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評鑑指標權重體系之建構

第四章 校長領導能力評鑑指標權重體系之建構

第二節 評鑑指標權重體系之建構

本研究所建構之國民小學校長領導能力評鑑指標體系架構,其層級結構,因係以 國民小學校長為完成領導任務所應具其備之領導能為研究主體,在性質上為功能研究 法(functional approach)取向,計採三層指標結構,第一層級為四個向度,第二階層 為十七項核心能力,第三階層為能力項下所屬關鍵水準指標,本節先行論述層級結構 之建構原則,再依序說明四個向度,十七項核心領導能力及所屬之關鍵水準指標內容。

壹、層級結構之建構原則

依照 Manchien 及 Fall(1967)的觀點,層級結構有二種模式被用以建構;其一為 詳述化(specification),其二為「手段-目標」(means-end)分析法。

所謂詳述化,意指依從上而下的順序,將一個上層的、較抽象的目標細分成幾個 層次較低一級的二級目標,透過這些二級目標可以更清晰的描述一級目標,同時也對 一級目標有更清楚的了解。

而「手段-目標」分析法則是,是利用反向思考的概念從問題核心向外擴散,將較 低層次的目標視為達成上層目標的手段,而一級目標則為二級目標的目的。藉著不斷 分析與確認達成目的所需手段,可將層級結構由高而低建立起來。

此外,在建構層級結構必須顧及指標內容之完整性及必要性,故必須有「包括性」

(comprehensive)與「可衡量性」(measurable)之考量:

所謂「包括性」乃係從理論的觀點,分析者需儘可能的考量所有和目標相關的事 物,將其全部納入整體系統,確保層級架構下影響因素的完整性。「可衡量性」則是從 實務的角度出發,判斷影響因素是否易為分析者所衡量,作為取捨評估指標的依據。

當然,在無金錢與時間限制之下,以上之原則確可蒐羅充分且完整之指標層級結 構,惟在實務上必須兼顧評鑑之精神所在及時間限制,也就是在有限時間內達到評鑑 之確切目標,故 Ellis(1970)就特別強調「重要性試驗」之進行,俾進一步精簡層級 結構。

貳、四個向度之權重體系

對於「能力」之向度,國內外學者專家雖有其專業領域之獨特見解,然經統整分 析亦有其共同之觀點;康自立(1989)指出能力是指認知、技能、情意所組織之行為特 質,黃永結(1989)認為成功領導者必須具有「用人哲學」及「領導理念」,日本能力協 會(1990)亦提出能力的定義,認為能力包括知識、技能與態度三方面,而國外學者 Katz(1966)指出管理者應具備之三技能為專業技能,人際技能與觀念技能,而

Chisholm(1976)、Hager 與 Gonczi(1980)亦指出能力包含三個因素:知識、技巧及態 度,其會產生交互作用,且同時發生在具體的行為上(引自倪于茹,2002),綜合上述 見解,研究者提出國民小學校長領導能力評鑑指導其權重體系應分為下列向度:

1.「理念」向度:社會變遷與教育之關係學者曾歸納出下列結論:在意識型態方面,

教育為社會變遷的動因,在經濟方面,教育常為社會變遷的條件,在技術方面,

教育常為社會變遷之結果。而理念引導人類行為,所以教育理念常常是一套人生 觀和世界觀,在性質上,它常屬於形而上的信念(黃光雄,1991)。在變遷社會下 校長應有那些理念以引導其展現領導能力?研究者發現:對全球教育新趨勢之了 解,提昇競爭力之創新求勝企圖心,對學校狀況之瞭若指掌,以及規劃短、中、

長程學校發展之歷史視野等能力,實為當今校長應有之基本理念。

2.「態度」向度:張春興(1991)認為「態度」指個體對人、對事、對周圍的世界所持 有之一種具有持久性與一致性的傾向。變遷社會下,身為學校首長適度表達情緒,

具挫折容忍力是必要之修為,終身學習時代鼓勵同仁進修,促進彼此成長更為基 本態度,面對壓力,尋求調適,勇於任事不墨守成規,亦為不可或缺之領導態度。

3.「認知」向度:「認知」一詞,《張氏心理學辭典》(1991):指個體經由意識活動對 事物認識與理解的心理歷程,而倪千茹(2002)則認為:乃一個人在特定領域中所 擁有的知識或資訊,這些知識使一個人「能做」某一件事,而非「想做」某一件 事。在此科技日新月異,一切講求專業導向之多元時代,身為校長所應具備之行

政業務專業知能,熟悉教育理論、原理、方法等通識素養,運用資訊科技產物以 促進行政效率及進行研究,對課程與教學工作之充分掌控,等實為基本之認知。

4.「技能」向度:「技能」乃執行特定生理或心智工作的能力,包括分析性思考與概念 性思考(倪千茹,2002),面對教育生態之求新、求變學校之領導者,如何運用行 政職權及管理技能發揮領導能力,以做好有效率之學校經營,乃校長行政上之基 本技能,如:引導師生實踐教育願景,有效進行校務運作,維持與上級、社區、

