來督導學生的進步 1.4.7 與教師群組的會議來討論有效教學的技能

1.4.6 使用學生評鑑資料來督導學生的進步 1.4.7 與教師群組的會議來討論有效教學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