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概念隱喻與感官隱喻

第二章 理論基礎與文獻探討

第三節 概念隱喻與感官隱喻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2

語中藉由感官隱喻的方式來描述笑的詞彙使用情況。

第三節 概念隱喻與感官隱喻

抽象的概念沒有具體的形象、也無法用肉眼看見,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當人們要描 述抽象概念,使它們能夠更為確切的被理解或更為生動的被傳達時,會藉由隱喻的方法 來表達,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隱喻一般是從熟悉的、有形的、具體的、常見的概念 域來認知生疏的、無形的、抽象的、罕見的概念域,從而建立起不同概念系統之間的聯 系」37。而「笑」屬於情緒範疇,情緒是無形的抽象概念,因此傳達時也經常透過隱喻 的方式。依據阿茹丘諾娃(И.Д. Арутюнова)的見解,「與人的心理生活─也就是心理 狀態、感受、心情、感覺等作連結時,通常會以隱喻作為基礎」38。人類為了表達抽象 的情感,因而借用其他已知的概念來使它變得更為明確以讓他人了解自身的感受,在束 定芳的文章中引用黑格爾的觀點指出,因為人們需要利用「感覺」現象來表達「精神」

現象,所以產生了隱喻。39

(一)概念隱喻

關於隱喻的研究,在雷可夫與詹森所出版的《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一書中重新思 考隱喻的概念。依據雷可夫與詹森的見解,隱喻位於人類的概念系統中,它不僅僅只是 一種語言工具,更是一種思維與文化現象。隱喻性的表達(метафорические выражения)

是研究人類概念系統的重要工具。經常使用特定的形象來描述某一現象便顯示了在母語 者的意識中具有相應的概念隱喻。關於隱喻,雷可夫與詹森認為其本質是由較具體的概 念(來源域—source domain)來理解另一個較抽象的概念(目標域—target domain),也 就是說概念隱喻是把「來源域」映射到「目標域」上。40以「爭辯即為戰爭」(спор – война)

概念隱喻為例:

Он нападал на каждое слабное место в моих доводах.

(他攻擊我論據中的每一處弱點。)

Он защищался изо всех сил, но я разгромил его аргументацию.

(他極盡全力的答辯,但是我猛力抨擊他的論據。)

37 王寅,《認知語言學》,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頁 452。

38 Арутюнова И.Д. Предложение и его смысл: Логико-семантические проблемы. Изд. 5-е. – М.: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ЛКИ, 2007. С. 94.

39 束定芳,〈論隱喻產生的認知、心理和語言原因〉,《外語學刊》,上海外國語大學,第二期,2000,

頁 27。

40 Скребцова Т.Г. Когнитивная лингвистика: Курс лекций. – СПб.: Филологический факультет СПбГУ, 2001. С. 3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3

Он стал мишенью для нападок со всех сторон.

(他成了來自各方攻擊的箭靶。)

在我們思維中,當講到爭辯的概念時,習慣性地會用與戰鬥行為相關的語句來描述,而

「爭辯」是概念較抽象的「目標域」,「戰爭」是概念較明確的「來源域」。

概念隱喻的功能是將人類經驗較複雜、抽象的部分以較簡單具體的部分來呈現,因 此隱喻有助於我們瞭解現實世界當中的抽象概念。然而日常生活中有一些慣用的概念隱 喻通常不易被母語者察覺,「當一組語言形式和意義常規化時,詞語的隱喻力就不再強 烈了」41。它們深藏在人類的意識當中,這種隱喻可稱為「死的隱喻」(мертвая метафора),

這種理解周遭現實世界慣用的隱喻能夠顯示出人類的思維特點。

以下舉出三種概念隱喻的類型為例:方位隱喻(ориентационные метафоры)、實體 隱喻(онтологические метафоры)、結構隱喻(структурные метафоры)。

首先是方位隱喻(ориентационные метафоры),方位隱喻基本上是兩種空間的對 立,如:「上─下」、「內─外」、「前─後」、「中心─外圍」。

雷可夫和詹森認為隱喻性的方位並不是主觀臆斷的,它受到我們與周遭世界相互作 用的生理、社會經驗影響,因此人類與世界相互作用的經驗能夠做為空間隱喻的不同基 礎,在這些基礎當中挑出一些成為基本的空間隱喻,而不同的文化則擁有不同的空間隱 喻。例如在西方文化中主要的是「上─下」的對立,但是在其他文化中則是「平衡」或 是「中心─外圍」的對立。