家長、民意代表之互動關係,校園事件之處理機制,時間運用之妥善管理,以及 組織運作之管理策略等等。

將上述四大向度透過模糊 AHP,以其模糊相對權重,予以排序,並歸納出四個向 度權重示意圖。

參、十七項校長領導核心能力之權重體系

經過四個向度所建構之國民小學校長領導能力評鑑指標權重分析後,其次分析十 七項校長核心領導能力之權重,此十七項核心領導能力與內容分別如下所示:

1.在理念向度中,研究者針對後現代化與全球化之時代特質結合校長應有之基本 理念,發展出如下核心能力:

〈1〉全球思維:校長對國際政經局勢,全球教育思潮,先進國家教育改革動向,全球 教育未來影響之了解等理念。

〈2〉創新求勝:校長進行以創新理念,前瞻思維提昇學校競爭力,並隨時代變遷進行 學校革新之理念。

〈3〉統觀洞視:校長具有敏銳觀察力,充分了解教育法令,學校運作狀況,教師專長 能力,學生身心發展與學習心理等理念。

〈4〉歷史視野:校長對學校歷史之了解,規劃短、中、長期發展計劃,掌握學校傳統 特色等理念,進而以歷史傳承者角色對學校經營成敗負責。

2.在態度向度中,研究者以為變遷社會多元價值,競爭壓力層出不窮,校長對整

個教育所應持有之基本態度,其應具備如下核心能力:

〈1〉挫所容忍:校長適度表達情緒、接納批評,包容異已意見,容忍部屬錯誤及過失,

遇到不實詆毀之自我克制。

〈2〉終身學習:校長本身活到老學到老,積極參與進修活動,不斷從事專業研究,鼓 勵同仁進修,實施專業對話,營造學習型學校。

〈3〉壓力調適:校長面對壓力尋求與其幹部討論,求助具有相同或以往經驗者,與配 偶、親人或朋友研商,藉助宗教活動或從事運動等因應方式。

〈4〉積極進取:校長具有良好人格特質,採取人性化領導,隨時接受新觀念,勇於任 事,積極要求行政與教學效能。

3.在認知向度中,研究者深感變遷社會中校長要權變實施多元領導角色,以帶領 學校因應變局,故在專業素養,資訊運用及課程與教學之基本認知上,應具備如下核 心能力:

〈1〉行政專業:熟諳教育政策法令規章,經費運用,校務運作,與教師會、家長會之 互動。

〈2〉通識素養:知悉教育發展趨勢,小學教育目標,當前重要教育政策,教育相關理 論、原理、方法、課程、教材、教法及各級教育機關權責功能。

〈3〉資訊科技:運用電腦,蒐集資料分析運用,進行研究,善用科技產物進行溝通、

傳達等功能。

〈4〉課程與教學:(一)課程方面:具備課程發展知識,洞悉課程發展趨勢,發展學 校本位課程,強化英語、母語、七大領域、六大議題等課程之督導執行。(二)教 學方面:尊重教師教學自主,掌握教學趨勢,依學校願景及教育目標規劃教學,

提供教學新知,促進學生認真學習,組織教學團隊,了解學生學習概況,重視學 生學習評量,引進先進技術,吸引學生學習注意力,強調因材施教等教學活動。

4.在技能向度中,研究者體察校長要審慎因應學校內、外在環境變革及教育法規 與制度變革之嚴峻挑戰,故需掌握問題核心所在,調整自我角色與領導策略,善用領 導統卸技能,在變革中帶領學校走出康莊大道。故在行政管理、公共關係,危機因應

之基本技巧上,應具備如下核心能力:

〈1〉行政領導:引導師生了解校長辦學理念,研擬及執行學校發展計畫,掌握經費執 行成效,充分授權處理分層負責,提高工作效率,人事、經費公開透明,卓越願 景之形塑,掌握教育發展趨勢,提昇未來競爭優勢。

〈2〉公共關係:與上級、民意代表、社區維持良好關係,圓滿處理學生管理衝突事件,

化解同仁間之紛爭、歧見。

〈3〉危機處理:成立危機處理小組,進行危機管理措施,完善之預防及準備計劃,實 地演練及測試,擬具復原計劃,危機發生時之處理策略及平時校園人、事、物之 注意。

〈4〉時間管理:編排行事之優先順序,控制行事最後期限,善用「零碎時間」,追蹤 會議執行情形,掌握公文處理時效,監控教師教學進度,公文核判分層決行。

〈5〉管理策略:透過校務會議機制發展校務,客觀評量教職員工表現,綜合考量影響 因素而審慎作決定,周詳規劃工作實施程序,適切訂定設備及財務管理辦法,有 效溝通促進合作,建築設備確實維護管理。

此上十七項核心能力將經過模糊 AHP 之程序,以其模糊相對權重,分別予以排序,以 歸納出其重要性,並繪製其權重示意圖。

肆、細目指標之權重體系

研究者經文獻探討,參酌校長領導能力指標之中、外文獻所呈現之指標內容,發現,不 是以調查領導者特質(施妙旻,1995;陳羿君、葉連祺,1998)就是以校長角色與職責為研究

研究者經文獻探討,參酌校長領導能力指標之中、外文獻所呈現之指標內容,發現,不 是以調查領導者特質(施妙旻,1995;陳羿君、葉連祺,1998)就是以校長角色與職責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