任何一個方位隱喻都與概念系統一致,因此帶有向上意義的詞彙表達了客體或現象 的正面評價,反之,向下則與負面評價產生聯想。保存在文化當中的方位隱喻與文化基 本的價值有緊密的關聯,所以在同一種文化的框架下,不同的次文化及不同的人可能對 於幸福、善良品德等等有不同的定義,但是個人或是一個團體的價值系統總是與文化中 的方位隱喻一致。因此「在同一個社會文化中,其文化觀念,隱喻思維,語言是一個統 一的、融合的、不可分割的整體,而不是孤立的、零散的、隨意的」42。例如:「幸福是 上;悲傷是下」─ поднять настроение кому-либо,быть на вершине блаженства。「好 是上;壞是下」─ превозносить∕унизить,возвышенные∕низменные чувства,человек высоких моральных качеств,низкий человек(поступок),падение нравов。

接下來為實體隱喻(онтологические метафоры),實體隱喻是將抽象的概念用實體

41 文旭,羅夫,〈隱喻,語境,文化〉,《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第一期,頁 12。

42 趙艷芳,〈語言的隱喻認知結構 — 《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評介〉,《解放軍外語學院學報頁》,

1995,頁 7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4

物質的用語來表達,或是使它具有數量上的價值來理解,此處以「通貨膨脹是物質」

(Инфляция – это существо)為例:

Инфляция снижает наш уровень жизни.

(通貨膨脹降低我們的生活水平。)

Если инфляция возрастет, мы не выживем.

(如果通貨膨脹升高,我們會活不下去。)

В этом году инфляция выше, чем в прошлом.

(今天的通貨膨脹比去年高。)

Инфляция наносит серьезный ущерб экономике.

(通貨膨脹會對經濟帶來嚴重的損害。)

通貨膨脹是一種經濟學的術語,但是如果將此種抽象的概念以實體物質來看待,能 夠使它變得較為明確,如同一種具體的物品,使它具有量的特徵得以被測量,能夠幫助 我們理解此種抽象的現象。

人類也會透過「容器」(container)的概念來理解事件、活動、狀態。「人是獨立於 周圍世界以外的實體,每個人本身就是一個容器,有分界面、裡外等」43。人類將此種 概念投射於身體以外的事物,如:房子、樹林、區域,或是投射於抽象的概念上,例如:

участвовать в соревновании,прийти в ужас,впасть в депрессию∕кому,выйти из ступора,прийти в сознание,быть в опасности∕вне опасности。

除此之外擬人法賦予抽象的概念或是沒有生命的事物以人的行為、特質來做描述,

使它變得更為鮮明,幫助我們理解抽象的概念。例如:чувство долго не позволило ему уйти,его религия запрещает ему пить французские вина,жизнь обманула меня。

而在結構隱喻(структурные метафоры)當中,可發現同一個概念能夠以不同的結 構隱喻來表達,也就是說不同的來源域可映射於同一個目標域上。例如:тратить ∕ терять∕экономить∕рассчитывать время,выделить время на поездку,стоит ли это вашего времени?在這些例子當中,時間是金錢、是有限的資源、是有價值的,這些將時 間概念化的方式構成了與隱喻性概念一致的系統。在我們的社會當中,時間是有限的資 源,而有限的資源本身是具有價值的。而「旅程」的概念可用來理解生活,但同時也能 說明「愛」或是其他人類的不同活動,如辯論、談判、批評等等。

但是目標域有時只保存了部分來源域的概念,因為「隱喻不可避免地會強調或是映

43 趙艷芳,〈語言的隱喻認知結構 — 《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評介〉,《解放軍外語學院學報頁》,

1995,頁 6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5

照出概念的某一面向,而概念的另一個面向則變得模糊。」44例如,時間並不完全等同 於金錢,時間無法像金錢一樣被歸還。在「辯論是戰爭」的隱喻中較強調戰爭的概念,

而忽略了在爭辯中也有彼此交際相互作用的因素。

(二)感官隱喻

阿茹丘諾娃認為,描寫人類內心世界的生活,需要特定的修飾詞語,通常為形容詞、

動詞。「為了達成這個目的,詞的直接稱名意義不一定是最合適的,因為談論的是刻劃、

描繪而不是觀察世界」45

「由於人類的內心世界是依據外在的、物質世界的形象模式化,因此使用副要、隱 喻意義的實物詞彙是心理描寫詞彙的主要來源」46。在描述人類的心理狀態以及抽象的 情緒時,經常使用隱喻的意義來表達。阿茹丘諾娃書中提及許多情感的隱喻意義,以下 將情緒帶有液體、物質、火焰、流星、光明黑暗的特徵為例。

液體的概念是描述情緒和情緒狀態的主要方式之一,因為物質的液體狀態是最具流 動性且易變的,液體能夠從風平浪靜到滔天巨浪,能夠從從冰冷的溫度達到沸騰的狀 態,用在形容情感方面具有鮮明的特徵,如:страсти (чувства) кипят 激情沸騰,страсти волнуются в душе 激情在心中波動洶湧。

將抽象的情緒視為能夠飲下的液體,例如:захлебываться радостью (от радости),

хлебнуть горе,Мы пьем любови отраву сладкую; ∣Но все отраву пьем мы с ней (Боратынский),Ты пьешь волшебный яд желаний (Пушкин),Теперь с каким она вниманьем ∣ Читает сладостный роман, ∣ С каким живым очарованьем ∣ Пьет обольстительный обман! (Пушкин)。

也可將情緒物質化,具有物體的特徵,例如:сердце его окаменело 變得像石頭, одеревенело 變成木頭, окостенело 骨化, затвердело 變硬, стало жестким 變硬, сухим 變乾。

將情感賦予火焰的意義,具有溫度上的特徵:пламенная(炙熱的), пылкая(火熱 的), жаркая(灼熱的), огненная(火焰般的), горячая(滾燙的) любовь;пылать страстью 燃燒著激情;страсть вспыхивать 激情燃燒;любовь разгорается (телеет) в

44 Скребцова Т.Г. Когнитивная лингвистика: Курс лекций. – СПб.: Филологический факультет СПбГУ, 2001. С. 44.

45 Арутюнова И.Д. Предложение и его смысл: Логико-семантические проблемы. Изд. 5-е. – М.: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ЛКИ, 2007. C. 95.

46 同上註。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6

сердце 愛在心中燃燒。

而情感的易逝性、虛幻性、不真實性也經常與流星、隕星做比喻,帶有視覺上的特 點,因此會和以下的動詞做配合:блеснуть 閃現光芒、промелькнуть 一閃而過、

пронестись 一閃即逝。例如:Как метеор в вечерней мгле,∣Она [любовь] очам моим блеснула.∣И бывши все мне на земле,∣Как все земное обманула (Лермонтов)。

強調情緒感受的正負面評價,會從視覺的角度來看待:光明—黑暗(свет–мрак)。

例如:радость осветила (озарила) его лицо 開心照亮了他的臉龐;сиять от радости 閃 耀著喜悅的光芒;просиять от удовольствия 發出愉悅的光芒;его лицо помрачнело (омрачилось)他的臉部陰沉了起來;грусть затуманила взор 悲傷模糊了視線;луч надежды (веры) осветил ее жизнь 希望之光照亮了她的生活。

以上所舉出阿茹丘諾娃書中之隱喻語例,皆屬於感官隱喻的範疇,也就是將抽象的 概念透過人類感官認知的方式來理解。在波波娃(З.Д. Попова)與斯捷勒寧(И.А.

Стернин)的「認知語言學」47當中指出,概念結構中的感覺形象(чувственный образ)

是由形象特徵與感官認知特徵所共同構成。形象特徵為:「由相關物體或現象的隱喻性 意義(認知隱喻或是概念隱喻)所形成的形象特徵,這種形象也能稱為隱喻性形象或是 認知形象」48。感官認知特徵為:「形成在母語者意識當中的感官認知特徵,是透過感知 五官所反映周圍現實世界的結果」49。為了理解以及表達抽象的概念,人類藉由生活經 驗中所得到的感官認知特徵來描述,這些感官認知特徵由於生活體驗的累積,在人類的 知覺中具有較具體的形象,「人們對具體的、可以直接理解的事物的經驗, 為我們認識更 複雜的概念和抽象的事物提供了基礎」50。可以看出概念結構是人體與世界互動及體驗 的結果。因此在「認知語言學概論」51中李福印指出,存在於人類腦中的概念結構具有 體驗性的特質:「體驗性假說認為人的身體、認知的和社會的體驗是形成概念系統及語 言系統的基礎」52

人類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語言來傳達思想、進行交流,在使用的語言中反映了這些認 知特徵,「語言深深紮根於人的認知結構中,『語言是不同領域經驗的交匯點,不僅是認

人類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語言來傳達思想、進行交流,在使用的語言中反映了這些認 知特徵,「語言深深紮根於人的認知結構中,『語言是不同領域經驗的交匯點,不僅是認

相關文件